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655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水平测试

满分:

100分

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四川树德中学阶段检测)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

“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

据此推知()

A.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答案A

解析“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说明纸在制作过程中有丝的成分,故A项正确。

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纸的价格

国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是改进造纸术,故

和品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介绍的是纸的制作,没有提及使用情况,故D项错误。

2.(2018•黑龙江哈六中期中)《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分别是:

方田(田亩面积计算)、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衰分(比例分配问题)、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盈不足(双设法问题)、方程、勾股。

这反映了其突出特点是()

A.偏重理论B.重视实用

C.内容严密D.世界领先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九章算术》研究的方田、粟米等均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情,体现

了重视实用的特点,B项正确。

《九章算术》偏重实用而非理论,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其内

容是否严密,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世界领先的信息,排除D项。

3.(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

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J

A.儒家思想倡导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古代科技的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

答案D

解析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很多,不能体现出儒家思想轻科技特点,故A项错误;从图中

数据无法得出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

发明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故C项错误;从数学、天文历法、

地学和农学等农业相关领域的发明比其他发明数量多,可知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故D项正确。

4.(2018•黑龙江哈六中期中)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365种,后来“代有增附”,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至悻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药物达到1892种。

这表明中

医药学()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

C.独步世界医学之林D•传承发展前代药学

答案D

解析“代有增附”“都次第有所增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于以前药学的继承和发

展,故D项正确。

理论体系是否规范严谨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古代药学研究大多是经

验总结,方法并不科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和世界相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

5.(2018•内蒙古奋斗中学月考)“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

夫”。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折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答案A

解析“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

活、生产状况,具有朴实的现实主义特色,A项正确。

楚辞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唐诗折射出盛唐气度的恢宏气势,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宋词表

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6.(2018•天津静海一中月考)说到人们生活经历的艰辛和悲壮,我们也许会想起“长太

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等名句。

这三句所反映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A.骚体、词、赋B.骚体、词、诗

C.词、骚体、诗D.词、赋、诗

答案B

解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战国时期屈原的名句,属于楚辞(也称“骚

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北宋词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

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唐代诗人杜甫《春望》里的名句。

故B项正确。

7.(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

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B

解析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中一代有一代文学的深意,排除;材料“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形式,体现了文学的历史性和阶段性,

B项正确;C项也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表述错误,一代有一代突出的文学形式,

不代表古代文学时间短暂,排除。

8.(2018•广东湛江一中月考)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

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

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的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故选C项。

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世俗文化是受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

9.(2018•江西南昌二中月考)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

“(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

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

”此书体应该是()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答案A

解析材料“意态之际”“将发未发”与草书流畅纵情的特点不符,可排除B项;材料

“离方遁圆”说明该书体不拘泥于规范法度,不追求形体严整,可排除CD两项;只有A项

符合题意,正确。

10.(2018•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

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

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

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

现实的加工”可以得出吴道子的宗教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世俗化的特点,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对宗教画的改造,不是注重外来风格,A项错误;C项与材料表述不符;唐代的

绘画成就极大,著名的画家和作品较多,吴道子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得出其能代表唐代的绘画成就的结论,D项错误。

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这说明倪瓒

A.思想具有辩证法特点

B.这一作品属文人写意画

C.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

D.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B

即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倪瓒画竹意在“写胸中逸气耳”,

并不在意竹子本身的状态,这符合文人写意画的特点,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辩证法特点,

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不合理现象,排除C项;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材料

并未涉及,排除D项。

12.(2018•河北武邑中学月考)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

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一一京剧。

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

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学艺术在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说明事物只有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

故选D项。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的推动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人们的需求是外因,也不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

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美)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三“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1)概述材料一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

命相比有何差异?

(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8分)

答案

(1)作用:

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他们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

建专制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6分)

(2)差异: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只局限于观测到的现象和对数据的记载,对这些现象和数

据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在观测基础上对科学规律进行总结和严密推

算。

(6分)

(3)原因:

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其科技发

展;②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成果;③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④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⑤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

(8分)

解析第⑴问,实际上是问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2)问,据“《尚书》中的日食

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差

异。

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的社会形态、社会意识以及统治政策和科学家的研究精神等,概括造成差异的原因。

14.(2018•内蒙古奋斗中学月考)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

下的手段。

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

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

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10分)

答案

(1)特点:

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

(6分)

主要原因:

词相比较诗歌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

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4分)

(2)文化现象:

市民文化兴起(风俗画);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6分)

不利因素:

封建体制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落后;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

(4分)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宋词的特点来回答。

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问,第一小问,四幅图片的

信息分别是活字印刷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瓦肆、指南针,据此可以回答宋代的文化现

象。

第二小问,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封建体制、农业经济、理学思想、科学成果的推广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