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888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docx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2019-2020】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理

撰写人:

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将第二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卷自己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四季更替B.昼夜更替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2.如图所示,此时最接近的日期是

A.3月21日B.8月10日C.10月1日D.12月1日

2009年11月8日至12日,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地先后遭受暴雪袭击,受灾严重。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图示天气系统,与本次暴雪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BCD

4.以上地区受本次暴雪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小麦B.甜菜C.油菜D.甘蔗

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5~6题。

5.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

①纵波速度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速度加快 ④横波速度减慢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

A.a岩层内部B.c岩层内部

C.d岩层内部D.e岩层内部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8.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下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10.若地球的沙漠全部变为绿洲,则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水资源短缺不再出现

C.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D.径流增加,海平面将会上升

下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域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

据此回答11~12题。

1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流水沉积D.乱砍滥伐

12.该地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

C.一致性D.多样性

下图阴影示意的是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坝工程”。

读图,回答13~15题。

13.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14.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5.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受气候的影响,该气候是

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地理事象具有图中①环节功能的是

 A.长江        B.塔里木河          

C.我国冬季风        D.台风

17.人工降雨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① 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2010年11月,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据此回答18~19题。

18.与以往历届人口普查相比,此次普查中统计工作难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国际人口迁移量过大

D.国内自发的人口流动规模很大

19.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宜选取下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圆满落幕。

据此回答20~21题。

20.上海世博会的“零碳馆”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如右图所示)。

据图判断,“零碳馆”应位于的拍摄者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21.小亮参观了世博园中的多个国家馆,据导航线路而行,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下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⑤

23.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

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

读“某城市地质剖面图”,回答24~25题。

24.城市高架路上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起了近两米高的“绿色屏障”,

其目的主要是

A.减轻车辆的噪声污染

B.防止汽车尾气的污染扩散

C.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D.美化城市环境

25.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6~27题。

26.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区B.2040年××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7.下列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

读图完成28题。

28.城市通风廊道应(  )

A.远离主要道路B.靠近下风地带

C.限制汽车通行D.降低建筑密度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D.阶段Ⅲ,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30.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

(共30分)

31、(10分)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北两侧向__________增加;图示A、C点于B点夜时长相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6分)

(2)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2分)

(3)在上图中的①、②、③、④四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相差最小的有______、______。

(2分)

32.(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护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中国船舶和人员的安全,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材料二我海军护航编队航线图。

 

(1)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西行途中,三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3分)

(2)舰艇编队出发之日,地球公转到(远、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慢)。

西行途中,为了与当地区时取得一致,官兵的手表需调(快、慢)。

(3分)

(3)舰艇编队途经北印度洋时,海区盛行风向是,洋流流向是。

(4分)

33.(10分)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6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

℃)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分)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在下图中画出××区和××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2分)

(4)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

为什么?

(2分)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2分)

34.(10分)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表示居民区的图例是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4分)

 

(2)该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区农业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6分)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5BDCAA6—10CCAAA11—15BBBAB16—20DBDCA21—25CDDAC26—30CAD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共10分)

(1)南回归线A点夜长C点昼长(6分)

(2)北(2分)

(3)① ③(2分)

32.(10分)

(1)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3分)

(2)近快慢(3分)

(3)东北风东向西(4分)

33.(10分)

(1)热岛 由××区吹向市区 (2分)

(2)A(2分)

(3)略(2分)

(4)不能。

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A地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

(2分)

(5)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2分)

34.(10分)

(1)①因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最大;又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

(4分)

(2)有利影响:

促进××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

城市建设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并且易造成土壤、水源污染。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