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9459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docx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习题

一、单选题(注释)

1、有关晶体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网状结构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如图在面心立方密堆积的金属晶体中,每个金属原子周围紧邻的有12个金属原子

C.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氯离子周围都紧邻8个钠离子

D.分子晶体干冰也是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平均含有4个CO2分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氯离子周围都紧邻12个钠离子,故错。

故选C。

考点:

晶体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晶体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应用。

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Cl>S的实验依据是酸性HCl>H2S

B.二氧化碳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C.SO32—的中心原子为sp2杂化

D.Cl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失电子的能力大小,故错;B、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故错;C、SO32—,中心原子S提供6个电子,氧不提供,两个负电荷等于两个电子,所以电子数为8,即为4对,sp3杂化,故错。

故选D。

考点: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杂化轨道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综合,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C原子和Si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

在下列三种晶体:

①金刚石②碳化硅 ③二氧化硅中,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晶体类型相同的物质,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物质的熔点越高.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着三种物质中键长关系为:

C-C<C-Si<Si-Si,所以键能大小为:

C-C键能>C-Si键能>Si-Si键能,所以物质的熔点高低为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故选B。

考点: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点评:

本题考查了晶体类型相同的物质中,键长对物质熔点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物质的熔点越高。

4、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O2和SiO2

B.NaCl和HCl

C.CCl4和KCl

D.NH3和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根据元素组成可判断都为极性共价键,但SO2为分子晶体而SiO2为原子晶体,故A错误;

B中都含极性键且都是分子晶体,故B正确;

B中NaCl含离子键为离子晶体,而HCl含共价键,为分子晶体,故B正确;

C中CCl4含共价键为分子晶体而KCl中含离子键为离子晶体,故C错误.

故选D。

考点:

化学键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点评:

本题考察了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的关系.判断依据为:

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以德华力结合,分子部存在化学键。

5、下列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NaOH

B.SO3

C.CsCl

D.SiO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说明该物质形成的晶体类型应该是分子晶体,据此可知选项B正确。

AC是离子晶体,D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晶体组成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晶体的组成微粒,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6、关于SiO2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60gSiO2晶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B.60gSiO2晶体中,含有2NA个Si—O键

C.晶体中与同一硅原子相连的4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4个顶点

D.SiO2晶体中含有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60gSiO2晶体即1mol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数目为4mol(每个硅原子、氧原子分别含有4个、2个未成对电子,各拿出一个单电子形成Si—O共价键),含4NA个Si—O键;SiO2晶体中含有无数的硅原子和氧原子,只是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在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和与其相邻且最近的4个氧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硅原子处于该正四面体的中心,而4个氧原子处于该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

考查二氧化硅晶体的有关判断和应用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硅晶体结构和特点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特点,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7、下列说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型越强,其单质的活泼型一定越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含有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

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如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却是一元酸,故B错误;

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分子晶体,故C错误;

D、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因单质中的键能较大,则N2很稳定,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体、二元酸以及非金属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非金属性强的物质不一定活泼。

8、《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

、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A正确;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所以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C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变化、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晶体类型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不能是每个离子晶体中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A不正确;金属本身就含有自由电子,并不是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自由电子,B不正确;C不正确,例如硫单质是分子晶体,是固态,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晶体结构、性质、金属导电以及化学键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该题的关键明确常见晶体的结构特点以及性质,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10、一种新型材料B4C,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

关于B4C的推断正确是(   ) 

A.B4C是一种分子晶体

B.B4C是一种离子晶体

C.B4C是一种原子晶体

D.该分子是有4个硼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这说明该晶体具备耐高温、硬度大,所以应该是原子晶体,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晶体类型和性质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晶体类型的熟悉了解到,以及灵活运用晶体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1、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l-离子核间距为acm,氯化铯的摩尔质量为M g/mol,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两种离子的个数都是1个,所以

,解得ρ=

,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晶胞密度的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题的考查。

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晶胞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然后直接列式计算即可。

12、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因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

该新型超导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A.Mg2CNi3

B.MgCNi3

C.MgCNi2

D.MgC2Ni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镁原子的个数是8×1/8=1个。

镍原子的个数是6×1/2=3个。

碳原子的是个数是1和,所以化学式是MgCNi3,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化学式的判断和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题的考查。

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有下列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中●和化学式中M分别代表阳离子,图中○和化学式中N分别代表阴离子,则化学式为MN2的晶体结构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晶胞结构可知,A中M含有8×1/8=1个,N也含有1个,则化学式是MN;B中M含有4×1/8=1/2个,N含有1个,则化学式是MN2;C中M含有4×1/8=1/2个,N含有3×1/8=3/8个,则化学式是M4N3;D中M含有8×1/8+6×1/2=4个,,N含有1个,则化学式是M4N,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化学式的判断和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题的考查。

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某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如图2-15所示,图中X位于立方体的顶点,Y位于立方体中心.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角度为  (  )

A.109°28′

B.107°18′

C.90°

D.12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结构图可知,4个X构成正四面体型,所以2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角度为109°28′,答案选A。

考点:

考查晶胞结构的判断和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15、下列关于晶体的说确的是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离子晶体一定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正确,例如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没有阴离子;原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例如金属钨的熔点很高,C不正确;离子晶体不一定都是易溶于水的,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晶体组成以及性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对巩固于训练,同时兼顾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6、2003年3月,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K下呈现超导性。

报报道,该晶体中含有最简式为CoO2的层状结构,结构如右

图(小球表示Co原子,大球表示O原子)。

下列用粗线画出的CoO2层状结构的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示意图不符合化学式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选项ABC的化学式均是符合CoO2的;选项D中Co原子的个数还是1个,但氧原子的个数是4×1/4=1,所以不符合化学式,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晶体化学式的判断和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如下图所示,三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能发生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铁加热到1500°C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的晶体类型相同

B.α-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6个

C.若δ-Fe晶胞边长为acm,α-Fe晶胞边长为bcm,则两种晶体密度比为2b3:

a3

D.δ-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8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已知信息可知,将铁加热到1500°C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的晶体分别是α-铁和δ-铁,类型不相同,选项A不正确。

根据晶胞的结构特点可知,选项B正确;δ-Fe晶胞中含有2个铁原子,α-Fe晶胞中含有1个碳原子,所以两种晶体密度比为2b3:

a3,选项C正确;题意根据晶胞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晶体结构、晶体类型的判断和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很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假设某硼镁化合物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六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比为

A.22%

B.70%

C.66.7%

D.33.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结构特点可知,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比为

,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晶体价格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常见晶体的结构特点,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19、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数目比为1:

2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晶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是6个,形成正八面体,选项A正确。

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8×1/8+6×1/2=4个Ca2+,B正确。

在金刚石晶体中,平均每个碳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碳原子与碳碳键数目比为1:

2D不正确,该物质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所以化学式应该是E4F4或F4E4,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晶体类型、结构和化学式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常见晶体的结构特点,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20、下列对分子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

A.H2O2分子中,两个O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

B.N2的电子式是N┇┇N

C.CO2和CS2都是直线型分子

D.白磷和甲烷都是正四面体型,键角都是109°2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H2O2分子中,两个O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A不正确。

B不正确,氮气的电子式是

D不正确,白磷的键角是60°,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共价键、电子式、分子空间构型以及键角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题的考查。

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据某科学杂志报道,国外有一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球形分子,它的分子式为C60Si60,其分子结构好似中国传统工艺品“镂雕”,经测定其中包含C60,也有Si60的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有很高的熔点、很大的硬度

B.该物质形成的晶体属分子晶体

C.该物质分子中Si60被包裹在C60里面

D.C60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物质的的分子式为C60Si60,这说明该物质形成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A不正确,B正确;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所以该物质分子中Si60不可能包裹在C60里面,C不正确。

水是极性分子,该物质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水,D不正确,大啊啊阿香B。

考点:

考查晶体类型、结构和性质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22、我国前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与法裔加拿大科学家Gignere巧妙地利用尿素(H2NCONH2)和H2O2形成加合物H2NCONH2·H2O2,不但使H2O2稳定下来,而且结构也没有发生改变,得到了可供做衍射实验的单晶体,经测定H2O2结构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分子式中的“·”都表示氢键

B.H2O2是极性分子,其结构简式为HO—OH

C.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H2NCONH2与H2O2是通过氢键结合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分子式中的“·”不一定都表示氢键,选项A不正确;根据双氧水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选项BC正确,尿素(H2NCONH2)和H2O2形成加合物H2NCONH2·H2O2,不但使H2O2稳定下来,而且结构也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双氧水结构、氢键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23、据权威刊物报道,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H3分子。

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对此报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认为上述发现绝对不可能,因为H3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理论

B.乙认为宇宙中还可能存在另一种氢单质,因为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必然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C.丁认为如果上述的发现存在,则证明传统的价键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继续发展

D.丙认为H3分子实质上是H2分子与H+以特殊共价键结合的产物,应写成H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宇宙中发现H3分子,这说明甲的观点是错误;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但不一定有三种同素异形体,B不正确;该微粒是电中性的,所以选项D不正确,正确的答案选铜÷应该是C。

考点:

考查化学键理论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基础性强,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4、已知磷酸分子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

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

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结构简式可知,磷酸分子中含有3个羟基,所以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

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这说明次磷酸分子中只有1个羟基,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结构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25、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阳离子

B.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干冰升华时,分子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不正确,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C不正确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D不正确,例如双氧水中含有非极性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化学键于晶体关系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该题的关键是学会通过举例逐一排除筛选得出正确结论的解题方法。

26、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B.NH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D.C2H6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正确,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A不正确;C不正确,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丙烷不是直线型结构,也不是非极性分子,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性质推断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27、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N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原子

N原子2p能级半充满

B

CO2为直线形分子

CO2分子中C=O之间的夹角为120°

C

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石墨是原子晶体

D

HF的沸点高于HCl

HF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C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N原子2p能级半充满,稳定性强,所以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