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741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附解析.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

三明一中2017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

B.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D.大量繁殖会造成生态危机

【答案】A

【解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含有叶绿色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蓝藻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在水体中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污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蓝藻的细胞结构和代谢类型。

2.癌症治疗难度大是由于癌细胞容易从原发的部位转移到其它器官形成新的肿瘤,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只有癌变的细胞内同时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的周期

C.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的润滑作用增强

D.癌细胞中,呼吸酶活性减弱,细胞增殖的周期变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

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人体的正常体细胞中均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的周期,B正确;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C错误;癌细胞中,呼吸酶活性增强,细胞增殖的周期变短,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下列关于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使用了模型建构法

B.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

C.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再来计算平均值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采用了对比实验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内容包括预实验、调查类实验、对比实验法、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采用的方法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详解】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采用了数学模型建构法,A正确;“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性而造成的浪费,B正确;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不可以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要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C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自变量是有无氧气,D正确。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不同激素分别独立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生长素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植物激素只是起到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代谢,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详解】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A错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B错误;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C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是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运输特点,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病毒均含有①②

B.密码子位于①上,反密码子位于②上

C.②独特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D.①和②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图中①为tRNA,其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②为DNA分子,其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不含有DNA,A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B错误;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C正确;①和②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相同,①中含有A-U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而②中含有A-T碱基互补配对方式,D错误。

【点睛】易错混淆,对于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区分不了,而导致选B,密码子是存在于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而反密码子是与密码子互补的,存在于tRNA上。

6.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错误;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演替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区分两种演替和识记演替的特点的能力。

7.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

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________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2)在光下,根尖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

(3)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________。

(4)根据测量结果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128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________mg。

若t5时温度升高至35℃,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

(1).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叶绿素(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增多(5).120(6).降低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和装置图分析,由于整个实验都是在最适温度(25℃)下测定的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番茄幼苗的02释放速率,所以对于得到的曲线图2来说,黑暗阶段(t0-t1)氧气的负释放速率实际含义是幼苗的呼吸速率;充足光照阶段(t1-t4),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这实际代表幼苗净光合速率先增后减,原因是密闭罩内CO2开始充足,后来逐渐减少而限制了光合作用;在补充CO2之后(t4-t5),幼苗净光合作用速率再次逐渐增大。

【详解】

(1)植物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由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2)由于根尖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在光下,根尖细胞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而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t4时补充CO2,导致暗反应阶段中的CO2固定过程加快,同时C3的还原暂时不变,所以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加.

(4)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氧气增加了128/32=4mmol,因此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30×4=120mg。

光合作用需要酶的参与,由题可知,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为25℃,因此将温度调到35℃后,酶的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点睛】本题关键要结合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分析曲线含义。

易错点在于忽视题干信息“幼苗在适宜温度(25℃)下培养”。

8.科学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里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请回答:

(1)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影响____________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突触小体的____________中有神经递质,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_________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

(1).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突触小泡(3).神经递质(4).激素(5).体温调节(6).自身免疫病(7).过敏反应(8).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免疫调节为载体,综合考查了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免疫细胞膜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激素的受体,由此可推知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可同时受神经和相关激素的调节。

免疫系统在机体维持稳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据此答题。

【详解】

(1)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体液免疫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因此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免疫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激素的受体,由此可推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控制相关腺体分泌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从而使产热增加。

(4)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比如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因此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

(5)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9.某滨海区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土壤退化并形成碱斑地,自然植被仅有碱蓬、碱蒿等少数几种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碱斑地的全部碱蓬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

盐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韭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人们对碱斑地封育、种草期间,引入的虎尾草数量并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________。

虎尾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恢复改造的进行,沿岸水域出现了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它们之间主要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滨海区中的生物群落和_______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

【答案】

(1)种群水平

(2)存在环境阻力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

(3)捕食、竞争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试题分析:

(1)

(2)该碱斑地全部碱蓬构成一个种群,在不同的地段的分布体现了水平结构。

引人的虎尾草数量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

虎尾草是生产者,作用是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人(或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

(3)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

(4)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无机环境)。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大大提高。

考点:

能量流动、稳定性、群落

10.小鼠和果蝇都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1)有两个独立发现的隐性突变纯合的小鼠品系,该突变能导致小鼠的眼睛变小,而且这两种品系的表型很难区分。

其中一个品系的突变称为L型,另一个称为T型。

可以通过实验来判断L型和T型是否为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类型。

实验思路:

将__________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

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种突变型均为同一对等位基因突变所致,两种突变基因互为______________。

(2)一只突变的雄果蝇为深紫红色眼,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1代均为红眼。

F1代相互交配产生F2代果蝇表现型和比例为:

红眼雌蝇:

红眼雄蝇:

深紫红色眼雄蝇=2:

1:

1。

那么,深紫红色眼的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常、X)染色体上。

请画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不考虑基因在XY的同源区段,且已知果蝇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用A和a来表示)。

__________

【答案】

(1).两种品系的多只纯合雌雄小鼠相互杂交

(2).后代都是小眼睛(3).等位基因(4).X(5).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1)若是L和T两个品系的眼睛变小的突变基因是同一等位基因,则让L品系的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与T品系眼睛变小的突变型进行交配,后代表现型应该是眼睛全部变小,如果不是同一等位基因,则子代全部正常,因此可以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L和T两个品系的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

(2)由题意知,一只突变的雄果蝇为深紫红色眼,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1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深红色紫眼只出现在子二代的雄果蝇中,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深紫红色眼的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具体遗传图解如下:

PXaY×XAXA

F1红眼雌蝇XAXa×XAY红眼雄蝇

F2XAXAXAXaXAYXaY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深紫红色眼雄蝇

比例2:

1:

1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判断,特别是

(2)小题,考生在判断遗传方式时一定要明确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这样才能准确判断。

11.科学家通过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提高了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aco酶对CO2的亲和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_______;扩增过程需要加入_______酶。

(2)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_______。

目的基因能在不同生物体内正常表达原来的蛋白质质,说明整个生物界_________。

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__________的范畴。

(3)可利用定点突变的DN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______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还需用到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技术,才能最终获得转基因植物。

【答案】

(1).DNA双链复制

(2).引物(3).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4).mRNA(5).共用一套密码子(6).蛋白质工程(7).农杆菌转化法(8).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了基因工程中的PCR技术,需要考生理解、掌握以下相关知识:

PCR技术:

(1)概念: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

DNA复制;(3)前提条件: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

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

①高温变性:

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

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

合成子链。

【详解】

(1)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扩增过程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因此需要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部位,驱动转录出mRNA.目的基因能在不同生物体内正常表达原来的蛋白质,说明整个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转基因植物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工程、PCR技术、蛋白质工程得到相关问题,需要学生掌握相关技术的原理、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