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406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训练(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井陉县孙庄村位于河北山西结合部,村里矗立着邻县南望楼、西冶各街村为孙庄村立的《施饭济困》碑,碑文为:

“时值洋兵过境,避乱栖于马头红山,多有势迫情皇,升米未带者,数日未餮。

幸蒙仁村意气相激,古数余里登山施饭。

至德当旌,籍以刻石流芳,永感盛德。

大清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上旬平邑。

”这一石碑见证了()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日本全面侵华

2.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历史现象是

①西汉武帝建立中朝制度②唐宋设政事堂

③明朝设内阁、厂卫制度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B.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

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

在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对总统的权力作了诸多限制,以防袁世凯专权。

这一做法

A.体现了强烈的法制意识B.直接目的是完善民主体制

C.有效维护了辛亥革命成果D.因人设法有违宪政精神

6.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7.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反应的时代背景是()

A.鸦片战争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9.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名称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下列名字中与其有相同背景的是

A.放卫星B.牛鬼蛇神C.三面红旗D.分田单干

二、填空题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

法律文件

政体

国家元首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国王

1787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总统

法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

(1)西方近代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很多法律条文,形成了近代民主国家,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次填充表格。

①②③④.

材料二

条约名称

条约内容(节选)

A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B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C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2)根据表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11.秦朝统一和灭亡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

12.国共合作

背景

中共(必要性)

________

国民党(可能性)

________

共产国际(外力)

________

实现

________

13.君主立宪制确立

(1)标志:

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好的《______》,正式登基。

(2)意义:

A.《权利法案》确立了________主权,限制了_________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________;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14.资产阶级的夺权斗争

(1)矛盾激化:

进入17世纪,______________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____________日益强大,在议会中捍卫自己的权利。

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标榜“君权神授”,独断专行,经常停开议会。

(2)“光荣革命”:

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____________王朝的詹姆士二世。

15.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政治纲领。

16.中国与世界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密切关联。

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字母)。

A.宣传马克思主义B.甲午战争C.澳门成为葡萄牙海外贸易中转站

D.五口通商E.门户开放F.九・一八事变

G.五四运动H.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7.(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8.1917年3月,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___________;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他发表了著名的“__________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三、判断题

19.下图中的“城市甲”是近代中国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

20.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正确

的涂A,错误的涂B。

1.西周推行的分封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周王室统治。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3.《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4.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列强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人民挺身而出,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5.20世纪初,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

四、简答题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瑗,北宋学者,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

1035年被范仲淹任命为苏州郡学教授,后在苏、湖二地办学。

他在学堂中实行“分斋法”,设经义斋和治事斋。

经义斋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

庆历四年(1044年)朝廷建太学于京师,派人“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

此后,其治学理论及经验编为《学政条约》一卷,供各地教育参考。

——摘编自《北宋教育》

材料二1922年11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大总统令,其中部分规定如下:

(1)小学课程在较高年级时,斟酌地方情形,增置职业准备学科;

(2)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3)高级中学施行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但得酌量地方情形,单设一科或兼设数科;(4)职业学校之期限及课程,需酌量该地方实际需要情形而定;(5)为健全职业教育,在相当学校内酌设职业教员养成科。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1917年初,由史密斯和休士提出的职业教育提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即《史密斯一休士法案》。

其内容如下:

第一,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方面,强调联邦政府的责任,认为采取新的和必要的服务性措施促进各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其应尽的职责。

第二,在经费的投入方面,每个州都应当为职业教育提供经费,其数额与联邦政府补助费相等。

第三,在公立学校开设职业科,设置选修课程,使普通中学具有升学和就业双重功能。

——戴本博和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斋法”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京政府教育改革的侧重点。

(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史密斯一休士法案》的主要内容。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经验可供我国教育改革借鉴?

(8分)

22.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

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权利法案》

材料三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

——美国1787年宪法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并说明其特点。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法律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你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献?

试举两例说明。

五、材料分析题

23.中国古代十分重視人オ的选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

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

后来規定每郡满二十万户的口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

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

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試,都是分区定额的。

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科举制历史沿革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逃拔官员;隋汤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贞观年间,増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

考试分为乡試、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经殿试才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实行糊名制,采取“弥封”“卷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明朝沿業袭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应形勢的需要。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代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的演变特征。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

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

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

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劾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

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劾”,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

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

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

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

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

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困境。

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衔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六、论述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段

重要历史事件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北伐战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年)

九一八事变《八一宣言》长征西安事变

全面抗战时期

(1937-1945年)

七七事变蒋介石发表《抗战宣言》淞沪会战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重庆谈判三大战役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6-1976)

中共“八大”的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

(1978年-21世纪初)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四大”召开开发上海浦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规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阑述须有史实依据》。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3月5日,应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邀,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敦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和平砥柱》的演说。

丘吉尔说:

“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拥有最大的力量,对未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

”“(英美)兄弟般的联合不仅要求我们两大庞大的、有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友谊和相互谅解,而且要求双方军事顾问继续保持密切的关系。

”“在相当多的国家,各种包罗万象的警察政府对老百姓强加控制,达到了压倒和违背一切民主原则的程度……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远离俄国边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

”“趁今天还为时未晚,我们在这里要考虑的是永久制止战争和尽快在一切国家为自由和民主创造条件的问题。

——据张建华《“铁幕”两端的美与苏》

依据材料,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评述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要求:

概括演说所表达的战略意图,联系时代背景评价其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D

6.C

7.D

8.B

9.B

10.

(1)①《权利法案》;②美国;③总统;④君主立宪制

(2)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11.前221年前207年

12.中共认识到要团结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统一国共合作共产国际的帮助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3.权利法案议会国王法治

14.资产阶级新贵族斯图亚特

15.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6.①C;②D;③B;④E;⑤A;⑥G;⑦F;⑧H

17.遵义会议

18.罗曼诺夫王朝四月提纲

19.正确

20.

1.B

2.B

3.A

4.B

5.B

21.

(1)特点:

因材施教。

(2分)

作用:

有利于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使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为各地教育起了示范作用;(6分)

(2)地方有较大自主权;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4分)

(3)主要内容:

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中学教育应具有职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双重功能。

(4分)经验:

因材施教;经世致用;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4分)

22.

(1)文献:

《十二铜表法》。

作用: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是平民的胜利。

(2)体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特点:

英国的议会主权;美国的三权分立。

(3)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查士丁尼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

23.

(1)变化:

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增加考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按地区人口比例推选。

(2)特征:

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

24.

(1)基本特点:

监察对象,既察官又察民;监察范围,既“察人”又“察事”;监察内容,既察违法犯罪,又察一般事务;监察功能,既罚又赏;监察方式,既事后纠劾又事前监察。

(2)原因:

清朝官场腐败的现状;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对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学说和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反思;孙中山积极探寻救国之路。

(3)意义:

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反腐败机制,推动制度反腐和法治反腐向纵深发展;有利于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有利于克服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健康发展

25.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案例1.论题: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案例2.论题:

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阻碍社会发展。

案例3.论题:

时代变迁与社会主要矛盾的相互关系。

26.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战略意图:

鼓吹英美结盟,以维护其全世界的利益;宣扬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攻击苏联实施高压政治和扩张势力,宣扬遏制社会主义。

背景:

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反法西斯同盟解体;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欧洲衰落,美苏国力大大提升;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美国极力推行霸权政策。

评价:

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