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857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人教第3模块)

本章纵览

 

本章综述

试金高考

高频考点

高考真题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本节导读

课前·预习学案

一、地理条件

1.范围: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气候:

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南北差异大,农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3.地形:

东北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

高原:

内蒙古高原;平原: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山地丘陵:

长白山、辽东丘陵。

4.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5.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形成了农牧兴工、工促农贸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的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大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有全国最大的林区大小兴安岭,有珍贵药材产区长白山区,有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延边盛产苹果犁,辽南盛产苹果。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草地区;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河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松嫩平原的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前提是地区专业化,东北种植的商品粮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产品,在半山区实施“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产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课中·名师点金

考点梳理

1.东北地区的位置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经纬度位置。

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0E多)。

(2)海陆位置。

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海临近日本海。

(3)政治地理位置。

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临,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

2.东北三大农业区域的布局条件、分布及主要生产对象的分布规律

东北三大农业区的分布与地形基本吻合,深刻体现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比列表如下:

(1)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较多、水源充足;玉米(非常普遍)从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大豆—从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2)林业和特产区:

山地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地形崎岖、海拔较高;大、小兴安岭—我国最大的林区;长白山区—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3)畜牧业区:

高原和部分山地区,草原广阔、降水较少,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和部分林区草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

3.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但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热量不足带来的缺憾。

另外从东北的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东北地区的宜农荒地多,占全国宜农荒地总面积的1/5。

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东北地区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这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使得东北区的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

东北地区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2001年全国四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

有3个是东北的省份,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

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起了很大作用。

总之,东北区提供的商品粮为全国粮食供求平衡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东北三大农业地区发展方向与重点

(1)平原区:

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重点—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求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2)西部草原区:

方向—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工程的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

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产品,在半山区实施“立体开发”发展特产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实例点拨

例1(2004年天津卷)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

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

为什么?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读图分析能力及区域地理分析。

(1)通过图表数据对比可知甲城市温差大于乙城市,降水量小于乙,大陆性更强。

(2)由甲、乙两城市降水量差异及距海直线距离及两者相对方向可知,甲城市纬度高于乙城市,降水量甲城市比乙城市少,即晴天多,接受太阳辐射两者相当。

(3)(4)图中积温,降水量等信息分析可知C山脉应为大兴安岭,A地降水少于B地,C地为山地。

故三地农业部门应为A地畜牧业,B地种植业,C地林业。

答案:

(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年较差大,约46.7℃,年降水量少,约320mm,乙城市年较差小,约42.4℃,年降水量大,约490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

(4)A地—畜牧业,B地—种植业,C地—林业

例2读下图,回答

(1)—(4)题。

(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能源基地是(  )

A.水电站B.油田

C.天然气田D.煤矿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

(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解析:

本题考查读区域图能力,包括利用经纬线,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加以判断,同时联系具体实例考查了气候和河流水文状况,综合性强。

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山、河判断,该地位于东北地区,河流应有春汛,水源来自冬季的积雪融水。

还有夏汛,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第2题,从河流、山脉可知P位于黑龙江省,大型能源基地必为大庆油田。

第3题,东北平原开发较晚,地广人稀,而南方的太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

本题运用知识大跨度迁移,对东北平原和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进行比较,综合性强,联系面广。

学习中要多用比较法,扩展知识面。

第4题,Q处为小兴安岭,是家具厂的原料产地,其产品销往全国,说明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原料产地。

一般家具厂应靠近原料产地,但具体地方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本题中Q处无市场,产品外销,说明影响本地本厂的因素必为原料产地,所以要求做题要灵活运用知识,不要死套某些现成结论。

答案:

(1)D

(2)B(3)B(4)A

课后·阶梯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有南到北的顺序的是()

A.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

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C.作物:

春小麦、冬小麦、甜菜

D.土壤:

沼泽土、黑土、黑钙土、

解析:

东北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的原因,温度带自南向北依次是暖温带(积温>3400℃)、中温带(积温1600℃~3400℃)、寒温带(积温<1600℃=,森林依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农作物南部可种植冬小麦,

答案:

A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下列关于东北气候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B.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喜凉的作物,如甜菜

C.东北的无霜期从南部的250天至北部的150天

D.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是因为土壤肥沃而形成

解析:

由于纬度位置偏高、低温冻害的影响明显,无霜期从南向北为180~80天左右,大米的质量与水稻的生长期有关,气候可种植喜凉作物

答案:

B

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一些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东北地区的农业经营规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思路解析: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使得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多,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答案:

C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下列4-5题

4、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

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5、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思路解析:

第4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增多

第5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答案:

4、D5、D

6、下列商品粮基地中,粮食商品率最高的是()

A、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

思路解析:

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我国新开发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国营农场经营模式下,大机械化生产,使得人均占有的粮食最高,商品率也最高。

答案:

C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7、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A、内蒙古、江苏B、广西、黑龙江

C、湖北、海南D、河南、新疆

思路解析:

有甜菜种植的是新疆和黑龙江,而河南位于北方,旱地多,小麦的种植面积应该大,而且,甘蔗是南方的作物,广西属于南方省份,水稻的主要种植地在南方,但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现已扩大到北纬50°的黑龙江沿岸

答案:

B

8、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

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

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思路解析:

森林资源以保育为核心,森林的砍伐是合理轮伐

答案:

C

9、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B、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冬季温凉。

C、东北地区的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类型

D、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不利于农业生产

思路解析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省的全部和内蒙古的东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征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大兴安岭以西高原地区为非季风区。

东北地区的大地形单元有平原(东北平原)、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A

10、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耕作

B、宜农荒地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C、土壤肥沃,自然生产力高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思路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都是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但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关键看粮食产量和人口的对比关系。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这是它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D

11、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右图是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垦区

土地总面积为540.5万㎞2.。

材料2: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

单位:

万㎞2

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黑龙江垦区土地垦殖指数是

(2)、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特征是

(3)、黑龙江的人均谷物产量是,江苏的人均谷物产量是。

请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

 

(4)、东北平原土地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东北今后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

A、利用后备耕地资源的优势,扩大耕地面积

B、加大科技投入,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在提高单产的前提下,有计划适度的扩大耕地面积

D、充分利用沼泽、滩涂、湖泊等湿地资源

思路解析:

(1)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指:

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或者荒地。

(3)商品率的高低最终由人均粮食的占有量和消费量比较决定,早我国,消费水平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占主要方面,东北地区典型的地广人稀,与其他地方比较,人均土地面积,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占突出地位。

(4)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与土壤、作物品种、熟制、耕作技术等有关,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比较,最突出的差异就是因积温值的差异而引起的作物熟制不同,一年内,东北地区只能一熟,而长江三角洲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肯定比东北高多了。

(5)东北地区的后备土地资源和湿地资源目前都在保护之列,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取得可持续发展。

11、答案:

(1)、37%

(2)、土地类型多样,耕地面积大,荒地多

(3)、1523.96㎏/人434.49㎏/人

主要原因是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4)、首先:

长江三角洲的复种指数高。

其次:

东北地区虽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但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普遍低而不稳。

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产高

(5)、BC

12、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示意图

草业经济

人工草场

西部草原区:

退耕还草

犊羊、羔羊

畜牧业

易地育肥

当地消费

或出口

中部产粮区:

粮食饲料

屠宰加工

(1)、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广泛。

但和全国一样,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

请问,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图示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有哪些?

 

(3)、结合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谈谈你对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思路解析:

⑴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①饲料丰富。

东北地区的玉米、糠麸、秸秆、豆饼等农副产品以及饲草,来源广。

②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③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饲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比较稳定。

④在饲养的同时积攒了大量优质的有机粪肥。

⑵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形成一个良性的生产系统,一个延长了的产业链条。

(3)结合大牧场放牧业的做法,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

①变粗放自给自足经营为集约化和商品经营。

②加强“草—水—林—机”的人工草场建设,并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

③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④改良、培育优良品种。

⑤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

12、

(1)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的食物来源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于寒冻,生产比较稳定。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2)①、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②、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③、中西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

(3)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畜种,②、将草场划片管理,轮流放牧,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④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⑤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我综合,我发展

13.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

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思路解析:

由图中信息的判读,山脉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再根据距海洋的距离,推断为大兴安岭。

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局部图,自左至右依次是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也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

B

14.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很大的原因是()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

思路解析:

一般来说,高纬地区,气温低,湿度大,有利于沼泽发育;地势低洼易涝,积水有利于泥炭化和沼泽化。

三江平原既位于纬度较高的中温带,蒸发较小,又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所以沼泽广布,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答案:

D

15.有关东北农林基地的发展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首先它是粮食基地B,靠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是主要途径

C.要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D.改良沼泽地主要是防洪与抗旱相结合

思路解析:

目前东北区商品粮产区的主要土壤是黑土;沼泽土可以开发利用,其主要问题是水分过多,故开发利用的首要问题是治水,防洪治涝是改良沼泽地的中心。

答案:

A

16.关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叙述正确的是()

A.受自然条件地区差异的影响,东北商品粮种植范围仅在南部地区

E.三江平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

C.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的主要粮食是小麦、玉米、棉花

D.大豆、甜菜是东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也是最主要的商品粮食作物

思路解析:

整个东北区的作物都可一年一熟,商品粮基地的分布比较普遍;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等,棉花、大豆、甜菜是经济作物,棉花主要分布在辽南地区。

答案:

B

17.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是()

A.黑龙江省B.内蒙古自治区C.吉林省D.云南省

思路解析:

大、小兴安岭林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森林采伐业发达,产量占全国的近1/5,是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

答案:

A

18.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

D.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农业区搞农产品深加工经济效益较差

D.应加强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加工

思路解析:

要综合开发就不能“单打一”,故A项错;B项后半句大牧场放牧业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大面积的牧草,而东北不具备;C项在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可提高其附加值,故C项也不正确。

答案:

D

读“吉林省地形示意图”,回答19~22题。

19.吉林省自东向西地形的排列应该是(  )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从图中看,东部地区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是山地,西部地区海拔低,是平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