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905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docx

初中物理复习全集

第1讲磁原子和星系

【知识要点】

一、磁体

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北极)和S极(南极)。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

2.磁场是有方向的,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这一点磁场方向。

3.磁感应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常见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三、电流的磁场

1.著名的奥斯特实验首先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具有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3.右手螺旋定则

a.对于通电直导线:

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b.对于通电螺线管:

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四、原子

1.物质构成了物体,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2.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就好像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的蛋糕,而电子则是一颗颗嵌在其中的葡萄干。

b.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恒星),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行星)在核外空间里绕核高速旋转。

c.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量子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

电子云模型是目前认为最科学的原子模型。

约瑟夫·汤姆孙

欧内斯特·卢瑟福

埃尔文·薛定谔

葡萄干蛋糕模型

行星模型

电子云模型

3.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五、地球和太阳系

1.太阳系:

恒星是太阳;

2.行星: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的卫星:

月球、人造地球卫星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将钢棒的一端靠近磁针的N极时,所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棒具有磁性,且A端为S极B.钢棒具有磁性,且A端为N极

C.钢棒无磁性D.不能确定钢棒是否有磁性

2.已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画出的磁感线方向(或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图中正确的图是[]

ABCD第3题图

3.如图所示,将挂有小铁球的弹簧秤自左向右地慢慢移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将[]

A.不变B.逐渐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4.到目前为止,最具科学性的原子模型是[]

A.葡萄干模型B.蛋糕模型C.行星模型D.电子云模型。

5.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a)、(b)、(c)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顺序正确的排列为[]

A.(a)、(b)、(c)B.(c)、(b)、(a)C.(b)、(c)、(a)D.(a)、(c)、(b)

6.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B.电子C.中子D.质子

7.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中不带电的是[]

A.质子   B.电子   C.中子 D.核子

8.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D.原子核虽然很小,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9.许多天体的运动特点和原子中电子运动特点相似,下列天体中不具备这种特点的是[]

A.太阳B.地球C.月球D.火星

10.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地球太阳系”一节后,整理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有下划线的四项内容中,归类不正确的是[]

A.

(1)B.

(2)C.(3)D.(4)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利用如上图所示装置研究磁与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a)、(b)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b)、(c)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甲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越靠近小车A,B车就越快,直到A、B两磁体接触上;如图乙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越靠近小车A,B车就越慢,B车距A一段距离停止。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包括“力学”“磁学”):

(1)由图甲和图乙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图题

13.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14.在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分别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两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

第13题第14题图

第2讲声音和光

【知识要点】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2.声音的特征

a.响度:

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b.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

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0赫兹~20000赫兹。

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

(1)控制噪声源;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

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

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

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

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ri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

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

记忆方法:

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

六、光的色散

1.白光的色散:

一束白光穿过棱镜后,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2.三原色光:

红光,蓝光,绿光。

七、透镜(光的折射现象应用)

1.透镜的种类:

a.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

b.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如果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则有如下重要不等式关系:

a.u>2f,f

照相机;

b.u=2f,v=2f,像物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f2f,像物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

幻灯机;

d.u=f,不成像点;

e.u

放大镜。

应注意的问题:

(1)二倍焦距处为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

(2)焦点处是成实像与成虚像的转折点,但焦点处是不成像点;

(3)物离焦点越近,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4)利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题时主要用“不等式法”。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

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和火柴,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例题剖析】

一、选择题

1.用笛子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一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2.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眼前的一片树叶挡住视线B.在岸边看见水中的月亮C.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D.用照相机拍照

3.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应为[]

A.0°B.30°C.45°D.90°

4.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湖面上映出了湖边景物的倒影B.阳光下房屋、树木的阴影

C.患近视的同学戴眼镜矫正视力D.用凸透镜对着阳光取火

5.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激光引导掘进方向B.钢笔错位C.看到地上的书本D.水中倒影

6.大陆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已经入住台湾台北市立动物园,如图所示是大熊猫在平面镜前吃竹子的画面,那么此时它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应该是[]

ABCD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8.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

七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像B.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40°,则折射角为[]

A.0°B.29°C.40°D.64°

10.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

二、填空题

11.如下图甲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

从情景图乙的现象表明:

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

甲乙

12.光在________________介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光在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____________千米/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13.在右图中,MM’是介质A和B的分界面,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从介质A入射到介质B,入射角为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___度,其中_______介质是空气。

14.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

其中“水中月”和“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15.如图所示为我国发行了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某集邮爱好者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邮票画面,用放大镜来观看,如下图所示,若这时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是5厘米。

则该放大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厘米。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上图为某同学利用薄壁透明塑料盒和激光器所做的三次光学实验,图(b)盒中盛有水,图(c)盒中放一块玻璃,将激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盒的O点射入,在塑料盒的底部分别得到A、B、C三个光点。

(1)观察图(a)和(b)和(c)可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c)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17.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1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图中的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物体AB。

20.根椐图中给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1.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图中(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2.如图所示,MN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AO为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_______________。

另外,还有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和________________。

24.在右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5.图5是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利用光具盘等工具探究某个光的折射规律时分别观察到的两种光路情况。

小张观察甲图发现:

光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20°,从而得出“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的结论。

小李观察乙图发现:

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65°,从而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结论。

⑴仔细观察甲图(或乙图)后,请你判断小张(或小李)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进一步观察和比较图中两种折射情况,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小组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0.1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他们用物体的高和光屏上像的高分别代表物体和像的大小,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0.12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0.1米)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0.12米)

实验序号

u

(米)

v

(米)

物体高度(米)

光屏上像的高度(米)

实验序号

u

(米)

v

(米)

物体高度(米)

光屏上像的高度(米)

1

0.05

0.05

光屏上不成像

5

0.06

0.05

光屏上不成像

2

0.15

0.3

0.05

0.1

6

0.15

0.6

0.05

0.2

3

0.2

0.2

0.05

0.05

7

0.24

0.24

0.05

0.05

4

0.3

0.15

0.05

0.025

8

0.3

0.2

0.05

0.033

(1)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u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和所成的像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当物距等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当物距小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比物体大;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比物体小。

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当它们成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倒数之和等于凸透镜焦距的倒数。

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第3讲光学做图题和实验题

1.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户,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

2.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用作图法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第1题图第2题图

3.(北京市东城区)根据光线通过的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4.(山西省)在图的a、b方框中分别填入适当的光学元件.

                                                

 第3题图a              b

5.

(1)如图甲中,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轴,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如图乙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线,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3)下午的阳光斜射向地面,在井口放置一平面镜能使阳光正好竖直射向井底。

在图丙中的适当位置画出能实现上述目的的平面镜(用“

”表示平面镜).

    

    

图甲                图乙           图丙

6.(沈阳市)完成光路图:

     

            

第6题图

7.小红坐在教室内如图12中虚线框内的某一位置,一束阳光从教室侧面的窗户射入经玻璃窗户A反射后使小红感到刺眼,请作图并标出小红可能坐的位置B点.

☆透镜成像

8.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

他用同一光具座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实验的结果如图(a)、(b)、(c)所示。

请比较图中的实验结果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b)、(c)中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a)、(b)、(c)中物与像的距离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他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上“0”刻度处,并将蜡烛置于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一定距离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此时成像情况如图(a)所示。

接着他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成像情况分别如图(b)和(c)所示。

(1)观察并比较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

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可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2)观察并比较图(a)、(b)和(c)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及成像情况可以得到: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

实验序号

u(厘米)

v(厘米)

成像情况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的大小

1

50

12.5

倒立

实像

缩小

2

30

15

倒立

实像

缩小

3

20

20

倒立

实像

等大

4

15

30

倒立

实像

放大

实验序号

u(厘米)

v(厘米)

成像情况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的大小

5

50

15.8

倒立

实像

缩小

6

30

20

倒立

实像

缩小

7

20

30

倒立

实像

放大

8

15

60

倒立

实像

放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