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980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精品文档.doc

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杜心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玲秀

北京协和医院武警总医院叶启彬

骶骨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腰骶部结核、肿瘤及创伤

腰骶滑脱、腰椎管狭窄

脊柱侧弯等

技术要点

1、确定进钉点

2、从后路将骶骨螺钉经椎弓根拧入骶骨体内

3、骶骨螺钉与同侧腰椎椎弓根螺钉钉尾在一条直线上,便于安放连结系统

学习目的

1、掌握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

2、了解应用经验

一、椎体的结构

(一)骶椎

  

AllRightReserved

1、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形态

a:

横径 b:

纵径

2、骶骨上关节突:

关节面

3、骶骨上关节突乳突

左侧圆形,无乳突;右侧横圆形,乳突明显

4、骶骨夹角

上关节突关节面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

5、骶骨上关节突夹角

骶骨上关节突与正中矢状面夹角>60°,冠状型

骶骨上关节突与正中矢状面夹角<45°,矢状型

6、如何确定骶骨上关节突5点7点

以上关节突关节面纵、横轴交点为圆心,将两侧上关节突关节面各看作一个时钟表盘,上关节突关节面的纵轴与关节面上缘交点定为12点则右侧关节面相当于5点处、左侧关节面相当于7点处为螺钉进针点。

  

7、骶骨外侧沟

椎弓根外侧,骶骨上关节突与第1骶椎椎体及骶骨翼之间有一斜向外下的浅沟,称骶骨外侧沟。

该沟在水平走向与向下走的转折点称为骶骨外侧沟最低点。

8、5点7点的位置均低于骶骨外侧沟最低点

通过骶骨外侧沟最低点做水平线

5点7点的位置均低于骶骨外侧沟最低点

5点7点至骶骨外侧沟最低点的距离为:

左侧7.4+/-1.5(5.0~12.0)mm

右侧7.3+/-1.6(5.0~12.0)mm

左右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9、骶骨上关节突横轴与外侧沟最低点关系

关节面横轴与骶骨外侧沟最低点的位置关系及距离

10、最低点与横轴的关系

  

11、骶骨骶后孔

c第一骶后孔上缘至上关节突下缘间的距离

12、第1骶后孔与上关节突

第1骶后孔的形态各异

上关节突下缘距第1骶后孔上缘的距离:

左侧10.3±2.6(3.0~17.0)mm

右侧9.9±2.3(4.4~16.0)mm

13、骶骨椎板变异

观察骶骨椎板的变异,测量椎板中间部位的厚度

14、第1骶椎椎板的形态

  

15、第1骶椎上关节突退变

  

16、骶骨横断面

经5点7点平行于第一骶椎椎体上面锯开

观测骨皮质及骨松质的情况

该点至骶骨前侧骨皮质的距离

钉道与骶管外侧壁骨皮质的距离

骶管外侧壁骨皮质的厚度

5点7点、骶骨翼处骨皮质较厚

第1骶椎椎体前方骨皮质较薄

在骶骨翼内骨松质较稀疏

第1骶椎椎体内骨松质较密集

17、横断面标本上观测

与矢状面平行时至骶骨前侧骨皮质距离:

左侧31.3±4.3(22.0~36.5)mm

右侧31.9±4.9(20.0~39.0)mm

与矢状面平行时至骶骨前侧骨皮质距离:

左侧34.1±4.3(26.0~40.0)mm

右侧34.0±4.9(23.0~41.0)mm

5点7点进钉,与矢状面夹角为0时,钉道与骶管外侧壁的距离:

左侧为8.7±1.5(6.7~11.0)mm

右侧为9.3±1.1(8.0~11.0)mm

骶管外侧壁骨皮质的厚度:

左侧1.6±0.4(1.0~2.5)mm

右侧1.8±0.5(1.0~3.0)mm

18、标本模拟进钉方法预出钉部位

↑与矢状面夹角为00?

↑向内侧呈100进钉?

↑向外侧呈100进钉?

三种进钉方向钉道均未进入骶管

19、CT观测

经5点7点平行于第1骶椎椎体上面做CT扫描?

19、CT观测解剖学

经5点7点的骶骨CT扫描?

钉道与正中矢状面平行时,钉道与骶管外侧壁距离?

左:

10.0±1.6(6.0~14.0)mm

右:

9.9±1.6(6.0~14.0)mm

0°时5点7点至骶骨前侧骨皮质的距离:

左:

左:

32.6±3.5(24.0~40.0)mm

右:

32.6±3.5(24.0~42.0)mm

10°时5点7点至骶骨前侧骨皮质的距离:

?

左:

左38.1±3.8(30.0~46.0)mm

右:

右38.0±3.9(30.0~46.0)mm

(二)骶后毗邻结构

横突棘肌群在骶后部粗大,占据了骶骨后面的骨筋膜室

此肌深面附着于骶骨后部,浅层附着于腰骶筋膜的内面

剥离该肌并切除筋膜,显露腰骶关节突关节

在骶骨外侧沟均有一血管神经束,束内有动脉、静脉和第5腰神经后内侧。

第一骶后孔被韧带封闭,内有S1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小血管穿出

L5-S1黄韧带封闭了骶管上口的后部分

骶骨椎板缺如或椎板裂部分由纤维结缔组织封闭,使骶管内结构与后部肌肉隔离开。

去掉椎板及黄韧带,显露骶管,发现第1骶神经自硬膜囊穿出后,其前支沿骶前孔的外侧向外下方走行。

(三)骶前毗邻结构

髂总动脉在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髂内动脉与其内侧的髂内静脉伴行走行于骶骨翼前面

在第一骶前孔内,第1骶神经前支占据外下1/2,其内上方被结缔组织填充。

腰骶干在骶骨翼的前方向外下走行,与第一骶神经前支汇合。

腰骶干、骶交感干与第一骶神经共同围成了一个骶前三角。

此三角内有约2.0~3.0mm厚的疏松结缔组织,此三角外侧的浅面为髂内动、静脉,深面为骶骨翼的前面

在此三角内侧部分无重要结构通过

此三角的外下部分多数有臀上动、静脉穿过

(三)骶前三角

二、骶骨进钉的模拟手术

(一)模拟手术

骶骨按5点7点进钉法拧入螺钉

观察螺钉的钉道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浅筋膜,剥离切开腰背筋膜和骶棘肌群,向两侧牵开至关节突关节外缘,显露第3腰椎至第2骶椎的椎板及关节突。

骶骨螺钉与腰椎螺钉钉尾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两侧对称,晃动螺钉无松动感觉,顺利地安放钢板。

发现螺钉在骶骨前面的出钉点均位于骶前三角的内侧部分,未累及第1骶神经及腰骶干,也未损伤髂内动、静脉及臀上动、静脉;打开骶管,螺钉也未侵入骶管。

(二)手术操作

常规俯卧位

后正中切口

显露S1椎板

减压完整去除峡部裂L5椎板

显示切除的L5椎板

可以见到双侧的骶骨上关节突

继续进行椎管减压

(三)骶骨进钉手术

确定5点7点,用打孔器在5点7点处打孔,将丝锥与矢状面及骶骨上缘平行拧入

进入松质骨阻力均匀,至前方骨皮质时阻力增加,突破时有落空感

退出丝锥,拧入螺钉

1、确定右侧5点位置

2、确定右侧7点位置

3、注意进钉角度

矢状面10度

钉尾向头侧

15-20度

4、完成进钉后C形臂透视

5、安放连结杆植骨步骤

三、讨论

进钉点

进钉角度

进钉深度

毗邻结构

注意事项

(一)骶骨螺钉进钉点

Edwards以L5S1关节突关节的下缘作为进钉点

Steffee以S1上关节突的下缘为进钉点

Guyer 以S1上关节突的外下缘为进钉点

Cotrel以L5S1关节突与第1骶后孔的中点作为进钉点

Louis以L5S1关节突关节和第1骶后孔的外侧作为进钉点

(二)进钉角度和深度

由于进钉点不同

进钉角度也不同

进钉深度也不同

过于混乱,无所适从

(三)5点7点进钉点的科学性

骶骨上关节突恒定存在,将关节面视做一个时钟表盘,确定5点7点,易于掌握。

不受上关节突关节面方向的影响

不受是否有乳突的影响

过于混乱,无所适从

(四)5点7点进钉点的可行性

距骶骨外侧沟最低点的距为7.0~9.0mm

钉道距骶管外侧壁的距离为8.0~10.0mm

此空间完全可以容纳直径4.0-7.0mm的螺钉而不会进入骶管。

5点7点处骨质较为致密,在此处进钉更加稳固

(五)骶骨螺钉进钉角度

在水平面上呈0?

或向内侧偏斜10?

在矢状面上与骶骨上面平行

骶骨螺钉可以与上位腰椎螺钉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六)骶骨螺钉进钉深度

本组结果显示:

骶骨螺钉进钉深度差异较大, 24-46mm不等。

与矢状面呈0°-10°内偏时,进钉深度为30-40mm,穿出骶前骨皮质1~2mm,以增加螺钉抗拔除力。

在骶前三角内有2-3mm厚的结缔组织,1-2mm的钉尖埋于该组织内,如将螺钉尖改为钝圆形可以提高安全性。

X线片及CT片可较准确地预测骶骨螺钉的进钉深度。

(七)骶后毗邻结构

骶骨椎板变异较多,椎板缺如或椎板裂多在中间部分,缺如部分由纤维结缔组织所封闭,剥离肌肉时应充分注意,避免损伤马尾神经。

椎板外侧部的厚度为4~5mm,椎板外侧是剥离肌肉时相对安全区域。

第1骶后孔内有第1骶神经后支伴行小血管穿出。

在骶骨外侧沟内有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及动、静脉组成的血管神经束走行。

(八)进钉注意事项

在一例骶管呈病理性扩大的标本,由于骶管扩大,在后面进钉均进入椎管。

注意椎板的各种变异

骶后孔处止血时,注意将出血点提起电凝止血而不要把镊子深入骶后孔内,应避免灼伤神经根。

螺钉在前进过程中阻力增加,则可能遇到了前侧骨皮质,进钉速度减慢,继续前进可有明显的落空感,说明已穿透前侧骨皮质。

注意病人的血压变化,有无骶前血管损伤,如病人清醒应询问有无下肢放射痛,观察足运动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