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56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docx

高频课程设计调相

目录

摘要1

一、设计背景2

二、方案选择2

三、调相电路原理分析及设计3

3.1、PM调制原理3

3.2、变容二极管直接调相原理4

3.3、调制灵敏度5

3.4、仿真软件的选择及其简单介绍6

3.5、原理框图的设计6

3.6、电路图设计与分析7

四、仿真结果8

五、系统的测试及误差分析8

5.1、测试数据8

5.2、误差分析和改善措施8

六、心得体会9

参考文献11

摘要调频(调相)收音机(FM/PMRadio)一直在人们的生活娱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老式的晶体管收音机到今天的网络收音机,说明通过广播享受生活一直是人们喜欢的生活方式。

如今,随着消费类电子的兴起和繁荣以及数字电子的发展,广大从事消费类电子设计的厂商都不忘在诸如MP3、智能手机、便携式Video播放器等产品中嵌入FM/PM部分。

传统的角度调制解决方案存在电路体积大、调谐不方便、稳定性欠佳等弊端。

本文介绍了数字角度调制立体声收音机的设计与实现。

其解决了传统的调制方案中体积大、调谐不方便、稳定性不好等这些缺点。

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该设计的硬件电路、软件设计流程、系统测试。

关键词:

收音机,调频/调相,设计原理,电路图

一、设计背景

传输信息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输信息的手段很多,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在这些手段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等,都是利用无线电技术传输各种不同信息的方式。

无线电通信传送语言、电码或其他信号;无线电广播传送语言、音乐等;电视传送图像、语言、音乐;导航是利用一定的无线电信号指引飞机或船舶安全航行,以保证他们能平安到达目的地。

在以上这些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都要用到调制与解调。

调制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线性调制即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以实现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搬移。

如调幅,其最大的优点是:

成本低,带宽窄,因此,通信有效性高。

但抗噪性能低。

为了改善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非线性调制,包括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它们具有较高的抗造性能,是目前通信系统的主要调制方式。

二、方案选择

1、产生调相信号的电路叫做调相器,对他有4个主要的要求:

1已调波的瞬时初相位与调制信号成比例变化。

2未调制时的载波频率即已调波的中心频率具有一定的稳定度。

3最大相偏与调制频率无关。

4无寄生调幅或寄生调幅尽量小。

2、产生调相的方法主要归纳为两类:

(1)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载波的瞬时相偏——直接调相。

(2)先将调制信号微分,然后对载波进行调频,结果得到调相波——间接调相。

3、变容二极管调相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获得较大的相移,线路简单,并且几乎不需要调制功率,其主要缺点是中心频率的稳定度低。

在满足设计的各项参数的基础上尽量简化电路。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变容二极管进行直接调相电路设计。

三、调相电路原理分析及设计

3.1、PM调制原理

PM调制是靠信号使初相位发生变化,振幅可保持一定,所以噪声成分易消除。

设载波为

(1.1)

调制波为

(1.2)

对式(1.1)表示的载波进行调相,根据定义,载波的瞬时相位

应随

线性地变化,即

(1.3)

式中,

表示未调制时振荡的相位,

表示瞬时相位中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变化的部分,叫做瞬时相位偏移,简称相偏。

相移以

表示,即

=

(1.4)

的最大值叫做最大相移,或称调相指数。

调相波的调相指数以

表示,即

(1.5)

式中,

是比例系数,它表示单位调制信号引起的相移的大小,单位是rad/v。

将式(1.3)代入式(1.1),得到调相波的数学表达式为

(1.6)

根据式

(1.7)

可以求出调相波的瞬时频率为

(1.8)

上式右边第二项表示调相波的频移,以

表示,即

(1.9)

3.2、变容二极管直接相位调制的原理

变容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PN结的结电容随反向电压变化这一特性制成的一种半导体二极管,它是一种电压控制可变电抗元件,它的结电容Cj与反向电压VR存在如下关系:

(1.9)

式中,VD为PN结的势垒电压(内建电势差),Cj0为VR为0时的结电容,γ为系数,它的值随半导体的掺杂浓度和PN结的结构不同而异:

对于缓变结,γ=1/3;突变结:

γ=1/2;对于超突变结,γ=1~4,最大可达6以上。

图1.1变容二极管的Cj-v特性曲线

变容二极管的Cj-v特性曲线如图1.1所示。

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包括直流偏压V0和调制信号电压

VΩ(t)=VΩcosΩt,(1.10)

(1.11)

结电容在vR(t)的控制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把受到调制信号控制的变容二级管接入载波振荡器的振荡回路,则振荡回路的频率已收到调制信号的控制。

适当选择调频二极管的特性和工作状态,这样就实现了角度调制。

设电路工作在线性调制状态,在静态工作点Q处,曲线的斜率为

(1.12)

3.3、调制灵敏度

单位调制电压所引起的最大频偏称为调制灵敏度,以Sf表示,单位为kHz/V,即

(1.13)

VΩm为调制信号的幅度;△fm为变容管的结电容变化△Cj时引起的最大频偏。

因为回路总电容的变化量为

(1.14)

在频偏较小时,△fm与△C∑的关系可采用下面近似公式,即

(1.15)

所以p↑△f↑,△Cj↑△f↑。

调制灵敏度(1.16)

式中,△C∑为回路总电容的变化量;

CQ∑为静态时谐振回路的总电容,即

所以C1↓Sf↑△f↑。

调制灵敏度Sf可以由变容二极管Cj-v特性曲线上VQ处的斜率kc计算。

Sf越大,说明调制信号的控制作用越强,产生的频偏越大。

改变CC的值可以使变容二极管的工作点调节到最佳状态。

附:

变容二极管馈电电路:

变容二极管馈电等效电路:

3.4、仿真软件的选择及其简单介绍

本课程设计的仿真软件为AltiumDesigner6.9,它是完全一体化电子产品开发系统的一个新版本,是业界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完整的板级设计解决方案。

AltiumDesigner6.9是业界手里将设计流程、集成化PCB设计、可编程期间FPGA设计和基于处理器设计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功能整合在一起的产品,一种同时进行PCB和FPGA设计嵌入式设计的解决方案,具有将设计方案从概念转变为最终成品所需的全部功能。

AltiumDesigner6.9以强大的设计输入功能为特点,在FPGA和板级设计中,同时支持原理图输入和HDL硬件描述模式;同时支持基于VHDL的设计仿真、混合信号电路仿真、布局前后信号完整性分析。

AltiumDesigner6.9的布局布线采用完全规则驱动模式,并且在PCB布线中采用了无网格的SitusTM拓扑逻辑自动布线功能;同时,将完整的CAM输出功能的编辑结合在一起。

AltiumDesigner6.9具有完美的向下兼容性,以前Protel的所有版本的设计文件和资源都可以拿来继续使用,而且AltiumDesigner6.9的设计文件和资源也可以保存为以前的各种Altium版本的格式,具有较好的向上兼容特性。

3.5、原理框图的设计

3.6、电路图设计与分析

图1.2所示为一个变容二极管调相电路。

有晶体管组成单LC回路调谐放大电路,

组成并联谐振回路;

为耦合电容;

为高频扼流圈,以防止高频载波被调制信号源旁路;

分压后为变容二极管提供静态偏置电压

.放大的载波信号经

耦合输入,调制信号经

耦合接入,调相信号经

耦合输出。

如果将调制电压

先积分后在输入,那么从

耦合输出的信号就是对调制电压

间接调频波。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相时,由于振荡回路中引入了变容二极管,因此频率稳定度对于载波频率有所降低。

一般,其短期频率稳定度达到

数量级,长期频率稳定度达到

数量级。

图1.2实用变容二极管调相电路

其等效电路如下:

图1.3调相电路的等效电路

四、仿真结果

图4调相仿真图

五、系统的测试及误差分析

5.1、测试数据

为了提供晶体管合适稳定的静态工作点和初步实现电路功能,设置测试数据Rb2=20KΩ,Re=500Ω,电感L1=300μH,电容C5=300Pf,C2=2μF,电阻R2=100KΩ,R3=100KΩ,电感L4=500μH,电容C6=0.01μF,C7=1μF。

5.2、误差分析和改善措施

电路可能会没有达到稳定的静态工作点,致使电路调制信号时产生失真或者产生额外的噪声,干扰调制信号。

可能是因为原电路偏置电阻过大导致。

改善措施:

在Rb2上方再并联一个Rb1=50KΩ电阻,目的是使原来的偏置电阻减小,使电路晶体管达到稳定的静态工作点,是电路工作在正常的状态。

六、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做得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仿真运行结果出来了,并且和预期所想完全符合。

下面,我就简单说说在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刚开始是,由于对软件的功能,特别是元件库不熟悉,因此,我花了一段时间学习如何相软件库中添加元件库。

当一幅完整的电路图连接好,开始仿真时,问题开始出现了:

最初,参数设置得不对,仿真结果为标准的正弦波;当修改相应的参数后,错误报表中说变容二极管的分级系数太大,必须限制在0.9,于是,我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求助,终于知道错误的所在。

修改之后,仿真输出的波形幅度发生了变化,这显然不符合调相波的性质——恒包络。

当时,我只知是元器件参数设置出了问题,但具体是哪一个,我并不知道。

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修改。

通过修改,我大致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电阻阻值的变化不会对仿真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地,电感感值越小,对波形输出的衰减也越快,反之,衰减越慢;对于电容,亦是如此。

于是,我们经过多次调试,找出输出最佳的一组波形作为最终仿真输出波形。

调试的确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不但要求有较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对软件的应用相当熟悉。

因此,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觉得我们所具备的知识太乱了,太肤浅了,很难用于工程实践。

另外,对于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闻不问,则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展,甚至会导致我们所做的无一用处,功亏一篑。

还有,对我们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这也是一次预演和准备毕业设计工作。

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找出自身状况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在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之后,我觉得不仅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懂得设计流程,从开始设计思路,到实现,到纠正完善,再到最后设计论文的撰写,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总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获得了很多。

不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还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将是我们投身于社会后的一笔具有重要价值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2】王卫东傅佑麟《高频电子线路》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年6月

【3】吴慎山《高频电子线路》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4】高吉祥《高频电子线路及学习辅导》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5】北京三恒星科技公司《AltiumDesigner6设计教程》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