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887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docx

病理学练习题答案MicrosoftWord

附病理学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1.e2.a3.d4.d5.c6.e7.d8.d9.a10.b11.e

12.c 13.a 14.d 15.d 16.e

二名词解释

   1.是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同时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保持协调,维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2.疾病是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

   3.诱因是指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4.是指相对稳定或发展极慢的局部形态变化,常是病理过程的后果。

   5.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可共同具有的一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6.细胞、组织或器官当环境改变或遭受损害时,可通过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而加以调整,此过程称为适应。

   7.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已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体内仍遗留一定的病理状态。

   8.指易患某些疾病的遗传特性,即具有“遗传素质”,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较一般人易患某些疾病。

   9.胚胎发育受损所致的疾病,一般无遗传物质的改变。

   10.指疾病时所发生的各种损害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完全恢复正常,机体完全恢复了稳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1.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性停止。

   12.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三填空题

   1.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遗传性因

   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精神\jb理和社会因素

   2.遗传性疾病 遗传易感性

   3.遗传物质 能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

   4.变态反应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5.致病原因 条件

   6.吞噬杀灭微生物 阻挡微生物的入侵 排出和杀灭微生物 解毒

   阻止血液中毒素或细菌进入脑组织 阻止母体血液中的细菌或毒素进

   入胎儿体内

 7.损害 抗损害 康复 死亡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8.发生发展 本质

   9.形态结构 功能代谢

   10.桥梁

   11.尸体剖验 动物实验 活体组织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

   12.肉眼观察 显微镜观察 电子显微镜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 流

   式细胞仪技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 形态测量技术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一选择题

1.d2.b3.c4.a 5.b 6.d7.b8.d 9.c 10,d11.a

 12.d13.c 14.a15.a16.d'17.e 18.a19.e20.d21.c

 22.d23.e 24.b25.a26.b27.b28.a29.a30.a31.c

 32.b33.b34.d35.c36.a37.c38.a39.a40.b41.b

 42.d

二名词解释

   1.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致细胞功能下降,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19多.

   2.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3.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由于适应环境改变或受理化因素刺激而转变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组织的过程。

   4.即具有旺盛增生能力的幼稚的结缔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一定量的米性细胞构成。

其肉眼形态呈鲜红色,颗粒状,质地柔软,似鲜嫩肉芽,故名肉芽组织。

   。

   5.较大面积坏死并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

   6.是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

病变局部组织结构消失,形成一堆境界不甚清楚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红染,其形态和染色特点都很像纤维素,故名。

 .

   7.坏死仅局限于细胞的某一部位,称为局灶性胞浆坏死。

   8.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9.由于细动脉持续痉挛,使内膜缺氧,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称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10.坏死组织不能溶解吸收,也未分离排出者,可由周围健康组织长入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所组成的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坏死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这种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坏死机化。

   1l固缩坏死大多为细胞的生理性死亡,乃细胞衰老过程·中各个细胞逐渐熄灭的结果。

通常仅为单个细胞坏死或小灶状坏死,而从不见整个实质区内细胞同时坏死,故可称为凋落。

   12.固缩坏死形态学表现为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凝聚,可脱落形成凋落小体。

   13.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14.器官或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使该器官体积增大即为增生。

   15.在严重贫血时,心肌细胞可发生脂肪变性,在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变性的心肌细胞呈现平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斑,故称虎魔心。

   16.组织缺损后,由邻近健康组织细胞分裂、增生来修补和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增生称为再生。

   17.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称为粘液样变性。

类粘液来自间 叶组织,系粘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18.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出现固体状态钙盐沉着,称为病理性钙化。

   19.指细胞内出现玻璃样小滴,也称为细胞内玻璃样小滴变性。

   20.皮肤、粘膜的坏死组织可脱落,形成局部组织缺损,称为溃疡。

   21.肺、肾等内脏组织坏死后,液化的坏死物可经支气管或输尿管排出,留下空腔,称为空洞。

   22.细胞、组织或器官因适应环境改变而体积增大时,称为肥大。

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肥大两类。

   23.组织缺损后,由邻近健康组织细胞分翠、增生来修补和恢复的过程。

   24.创口表面有时可见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构成的干燥黑色硬痂,愈合过程就在廊下进行,称为痂下愈合。

一般痂下愈合时间较长。

 25.主要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

严重时称细胞的水样变性。

   

   26.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如这些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

   27.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红染、均质、半透明的蛋白性物质,称为玻璃样变性。

   

   28.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呈凝固状态,常见于心、肾,脾等实质脏器的缺血性坏死。

·肉眼见坏死组织较干燥,坚实,灰白或灰黄色。

   29.其特点是坏死组织迅速发生分解、液化成混浊液体状,常见于脑组织的坏死。

   30.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液化性坏死,常见于急性胰腺炎时。

由于胰液溢出,其中的胰脂酶释放,将胰周围脂肪组织内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与组织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不溶性钙皂。

   31.为纤维化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质较硬,缺乏弹性。

   32.系指外力所致组织损伤后,通过组织再生进行修复的过程。

   三填空题

   1.表皮 淋巴 造血组织 粘膜及腺体的上皮组织 完全 中枢神经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不完全   。

   2.坏死周围有血管反应带与炎性反应带 而机体死亡后的自溶则无反应带

   3.组织损伤轻 稳定细胞损伤 不稳定细胞损伤

   4.纤维母细胞 新生的毛细血管 炎性细胞 鲜红色 颗粒状 纤维成分 毛细血管 炎性细胞 灰白色

   5.心 肝 肾 空泡 橘黄 黑

   6.脑 化脓菌 阿米巴原虫

   7.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8.细胞 间质 异常物质 正常物质

   9.缺血 心 肾 脾 细胞结构消失 组织结构轮廓在一段时间内隐约可见

   10.有腐败菌感染 坏疽组织发黑甚至发臭

   11.颗粒变性 心 肝 肾 红染的细小颗粒

   12.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

   13.适应性 数目增多 体积增大 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组织

   14.血肿形成 纤维性骨痂形成 骨性骨痂形成 骨痂改建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损伤范围小 缺损少 创缘整齐 对合紧密 无切口感染 愈合时间短 范围大 缺损多 创缘不整齐 无法对合 伴切口感染、坏死、出血 愈合时间长 瘢痕大

   15.营养不良性萎缩 压迫性萎缩 废用性萎缩 神经性萎缩

   16.萎缩变性 坏死

   17.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纤维素样变性 粘液样变性

   18.肝 心 肾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a 6.c 7.a 8.c 9.b 10.e 11.b

   12.b 13.b 14.a 15.d 16.e 17.e 18.a 19.b 20.b 21.e

   22.b 23.c 24.a 25.b 26.d 27.c 28.d 29.c 30.b 31.d

   32.a 33.b 34.e

二名词解释   

   1.慢性肝淤血时,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色暗红,被膜紧张,质地较实,切面可见肝小叶中央因淤血而呈深红色,小叶外周因脂肪变而呈灰黄色,相邻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互连接,形成红黄相间花纹状结构,似中药槟榔,称槟榔肝。

   2.左心衰竭时,可引起肺淤血,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聚有水肿液,其中常有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常将红细胞吞噬,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被分解为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这种吞噬含铁血黄素的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

   3.活体心血管内血液的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

   4.随循环血液流动的不溶性异常物质阻塞血管的过程。

   5.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侧支循环又未建立,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梗死。

   6.阻塞血管的不溶性异常物质称为栓于。

   7.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静脉及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增多称淤血。

   8.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增多称充血。

   9.因动脉血流入过多而致该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量增多称动脉性充血。

   10.长期肺淤血可引起肺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质地变硬,且由于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颜色呈深褐色称肺褐色硬变。

   11.器官或局部组织中动脉输入的血量减少称贫血。

   12.血液流出心、血管腔外称出血。

血液流到体腔或组织间隙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

   13.有房间隔或室隔缺损的患者,在伴有右心向左心的血液分流时,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可进入左心而栓塞于体循环的动脉分支,称为交叉性栓塞。

   14.在心脏、动脉及静脉内,血栓的起始部分一般是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素构成。

肉眼观呈灰白色,质地较坚硬,称白色血栓。

   15.是血栓的体部,主要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网、网内的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组成,于是形成了红白相间的层状波纹状混合血栓,又称层状血栓。

   16.当血栓继续延长增大,以至完全阻塞血管腔时,则血流停止,局部血液迅速凝固,其成分主要为红细胞,色暗红,称为红色血栓。

是血栓的尾部。

   17.是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的血栓,主要由纤维素及血小板构成,镜下呈粉红色,均质半透明,故称透明血栓。

由于其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又称微血栓。

   18.如血栓未发生软化与机化,则钙盐可在血栓内沉积,使血栓部分或全部钙化成坚硬的质块。

此种情况如发生在静脉内,即成为静脉石。

   三填空题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血流缓慢或不规则 血液凝固性增高

   2.严重淤血 双重血液循环 组织疏松

   3.严重肺淤血

   4.右心衰竭 槟榔肝

   5.楔形 不规则地图状

   6.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动脉受压 动脉痉挛

   7.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8。

瘀点 瘀斑 紫癜 血肿 积血 咯血 呕血 便血 鼻衄 血

   尿 血崩

   9.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10.静脉受压 静脉腔狭窄和阻塞 心力衰竭

   11.水肿 漏出性出血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12.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红色血栓 微血栓(透明血栓)

   13.软化溶解吸收 机化与再通 钙化

   14.血栓   

   15.动脉阻塞 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

第四章炎症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 5.d 6.e 7.b 8.b 9.c 10.e 11.c

   12.c 13.a 14.e 15.d 16.b 17.d 18.a 19.c 20.e 21.c

   22.b 23.d 24.b 25.a 26.a 27.b 28.d 29.c 30.e 31.c

   32.a 33.b 34.e 35.c 36.b 37.b 38.d 39.e 40.B

二名词解释

   1.指组织深部的脓肿,逐渐向表面蔓延,形成一个向外排脓的盲端管道。

   2.为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多见于皮下组织、肺、肝、脑等处,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3.炎症时各种白细胞从血管内渗出,并聚集于局部组织,称炎细胞浸润。

是炎症的重要形态特征。

   4.表现以局部组织和细胞严重的变性和坏死,而渗出和增生性变化较轻微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

   5.炎症组织以渗出性变化为主,而变质和增生性变化较轻。

   6.炎症以组织和细胞增生性变化为主,而渗出和变质性变化较轻。

   7.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常见于粘膜、浆膜和肺。

   8.当纤维素性炎发生在粘膜时,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其下的坏死粘膜组织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

因此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为假膜性炎。

   9.是指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10.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

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处游走称为阳性趋化,反之称为阴性趋化。

   11.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统称为变质。

   12.炎症时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

在炎症过程中由于炎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组织内渗透压的升高等,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可通过小静脉壁和毛细血管壁渗出到血管外。

   13.在心包膜上渗出的纤维素,由于随心脏的跳动,被扯拉成绒毛状称绒毛心。

   14.为发生在疏松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多发生于皮下组织及肌肉间等处。

炎区有大量白细胞渗出于组织成分之间,隔离各种组织成分。

组织被脓液分隔,状如蜂窝称蜂窝织炎。

   15.在消化道、呼吸道或身体其他自然管道附近的脓肿能向内向外同时发展,向内穿通管道,向外开口于皮肤或贯通于两个有腔脏器之间,形成两个出口称瘘管。

   

   16.是毛囊和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的化脓性炎,常由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17.痈是由许多疖的集团在皮下组织深部形成许多互相融合沟通的脓肿,多见于后颈部、背部、腰臀部等处。

   18.一般呈慢性经过,特点是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肉芽肿。

   19.当炎症局部粘膜上皮、腺上皮和肉芽组织同时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肉样肿块称炎性息肉,常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所致。

   20.细菌入血,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

 理变化。

   2l、细菌在局部病灶生长繁殖,并进入血循环,检查血液细菌培养阳性,但无并发全身中毒症状。

   22.大量细菌毒素或大量毒性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同时心、肝、肾等实质细胞有变性坏死,严重时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23.化脓菌入血,不仅在血中繁殖,而且随血液播散,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多个继发性脓肿。

   24.是指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中性白细胞主要向浆膜或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炎细胞浸润。

如化脓性尿道炎、化脓性支气管炎等,渗出的脓液可通过尿道、气管而排出体外。

   25.当化脓性炎发生在浆膜或胆囊、输卵管的粘膜等处时,脓液则在浆膜腔或胆囊、输卵管腔内蓄积称积脓。

   26.当炎症时血管损害特别严重,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加,大量红细胞漏出,称出血性炎。

   27.为发生在呼吸道、胃肠道等处粘膜的较轻的渗出性炎症。

由于粘膜腺体受刺激而大量分泌粘液,故渗出物有经管道向外流的特点。

   28.化脓时形成的脓液是一种混浊、黄色或黄绿色、质较粘稠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脓细胞、脓清和崩解的坏死组织。

   29、炎性渗出液在组织间隙集聚称为炎性水肿。

   30.是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常伴有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31.由于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漏出的血液成分称为漏出液。

其蛋白含量低,无炎症成分,比重低,外观澄清。

见于非炎性水肿及积水。

   32.慢性增生性炎有时炎性增生可形成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称为炎性假瘤。

   33.白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并向炎灶移动和集中时,与病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接触后,就能伸出伪足将其包围并逐渐摄入胞浆中予以杀死和消化,称为吞噬作用,这是人体消灭致病因子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填空题

   1.血管活性胺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溶酶体成分 激肽系统 补体系统 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扩张小血管 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白细胞趋化 致热和致痛 组织损伤

   2.中性白细胞 单核细胞 小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

   3.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卡他性炎)

   4.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炎区组织内渗透压明显增高 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5.变质 渗出 增生 渗出

   6.数天至一个月内 半年以上 一至三个月 数小时至数天

   7.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 伴组织坏死 脓液形成 化脓 大量白细胞浸润 组织及细胞坏死并被蛋白分解酶分解而液化

   8.浆液性 粘液性 脓性 鼻 支气管 肠道 尿道 渗出物经管道向外排流

   9.吸收消散 修复愈合 转为慢性 蔓延播散

   10.中性白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11.附壁 粘着 游出 主动 两个相邻近内皮细胞的连接处

   12.液体 白细胞

   13.前列腺素 白细胞介素一1 缓激肽 前列腺素 白细胞三烯c3a 细菌产物

   14.纤维素性炎

   15.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增生性炎

   16.短 变质 渗出 急 重 中性粒细胞

   17.长 增生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8.异物 异物巨细胞 类上皮细胞

   19.嗜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20.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发热 白细胞增多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及功能增强

   21.变质 渗出 增生

   22.蜂窝织炎 溶血性链球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脓肿 金黄色葡瘤球 血浆凝固

   23.识别和粘着 摄入 杀伤和降解 吞噬作用 免疫作用

   24.巨噬 境界清楚结节状 纤维母细胞 毛细血管内皮 修复

第五章肿瘤

一、选择题

1.d 2.e 3.c 4.d 5.b 6.b 7.a 8.a 9.b 10.d 11.d

   12.c 13.d 14.d 15.e 16.d 17.a 18.c 19.b 20.d 21.d

   22.e 23.e 24.a 25.d 26.d 27.c 28.c 29.e 30.b 31.e

   32.e 33.c 34.b 35.e 36.c 37.a 38.b 39.c 40.b 41.e

   42.c 43.d 44.d 45.d 46.b。

47.d 48.a 49.e 50.a 51.c

   52.c 53.e 54.a 55.b 56.c 57.a 58.e 59,a 60.d 61.d

   62.d 63.a 64.b 65.c 66.e 67.c 68.e 69.b 70.b 71.e

   72.c 73.b 74,a 75.a 76.a 77.c 78.d 79.b 80.b 81.b

  82.a 83.e 84;d 85.B

二、名词解释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2.肿瘤的实质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皆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原为胚胎学术语,原始的幼稚细胞从幼稚向成熟演变的过程称为分化。

在肿瘤病理学中借用其描述肿瘤细胞“发育”、“成熟”的程度。

   4.是指某些具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病变,如长期未治愈即可能转变为癌。

   5.是指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细胞异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者。

   6.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种植在体腔内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转移瘤。

此种转移途径称为种植性转移。

   7.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称为间变。

   ’

   8.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可发生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色,称为恶病质。

   9.以病毒癌基因为探针,证明在正常细胞dna中含有与病毒癌基因相对应的核苷酸系列,称为细胞癌基因,又称为原癌基因。

   10.常发生在涎腺的一种腺瘤,瘤组织由腺体、粘液样及软骨样组织等多种成分混合组成。

   11.是低分化腺癌的一种,癌细胞不形成腺管状结构而排列成实性团块或条索,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恶性程度高。

当癌组织中实质少,纤维间质多时,质地较硬,称为硬癌。

当癌组织中实质多,纤维间质少时,质地松软,称髓样癌。

   12.同一肿瘤中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者。

   13.某些非内分泌腺恶性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

   14.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15.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6.指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脱落入体腔,迁移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现象。

在他处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

   17.指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