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2329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D卷.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共9题;共32分)

1.(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皱纹(zhòu)    

B.抱怨(yuàn)    

C.逼迫(bī)    

D.挣脱(zhēng)    

2.(6分)比一比,组成词语。

快________

嫌________

驱________

既________

棉________

决________

谦________

躯________

即________

绵________

3.(6分)写近义词。

允许—________                 奈何—________                    急忙—________

4.(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面面相________   慢条________理

滥________充数   ________头________气

画蛇________足   手舞足________

喜出________外   披________斩________

①来自寓言:

________

②描写神态:

________

③描写动作:

________

5.(2分)下列词组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沉重的打击 沉重的心情 沉重的负担    

B.沉痛的情绪 沉痛的教训 沉痛的脚步    

C.苍茫的夜色 苍茫的大地 苍茫的天空    

D.灵活的动作 灵活的身体 灵活的猴子    

6.(4分)(2018二下·云南期末)背一背,填一填。

          

(1)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2)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3)离离原上草,________。

(4)春雨惊春________,夏满芒夏________。

7.(4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出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

这句话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雨的传神之笔,我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字看出来的。

8.(2分)读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一句来写的。

B.课文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叙述的。

C.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D.西沙群岛的海水一片蔚蓝,十分美丽。

9.(2分)对诗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1)五岭逶迤腾细浪()

A.五岭绵延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B.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2)大渡桥横铁索寒()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26分)

10.(20分)(2016·武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6分)选一选。

(1)《落花生》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物喻人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几部分内容________。

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

①种花生    ②收花生    ③吃花生    ④议花生

(3)你认为花生有着怎样的品质?

()

A.默默无闻    

B.不计名利    

C.朴实无华    

D.外表体面    

三、综合题(共1题;共6分)

12.(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千尺珍珠瀑

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

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

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

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

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

我们在瀑布下的溪流中洗手洗脸,互相撩水嬉戏,大家的欢笑融进了那隆隆的瀑布声中。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短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9题;共32分)

答案:

1-1、

考点:

解析:

答案:

2-1、

考点:

解析:

答案:

3-1、

考点:

解析:

答案:

4-1、

考点:

解析:

答案:

5-1、

考点:

解析:

答案:

6-1、

答案:

6-2、

答案:

6-3、

答案:

6-4、

考点:

答案:

7-1、

考点:

解析:

答案:

8-1、

考点:

解析:

答案:

9-1、

答案:

9-2、

考点:

解析: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26分)

答案:

10-1、

答案:

10-2、

考点:

解析:

答案:

11-1、

答案:

11-2、

答案:

11-3、

考点:

解析:

三、综合题(共1题;共6分)

答案:

12-1、

答案:

12-2、

考点: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