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0260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docx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13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1-1-3

课后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2012·黄山毕业班第一次质检)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这首诗反映了该文官对早朝时间过早的埋怨。

而对田园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从中反映了官员的从政的精神压力。

而该压力则来源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加强对官员的控制。

故选B。

答案:

B

2.(2012·西安八校联考)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

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宰相专权而实行的“合议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

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

文中提到的三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明朝的六部、宋朝的通判

B.唐朝门下省、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宋朝的通判

C.汉朝的内朝、清朝的军机处、秦朝的御史大夫

D.明朝的内阁、宋朝的二府三司、元朝的行中书省

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解析:

考查明朝的内阁制。

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政务繁忙,到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助理机构,符合题干和材料的要求。

答案:

C

6.(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C.民主平等总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

A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较少。

B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

D项说法错误,没有史实体现。

答案:

B

7.(2012·海南四校联考)弗兰克曾说:

“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世纪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的。

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

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

”这里的“商品”是指(  )

A.白银   B.棉布   C.丝绸   D.鸦片

解析:

19世纪中期即鸦片战争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对英国商人不利。

答案:

A

8.(2012·安徽合肥八中第四次月考)“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在官营专卖政策,因为官营是专门为宫廷享用,专卖即实行垄断。

答案:

D

9.(201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

下列为古钱币的拓片,就你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甄别其真伪。

哪一枚不是赝币(  )

解析:

A是秦的半两钱。

B五铢钱文字应为篆体,且从右至左。

C、D钱币名称应用年号,而不用庙号或朝代号。

答案:

A

10.(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

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表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D.会馆是政府设立的处理商人与政府关系的机构

解析:

根据所学,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据此本题选C项。

答案:

C

11.(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他的思想在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他主张(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D.致良知,知行合一

解析:

考查对理学的理解。

朱熹的思想体系中社会政治理论主张,“三纲五常”以构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而这恰恰是宋代开国者的软肋。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是臣夺君权,恰恰是朱熹的攻击所在,所以宋代统治都一直叱其是“伪学”;另一方面,朱熹认为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正君心正百官是儒家干预政治的主要手段,这种潜在的分君主权力的意识恰恰是宋代统治者始终都在防范的,因此,宋代统治者打击朱熹的言论理所当然。

朱熹死后,统治者将朱熹的思想体系略加改造,强调对君主的尊崇,而且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驾驭百官和控制民众,略加改造后成为统治者有效的思想武器。

答案:

C

12.(2012·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

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载这四句话的理解,以及对宋代历史的了解情况。

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为天地立心,是宋代学者希望通过对天地生生之德的理会,使天地生化万物的心显立起来,故A正确;为生民立命,是学者们希望通过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使生民的生活有所依循,从而得以护持生命,说明不了政府重视市民阶层,故B项不正确;为往圣继绝学,指的是学者们要续先秦儒家的血脉,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没有联系,故C项不正确;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开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并不是一种现实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

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

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

当时,棉纱、棉布的生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

……清代正式废除匠役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

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

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业市镇有44个。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原料),纺、织分离,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

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全国。

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水平最高的地区。

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

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

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

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据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这些特点的理解。

(1)题主要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特点;原因可以从制度或政策、商业发展等方面概括。

(2)题第一问,从材料二、三归纳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第二问依据材料,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说明原因。

答案:

(1)特点:

①纺织、制瓷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②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专门化的手工业市镇。

③部分地区逐渐出现耕、织分离和手工业内部纺、织分离的现象。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达到新水平。

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主要原因:

①明清时期匠役制度的变革和废除,使手工业发展的环境日益宽松。

②自由手工业者数量不断扩大,增加了手工业发展的劳动力。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开拓了手工业发展的市场。

④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⑤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进一步开拓了手工业发展的市场。

(2)有利因素:

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

②劳动力充足。

③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

④传统科技的发展。

原因:

①重工业发展缓慢。

②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

④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4.(2012·江苏百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於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产生的原因。

(4)有人说:

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

解析:

(1)题据材料可得出“君权神授”,儒学自此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

(2)题从材料二主父偃加强中央集权,判断出材料二谈论的主题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据材料三明大祖谈论丞相制度,可分析出是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解决措施可据所学知识作答。

第(3)题抓住顾炎武生活的时代背景明末清初分析说明原因。

第(4)题据题干中“而权乃归之于天于”的信息,可判断出顾炎武承认君主的权力,但作为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思想家,顾炎武又反对君主专制,“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答案:

(1)特点:

君权与神权(天命)相结合。

影响:

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

(2)矛盾:

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

措施:

实行“推恩令”,分割诸侯领地;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

(3)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4)继承:

承认君主的权力。

发展:

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和“众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