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16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情境探疑教案

第一单元 高尚

教材分析:

  三篇讲读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们不了解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穷人的生活背景,看林人的生活境况,自然也就很难深刻理解总理的高尚;深刻体味桑娜、渔夫作为穷人的典型,穷人的善良;看林人奉献精神的伟大以及高尚在今天要树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时代意义。

单元总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

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

(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在能力上:

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在情感上:

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重难点:

  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在教学中应注意:

  1.课前要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文章深入了解,同时教师要充分为学生理解文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建构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升华学生做人的情感。

  2.课外资料的使用:

如总理一天的工作日程的安排;柯岩赞美总理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老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诗歌《白桦林》对于学生建构人物的高尚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最好在学生谈感受时使用,而不要成为一个单独的环节,以影响整体文章的理解,课外资料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3.学习本单元三篇讲读课文要高屋建瓴,可直接从学生的质疑或释题入手。

如《一夜的工作》就从作者所见到的总理的一夜工作谈高尚;《穷人》渔夫的一个“熬”字,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谈高尚,《白桦林的低语》中看林人的行为谈高尚。

《一夜的工作》和《白桦林的低语》可以抓住主要人物的行为及作者的情感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

  4.特别提示:

学生在谈感受时往往要和今日社会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拿今日局长的办公室的布置,甚至是校长办公室的布置等与总理生活情况作比较,这是不妥当的,应该在同等情况下做比较,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

更应该在道德情操上相比。

  5.语言优美的文章除加强朗读感悟体味之外,还应加强同类文章学习的比较,在比较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如《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片充满诗意的抒情散文。

文章全要借助白桦林的低语,使我们感受这寂寞、单调竟是诗意一般的美丽,感悟看林人眼里的美丽,体味看林人奉献的情怀。

这种拟人的抒情方式与三年级下册《送往小木屋的信》表达方式迥然不同,学生理解较有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开拓思路,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发问,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且在今天的社会看林人的胸怀与情操不被许多人理解,学生理解这种高尚的美是有困难的。

因此,加强比较性的朗读是有必要的,并因此初步感知散文的结构美,语言美。

  6.建议学生在写本单元的习作《一个高尚的人》之前纵览三篇讲读课文的选材,以小见大。

人物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习作中学习。

从而解决学生围绕“高尚”一词选材的困难及描写的问题。

  7.本册教材具有相当强的人文性,但仍可结合文章注意工具性的训练,如《一夜工作》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仿写,《穷人》结尾的续写,《杨震暮夜却金》的扩写,《尊敬普通人》与习作的结合。

拓展阅读可以结合精读课文理解;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可以结合学期初的墙报进行,开学初就布置实施。

  8.教学参考中P5《穷人》的写作特点介绍得很细,建议在阅读和写作中采用。

课时分配:

《一夜的工作》           2课时

《穷人》        2课时

《白桦林的低语》        2课时

《杨震暮夜却金》 1课时

《尊敬普通人》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一夜的工作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能辨析“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几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读懂课文,理解周总理一个夜晚的工作。

(4)领悟本课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段落及句子的学习,领会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感受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文中描写作者陪周总理审阅稿件的部分,体会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齐说(教师揭题)。

  这篇文章是何其芳民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那么,他这“一夜的工作”效果怎样样?

我们还得来听一听课文。

(二)范读课文,课文质疑。

问题预设:

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

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四)再读课文,设疑自探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

2.自己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没有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五)交流自探情况      

师:

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要求回答: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A、理解什么叫“劳苦”?

平时我们通常说的叫××劳苦?

(工作劳苦)。

  B、理解什么叫“简朴”?

平时我们通常说的叫××简朴?

(生活简朴)。

  师:

好!

作者写总理的一夜工作,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写的。

  现在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想想总理工作劳苦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活简朴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六)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问题

(二)细读课文,解疑合探

   1.学生各自细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2.重点细读“工作劳苦”方面的内容。

 抓住“课文哪些地方,反映了总理工作劳苦”教学。

     

理解“浏览”“咨询”   

理解“他每夜都是这样工作的”一句话。

   △读句:

齐读,抽读

    突出重点词语读。

(每个夜晚)

    师引:

熬夜是难受的,然而总理他每个~~~,可见他——习惯了。

  3.深究总理生活简朴方面的内容。

  

(1)过渡:

是的,他辛辛苦苦通夜末眠整整工作了一夜了,然而他在生活上又享受到了什么呢?

  

(2)学生各自读课文。

思考:

总理生活简朴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师:

(手指板书)总结

  学到这时为止,我们了解了总理他不论从工作量上来看也好,还是从生活简朴上来看也好,都不像一个国家总理的,你们看到外国总统吗?

他们的身边有警卫员,象审阅之类的事情用不着由自己操心去干的。

他们吃的、住的、穿的,更不用说了,而我们的总理,生活是一贯的简朴,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有关总理生活简朴的课文事例吗?

    (邓妈妈补睡衣)

    《 ?

 》《 ?

 》《 ?

 》(学生回答)

    说明总理生活简朴也是一贯的。

  师:

同学们,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工作的,他这一夜如此,一生又是如何呢?

    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齐读三遍)

    师引:

周总理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一切奉献了党、奉献给了人民,作者目睹了这一夜的工作,他在回来的路上又是怎样的呢?

4.深究课文结尾一段:

  

(1)齐读。

  

(2)问:

读这一段话时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来?

  (自豪、骄傲)

  (3)有感情朗读。

形式:

个别、齐读、轮读

  (4)问:

写总理的一夜工作,为什么还要写我的感想呢?

这段又不可以不写?

为什么?

  (5)问:

课文不写第一节可以吗?

为什么?

  (以上两问:

主要让学生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脉络)

  (6)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小结:

学到这里为止,你们看出来了吗?

总理工作劳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你们从这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什么?

  (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态度极端认真,工作时间相当长)

  (四)感情读文,质疑再探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

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

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五)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

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六)、作业

   1、抄写文中新词、生字二遍。

(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2、摘录课文中写总理工作劳苦方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穷人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段落及句子的学习,领会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难点:

1.理解“自作自受”“忐忑不安”“熬”。

2.体会桑娜矛盾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学:

(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2.教师教学。

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三)再读课文,设疑自探

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要探讨?

2问题预设:

课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文中出现了几个穷人?

这些穷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

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3、学生讨论,汇报。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文,你还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解疑合探一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

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

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

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4.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解疑合探一(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

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

   6.练习朗读。

(四)解疑合探——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

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

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

“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延伸感情。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对穷人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自由组合编排课本剧,把课文演一演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深情。

2)理解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守林人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释题设疑:

1.引题,读题

2.释题,设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效果:

(1)词语检查,读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蜿蜒曲折 倚窗外望 山峦起伏 浮躁狂妄 低吟浅唱 絮絮低语 倾诉衷肠

(2)朗读检查: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悟: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划出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分析:

你眼中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

课文是怎么描写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

划出有关语句。

(1)学生自读,边读边划出有关描写白桦林的语句。

(2)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白桦林特点。

(3)结合文中语句理解词语:

“低吟浅唱”。

(4)思考想象:

作者走进白桦林,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2.指导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美。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

课文的题目是《白桦林的低语》,仅仅是写白桦林吗?

如果不是,还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

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

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

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二、解疑合探,学习课文

(一)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这里的“你”指的是谁?

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二)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感悟、体会。

1.问题导入: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4.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

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5.体会感情,思考: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

——指名说。

7.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三)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默读、思考:

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3.情感升华,理解句子:

“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4.指导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四、感情朗读,质疑再探: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

2.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强忍烟瘾

看林人     严控酒量       默默无闻

为了森林   瞪圆双眼       无私奉献

拒听歌曲       平凡伟大

                    

 

杨震暮夜却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杨震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文中的小故事。

过程与方法:

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杨震的高风亮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杨震为官清廉、严以律己、不贪不占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

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

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③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3.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四、联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

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五、再读课文,感悟中心,提出质疑,教师和同学们一起释疑。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中心。

  2.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杨震暮夜却金

王密杨震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不贪不占、严以律己、为官清廉)

 

尊敬普通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浑浑噩噩”“微不足道”“盛赞不绝”“饱经沧桑”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尊敬普通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语的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感受普通人物的善良与美好。

2.自由组合学习小组,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尊敬一切诚实的劳动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普通人物的善良与美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带有自学要求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主要内容

  3.找出不懂的句子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同位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弄明白课文

四、深入阅读,体会思想感情

  再读课文,回报学习结果:

五、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中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尊敬普通人

     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

尊敬

综合活动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办一次墙报《我身边高尚的人》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身边普通人的实例,感受身边普通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搜集身边普通人的实例,感受身边普通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我、他,我们都是普通人。

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

让我们办一期板报,主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采用读书、看报、咨询、上网等方法搜集资料,选择目的地。

二、准备材料

  采访父母单位敬老爱幼的叔叔、阿姨,写成稿子。

  给班里的热心人拍张照片、配上简练的文字。

  从报纸上剪下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事迹。

    ……

三、整理版面

 1.根据稿件内容、形式进行筛选。

 2.做到体裁多样,内容精彩,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按要求进行缩写、改写。

四、设计版面

  1.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草图

  2.提示进行小组分工

五、评价

  标准:

  1.内容范围是否广泛  2.表达是否多样化

  3.装饰排版是否合理  4.整体效果是否吸引人

  5.书写是否整洁、及有突出的创意

  评价:

   1.组织学生观看    2.发评价表

   3.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第二课时

一、提出要求: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情况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一段就要“回头看”,进行总结,如发现不足,就要调整学习方法。

一个单元学完了,做一个小结。

二、评价过程:

 1.自评:

说说自己开学以来的进步与不足。

  要求:

语言要通顺一些,说具体一些。

 2.小组互评:

组员们互相评价进步与不足,要实事求是,不能以主观意愿去评价别人。

 3.老师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