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 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999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菱学诗》 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香菱学诗》 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香菱学诗》 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香菱学诗》 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香菱学诗》 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菱学诗》 设计.docx

《《香菱学诗》 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菱学诗》 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菱学诗》 设计.docx

《香菱学诗》设计

《香菱学诗》设计

转自其他网站,感谢原作者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

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

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

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

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

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

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

(1)学生讨论:

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

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

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

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

”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

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何理解?

  

  明确:

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

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

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

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

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

她说: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

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

《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

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

“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

“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

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

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

《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

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

“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

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

《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

  

  【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

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

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

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

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

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

不公平到这等地步!

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

《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

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

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

他曾这样写到: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

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

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

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

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自读思考】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

这对我们学习

离  骚

屈原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离骚》(历史地位、影响、体裁、重读);

2、诗的鉴赏

[教学重点]

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先秦诗歌除了《诗经》外,就是屈原的骚体诗了。

1.屈原和《离骚》简介

①《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前期始称之为“楚辞”。

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用“骚”来指楚辞。

汉代以后,“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②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

诗人,政治家。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名平,字原。

曾作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

楚怀王死后,两度被放逐,在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③《离骚》,这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

2.播放《中华文明之光》第15集,北京大学中文系金开诚教授介绍《屈原和他的代表作》。

30分钟。

要求学生作必要的笔记。

看后检查。

3.范读——自读——诵读。

[作业]连排课,下节再布置。

第二课时

4.请一两个同学读诗。

5.讲析选诗——

(1)《离骚》节选的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注释熟悉陌生的字词或多音字,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熟读,甚至初步成诵。

2.仔细阅读书下注释和课文说明,了解屈原的处境和思想感情,理解熟记重点词,重点句的内容大意,在此基上串讲并熟悉其语言特点。

3.在串讲中加深理解,整体把握节选部分的主旨和屈原的思想情感,并分析节选部分13节诗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在此基础,再读直至熟练背诵。

4.鉴赏品味。

(2)讲、读、背前七节,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情怀。

第一节:

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

“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

这两句承上启下,后两句极写不为楚君所容。

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A.“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

B.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娥眉,摇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

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3)后六节(8-13节)表现屈原追求“美政”(即“圣君贤相政治”和“民本思想”)、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表现追求美德,即使体解也不变的高尚德操。

第八节,以行路为喻,反省自己是否没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远返回原路。

顺着这条思路,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佩饰。

检查的结果是“余情其信芳”,“昭质其犹未亏”,衣饰“芳菲菲其弥章”,意志、信仰“余独好修以为常。

”反省明志,斗志弥坚。

所以应该明白,所谓反省检查即“悔相道之不察”带有假设意味,并非真的反悔,而是一种自我反省,反省的是当初不该轻易出仕,且无法行其道,正是有了这种自己反省,才更坚信自己的追求是无悔的,才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信仰。

这六节以退为进,更表现出屈原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所以说前七节述怀明志是“进”,后六节反省自身,也是“进”,是以退为进,是一种内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进”,因而也就更显坚定无悔。

2.应注意的词语和读音:

“相”:

xing,观察,选择。

“朕”:

zhn,我;秦始皇以前是一个普通的人称代词,谁都可以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

“步”:

使……步行。

“皋”:

gā,水边高地;“皋”的下半部分不能.写作“本”,“离尤”:

“离”同“罹”,遭受;尤,过失;

离尤:

获罪,遭受指责。

“初服”:

意含双关,字面意为:

从前所穿的衣服,实际指原来的志向,志趣,夙志。

“进”:

指从政,“退”指辞官致仕。

“信”:

副词,确实。

“高”“长”:

动词,加高,加长。

“佩之陆离”:

陆离,单纯词,修长貌。

“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即“陆离之佩”。

“泽”:

污浊。

“章”:

通“彰”。

“惩”:

挫败。

3.《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

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

“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

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

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这种移情的技法在上个单元中已经接触过,我们说“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大家联系起来体会可能就容易明白了。

4.《离骚》节选今译欣赏

(1)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

我长太息地禁不住要洒雪眼泪。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

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被人折毁。

(2)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

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

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3)我怨恨你王长者呵其是荒唐,

你始终是不肯洞鉴我的心肠。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

造出谣来说我是本来淫荡。

(4)固然是胡涂的人们善于取巧,

不守一定的规矩而任意胡闹。

抛却了一定的准绳只图迁就,

竞争着在依阿取悦以为常套。

(5)我忧郁,我不安,我感受着孤独,

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困穷。

我就使奄然死去而魂离魄散,

也决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

(6)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

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哪有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

哪有曲和直能够一概相量?

(7)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气,

我忍受着谴责,排遣着羞耻,

伏清白之志而死忠贞之节,

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称许。

(8)我失悔我的路向是根本走错,

我停顿着又打算要路折回头,

把我的车马掉过来走向归路,

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9)把马辔解了,让它在兰皋逍遥,

让它在椒丘上驰驱,暂时休息,

我不想再上前者以遭受祸殃,

我要退回故乡修理我的旧衣。

(10)我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

我要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

没人知道我也就让他抹杀吧,

只要我的内心是真正地芬芳。

(11)要把头上的冠戴加得高而又高,

要把项下的环佩增得长而又长,

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呀,

只我这清白的精神是丝毫无恙。

(12)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

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观光。

我的花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

馥郁的花气啊会向四方远飏。

(13)世上的人们任凭他各有所好,

而我的习惯是专于爱好修洁。

就把我车裂了我也不肯变更,

难道我的心还会怕受人威胁?

[作业]

1. 背诵选诗的前6段。

2. 完成关于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的搜索: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疾恶如仇。

不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3. 完成练习。

《离骚》教学设计3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148次)时间:

2004/11/2402:

36pm 来源:

xiaoyanzi

时间:

23日下午

学生:

高三某班

教材内容:

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

分组:

引用李商隐(庄生梦蝶),辛弃疾(金戈铁马),柳永(冷月无声),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评价(风花雪月)等等。

开始上课:

贾老师:

上课

学生:

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

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贾老师:

我们讲诗歌,诗歌是个什么东西呢?

看这个字(板书“诗”),诗:

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寺庙,放了几尊神,都是什么样的神呢?

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祖祖辈辈写诗,读诗,欣赏诗歌?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贾老师问:

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

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

喜和悲

贾老师:

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喜剧和悲剧)。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

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贾老师带着深情读海子的诗歌。

孤独是痛苦的,海子写出来的诗歌带着怎么样一种意向。

领读一遍

学生齐读(背景音乐古曲)

贾老师提示:

孤雁,为什么要寻找,寻找什么?

贾老师提示:

要带着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

卜算子苏轼

一女生朗读读的很有感情(声音微小)

贾老师提示:

读诗是走进诗歌的第一步。

歌诵言,所以我们国家的诗叫诗歌。

对于上面两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感受,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反复提示两遍,加深印象)开始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贾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一组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一分钟后

1,贾老师提问:

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

有没有?

庄生梦蝶组:

孤独。

贾老师:

同意不同意?

学生:

还有悲凉。

贾老师:

是不是进入了诗的境界。

2,贾老师:

有没有共同的意象?

孤雁------孤鸿

贾老师:

在高考中比较阅读需要注意,上海卷有两年出到比较阅读的题目,可见。

那么我们从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分析一下。

形式方面内容方面(板书)

体裁和表现形式题材,内容,意境,意象

贾老师: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快速抢答。

举手站起来,抢答。

一学生起身:

不同。

孤雁是五言律诗,卜算子是词。

贾老师:

诗歌意象方面的把握,方法是找意象,第一首诗里面的意象有什么?

什么意象(问学生)?

一女生回答:

第一首1:

孤雁;2:

云;3:

野鸭

第二首1:

缺月;2:

疏桐;3:

幽人;4:

孤鸿;5:

寒枝;6:

沙洲

贾老师:

意象包括四大类,植物,动物,人物,抒情主题

(对学生):

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每一组都想,把意象想成画面,一组一个画面。

开始讨论。

贾老师下讲台看学生想出来什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几分钟后

一女生解题,描述一下诗歌描写的意想,一人一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男生,不是概括而是描述。

重新描述。

投影仪画面

贾老师启发:

他在想什么呢,想家吧,想朝廷吧,想。

明代一个画家画的不是太清楚,在哪啊?

为什么要展示画面?

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

讨论,抓紧时间。

学生答,

贾老师.总结

第一首诗歌:

孤独不得志,对家的思念,对朝廷的思念。

第二首诗歌:

没有知音,没有人理解,对故乡,亲人,朝廷都有,还有没有?

还有更高的,对天下太平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孤雁是一个孤独离群但是向往群体的形象。

野鸭呢,反衬,是一个自鸣得意。

诗歌的本质是什么?

布置课后练习

最后一句话,诗歌是心灵的家园。

下课

[打包下载]   [引用该文]   [发表评论]   [转寄该文]   [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该文章有11个相关评论如下:

(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

董隆发表于:

2004/11/2402:

54pm

又让我得了第一。

我的心都要醉了,别认为我是谀词,尤其是这最后,让学生带这问题离开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妙!

顶部

初雪霁发表于:

2004/11/2403:

39pm

[这个贴子最后由初雪霁在2004/11/2403:

40pm第1次编辑]

省略部分多?

其他组的解读情况?

顶部

szw6998发表于:

2004/11/2404:

59pm

还要细看,然后再说

顶部

草发表于:

2004/11/2408:

37pm

打印机有问题了,

先在这占个地方

顶部

xiaoyanzi发表于:

2004/11/2409:

02pm

xiaoyanzi认真听了这节课,就不再评论了。

洗耳恭听各位的高见!

顶部

hbxfld发表于:

2004/11/2508:

35am

不错啊

顶部

xiaoyanzi发表于:

2004/11/2510:

10am

hbxfld

感谢参与!

顶部

天地一沙鸥发表于:

2004/11/2610:

31am

看得不太懂啊,不好妄说。

顶部

臭虫发表于:

2004/11/2601:

22pm

我来说两句,实在看不下去了^^^^

开始上课:

贾老师:

上课

学生:

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

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是语文课吗?

怎么玩政治了?

看来我也要鞠躬了:

感谢给我看您的帖子。

有手帕的吗?

我感冒了。

贾老师:

我们讲诗歌,诗歌是个什么东西呢?

看这个字(板书“诗”),诗:

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寺庙,放了几尊神,都是什么样的神呢?

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祖祖辈辈写诗,读诗,欣赏诗歌?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诗歌不是东西,诗是生命的转移和存储的一种方式,它凝固在语句里。

贾老师问:

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

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

喜和悲

贾老师:

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喜剧和悲剧)。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

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感情的分类心理学有标准呀?

郁闷!

!

顶部

elvis007发表于:

2004/1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