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890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

《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脏腑辨证及护理2_精品文档.doc

脏腑辨证

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脏腑辨证的内容;

掌握内容:

心与小肠辨证,肺与大肠辨证,脾与胃辨证,肝与胆辨证,肾与膀胱辨证。

概念

脏腑辨证:

是运用脏腑学说理论,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的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在体合脉,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的生理功能:

泌别清浊(指小肠对食物消化的同时随之进行分清别浊的功能)

心气虚与心阳虚概念:

指心气不足,心之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

久病体虚

年老脏气衰弱

失血(外伤、产后失血)

气虚及阳,损伤心阳

证候:

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脉细弱或结代

兼见:

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心气虚

兼见:

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淡胖,苔白滑—心阳虚

心气虚与心阳虚

病机分析:

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心悸体倦乏力

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气短

气虚卫外不固——自汗

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面白无华

血不能充盈脉管——脉细弱

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心胸憋闷,舌质紫暗

不能温煦周身——形寒肢冷

治法:

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方药:

四君子汤;桂枝甘草汤

心血虚与心阴虚概念:

心血虚:

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出现的证候。

心阴虚:

是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出现的证候。

病因:

失血(外伤、崩漏、产后失血)

生化之源不足

久病耗伤阴血

证候:

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易惊

兼见:

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心血虚

兼见: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苔少,

脉细数—心阴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

病机分析:

不能充盈脉管——脉细

不能上荣头面——眩晕,面白无华,唇舌色淡

心失所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心阳偏亢,虚火内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失所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治法与方药:

心血虚: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心阴虚: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心火炽盛概念:

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病因:

七情郁久化火

六淫内郁化火

证候:

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糜烂疼痛,或吐血,衄血,甚或狂躁,谵语。

心火炽盛

病机分析:

内扰心神,轻者——心胸烦热,失眠;重者——狂躁,谵语

灼伤津液——口渴,尿黄,便秘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甚者舌体糜烂

灼伤络脉,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治法:

清泻心火;方药:

泻心汤

心血瘀阻概念:

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继发于心气虚、心阳虚

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

过食肥甘、饮酒

证候:

心悸,怔忡,气短,左胸痛,痛引左臂内侧,时发时止,舌淡紫,有瘀斑,脉细涩

心血瘀阻

病机分析:

心气虚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心悸,怔忡,气短

心阳虚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推动无力

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胸痛,心悸,面唇青紫

手少阴心经循肩背——痛引肩背内臂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

血府逐瘀汤

小肠实热概念:

是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候。

病因:

证候:

心中烦热,口渴喜凉饮,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分析:

热盛灼伤血络——尿血

心火上炎——心烦口渴,口舌生疮

治法:

清热利尿;方药:

导赤散

心病护理

1.病情观察

1.1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

1.2神志、睡眠、二便、汗液、舌苔和脉象

1.3夜间加强巡视

2.生活起居护理

2.1保持病室及环境安静

2.2注意休息

2.3注意寒温

2.4保持大便通畅

3.情志护理

宜平静,避免七情过激,不宜用脑过度

4.饮食调护

4.1饮食定时定量,防过饥过饱,夜餐忌过饱

4.2心阳气虚,忌生冷瓜果及凉性食物,宜安神温补

4.3心阴,心血虚者,忌辛辣烟酒及热性食物,宜滋阴之品

4.饮食调护

4.4痰火内盛者,宜清淡,忌肥甘油腻生痰之品

4.5心血瘀阻者,控制食量

4.6心火炽盛者,忌辛辣煎炸之品

5.用药护理

睡眠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内服下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发,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的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

肺阴虚概念:

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的证候。

病因:

久咳伤肺阴,痨虫(结核杆菌)袭肺,邪热恋肺,耗伤肺阴,肾阴虚(水不涵金)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

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分析:

肺失肃降——久咳伤阴,口咽干燥,声嘶

津液不足——痰少而稠,舌红少津

损伤肺络——痰带血丝

虚热内炽——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治法:

滋养肺阴;方药:

百合固金汤

风寒束肺概念:

是指感受风寒,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风寒之邪袭肺

证候:

咳嗽,痰稀白,鼻塞流清涕。

或兼恶寒

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分析:

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咳嗽

肺失输布水停为痰——稀薄色白,流清涕

卫气被郁——恶寒,发热,无汗

治法:

宣肺散寒止咳

方药:

杏苏散

风热犯肺:

概念:

是指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风热之邪侵犯肺卫

证候:

咳嗽,咯吐黄稠痰不爽,口渴,咽喉痛,头痛,恶风发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犯肺

病机分析: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嗽

热伤肺津,炼液为痰——口渴,痰黄稠

卫气被郁——恶寒,发热,头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宣肺散热止咳;方药:

桑菊饮

痰热壅肺

概念:

是指热邪夹痰内壅于肺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病因:

温热之邪夹痰内壅于肺

证候:

咳嗽气喘,呼吸气促,甚则鼻翼煽动,咳嗽痰黄稠,或痰中带血,或咳脓血痰有腥臭味,发热,胸痛,烦躁不安,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壅肺

病机分析:

热煎熬津液成痰,痰热郁阻,肺气不利,失于宣降——咳嗽,呼吸气促,鼻翼煽动,痰黄稠

痰热阻滞肺络——胸痛

血败肉腐化脓——咯吐血腥臭痰

热邪内郁灼伤津液——发热,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泻肺热,化痰平喘;方药:

千金苇茎汤,麻杏石甘汤

痰湿阻肺

概念:

是指痰湿阻滞于肺而表现的证候。

病因:

久咳伤肺;脾气虚;感受寒邪

证候:

咳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胸部满闷,或见气喘,喉中痰鸣,舌淡苔白腻,脉滑

痰湿阻肺

病机分析:

阻滞气道,肺气不利,影响气机升降——胸部满闷,气喘,痰鸣

肺气上逆——咳嗽,痰多粘腻,易咯

治法:

燥湿化痰;方药:

二陈汤

大肠湿热

概念:

是指湿热蕴结大肠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饮食不节;湿热蕴结于大肠

证候:

腹痛,泄泻秽浊,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大肠湿热

病机分析:

饮食不节,不洁,大肠传导失职——泄泻秽浊,腹痛,里急后重

湿热伤肠道——肛门灼热,下痢脓血

湿热内蕴——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

治法:

清利湿热;方药:

白头翁汤

肺病护理

1.病情观察

1.1咳嗽、气喘等症状

1.2痰的色、质、量、气味

1.3咯血的先兆

肺病护理

2.生活起居护理

2.1慎起居,避风寒

2.2保持空气新鲜

2.3平时加强身体锻炼

肺病护理

3.饮食护理

3.1清淡饮食

3.2痰热者可食白萝卜、甘蔗、西瓜等生津之品

3.3痰湿者可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油腻,甜粘之品

3.4寒痰者忌食生冷水果

3.5阴虚肺热者可食绿豆,百合等

肺病护理

3.饮食护理

3.6肺热壅盛,可食果汁及清凉之品

3.7肺气虚宜食补肺气之品,如瘦肉,猪肺,也可常食用山药,扁豆等健脾之品

肺病护理

4.情志护理

保持开朗平和,对病势绵绵,病程长的患者,可采取安慰,诱导,暗示,转移等方法加强情志护理

5.对症处理

5.1痰多者应积极排痰

5.2大量咯血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脾与胃病辨证

脾的生理功能: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胃的生理功能:

受纳、腐熟水谷

脾气虚概念:

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而表现的证候。

病因:

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

证候:

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脘腹胀满,便溏,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气虚

病机分析:

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脘腹胀满,便溏

四肢肌肉失养四肢倦怠,消瘦

气血生化不足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治法:

益气健脾;方药:

四君子汤

脾不统血概念:

是指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久病脾虚,劳倦伤脾

证候:

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伴有食少便溏,神疲,少气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

脾不统血

病机分析:

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过多,崩漏

不能摄血脾不统血、血溢脉外——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

运化失常——食少纳呆,便溏,面白无华,脉细弱

治法:

补脾摄血;方药:

归脾汤

脾气下陷概念:

是指脾气虚、主升的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脾气虚,久泄久痢,劳倦伤脾

证候:

脘腹有坠胀感,食后益甚,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久痢不止,脱肛或内脏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头晕目眩,少气无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气下陷病机分析:

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于头——头晕耳鸣

升提无力——脏器下垂

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肢体倦怠

固摄无权——久痢不止,小便混浊如米泔

治法:

益气升提;方药:

补中益气汤

脾胃湿热概念:

是指湿热蕴结脾胃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感受湿热外邪,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

证候:

脘腹痞满,恶心欲呕,口粘而甜,肢体困重,大便溏泄,小便黄,或面目肌肤发黄,或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脾胃湿热病机分析:

脾胃升降失常——脘腹痞满,恶心欲呕

湿热上泛——口粘而甜,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面目肌肤发黄,皮肤发痒,小便短赤不利

治法:

清热祛湿;方药:

茵陈蒿汤

食滞胃脘概念:

是指食物停滞胃脘的证候。

病因:

饮食不节,暴饮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