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9286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

《《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果树瀑布》教案.docx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

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sīxiaoliaolingtangdi

  人喧马嘶喧嚣撩过来聆听胸膛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

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

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

(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

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

突出真是、杰作。

  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谛()嘶()聆()膛()

  啼()撕()玲()堂()

  3、造句。

  

(1)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的第二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

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

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

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

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

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

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

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

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

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

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板书设计:

  6黄果树瀑布

  闻其声

  杰作看其形

  凉丝丝的

  谈感受乐池

  沉醉

  课后笔记

《黄果树瀑布》教案2

  教学目标:

  1、入情入境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2、体会__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3、联系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体会__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瀑布,感受特点

  2、板书课题,个性读题。

  3、让我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感受这大自然的杰作。

  【教学意图:

出示其它瀑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瀑布的特点,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储备,为我所用,为学习课文做铺垫,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产生期待。

上课伊始,让学生跟着作者的脚步用心感受黄果树瀑布,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促其主动地去探知。

  

(二)口读心思,声声入耳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把作者听到的展示出来。

  2、闭眼听范读,用心感受。

  3、全班交流。

  【教学意图:

读,是一个欣赏过程。

学生通过“读”,使静态的文字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内涵和__的气势,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积累应用的最终目的。

  (三)熟读成诵,历历在目

  1、细读三、四自然段,用一个词形容“看”到的黄果树瀑布。

  2、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意图: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

我注重让学生嚼一嚼词语、品一品句子,让孩子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读出作者真正的意图。

我想,这样的品评有感悟(甚至悟得更深),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四)图文并茂,诱发情感

  1、观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默读五、六、七自然段,找找作者的感受,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生交流心得。

  【教学意图:

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交流,用嘴去阅读文字,边读边想的过程中,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带有孩子的个性理解,在交流中,个性与个性的碰撞,给了每个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五)创造朗读,升华体验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出示叶圣陶的《瀑布》。

  3、朗读、赏析。

  【教学意图: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我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__优美的语句,把作者的语言化为自己的。

并向学生渗透作者的“移步换景”写作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果树瀑布》教案3

  上课:

  引语:

上节课,同学们一同去感受了被称为“亚洲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

  一同去欣赏了大自然那道壮美的景观,这节课我们继续透过作者的文字去品味黄果树瀑布。

  听写词语:

  喧嚣:

(走进黄果树瀑布,天地间只存在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胸膛:

(这两个字都与人的身体有关,所以是“月”旁)

  悬挂掩映沉醉(下面听写一组词,先听完再写)

  杰作

  对照屏幕订正一下

  读词语,指名读,哪些是写瀑布的,哪些是写人的?

  黄果树瀑布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可以选择刚才听写的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说。

  (词语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学课文时可以看到许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细读文本:

  抓“杰作”奠基调

  什么是杰作?

在课文中杰作是指?

你怎么理解?

  读,反复指名读,读出味来,听出了这瀑布不一般,(出示一句话)你很向往哪儿?

  在__开读着这样的句子:

你有什么疑问吗?

  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特别留意描述瀑布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仔细读读品品在旁边与下关键词感受,看了从哪些词句可以会会到这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汇报

  预设一

  引语:

先读一读你刚才特别留意的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句子中感觉到瀑布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同一段,同一处,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按顺序来交流。

  第2自然段

  

(1)“飘、拂、涌、盖”先读词,再读文,板书:

声响大

  

(2)“人喧马嘶”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2.3自然段

  

(1)宽:

盛小期81-100米宽,和教室作比较。

板书:

形态宽

  

(2)“哗哗”引到“泻”理解:

  为这字组个词,倾泻—一泻行里

  透过这个字,你脑海中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来?

  指名读

  3.银雨洒金街

  还有哪些描写瀑布景色的句子,你留意到了?

  过渡语:

是啊,多么美妙的画卷,多么优美的语言啊,请看

  出示小诗

  指名读配乐读

  预设二

  引语,听那奇妙的声响,看那壮观的雄姿,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

  第5自然段

  洒

  溅板书:

舒服还有许多地方象这儿一样,作者潜心锤炼用字用词。

  7.第6自然段

《黄果树瀑布》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品味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认识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表达作用。

  3、培养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

  个别抒写情感体验的句子。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预习要求。

  诵读课文一遍,默读一遍。

标出自己认为值得品味和觉有疑难的语句,试做批注。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学生观赏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谈感受,引入课文。

  

(二)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讲评并作示范。

  2、学生提出疑难语句,相互试行解读,教师做适当引导。

  (三)阅读探究。

  1、作者实地游览后,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

(“阅读练习”二)

  理解:

作者实地游览有两个惊喜的发现:

瀑布是有声的、潮湿的;瀑布是立体的,可以抵达它的后面。

有声的瀑布令作者异常激动;潮湿的瀑布能把“我”淹没;立体的瀑布可与之亲密接触。

从文中描写可见,作者沉浸在喜悦、欢乐和激动之中,感受到瀑布那具体的、强烈的生命,产生对瀑布的亲近感和崇高感。

(可引导学生通过“抚摸”、“亲近”、“诞生”、“复活”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夸张描写去体会。

  2、开头两段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写?

(“阅读练习”一)

  理解:

开头两段写自己看到黄果树的图片并不激动,看到旅游纪念品会产生无聊感。

因为这些统一制作的东西只是一种公共的概念,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干瘪而空洞。

这样写与下文那有声有形有生命的、具体生动的、震撼人心的实景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3、结尾倒数第二段写了什么?

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阅读练习”四)

  理解:

结尾写自己在没有到实地游览之前对黄果树瀑布没有什么感受,无话可说,又不愿落入千篇一律的俗套,所以不肯姑妄下笔。

我们应当学习作者这种不写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力求亲身体验,非写独特感受不肯下笔的写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揣摩品味。

  学生汇报自己认为值得品味赏析的语句,教师加以整合之后,指导揣摩。

如:

  1、文中反复出现“潮湿”、“抚摸”两个词:

“潮湿”强调黄果树瀑布的主要特征;四次出现“抚摸”一词,从触觉方面突出作者与瀑布的亲近感。

(或者谈“震耳欲聋”、“魂飞魄散”所表现的听觉和心理上的震撼)

  2、“像落汤鸡一样”全身湿透的感觉:

所表现的并非大煞风景,而是亲近瀑布的惬意欢愉之感。

  3、“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

”几个动宾短句排比,突出表现亲近瀑布时痛快淋漓的感受;水声、潮湿本来是不能被“呼吸”的,但此时水声、水气太强烈了,使人感觉呼吸着的不是空气,而是水声和水气,这样表达更直接地显示作者对瀑布体验和感受,也更有诗意。

  4、“这里是瀑布的声带,惟一的发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话都听不见,哪怕你在赞美,哪怕你像圣经那样说话。

”想象奇特,比喻传神,瀑布的声音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声音比在外头更加强烈,因此用“声带”作譬十分准确形象;“惟一”、“任何”、“哪怕”等句突出了瀑布声音的宏大和美妙,也表现瀑布的鲜明“个性”:

狂野任性,目中无人,纵情地唱着自己的歌。

  5、“水和落水者的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死亡,也可能意味首得救。

”“死亡”指的是现实中所面临的危险,即可能成为落水者;“得救”指的是与瀑布零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对瀑布的真切体验,即心灵上得救了,感受到了瀑布那雄伟宏大的生命和力量。

  6、“但我抚摸了黄果树瀑布,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

”前一个“湿透”是通常意义的,物理性的;后一个“湿透”是夸张的比喻,形容情感和生命完成被瀑布所浸染,是心理性和抒情性的。

  (五)课后作业。

  1、文中写了几个黄果树瀑布?

这些瀑布有什么不同?

(“阅读练习”三)

  2、阅读本教材《同步阅读文库》(八上)吕游的《站在黄果树瀑布上》一文。

  第二课时:

  

(一)比较拓展。

  1、讨论:

《观第五泄记》中袁宏道对瀑布的观感与__作者的观感有哪些相同之处?

  两文都极力描写瀑布的声音之大(震耳欲聋;闻疾雷声)、姿态之伟(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水态愈伟)、水气之湿(呼吸着潮湿;以面受沫,乍若披丝)和心理之惧(魂飞魄散;心悸、撼山掉谷)、发现之喜(一阵激动、另一个瀑布在我生命里复活了;疾趋、犹不忍去)。

(讨论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原文句子加以说明。

  2、__与《站在黄果树瀑布上》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

为什么?

你从比较中能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学生可各抒己见。

于坚的集中表现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在艺术性、创造性上更胜一筹;吕游的不少地方描写过于概括,如堆砌磅礴、大气、雄壮、神奇、壮观绝美等词,感染力较一般,但他另辟蹊径地写寻源所见,获得“平凡与伟大只差一瞬间”的人生感悟,这是可取之处。

  

(二)课后作业。

  1、完成《伴你学语文》(八上)中《黄果树瀑布》的作业。

  2、预习课文《绿》,要求做到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

标出自己认为值得品味的语句。

《黄果树瀑布》教案5

  【教学目标】

  1.利用本课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学科间的联系,扩充知识面。

  2.仿照__写法,写一处你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同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教学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预习任务,为更好的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第一组同学负责找中国从古到今的地理学家的相关资料介绍。

第二组同学负责找世界各地的瀑布图片、视频。

第三组同学负责查找因为旱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瀑布断流的图片材料。

第四组同学负责查找描写瀑布的好词好句、古诗、现代诗。

  (设计意图: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是语文综合性学期的体现。

  二、课前复习。

  1.齐读生字词。

听写。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俗语说“温故而知新”,先复习重点难理解的生字词和课文的写作顺序,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1.老师先问学生是否去过黄果树瀑布,然后看介绍黄果树的视频,指名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从感官上去认识黄果树瀑布,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对后文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更容易体会作者对形容黄果树瀑布的用词的含义)

  2.自由读课文,思考:

黄果树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齐读,并说作者把黄果树瀑布比作了一部杰作。

  3.师再问:

课文写了黄果树瀑布哪些方面的特点?

指名答出:

形态和声响。

再让学生分别用“—”和“﹏”画出写形态和声响的句子。

  学生汇报,学生每找一句,课件就出示相关句子,然后齐读、指名读。

  描写形态的句子:

  ⑴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⑶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⑷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描写声响的句子:

  ⑴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⑵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⑶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⑷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品读词句,在读中品位词语的妙处(如泻、洒、溅),也积累了很多四字词语,并找到课文中所用到的写作方法(全文贯穿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也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美。

  5.全班有感情朗读句子。

  6.在学生分别汇报完描写形态和声响句子后,要求学生再用一个字来概括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同时老师板书;形态宽声响大。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黄果树的壮观,它的美,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妙。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介绍徐霞客。

  1。

过渡:

不仅作者被黄果树瀑布所吸引,就连徐霞客也被它所陶醉了。

  2.介绍徐霞客,朗读第八段,品词“凝神谛听”,“沉醉”用徐霞客的静听突出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大,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徐霞客,理解“衬托”这种写作方法,)

  五、小练笔:

填词练习

  师小结,全班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体会怎样用词才能使句子更形象。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__。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利用络、书籍、报纸等媒体,把语文与旅游、地理、环保、信息等学科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扩大课外知识面。

  七、板书。

  17、黄果树瀑布

  形态——宽

  感受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课堂练习

  一、精彩再现。

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

  ③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用“”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画出具体描写“银雨洒金街”奇景的句子。

  3、第③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黄果树瀑布》教案6

  课前预习:

  1、了解本课的作者,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

(1)题。

  2、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3)题,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四字短语的意思,积累在笔记本上。

  3、大声朗读课文4—5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和图片,小组之间交流。

  (任务完成,1、2两项任务由小组长检查,评出等级并计入本周语文学习评价。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清__脉络。

  2、通过品味语句,体会__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3、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评价任务:

  1、能够有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小组合作搜集的“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3、能够简单地赏析__独具魅力的语句,并通过想象感受不同感官带来的不一样的瀑布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李白有诗云: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王安石吟: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赵孟頫更看见:

“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

我想这其中总是有些缘由的吧!

那么诗人于坚,是否也是因为些什么而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黄果树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