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965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docx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随州市随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一、基本概况

  

  新随县成立于2009年7月,辖19个镇(场),391个村(居委会),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总人口98.14万。

2009年,随县财政收入总额18792万元,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413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77.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8.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75元。

目前尚无县城,县政府及各部门暂租用厉山镇公(民)房办公。

  

  2010年,随县义务教育阶段有中小学118所,全部为农村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4983人,专任教师4055人,共有在校学生78752人;各类幼儿园164所(经审批合格幼儿园109所,具备条件但未经审批幼儿园43所,不具备条件且未经审批幼儿园12所),在职教职工999人,专任教师773人,在园幼儿18214人,幼儿园办园水平普遍不高;高中2所,专任教师260人,在校生6687人,一所位居在厉山镇,一所位居偏远的洪山镇;职教中心为民校代办,租用校舍;特教中心暂无。

  

  二、“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回顾

  

  从曾都区到设立新随县,从随县成立到现在,几年来,我们积极实施“人才兴业,教育先行”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达到了争创全市教育强县的目标。

  

  

(一)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经过努力,我县小学、初中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小学、初中流失率控制在0.2%和3%以内;逐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60%以上。

到2009-2010学年度,我县适龄儿童27158人,已入园18214人,入园率67%;有6-14岁适龄少年78189人,小学在校学生44685人,初中在校学生34067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6.7%。

  

  

(二)高中阶段教育有了新进展

  

  2010年,全县2038名学生参加高考,上线1940人,上线率95.2%;上三本科线1016人,上线率49.9%。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培养高中毕业生11252人,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0712名。

同时,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布局渐趋合理。

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75%以上(包括中职学校),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教育科研再结硕果

  

  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普遍实行了“一费制”,普通高中收费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大力推广运用厉山三中“立体合作”课堂模式和草店中心小学的“168教学模式”,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建立研训一体的多级教研网络,学校和教师参与面达到60%。

结题课题:

省级3个;在研课题:

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4个,县级12个。

  

  (四)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高度重视校长的培训。

2006年至今,县教育局每年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分批进行国家级培训达500多人次。

二是充分利用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英特尔未来教育、高中新课改等项目对在岗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提高培训,累计达1500多人次。

三是加强对特岗教师的培训管理,四年共完成113人次的资教生培训和考核。

四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了师德师风评价监督机制。

  

  (五)教育资源实现了有效整合

  

  “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幼儿园(所)就近入园和规划办园、小学向完小集中、初中向集镇收缩、高中实行规模化发展”的原则,逐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全县中小学从123所调整到118所,其中小学由83所调整到87所,初中由32所调整到31所,高中保留2所。

经过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特色鲜明的学校。

  

  (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落实“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

教育经费总支出逐年增长,到2010年达到25515万元。

政府筹资和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化解“普九”债务,共偿还资金538.78万元,基本化解了全县中小学“普九”债务。

  

  几年来,完成建设项目共计114个,建筑面积达102783.8㎡,利用项目资金1809万元。

其中完成改扩建项目31个,建筑面积25451.2㎡,利用项目资金589万元;完成改建项目28个,建筑面积18770.6㎡,利用项目资金358万元;完成新建项目41个,建筑面积41665㎡,利用项目资金743万元;完成维修项目14个,建筑面积16907㎡,利用项目资金119万元。

全县中小学基本消除了原有危旧校舍。

  

  (七)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基本建立

  

  从2006年起,我县试行“校财局管”的教育经费管理新机制,使资金发挥了最大的使用效益。

  

  “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资助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困、留守、残疾”学生,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县初步建立了“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了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岗位津贴、教育教学奖励制度等激励机制。

  

  “十一五”期间,我县努力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监督管理网络,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强化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广泛开展校园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加大经费投入,彻底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基本消除重大安全危险源。

广泛开展风险分散宣传,建立学校风险分散机制。

基本建立了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长效机制。

  

  (八)依法治教进程加快

  

  对学校管理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建立和健全了教育督导机构,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规范了教学行为,依法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了综治防控体系,维护了师生合法权益。

  

  (九)教育信息化工程成绩明显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11间,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全县教育技术装备总额达到1400余万元。

实施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和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建成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130个,覆盖了全县所有农村中小学,共建计算机多功能教室30个,有效的提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截止2010年8月底,全县共有4所学校建成了“班班通”,教室总计53个,全县独立建制的学校均能实现网上学习和远程教育资源共享。

  

  (十)帮扶贫困生取得一定实效

  

  “十一五”期间,省级财政投入资金年平均1200万元左右,社会各界捐款达500万余元,用于贫困生补助。

2009年,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学生数量30%的贫困生享受到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通过各种渠道的捐资助学资金在120万元以上,基本消除了农村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三、目前,随县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投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经费紧缺与事业需求的矛盾仍很尖锐

  

  随县是新成立的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工业不发达,财政收入不高,制约了对教育的投入。

一是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大,资金来源匮乏,项目建设目标难以如期完成。

二是教师周转房建设实施困难大。

三是地方配套建设资金有限,各项工程建设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2、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

集镇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

师资短缺,教师待遇偏低、生活条件简陋及工作负担过重,教师年龄老化、结构失衡,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我县需要改变教师的来源渠道,建立健全新的教师补充机制。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不够紧密,实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3、师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县总体超编,部分乡镇缺编,学校人员紧缺,存在结构性缺编;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近40岁,少数乡镇达50岁;学科结构也不合理,体音美及其它部分学科教师短缺。

  

  4、办学条件比较落后

  

  少数学校存在危房,部分学校不能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需要,大部分学校不能满足教学新课改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5、学校内涵发展速度较慢

  

  部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不够紧密;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四、“十二五”期间随县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形式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党和国家在工作全局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达到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给随县教育发展提供了目标方向和政策依据。

  

  2、省地县各级的大力支持

  

  新随县从成立之日一直得到省地两级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摆在了“教育立县,教育兴县”的战略位置,对教育有很大的支持和倾斜。

“政府办教育、全民支持”的氛围已经形成,教育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基础

  

  通过新随县成立后的几次大讨论和县教育改革及发展思路的确立、实施,广大教职员工已有思想上的准备和方向上的认识,并且得到极大多数的行动上的支持。

  

  五、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依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重从优先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推进我县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县情,努力让人民满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六、发展目标

  

  

(一) 学前教育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力争在2012年左右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在2015年左右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在2020年以前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2、幼儿园(所)结构更趋合理,办园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大政府投入,通过各种途径调整幼儿园布局,力争2015年前每个乡镇有一所省级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2020年以前,30%的公办幼儿园都达到省级标准。

等级幼儿园比例十二五期间达到:

市级示范幼儿园达15%,一级20%,二级30%,三级35%,十三五期间达到:

市级示范幼儿园40%,一级40%,二级15%,三级5%;公办幼儿园比例十二五期间达到50%,十三五期间达到70%,逐渐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办园体系。

  

  3、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加强幼儿教师道德业务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

  

  

(二)义务教育

  

  1、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十二五期间辍学率控制在0.2%以内,十三五期间辍学率控制在0.1%以内;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十二五期间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十三五期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

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

  

  2、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

  

  到2015年,全县小学调整为91所,初中调整为27所。

力争2012年全县推出1-2所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学校;2015年力争推出5所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学校,5所省级示范学校,20所市级示范学校;到2020年基本达到省内先进行列。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力争到2012年实现各协作区内教育资源均衡,到2015年以前区域内学校能均衡发展,2020年以前全县乡镇(学校)基本均衡。

  

  3、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行新课程改革,推广和创新“新教育”实验,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不以升学率对乡镇和学校进行排名,不下达升学指标,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和升学的依据,学校不得补课。

  

  (三)高中阶段教育

  

  1、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高中教育。

  

  力争在2015年内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达到98%以上。

  

  2、加快高中布局调整。

  

  到2012年要完成新县一中的建设,学生全部在新校学习生活,县二中整体搬迁至现县一中,随县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基本到位,随县一中要达到省级示范高中标准,随县二中要达到市级示范高中标准。

  

  3、加强质量管理,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完成文理各门课程的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立自强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进一步提升高中办学水平,鼓励高中办出特色。

进一步落实校长负责制,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

  

  (四)职业教育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012年以前,初中升学率达到85%,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不得低于1:

1;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

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达到3000人,常年在校生达到7000人左右;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2020年98%以上)。

  

  2、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成立随县职教中心,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统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到2012年,完成随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并开始招生。

到2015年全县完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创建达到2所,建立1个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和6个专业性实训基地,省级特色专业达到5个。

年均完成中等职业学历教育3000名、中高级技能培训3000人次、新型农业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转移就业达到90%以上,劳动就业率达到100%。

  

  3、立足随县,科学设置专业,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

  

  配合随县“四个基地”(世界华人寻根谒祖朝圣地、华中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地、湖北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和随州新型工业基地)建设,立足本土需要,调整并增设特种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商业服务(含宾馆服务和导游)等专业,服务随县。

同时,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围绕本县产业调整需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

吸收企业参入教育质量评估,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五)特殊教育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15年以前完成随县特教中心建设,满足各年龄盲、聋、哑、弱智的少年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

到2015年以前,残疾学生入学率达70%,按1:

3的师生比配足配齐教师;2020年以前,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5%以上。

  

  (六)继续教育

  

  1、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符合各阶段教师学历要求。

  

  2015年,全县幼儿园园长、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80%,普通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硕士学历的比例不断提升。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达50%以上。

  

  2、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倡导学习型社会。

  

  十二五期间全县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教育达200%以上,社会其他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比例2015年占20%左右,到2020年占50%以上。

  

  3、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

  

  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办法。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重视老年教育,开展社区教育,全民阅读,建设全民学习、学习型社会。

  

  七、发展重点

  

  

(一)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通过调整,全县学前教育机构调整至146所,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校总数调整至94所,初中总数调整到27所。

今后5—10年内规划:

原有学前教育机构144所保持不变,在城区内新建2所;原有小学91所,撤并1所,保留90所,新建3所,初中过渡1所;初中原有27所,保留26所,撤并1所,在城区内新建1所。

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学校布局,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实施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

  

  通过规划,到2015年以前,全县中小学校舍需要加固、改扩建、新建面积约1600640㎡,加上活动场馆和教育装备等所需资金约298987万元左右,其中各乡镇新建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约需资金108542万元,其他学校合计所需资金约190445万元。

预计到2012年前所需资金7亿左右,远期所需22.7亿左右。

  

  2012年全县60%的学校达到标准化办学条件,2015年全县90%的乡镇学校达到标准化办学条件,到2020年全县所有学校实现建设标准化。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教研协作区建设,极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办学条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师资的不平衡、办学水平的不平衡。

随县已将18个中心学校划分为随北(殷店、淮河、小林、草店、万和、高城),随南(均川、洪山、三里岗、柳林、安居、环潭),随中(厉山、尚市、吴山、唐镇、万福、新街)3个教学教研协作区。

要加强和完善教学教研协作区建设,逐步升级为教育教学协作区,做到教学同步,教研同行,人员(校级、中层领导和教师)共用,资源共享。

要逐步把区域内一年支教过渡到三年或五年住教,薄弱学校教师可实行一年期的跟教,并逐步把交流比例扩大到10%左右。

实行协作区内干部交流任职,提升领导管理水平。

在协作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最终全县成为一个大的协作区域。

2011年开始启动教育教学协作区,力争2012年在协作区内达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2015年在全县范围内达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四)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改和“新教育”实验,以新课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新教育”实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两方面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力争实行新课改的学校2012年达到50%,2015年达到100%;实行“新教育”实验的学校2015年达到50%,2020年达到100%。

  

  (五)挖掘特色资源,实施学校特色发展行动

  

  积极开展艺术、体育、文化传承特色学校的创建。

推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走品牌和优势发展之路,培育一批品牌学校。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

丰富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文体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至少参加两项课外体育活动和一项课外艺术活动,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学会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具有一项艺术特长。

创建县级特色学校10所。

普及与提高学校校本篮球、乒乓运动。

  

  八、保障措施

  

  

(一) 抓好投资和项目工作,以项目带动发展

  

  县级政府将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在此基础上,着力把教育工程建设的实施落实到项目建设上,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教育发展;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力度,按照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建立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库;准确分析把握国家、省的投资政策和取向,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积极推动捐资助学,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二)组建标准化建设专班,以统一服务确保学校建设

  

  今后的五到十年,是“普九”过后的又一学校建设高峰期。

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实用好,针对学校建设规划不够科学、办理流程不够清楚、工程预算不够严谨、工程合同不够规范、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的现实,教育局将抽调和聘用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人员组建学校建设专班,负责学校工程建设的管理,统一规划、协调关系、审核合同、监理质量、验收审计,确保学校建设科学、规范、节约。

高峰期后视情况解散专班。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好的教师保证好的教育

  

  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

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完善师德管理制度,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边远乡镇实行倾斜政策。

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

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根据教师年龄老化的现实,力争每年补充60到100人的专本科师范毕业生。

到2012年,基本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到2015年,基本达到各学科教师专职。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力争到2012年,对全县60%的教师进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到2015年,全县所有教师进行一次轮训。

2012年完成全县60%以上的班主任培训;2015年班主任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2015年,全县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80%;普通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备硕士学历的比例不断提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达50%以上。

以课题研究促教学教研,以教学教研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做到全县有立项课题、校校有子课题、人人有研究目标。

2012年通过国家课题立项;2015年,全县铺开,投入课题研究并通过中期评估;2020年通过国家课题组验收。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抓住国家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时机,利用好随县教育装备统筹经费,做好以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图书室、“班班通”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力争2015年,80%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备达省级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