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106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docx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

  县委中心组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会讲课稿

  各位领导:

  在讲课之前,先做两点说明:

这次学习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时间不长组织的,本来应该由党校的老师或者是宣传部理论党教科的同志上课,因为党校的老师没有准备出相应的教案,他们做农村调查还需要一段时间;第二是理论党教科的同志们虽然准备了一些授课内容,但是考虑到理解的还是比较粗浅,不敢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所以把我推到前台,来和领导们一起学习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一起感受一下当前正在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

关于上述两个问题有多方面的说法,所以说今天下午的这种学习,就是和领导们一起简单的看一下,理解一下,不能说很深透。

接下来咱们还有相应的学习安排,还要请专家给领导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讲解。

因为刘书记高度重视,三中全会以来各级领导的学习情况,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更应该第一时间快速掌握中央的精神,领会它的实质。

  今天我首先给领导们简单的导读一下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

在此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决定》产生的过程。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20xx年10月9日到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主要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主要是说:

我们在这次会议上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当前国际大潮下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是,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形成了这样一个《决定》,《决定》是在10月12日正式通过的,却在10月19日才推出,这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多方征求意见,尤其是党外人士的意见,结合很多学者提出的一些看法,中央对《决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这样才将最后成型的文件向全国发布。

《决定》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现在开始导读《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第三部分是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第四部分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五部分是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第六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证。

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放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这一部分,因为在这一部分有很多可操作性的东西,需要我们详细的把握。

  现在我们看《决定》的第一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们可以发现,《决定》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个最为详细的纲领性的文件,它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从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被专家普遍认为,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举措上有新的动作、改革上有新的创新,农民会获得新的实惠。

第一个重大的意义,我想这样来做一下就解读,俗话说,“提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

”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党经过深入分析全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整个形势,认为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牛鼻子”,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学界有一个重要的黄牛理论,那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给东南沿海大量的政策支持,使得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出现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到90年代中后期我们发现,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要相对落后一些,严重的拖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

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比作一头牛的话,东部地区是牛头,中西部地区是牛肚子,怎样才能使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那就是要抬牛肚子。

这就是著名的黄牛理论。

在十五大以后,我国开始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东部引领中部和西部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发展到现在这个年代我们在干什么呢?

那就是把我国的农业这个“牛鼻子”牵起来,牵动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这是一种必然。

那么农业为什么显示出这么重要的意义呢?

从建国以来,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一向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8亿人在农村,农业毋庸置疑是我国最为基础的、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所以说8亿农民的吃饭穿衣、衣食住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遑论中国的现代化。

  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之中,中国的农村改革一向是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况且在这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了成绩。

我们可以简单的回顾一下这些成绩。

第一个是经营制度的改革,即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

过去我国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从1978年以后,我国的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1979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了肯定,在之后几年的中央通过出台一系列文件将这项制度进一步加以肯定。

一直到1999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就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从人民公社制过渡到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以统分结合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第二个是我国农村的农产品市场得以放开,过去我们看《金光大道》这部电视剧,里面的(钱柜儿)卖了一点家里的鸡蛋被打成资本主义尾巴加以批判。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产品市场才加以放开,使农村的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第三个就是取消了农业税。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彻底取消了农民的农业税,这样一种延续了2600多年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600多年以来,农民种地,种田纳税是天经地义,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取消了农民的农业税,是中国农村的一大进步,是对惠及农民的一次开天辟地的创举。

第四是对我国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民不仅不交农业税,还给了种粮的直接补贴,这也是有史以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第一次的。

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吃饭问题可是关系国计民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曾经最友好的兄弟国家朝鲜,目前就面临着粮食的饥荒,现在朝鲜60-70%的农民一天吃不上三顿饭,只能两顿饭,面临着粮食饥荒,忍受着饥饿状态,但是我们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因为我们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

第五个取得的成绩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也是伴随着我们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有了余钱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这也是农民的一次首创。

第六个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

农民不在困守在自己的土地上,而是大规模流向城市,这是一直规模庞大的队伍,给城市建设和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七是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还有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总之,30年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的农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绕不过去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决定》中一一列举了这些问题。

比如农村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农业生产的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城乡的二元结构的矛盾逐渐突出并且加剧。

下面着重谈一下城乡的二元结构的矛盾问题。

同样一个市民和一个农民,他们的生活程度、生活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收入上来说,20xx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4100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2600元,这是:

1的比例。

从收入上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城乡的二元结构,为什么会有收入上的差距,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矛盾。

还有两者的生活条件显著不同。

农民住着小平房,大冬天跑小厕所,城里人就可以住着漂亮的大楼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都要比农村人好的多得多,这样的城乡矛盾也是我们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十五大、十六大都有关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表述。

之后中央多次重要会议,也都提到了二元结构问题。

如果让8亿农民和城里人的差距继续拉大的话,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农民这一只庞大的队伍,他的生活状况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的话,那对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会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

所以说中央在《决定》里提到三个“最”,即“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做出努力,让农业更加繁荣,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决定》提出我国的国家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的一大进步。

以往历次的全会和国家重要会议上,都没有明确的提出这样一个说法,这次全会特别强调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回顾中国历史会看到,我们一向都是以农带城,牺牲农业来反哺城市,牺牲农业来反哺工业,比我年龄大的人都经历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阶段。

那就是牺牲农业的利益来保证工业的利益、保证城市的利益,我们的亿万农民为中国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曾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城市经济,我们的工业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必须由我国工业和城市拿出精力来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时候了,这对于推进农村改革的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个部分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指导思想里提到几个基本方向,即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也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农村改革发展目标是,让我们的农村和城市没有那么大的差别,让我们农村和城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繁荣。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的生活水平要比城市更高一些,因为工业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人们越喜欢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一点不比城市差,另外他们的农民和城市人的差别基本上没有,甚至是没有多少这方面的概念。

我国也在力图朝这个方向发展。

我们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的体制、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相应的限制,接下来将进行详细的解读。

我们的根本要求,是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格局。

农村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有明确的规定,数字的指标就是到2020年12年时间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

要保持这样的速度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翻一翻的目标,必须在12年当中,保持一个年增长速度6%。

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的增长速度是5%,要达到翻一翻的目标,需要每年有6%的增幅,如果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是太强的话,这样的速度是能够保持到的。

我们的目标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的生产能力要加强,农民的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等事业得到发展和保障,这是我们的具体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遵循以下下5大原则,第一是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温总理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衣食住行,吃饭是最大的问题。

这是生命的源泉,缺少粮食遑论其他。

这是第一个基本原则。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原则是针对《决定》以后的几个问题提出的基本原则。

就不再详细进行解释。

第三个原则是,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四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强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第五个原则是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农村工作领导,作为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政治保障。

党的建设如果在农村不加强的话,我们党有可能失去农民这块阵地,而农民从来都是我们的基石,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失去农村这块阵地,对我们党来说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说在我们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中等等方面都提到了党对农村的一种领导加强。

这是第二个部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第三大部分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是我们第三个原则的核心,这部分是本次学习的一个重点。

这部分首先就讲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社会上有种种议论,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到底应该怎么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改革创新中的第一个,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基石,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种农村经营体制确立的过程,1978年安徽小岗村村民实行了土地承包,18户农民签订了协议,把土地包干到户,勇敢的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纪要,文件指出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同其他形式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一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他不同于合作化之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

1983年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问题第二个一号文件,就是《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在文件当中提出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这就是从两方面进行改革。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限,就是指土地承包一般是15年,1984年确定农民承包土地可以延长到15年,同年底,全国农村%的农民拿到了自己的承包土地。

1993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载明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这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次走入宪法。

199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式样的第一项内容正式提出。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

把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定为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这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里载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第一次将这样一种经营体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99年。

20xx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在这次承包法里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农民可以从农村集体承包到应得土地。

但是土地不得买卖,这是第一次有专门法律规定土地承包制度。

以上是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由来,给各位领导简单介绍一下。

  在《决定》中提到: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种经营制度肯定要稳定,但是怎样来完善,在这一部分里提到了两个经营方式的转变:

第一是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过去一家一户把土地分配到各家,昌黎农村的农民每家六七亩,七八亩,每家顶多十几亩,这些土地过去是一家一户来经营的,现在要让这种经营方式着力实现土地集约化,关于怎么集约,下面还有详细解释,咱们一步步层层推进。

这种集约式就是转变了原来一家一户的低效率、低效益的经营方式,通过科技手段增加技术资本,这样一种投入,使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

第二,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转变,着力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连接机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在这次文件里多次提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事实上我们这个《决定》是非常审慎的,我们北方的农业发展与南方的农业发展,我们的差距拉了至少10年。

因为这次《决定》里很多方面的东西是在南方实验成功的,比如这种农民的生产合作社,在江浙一代,在南方东南沿海一带,农业大县,经济发展发达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遍地开花。

最近有个统计显示,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15万个,尤其在东南沿海省份,将近百分之六七十的农民加入了专业合作社。

不是过去你种白菜我种土豆,一家一户各种各的,谁和谁不发生联系,那样不能取得很好的效益。

现在把土地整合起来,由有能力掌握资金技术的人,有能力经营的人,来统一经营集约化生产,把分块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土地重新集约起来,然后进行连片耕作,统一种水稻,统一种土豆,统一发展设施农业,形成连片耕作,有很多好处,我在这里和各位领导不一一列举了。

像我们昌黎农村,刘台庄的水稻,好多农民承包了一两百亩,效益非常好。

我前几天做了调查,今年咱们的水稻大丰收,个别农民的水稻单产达到每亩1300斤,我感到非常惊讶,全国水稻单产平均数是420公斤每亩,也就是800多斤,而咱们的农民种出的水稻能达到1300斤,简直要和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比美。

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是690公斤每亩,到20xx年要达到900公斤。

是因为集约化经营让农民舍得在这块土地上投入,这样的水稻农民每亩有200元的收益。

集约化经营让农民从土地上受益。

这是鼓励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这个是制度创新上,是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完善。

  二、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把农民的土地以多种方式进行流转、出租和互换,这些土地会不会失去原有的性质和作用,各界人士普遍关注。

这次全会召开后,很多专家指出,这样的流转方式之下,会不会形成土地向个别持有资本的人手中聚集,形成新的农业资本家,使农民失去土地。

把承包权转租转包出去后,失去土地后的农民,会不会把补偿钱花光之后,仍然没有找到出路进而失去饭碗,这是专家们担忧的问题,这种担忧很有必要。

所以说,在这次严格的土地制度规定当中,土地流转承包之后,有三个不能改变,不能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就是用于农业生产这个用途不能变,不能损害农民的权益。

所以说,中央作出了审慎的规定。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就是按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

产权明晰是土地的所有权是集体所有,永远不能改变,一旦成为私有就不得了,就会失控;用途管制,农民的基本农田必须用于发展农业生产;节约集约型使用;严格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专家测算,我国13亿人口,甚至将来发展到15亿人口,到底多少耕地能养活我们的人民?

18亿亩土地能养活得起。

这个红线坚决不能突破,无论遇到如何国际风云变幻,我国的18亿亩耕地就能保证人民吃饱。

这是最低的底线,而现在我国的耕地到多少亩了呢?

现在我国有亿亩耕地,已经非常接近红线,非常危险,亿亩的耕地每年还在递减,而且递减的速度相当快,所以国家在这次决定里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

  因为我们是农业大县,在具体操作中,这样的硬性规定各位领导应该有所把握。

过去可能有的是先占后补,比如基本农田划定昌黎县50万亩,我占用了5亩耕地,在山根处开出5亩来作为补偿,这是“先占后补”,现在坚决不允许这样。

要“先补后占”,先把补的土地划定好,经过相关机构的评定测算认为这地可以作为基本农田后再占用,一定要补足后再占。

不得跨省市区进行占补平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的发展远远快于中部和西部。

东部地价非常高昂,在发展工业和商业的过程中,耕地大量被占用。

占用的耕地到哪里去补呢?

以往到中部和西部去买耕地指标,跨省进行占补平衡。

这次中央决定严禁占补平衡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土地补占问题上,坚决杜绝以次地补好地的做法。

比如我看城边的地挺好,挺平坦,盖个大楼挺卖钱,然后在山根下开垦一块土地,这块地跟占的土地基本上一致,但是这块土地的水利、土壤的贫瘠度都远远次于城边这块地。

以后,国家对这种现象是杜绝的。

怎样杜绝呢?

国土资源部在年底将出台一项政策,对地块进行严格的评级,里面有很多相应的规定,水利设施,土地生态,环境因素等都列为具体评级标准。

等国土资源部门严格评定后才能互换,这是关于耕地使用上的规定。

还提到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依法保证农民对承包土地占用使用权利和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的建立。

按照市场法则,允许农民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这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究竟以什么方法让农民土地流转,可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这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利益,做出了硬性的规定。

那么,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证农民合法权利。

比如占用农民土地作为商品房的开发,可以用土地进行入股参与分红,究竟以什么方式,要让农民自愿选择,不得损害农民的权益,中央作了明确规定。

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规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

就是农村调整出的土地主要用于干什么,政府在征用、补偿、征收各种费用的同时,所收的契税等资金很大部分要用于农村发展。

在村庄整理方面有了这样的新规定。

现在,北京出台了新政策,比如把村庄里的农民全部搬到楼上,北京房山已经出台了规定,给农民盖好楼,把农民迁到楼房里去,村庄里节省出来的土地一方面用于商业开发,一方面把相当一部分土地用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即所谓设施农业,如发展观光农业等。

  以上是第二部分,关于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有关的细则还要出台,因为决定出台后还要有个适应阶段,将由国土资源部门作出细化,政府出台决定后还要有一个应用的时间和推行实施阶段。

  第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调整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

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程度要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这里提到了三个“大幅度”。

第一,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马上国家有了新动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增加。

第二,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看来这方面还要有硬性的规定了。

第三,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这次再次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倾斜。

《决定》里还特别提到,在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公益性项目建设中,取消县及县以下的配套资金,就是国家财政全部支持。

保护制度里特别强调,对农业农产品及其农副产品的补贴,这里提到要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

这对农民来说,又是一个好消息。

农民的种粮补贴在20xx年会有一个较大幅度提高。

前几天,我在看文件时发现,国家发改委有一个对种粮补贴的文件马上要出台。

今年昌黎农民大量种植玉米,今年玉米保护收购价是元,元可能比农民的预期可能要低一些,我在农村调研时了解到,农村希望每斤玉米卖到元。

保护价收购加上粮食补贴基本能达到元左右。

小麦今年是元,明年(20xx年)粮食直补价格已经出来了,红小麦元、白小麦元、混合小麦元,增幅为比上年分别增长了元,这样的增长幅度是不小的。

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种粮补贴,关于玉米明年政府的最低保证价还没有出来,小麦已经大幅度提高了。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业综合补贴的动态机制,还有农业大机械补贴等方面,在农产品(粮食)及农副产品方面的补贴国家要大幅度提高。

  以上是第三部分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关于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相应的倾斜,关于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给予倾斜,关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倾斜等等。

这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这样的一个粗略的刚性的方针,目前具体措施尚未出台。

  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这是比较新的,尤其是对北方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农村的金融制度,在南方已经试行了,从20xx年开始南方农民自己私下里筹建一些小银行,但是在北方,我还没听说过,现在看昌黎还没有一家农民合作银行呢。

这次在第四部分提到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大家知道,我们都生于农村,来自农村,大家经常跑农村,农村的金融体系是很不健全的,这是整个北方市场的通病。

我们的农民要贷款太难了。

比如在昌黎,一般的农户我想是贷不起款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农村,只有一个农村信合一条腿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