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21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docx

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含答案

地理·选修6(人教版)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

据此完成1~2题。

1.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

A.所有环境问题都有全球化趋势

B.已经能够被人类准确预见

C.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D.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2.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其原因是(  )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生物等要素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变化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

地球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全球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

1.C 2.A

3.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

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过程的不可逆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治理的不可行性

答案:

D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据此完成4~5题。

4.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解析:

本题以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开发措施。

江西位于亚热带季风区。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故该地区出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

该地荒漠化出现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当地人们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垦耕地造成的,故当地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应该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性开发。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缓坡沟谷地带可发展种植业。

答案:

4.C 5.A

6.读图,完成

(1)~(5)题。

(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主要是来自于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酸雨性气体,其污染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北欧瑞典、挪威等国常降酸雨,经研究,所降酸雨与A地区有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我国境内的C地,酸雨污染比重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严重的原因是:

C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地区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土地_

_____更加严重。

其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原因是炎热干燥的________加速了环境恶化,使________沙漠日益向南扩展。

(5)从以上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制定和采取的战略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考查环境问题的综合题。

要求了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答案:

(1)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等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 搞好综合治理,化害为利

(2)工业集中、人口集中,大量燃烧煤和石油 受西南风的影响

(3)位于我国西南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

(4)沙漠化 过度放牧 滥垦草原 东北信风 撒哈拉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

这主要反映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  )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的矛盾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解析:

材料说明美国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答案:

B

2.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以下关于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符合事实的是(  )

A.城市工业集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产生热岛效应

B.在比较封闭的海湾,石油泄漏会导致赤潮的爆发

C.修建水库可能会引起河口三角洲的快速增长

D.在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

D

 

3.全球环境基金最关注的两个领域有(  )

A.臭氧的消耗和气候变化

B.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和酸雨

D.酸雨和臭氧消耗

解析:

生物、气候的变化具有全球性特征。

气候变暖会使环境改变,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当今很多生物濒临灭绝的边缘,会产生生态危机,备受关注。

答案:

B

4.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与建设“美丽中国”不符的是(  )

类别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

煤/万元

0.81

0.68

非化

石能源消费比重

%

8.6

11.4

风能装机容量

万千瓦

3100

10000

太阳能发电

万千瓦

86

2100

城市污水处理率

%

77

85

 A.降低单位GDP能耗

B.大力发展新能源

C.提高化石能源的比重

D.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解析:

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增强温室气候,粉尘等大气环境问题,所以和题意建设“美丽中国”不符。

答案:

C

几内亚比绍政府

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

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

据此完成5~7题。

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资源短缺

D.任意排放废弃物

6.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B.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7.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  )

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解析:

第5题,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公司向几内亚比绍政府转移污染物是利用了该政府比较贫穷,急需资金改善国内的条件,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

第6题,美国和西欧同样具有几内亚比绍的自然环境条件,没有选择

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严重污染的特性,同时少量的资金只能暂时缓解该国的困难,长期看帮助不大。

第7题,只顾自身利益而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其他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属于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答案:

5.A 6.D 7.C

8.内蒙古河套地区(毛乌素沙地)汉朝时水草肥美,但现在已面目全非。

这说明(  )

A.荒漠化完全是由战争、饥荒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B.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文明时期,古代没有出现过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在地质时期形成的,跟人类无关

解析:

荒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河套地区原本环境优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进而出现荒漠化。

答案:

C

9.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过程的不可逆性

读下图,完成10~11题。

答案:

A

 

10.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解析:

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政策和经济增长状况,在同样的经济增长状况下,环境政策的实施与否也会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高低。

答案:

C

11.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解析:

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因素,还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

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2.读图,完成

(1)~(3)题。

(1)将代表不同涵义的字母分别填入空白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

经济发展

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林牧综合治理

D.水土流失加重

E.水土流失减轻

F.毁林开荒

G.粮食单产提高

(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回归线附近发生此恶性循环,能否形成沙漠?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贫困”沿顺时针依次为F、D、A逆时针依次为C、E、G、B

(2)C

(3)不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气候温暖湿润

13.陕西省郊县城西的安定村积极发展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

根据图表材料,分析完成

(1)~(4)题。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表(单位:

元)

类型

无沼气的温室

有沼气的温室

增产或节约

蔬菜产值

5800

8000

2200

燃煤用电

140

0

140

有机肥料投入

350

0

350

化肥投入

360

100

260

农药投入

300

100

200

饲料投入

7500

6000

1500

总计

14450

14200

4650

(1)将大量粪水排入河流以后,发现鱼类大量死亡,其原因主要是(  )

A.中毒死亡

B.缺氧死亡

C.缺食物死亡

D.因寄生虫太多而死亡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按形成和来源看属来自________的能源,按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来看,属________能源。

(3)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蔬菜产量的提高。

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4)安定村的蔬菜投放市场后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B 

(2)甲烷 太阳辐射 二次 (3)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利于蔬菜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4)由于安定村的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很少,是一种绿色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