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336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九十单元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

音乐

课题: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

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

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

(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

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

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

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

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二)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

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

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

(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知识拓展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并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新授

(一)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

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

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

鸿、豁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三、知识巩固

师检查学生默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题:

《月光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

(月光曲)

3.今天我们就学习《月光曲》这一课,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

(二)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月光曲》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

(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

月光曲

走近茅屋弹首曲子弹奏《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月光曲》

二、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

断断续续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兄妹的对话)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

(弹琴)

(6)他为什么弹琴?

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

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

(激起同情心)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板书:

弹第一首)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

(板书:

月光曲)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

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睁着不大的眼睛”。

恬静是什么意思)

(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

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

(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

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

(《月光曲》)

(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

(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三、知识巩固

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四、知识拓展

片断训练。

提示:

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课题:

《林中乐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

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

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

林中乐队。

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

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

重点:

带“口”字旁的字。

(二)详读课文

(1)师:

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

找到后画出来。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课堂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二、新授

(一)看图说话

1.师:

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

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

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

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

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

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

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

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三、四自然段:

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

你喜欢哪一种音乐?

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A.有感情朗读

B.师:

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

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三、知识巩固

师: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

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四、知识拓展

1.师:

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五、课堂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2.师:

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4.师:

作者感叹道:

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课题:

第九单元《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

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

教学难点:

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摘录笔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二、新授

(一)学习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

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

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

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

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

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

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

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

指最细的弦。

切切:

弦声幽细琐碎。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自读课文《我的吉他》;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自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

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

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

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

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

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

你是我的吉他。

5.师:

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拓展

1.师:

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五、布置作业

第十单元:

金钱

课题:

一枚金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

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认识多音字:

B指导书写

C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本文写谁?

写了一件什么事?

B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小结,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

写在日记本上。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受不了”儿子懒惰

儿子“受不了”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散落的钞票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重点:

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一分钱》……

2.导语激趣:

这首歌同学们都很熟,但现在要是有一分钱在地上,可能会没人去捡,要是许多一百元的钞票呢?

又会是怎样呢?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2.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懂得问题画出来

4.质疑解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想:

各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重点:

分段学习课文,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了解:

时间——国庆的一天中午

地点——地铁站

人物——我、立明、乘客

2.文中的立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发生什么事?

2.自由读,找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儿?

“只见一个外地出差模样的人正在奋力往车……”

描写生动:

写出了当时的拥挤状态,交代钱散落的原因。

“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可是……”

描写形象:

“大喊大叫”写出了乘客的万分焦急,“呼啸”一词写出车速很快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写下大致辞内容。

第三自然段:

乘客纷纷拾钱给服务员,立明提醒一个壮汉挪开脚,将帅踩住的钱交人服务员。

第四自然段:

面对失而复得的钱,那位乘客千恩万谢,服务员强调要感谢大家了,尤其是两位小朋友。

2.自由读,谈谈感受最深的句子。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谈谈这段话讲什么。

八、小结

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存一份爱,这世界便充满阳光,学这篇课文,希望大家都有拥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九、作业:

抄写生字,读课文。

 板书:

挤车 飞钱

 散落的钞票      拾金不昧

拾钱 交钱   提醒——感谢

课题:

毽子里的铜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3.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