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8998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docx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doc

一、填空题

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

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

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足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1、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立的“33211”工作重点指的是三河(淮河、海河、辽河)、1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S0:

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

3、环境规划B标的类型按规划内容分为环境质量B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指标:

按规划0的划分,可分为:

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

4、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按其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来分,有环境质a指t小、污染物总a控制指称、环境规划措施勹管理指鉍、相关性指称。

5、循环经济的三大理论支柱是:

g合生态、人类生态和产业生态。

6、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B标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B标。

7、水M、水量和水生态是目前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8、进行规划方案费用的比较评价,通常川采用净效益和费效比等评价准则。

9、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性有关。

10、依据研究对象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

11、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12、环境评价巾,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13、环境规划的重点是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14、目前,我国总量控制可以分为3类:

①容以总M控制,②目标总M控制,③行业总量控制。

15、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S0:

和烟尘是主要污染物。

16、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17、土地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18、乡镇环境规划的体系按行政隶属关系和规划范围可分为县域环境规划和镇区环境规1两个层次。

19、环境规划范围的界定是以整体意义上的环境为基础,应该逐步覆盖汚染防治、牛.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三个方面。

20、我国的七大水系是指:

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淮河、松花江、太湖。

21、综合决策技术方法在未来环境规划屮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屮,较为突出的方而包括:

系统模拟与预测技术、规划方案优化技术与决策分析方法、规划实施评估方法。

22、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23、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人气环境过程子系统、人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了系统及城市牛态系统。

24、1992年,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

1.环境规划的类型:

按规划期分:

远环境规划、屮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规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分:

经济制约性、协调性、环境制约性。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2、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2.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力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

资源供给指标、社会影响指标、污染容纳指标

3.环境本身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杂系统

4.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型、地带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5.环境规划指标类型主要采用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分析,有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6.环境预测类型按预测目的可分为: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规划协调性预测。

7.环境评价对象主要包拈污染源和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8.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

非结构化特征、多目标特征、基于价伉观念的特征

9.环境-效益评价货币化技术方法大体有三类:

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调查法

10.用于环境规划中的教学规划决策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11.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综合性、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动态性、不确定性

12.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拈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级城市生态子系统。

系统的状态主要由大气环境质量描述。

13.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14.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水资源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

15.五库结构系统,包含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文本库和知识库。

二、选择题

1.(B)的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进行。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英国

2.下面不属于环境评价方法的是(D)。

A列表清单法B矩阵法C特尔菲法D头脑风暴法

3.耗筑有机物的水环境界量

(1)、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各量

(2)、重金属的水环境界量(3)的大小排序为(A)。

A⑴〉⑵>(3)B(3)>⑵>

(1)C⑵〉⑶>

(1)

4.下面属于固体废物处理中物理处理的方法有(A)。

A压实B氧化法C焚烧法D沥青固化

5.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B经济区划C国土规划D城市总体规划

三、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

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吋间和空间的安排.

2“三同时”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3环境承载力:

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能力的阈伉.

4同体废物:

是指生产建设,H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同态,半固态废弃物

质.

5环境预测:

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基础上,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发

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6基本农田:

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和本地区规划期P、j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保护的

农田.

7大气环境规划:

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8水环境容量:

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9固体废物处理: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输,储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罝的一种过程.

10水环境规划:

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0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环境承载量:

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阙值。

环境容量:

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能源弹性系数:

规划期内平均能耗量增长速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人力资本法:

将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而对其遭受环境影响,特别是通过人体健康进行环境价伉经济评价的方法。

6.固体废物:

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屮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同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我国的固体废物可分为三类:

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7.固体废物处理:

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8.土地资源:

是指土地总量屮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fi两个内容。

9.土地利用: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0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10.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12水环境容量:

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H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3水资源系统:

是以水为主体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位和管理技术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14水污染控制系统:

是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1.市场价格法:

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來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

2.机会成本法:

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屮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

环境资源破坏吋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來推断。

4.水环境规划:

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铽:

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

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为了了解未來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

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

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米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

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H.环境容量:

是一个a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屮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

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

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界,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

是在环境调査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

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6.土地资源:

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17.固体废弃物:

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18.土地幵发:

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19.水污染控制系统:

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处理到水体巾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20.环境功能区划: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耑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21.集中供热:

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的燃烧装置集屮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

22.清洁生产:

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屮,以便增加生态效益及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23.浓度控制:

是对人力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之目的。

24.环境规划:

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吋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5.环境承载力:

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6.社区环境评价:

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自我评价,它的评价P、j容包括生态环境质憧、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

27.土地退化:

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性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消失。

28.城市生活垃圾:

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9.水环境承载力:

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30.可持续发展:

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4.简答题

1.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2)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0标的基本依据(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0标-致性

2.高斯扩散模式的叫点假设:

(1)浓度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符合正态分布

(2)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3)污染源为连续的均匀排放(4)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是符合质量守衡定律的

3.环境承载力的定量描述:

EBC=F(T,S,B)EBC环境承载力T时间S空间B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

4.污染物总:

W:

负荷分配的原则:

⑴等比例分配原则⑵费用最小分配原则(3)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5.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2)建立判断矩阵(3)单要素下的权重排序(4)企要素下的综合权重排序

6.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1)占用土地

(2)污染土壤(3)污染水体(4)污染大气(5)影响环境卫生和危害人体健康

1环境规划的定位:

1环境规划宂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生态复合系统,它可以指整个国家,也可以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科学交叉性、综合性和边缘性的显著特点。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见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岀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拈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做岀的统筹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符合一定历史吋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6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明确全国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而国家性环境规划则应具有国家级的法律效力,能够协调各行政区域、各部门在环境保护屮存在的冲突问题,且实现资金管理的国家统筹规划。

2、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3.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①环境保护投资分析②技术力量分析③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④其他分析

4.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规范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适应性原则⑥选择性原则

5.环境功能区划的H的

(1)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妞的因素,在确定环境规划0标前常常要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⑵在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分区的划分,首先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H标;在这是为了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对于未建成区或新开发区,新兴城市来说,环境功能区对其未来环境状态有决定性影响。

6.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1)米取协调和屯议的措施

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包括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同时也涉及各地区、各团体的局部利益。

①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②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③与区域周围邻近地区间的协调和发展④与国家办事机构的协调和调整

⑵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

①制定资源利川开发标准②统计报表制度③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⑶科学研宂方面的措施

①协调发展规划方法的研究②生态工程工艺的研宄

7环境评价指标的选择设计应注意以下儿个方面?

(1)科学性和简便性原则:

⑵重要性原则⑶层次性原则⑷可行性原则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⑴社会发展预测:

重点是人口预测,也包括一些其他社会因素的分析确定。

⑵经济发展预测:

重点是经济增占总量,同时包括能源、水资源消耗等预测。

⑶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

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活动构成了当前环境预测的基本内容。

(4)其他预测:

根据规划对象具体情况,和规划目标或内容的需要,选定其他预测:

如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或影响,土地利用的分析。

9.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

(1)非结构化特征:

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

⑵多目标特征:

①目标间存在着冲突性或矛盾性即某一目标的改进往往导致其它目标实现程度降低;②目标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即多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⑶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决策问题巾人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反映;T基于对客观现实进行机制估计的决策特征。

10.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木程序

(1)明确问题:

弄淸规划方案屮各项活动所涉及环境问题的内容、范围和时间尺度,从而为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奠定基础。

⑵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确定:

①佔计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分布②佔计受纳体在环境质量变化中的暴露程度③估计暴露对受纳体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⑶备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针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改善环境质键的定y:

化影响估计伉环境效益或损失计算的前提。

⑷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

为了使规划方案的影响效果具有可比性,费用-效益分析方法采用了将规划方案的定量化损失-效益统一为货m形式的表达方式。

⑸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

完成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后,就可通过适当的评价准则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完成最佳方案的筛选。

11.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综合性、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动态性、不确定性

12..环境闷题的决策一般可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环境战略决策。

第二个决策是环境战术决策第三个决策是技术决策。

1.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

(2)研宄阶段(3)发展阶段(4)深化阶段

2.简述我国当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型的规划仍然缺乏

(2)新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

(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

(5)缺乏一支素质好、技术力量强的环境规划队伍

(6)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工作亟待加强

(7)作出的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简述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效应

(1)企业的集聚效应;

(2)功能区的邻近效应;(3)城市社时间的协调效应;(4)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

(5)时间的经济效应;(6)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

4.简述环境预测的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3)环境污染预测(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5)生态环境预测

5.环境预测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整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

(2)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是影响环境预测的重要因素:

(3)突出重点,即抓住那些对未来环境发展动态具有最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不仅可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可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环境预测涉及面十分广泛,一般可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上层次,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要求。

6.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的技术路线有哪些?

(1)基础数据的调查分析

(2)污染源预测分析(3)规划模型建立和调整(4)规划方案的权衡分析

7.简述环境规划的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8.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1)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

(2)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将从污染末端控制A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3)环境规划的污染控制方式将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

(4)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将继续得到青睐。

(5)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6)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会成为研宄的重点之一

(7)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

9.简述当前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

(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矛盾;

(3)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的发展如无计划是无限的,这也是一个矛盾

10.简述环境决策方案的影响机制

a.决策风险的影响b.决策时效的影响c.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d.决策机会的影响

11.简述水环境功能分区的原则

a.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b.不得降低现状使川功能c.统筹考虑专业川水标准要求d.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坚固,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e.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荇量f.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g.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h.实施可行,便于管理

12.简述林地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措施

(1)以林地资源保护规划为依据,编制各年度的林业发展U•划,通过发展计划落实林地资源保护规划屮的各项指标,

(2)以林地保护规划作为过渡林带用途管制的依据,

(3)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林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中.位和个人对林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识;

(5)在实施过程中及吋有效的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的变化以法定程序对其进行调整。

13.能流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能流过程分析

(2)能流平衡分析(3)能流过程优化分析

14.环境规划的作用有哪些?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15.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综合性(3)K域性(4)动态性(5)信息密集(6)政策性强

16.环境规划的任务

(1)企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