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022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检测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9·湖北武汉调研)2017年9月8日和19日,墨西哥接连发生两起破坏性地震,震级分别为8.1级和7.1级,震中分别位于墨西哥南部托纳拉西南137千米的太平洋海域和中部阿克索恰潘市西南12千米处,震源深度分别为30千米和57千米,地震分别造成98人和320人遇难。

下图为“墨西哥地震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墨西哥西南部多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2.与8日地震相比,19日地震造成的伤亡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该次地震震级更大

B.震中附近地区人口密度更大

C.该次地震震源更浅

D.该地区地质构造非常不稳固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墨西哥西南部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比较活跃,C正确。

A、B、D错误。

第2题,根据图示可知,8日地震震中在海洋,19日地震震中在墨西哥中部阿克索恰潘市西南12千米处,此处附近地区人口密度更大,B正确;与8日地震相比,该次地震震级较小,A错误;该次地震震源深,C错误;与地质构造无关,D错误。

(2019·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②

B.形成岩层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岩层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4.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

B.b处的岩石质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图中断层①将岩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②,A错误;形成③的内力作用是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内力作用是岩浆活动,B错误;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山地,C错误;岩层⑥属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D正确。

第4题,图中a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B错误;c处是断层,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D错误。

(2019·安徽A10联盟模拟)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

“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5~7题。

5.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B.丙、乙、甲

C.乙、甲、丙D.乙、丙、甲

7.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量

C.地势D.基岩性质

答案 5.B 6.C 7.A

解析 第5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

第6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Ω”型、“锅”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

第7题,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

(2018·山东淄博模拟)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8~9题。

8.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

①河流落差增大 ②河流落差减小 ③河流流量增大 ④河流流量减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

A.背斜 沉积平原B.向斜 沉积平原

C.背斜 剥蚀平原D.向斜 剥蚀平原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物颗粒较小。

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处地表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

由基岩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

(2019·福州质检)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图Ⅰ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Ⅱ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11.风影沙丘(  )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12.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答案 10.D 11.D 12.C

解析 第10题,依据题意可知,风影沙丘是因为灌草丛阻挡使风速降低,从而在灌草丛的背风面形成的沙丘;依据图示灌丛、沙丘位置,以及指向标,可判断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第11题,依题分析,风影沙丘因灌草丛阻挡而形成,则灌草丛迎风面积与沙丘的宽度呈正相关、灌丛高度与沙丘长度呈正相关,图示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但不是正比关系。

第12题,随着灌草丛增多,对风速的削弱作用增强,风蚀作用会减弱,可以形成更多的风影沙丘,则能使更多沙尘被固定下来,从而减缓荒漠扩张速度,不能大幅增加大气降水。

(2019·陕西咸阳模拟)千层薄饼岩是一种产状水平的、薄层状的石灰岩与泥岩或页岩互相叠加形成的沉积岩。

大陆冲来的泥土掩埋海洋生物,被泥土掩埋的海洋生物长时间后形成石灰岩,泥土经压实固结后形成泥页岩。

上述过程循环反复。

在垂直剖面上看,从下到上,一层凸出的石灰岩之后是一层凹进去的泥页岩,接着又是一层凸出的石灰岩,再是一层凹进去的泥页岩。

读“新西兰海边的千层薄饼岩景观图”,完成13~14题。

13.千层薄饼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未经受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

A.沉积作用B.侵蚀作用

C.地壳的垂直运动D.地壳的水平运动

14.千层薄饼岩泥页岩中泥土的来源最有可能是(  )

A.地震之后诱发的泥浆流或洪水等从附近陆地上带来的大量泥土

B.海浪从附近陆地上带来的大量泥土

C.风力从附近陆地上挟带的大量尘土

D.地质历史时期冰川从陆地上搬运来的大量泥沙

答案 13.D 14.A

解析 第13题,千层薄饼岩是一种产状水平的、薄层状的石灰岩与泥岩或页岩互相叠加形成的沉积岩,千层薄饼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受了沉积作用,A错误;岩层出露地表,又受到侵蚀作用,B错误;具有岩层断面,说明经受了地壳的垂直运动,C错误;未经受的地质作用可能是地壳的水平运动,D正确。

第14题,“大陆冲来的泥土掩埋海洋生物,被泥土掩埋的海洋生物长时间后形成石灰岩,泥土经压实固结后形成泥页岩”。

由此可知,千层薄饼岩泥页岩中泥土的来源最有可能是地震之后诱发的泥浆流或洪水等从附近陆地上带来的大量泥土,A正确。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该处。

据此完成15~17题。

15.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

A.祁连山后退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祁连山上升D.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16.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缺乏土层

C.光照不足D.降水稀少

17.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气候凉爽B.降水丰富

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

答案 15.B 16.B 17.C

解析 第15题,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包括来水、来沙减少。

该区域上游人类干扰少,主要考虑全球变暖,冰川减少,雪线上升,补给水量减少,所以河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减弱,导致洪积扇后退。

第16题,据分析可知,洪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据材料可知,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不适合发展农业。

故选B。

第17题,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容易形成聚落。

故选C。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被称为河曲或蛇曲,通常形成于地势相对平坦,河流落差不大的草原、湿地等区域。

长江上游通天河发育着一种另类蛇曲——嵌入式蛇曲(如下图)。

但由于通天河段已经规划了多座水电站和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枢纽,通天河蛇曲景观将遭受“灭顶之灾”。

据此完成18~19题。

18.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稳定——通天河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D.通天河河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

19.通天河段孕育有丰富的水晶内生矿床,图示①②③④地表最有可能捡拾到水晶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8.B 19.A

解析 第18题,蛇曲先通过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形成于平原地形,后遇到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下切,而河流的流动被束缚在早先形成的蛇曲中,因此能在保留原有蛇曲形态的同时一直下切到岩石中,形成嵌入式蛇曲。

第19题,①地位于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有利于外力侵蚀、搬运的水晶石在此堆积积累。

(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20.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平顶海山由岩浆喷发形成,不是褶皱山,山体为岩浆岩;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风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顶逐渐被削平。

21.(2019·郑州一中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2)P地区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 

(1)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

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

下游段主要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平坦开阔,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而成。

22.(2019·广东六校三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青海湖湖滨地带广泛分布着风沙堆积地貌(下图)。

青海湖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

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

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2)分析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3)青海湖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

分析海晏湾西侧沙堤的成因。

答案 

(1)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

东岸湖滩的沙粒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

西岸湖滩的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青海湖受季风影响明显,冬季西北风强劲,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风力增强使沙丘坡向改变。

(3)西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侧,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沙堤最终出露水面。

23.下图示意我国某条主要大河,该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分别表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下图是根据三点的横截面状况绘制的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在上述三图中的流向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说出A、B河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

(3)A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________。

如果不合理采伐,说出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答案 

(1)A—C—B

(2)A河段以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作用为主,B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变化增大。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在上游河道窄,是“V”型谷,下游河道宽浅。

故上述三图中的流向顺序是A—C—B。

(2)A河段位于上游,以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作用为主。

B河段位于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3)根据森林的功能分析,A处森林资源位于上游,重要环境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水文特征变化是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变化增大。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台湾东部台东市西靠台湾山脉,自然风景秀丽。

卑南溪发源于台湾山脉,向东注入太平洋。

这里气候湿润,但冬季却遭受沙尘的困扰。

(1)分析图示地区地貌景观丰富多样的原因。

(2)简析卑南溪河口M沙滩的形成原因。

(3)说明该区域沙尘是如何形成的。

(4)简述为减轻台东市区沙尘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该地区东临太平洋,靠近海岸线,海岸地貌发育普遍;西侧为台湾山脉,地势陡峻,加上河流流水作用强烈,形成各种山地和流水地貌。

(2)卑南溪河流含沙量较大;卑南溪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易淤积;河口泥沙受流水影响向东输送;沿岸日本暖流北上,导致该河口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于河口。

(3)冬季河流处于枯水季节,水位低,沙滩面积广,沙源丰富;冬季降水较少,天气较干燥;冬季风风力较强。

(4)在台东市区东北部植树造林,减小风速,阻滞沙尘;在临近沙滩的区域设置挡风墙;尝试在沙滩上种植喜沙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