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132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docx

K12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发展心理学的性质

  基础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1、概念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受精卵  胎儿期身体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

例如:

唐氏综合症,原有三:

药物、极端情绪变化、高岭产妇。

婴儿  幼儿  青年  成年  老年  死亡发展中的各种“关键期”

  例如:

口语2—5岁  狼孩、猪孩的例子,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聋童会话数概念—岁

  性别角色获得3—6岁三种性别模式;金星、史彬、性别角色混乱的例子思维发展  感知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2、研究的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

  认知过程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的年龄特征是研究的最主要的环节。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其中人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环节。

研究应当结合的四个方面:

  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是生理因素的发展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是言语的发展

  补充:

环境的分类及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各种时期的主导活动。

3、发展是一种内部变化,是一种连续稳定的变化。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动物心理的进化

  种系发展  民族心理学

  人类心理的进化

  个体发展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争议

  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类心理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人类心理发展是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发展理论的主题

  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

  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年龄特征是个体发展的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例如自我意识的发展:

无—萌芽—初步形成—完成形成

  2、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

  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柏曼——内分泌

  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皮亚杰——思维发展水平以个性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艾里克森——人格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如艾里康宁——活动还有生活事件、教育、人寿保险、医疗门诊等为标准划分的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76年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NOTE:

普莱尔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二、从儿童心理学到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发展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1904年《青少年心理学》

  1922年《衰老:

人的后半生》  胎儿发展复演霍尔的“复演学说”游戏复演

  2、精神分析学派对生命全程率先进行了研究

  弗洛伊德:

0—11/13岁

  荣格:

将生命周期分为前半生、后半生,认为25—40岁是分界年龄艾里克森:

出生——?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研究

  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发展心理学概论》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古德伊洛弗《发展心理学》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了“儿童心理学”

  开展的研究领域:

  对成人记忆发展的研究对成人智力发展的研究对成人道德发展的研究对成人思维发展的研究三、关于发展理论的问题1、发展理论的任务

  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解释发展的因素和机制。

2、发展理论作用组织信息指导研究

  3、发展理论的分类模式

  功能理论演绎理论归纳理论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1、研究对象范围跨度大,从新生儿到老年期。

  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复杂多样——不同年龄研究方法的针对性例:

新生儿:

无言语,无动作

  婴儿:

言语相当有限,动作

  幼儿:

言语表达较差,行为;多具体材料和实际操作

  青少年:

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敏感性、封闭性以及社会赞许效应等的影响。

2、研究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年龄是项目变量,而不是可操纵的自变量。

年龄并不是心理发展的原因,而只是一个伴随指标。

  3、研究工具或方法的敏感性问题

  萌芽  >10%

  高速发展  50%

  一般发展指标  基本形成  >75%

  完全形成  >95%

  例如,皮亚杰的“客体永久性”图式的研究与TomBower的“客体永久性”图式的研究。

4、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应当尽量避免实验者效应。

  “主试效应”——大学生赶老鼠走迷宫  “罗森塔尔效应”、“霍桑效应”等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主试期望效应”:

不能有意修改或剔除数据。

例如,英国心理学家、人造金刚石的造假2、矛盾性原则

  年龄特征个体差异3、层次性原则

  从系统观的角度研究发展心理学的问题4、教育性原则

  研究不能损害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生态学效度的问题等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1、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5、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6、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1、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比较,以探讨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图解:

  

  样本A测量BO时间CODOEO图2-1横断研究设计图解

  优点:

同时研究较大样本,被试更具代表性

  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资料,省时省力。

  于研究时间短,因而结果不会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缺点:

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因而难以反映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

  横段研究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心理发展的因果关系。

  取样程序相对复杂。

  NOTE:

年龄阶段的划分不能太粗,认知发展研究与社会性发展研究也有差异。

2、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以考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例如:

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三年每天系统观察孩子,并辅以简单的实验;推孟研究1528名天才儿童追踪研究长达40年。

图解:

  

  样本AAO1AO2AO3A测量时间

  O4图2-2纵向研究设计图解

  优点:

被试是同质的,研究结果更为可靠。

  对同一组被试的长期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因而能够系统地、详尽地考察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前一阶段发展与后一阶段发展的关系及各阶段的影响因素。

  缺点:

被试的流失不可控,也不能避免时代变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纵向研究一般需要反复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和确切性。

  纵向研究在人力、物力和时间花费很高。

  例如,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研究;马格纳森关于女孩子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聚合交叉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是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结合,它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考察各年龄阶段被试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又可以从纵向研究角度研究被试的心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例如要研究0~7岁儿童的记忆发展,我们可以取0岁、2岁、4岁三个年龄组的儿童,同时各追踪研究3年,其设计图解如图2-3。

到研究完成,儿童分别到3岁、5岁和7岁。

在这个研究中,0~7岁均已取样,同时研究时间又原来的7年减为3年。

这样既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研究时间。

图解如下:

  纵向研究  测量年份

  出生年  20XX  20XX  20XX  20XX

  1996  4  5  6  7

  1998  2  3  4  5  20XX  0  1  2  3  

  图2-3聚合交叉研究设计的一种方案

  横断研究

  例如:

考察道德价值观随年龄、社会生活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年代1945  1965  1985  20XX出生1925194520  40  60  800  20  40  60

  道德价值观  1945年出生  1925年出生  1965  20XX现代  1985

  1945  1985传统  1965  

  20  40  60

  A:

年龄效应

  道德价值观

  1985  20XX现代1965  

  1945  传统  1965  1985  20  40  60

  B:

群体效应

  道德价值观

  1985  20XX现代1965  

  传统1945  1965  1985  20  40  60

  C:

时代效应

  思考题:

比较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优点、缺点等,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就某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完成三种研究设计的方案。

5、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是指就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进行研究,来探讨人类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跨文化研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研究——要求从不同文化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及其处理方法具有文化等值性。

  马尔帕斯区分出三种文化等值性:

  1、机能等值:

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同一问题作出反应时所产生的行为表现出相同的

  心理机能。

例如“鸡尾酒会效应”,“注意选择性”。

2、概念等值:

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特定刺激物意义有共同的理解。

例如,“3”,“奥运”3、测量等值:

指从不同的文化中收集数据资料的心理测验方式具有可比较性——跨文化测

  验,例如瑞文推理测验,卡特尔图形推理测验等;而16PF的项目和常模都需要修订。

齐茨和方富熹提出:

对象对等性、样本的可比性、测验和作业任务的可比性,程序的可比性,动机的可比性,言语的可比性等。

例如,中德超常儿童的跨文化研究。

对象对等性:

对被试的选取一定要有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文化内研究:

将社会文化视为控制变量跨文化研究:

将社会文化视为自变量,控制生理发展、生活条件等。

  第三章成熟势力说的发展理论

  一、理论背景

  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基本观点:

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成熟是一个遗传因素控制的有顺序的过程,是机体固有的过程。

成熟势力说的理论基础

  1、卢梭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

儿童是按自然制定的计划而成长,这个计划推动他们在不同阶段,发展不同的能力和形式。

  雷生的实验:

对象是三只猩猩,时间0—7个月

  德比黑暗环境,不见光  失明

  坷拉带着半透明眼镜在有光环境下活动小时/天  表面正常,但视觉追踪有问题。

莱德  中等光线,见光小时/天  正常

  教育观:

要发展儿童,就必须遵照自然的指引,要教育儿童就必须适应自然。

例如:

  男  女  早熟  有利  不利  晚熟  不利  无

  卢梭理论值得肯定的两点:

  反对把儿童看作是小成人的错误观念

  指出自然对儿童发展所不可抗拒的作用

  儿童:

行为——>认知

  两种模式  成人:

认知——>行为2、达尔文的进化论

  基本观点: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物种变异进化”著作:

《物种起源》、《人类的来和性选择》、《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个婴儿的传略》NOTE:

性选择——遗传的本能:

最优的种系和下一代

  达尔文进化论对心理学的贡献:

  探讨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与差异性。

进化论大大促进了心理学的生物学化。

  将儿童作为研究进化的自然实验对象,实际上研究了个体的发展。

3、霍尔的复演学说——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4、考嘉尔的结构与机能学说

  基本观点:

在机能与结构的关系上,是结构决定机能例如,聋童的语言学习二、格塞尔传略

  格塞尔美国威斯康星1906年克拉克大学心理学系哲学博士1911年耶鲁大学建立儿童发展的临床诊所

  1911—1948年编制《儿童行为发展常模》《儿童智能诊断量表》三、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

  对儿童行为的研究内容:

P24——儿童的年龄范围:

4周——6岁

  三条重要观点:

  发展是遗传因素主要产物。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和较差的年头有序地出现。

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遗传决定的重要性

  主要观点:

在儿童的成长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

生理发展:

P25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若没有成熟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经典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被试  第48周  48周—53周  53周  53周—55周  55周T  O1  X  O3  O5T  O2  O4  X1  O6O1=O2  O3>O4  O5=O6

  X:

爬楼梯,搭积木、词汇运用、肌肉协调X1:

少量训练发展的性质

  遗传决定论——阶段性的质变环境决定论——连续性的量变

  NOTE:

可用图例来表示

  成熟是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

  强调遗传机制的时间表,强调成熟的顺序,强调发展的周期性。

补充:

洛文格的四种发展模式  

  发展水平发展水平  时间  时间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一:

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在不同  模式二:

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同一

  时间到达同一水平。

如骨骼发育,  时期到达不同水平。

例如智力发展动作发展等

  发展水平发展水平

  时间  时间

  模式三:

同一发展速度,但最后到达不同模式四:

随着年龄增长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

  发展水平。

例如:

知识经验;言  率,一般先快后慢,到一定年龄阶语能力  段停止发展,而后开始下降。

例如

  流体智力。

  发展的原则

  1、发展方向的原则

  上至下的发展:

头——>躯干——>腿——>脚

  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中心向外缘的发展:

  头、躯干——>双臂、腿部——>手的精细动作

  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的发展:

  手臂抱——>指掌握——>指指抓,例如用“勺子”吃饭

  NOTE:

皮质成熟,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2、相互交织的原则

  人类的身体结构存在对称的特性,对称的两边需要均衡发展,才能达到有效组织的过程和发挥有效的机能。

通过相互交织,使相互的力量在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显示各自的优势,达到互补的作用,最终把发展引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

例如,左右手的发展。

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机能不对称——>大脑功能单侧化,例如颈强直反射,3个月消失先天反射:

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游泳反射。

4、个体成熟的原则

  成熟在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5、自我调节的原则

  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

  行为周期及教育

  建议

  0——6岁父母控制期

  6——12岁父母儿童共同控制期12——?

  儿童控制期

  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

  1、行为模式是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

例如“追视”、“抓握”

  NOTE:

每一特定的行为模式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

  例如,用“勺子”——>用“筷子”2、格塞尔发展量表

  量表的研究范围:

  ①动作能:

粗动作和细动作,动作能是婴幼儿成熟的起点。

  ②应物能:

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应物能是后期智力的前驱。

  例如“将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分别防入圆洞和方洞”,“拖动桌布获取玩具”。

③言语能:

考察儿童言语的感知、理解和表达,同时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

④应物能:

儿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

例如:

  原始祈使:

交错注视;更正交流失败的信息;

  工具性的姿态仪式化

  “前言语交流”

  原始陈述:

陈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指标:

  DQ=MA/CAX100

  NOTE:

DQ是发展商数;MA是测得的成熟年龄;CA是实际年龄

  格塞尔发展量表

  格塞尔“婴幼儿智能发展阶段的初步检查表”,桑P2603、个体差异的教育建议。

P32育儿观念

  1、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卢梭——哲学推测

  格塞尔——科学的归纳

  例如:

新生儿“喂奶“,生理节律与时间认知

  2、要根据社会规范对儿童行为作适当的控制

  自我抑制:

行为冲动;情绪冲动;延缓满足四、对格塞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评析贡献:

1、强调成熟机制对发展的重要性

  2、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揭示了儿童发展中的行为周期编制了格塞尔发展量表

  中国此发展的量表:

  1981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儿科  《小儿智能发育检查》

  1984年中科院心理所、首都儿科研究所《0—3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

  研究方法:

实验法

  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

P90

  观察学习: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NOTE:

(1)无需对学习者进行直接强化

  学习过程不一定是一个外显行为实验:

攻击性行为

  甲组儿童  暴力电影+惩罚——>实验情境—强化—>有暴力行为  乙组儿童  暴力电影+表扬——>实验情境

  结论:

观察学习的行为习得不需要强化,而行为操作则需要强化。

  观察学习中的强化:

  直接强化:

对学习者本身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替代强化:

通过对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习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自我强化:

学习者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NOTE:

三种强化的比较与应用。

  注意过程:

学习者注意到榜样的行为,获取有关的信息,具有定向作用。

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

a、榜样的特点

  b、观察者本人的特点

  c、人际关系的结构特征P91

  保持过程:

用语言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

  运动复现过程:

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调整行为以做出正确的反应强化和动机过程:

通过强化激发和维持活动。

新行为的习得——新行为的操作实验:

规则学习的研究

  米歇尔

  成人和儿童一起游戏

  第一阶段:

  甲组儿童:

先言语教导,同时榜样作出遵守规则的行为乙组儿童:

先言语教导,但榜样并不遵守规则

  第二阶段:

榜样躲起来,通过单向玻璃或摄象机观察甲组儿童:

仍然遵守规则

  乙组儿童:

无成人时,不遵守规则NOTE:

“榜样”比言语学习作用更大利他行为学习  P98被试7——11岁

  第一组:

儿童和一个自私自利的榜样一组,同时带头不捐助

  第二组:

儿童和一个助人为乐的榜样一组,而且表现出捐助行为带头捐助第三组:

儿童和言行不一致的榜样在一起,但带头捐助

  第四组:

儿童只接受言语教导结果:

  第一组:

儿童无捐助第二组:

大多数捐助第三组:

大多数捐助

  第四组:

很少捐助

  后续研究:

有带头捐助的捐助行为延续更长的时间

  解释:

儿童在不具备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时,往往更多地根据“社会参照系统”2、观察学习的模式行为模式言语模式象征模式抽象模式参照模式参与模式创造模式

  延迟模式

  1、社会学习的具体研究

  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

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分类:

  身体攻击  工具性攻击言语攻击  敌意性攻击

  经典的“攻击性行为”实验攻击行为的起因:

P97影响攻击行为的观察学习的三个方面:

  a、家庭因素

  b、社区文化氛围c、大众传媒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3——6岁幼儿的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

  身体攻击在4岁达到顶点,对受到进攻或生气的报复攻击5岁明显增加,6岁后攻击性明显下降。

  分析:

自我意识发展以及后来教育的影响

  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攻击减少,而言语攻击增加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a、消除对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的关注

  b、榜样和认知训练c、移情训练

  d、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

  自主性的亲社会行为:

出于对他人的关心

  规范性的亲社会行为:

期待个人报酬或避免惩罚理论解释:

  社会生物学观点——“族内适宜性”。

实验:

同卵、异卵、无血缘的婴儿,在一个婴儿哭的环境中精神分析的观点——认同、良心

  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学习训练方法:

移情反应的条件化  直接训练  榜样学习五、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的评析贡献:

  1、使心理学从哲学边缘跳入科学之林

  2、使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内省转入客观经验研究3、使心理学走出学院大门进入广泛的实用领域4、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作用。

缺陷:

P101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的评析贡献:

  1、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的概念丰富了华生S—R公式的内容。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立场比早期行为主义更坚定。

缺陷:

  1、未探讨学习的内部过程2、操作条件学习只是一种学习,而非所有学习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析

  1、观察学习更加接近儿童的真实学习的过程2、缺乏对认知因素的充分认识

  第五章精神分析发展理论

  一、理论背景《心理学史》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传略

  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

1873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82年与布洛伊尔联合开业,从事神经症的治疗1885年向沙科学习神经病1889年向伯恩海姆学习催眠技术,后发展“自联想”法

  1895年《癔病研究》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诞生

  代表著作:

《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性学三论》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  意识早期理论  

  潜意识

  本我——“快乐原则”

  晚期理论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1、梦的解析

  生理因素引起的梦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潜意识的梦*

  良心:

惩罚性、消极、批判性的部分超我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