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93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9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docx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解析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研究

摘要: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日渐深入,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的宏观背景下,银行间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进一步增强。

商业银行盈利空间逐渐变小,一直以来盛行的盈利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并将逐步将业务发展的重点转向投资银行业务。

同时,我国金融业在面对全面对外开放、国外成熟投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的现实竞争时,商业银行扩大投资银行业务也成为适应现实竞争的必然选择。

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尚处于早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需要梳理国内典型银行的发展历程,为各级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共分为五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

首先,概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宏观经济背景及战略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投资银行业务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

其次是对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

论文的主要研究部分是对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其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投资银行的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

同时,重点从模式运行目标、组织架构、运作机制、产品体系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对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

最后,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目标,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定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模式研究

 

目 录

一、绪论6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6

(二)研究综述8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2

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概述14

(一)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定义14

(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与联系16

(三)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分析18

(四)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分析22

三、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因、现状及问题分析25

(一)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因分析25

(二)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现状31

(三)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32

四、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运行机制34

(一)中国银行投资银行的模式目标34

(二)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37

(三)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渠道机制42

(四)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产品体系43

(五)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路径47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48

(一)研究结论48

(二)研究展望50

参考文献51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日渐深入,各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逐步减少,金融机构间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也造成商业银行存贷款客户日渐减少,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进一步增强。

以单一信贷业务产生的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其盈利空间逐渐变小,商业银行一直以来的盛行盈利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同时,《巴塞尔协议Ⅲ》的签订和实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维持稳健的利润增长,国际间银行业将中间业务作为竞相开展的重点业务,以综合服务收入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高。

中间业务是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特色、专业化产品及服务形成的收入,是典型智力密集型业务,因此中间业务收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是现代商业银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投资银行业务是指除传统银行业务以外,与资本市场有关的所有证券、基金、债券等业务[1].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也被称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或综合经营。

作为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业务是智力密集型业务的典型代表。

为了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更加广阔的市场份额,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新渠道拓展,并将逐步将经营业务的重点转向投资银行业务。

在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已直接设立了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投资公司、基金公司,开始涉足基金、保险、证券领域。

2012年1月农业银行获银监会允许入股嘉禾人寿并更名为“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五大国有银行全部拥有了控股或全资的保险、证券和基金公司,混业经营格局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具雏形。

根据两会一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2012年联合发布的《金融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允许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

银监会2013年也再次强调,为了推进并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审慎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至此五大行将全力推进混业经营进程,其集团下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将进一步加强交又销售和信息共享,由此产生的联动协同效应及综合经营效应将极大增强五大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上述情况充分表明商业银行对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未来趋势进一步统一,银行、证券、保险的业务相互渗透、合作不断增强,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从国际视角来看,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不断推陈出新的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开发出了丰富多样的新型产品,构建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我国金融业在面对全面对外开放、国外成熟投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的现实竞争时,商业银行扩大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适应现实竞争的必然选择。

2.研究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转型发展,通过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来实现业务转型。

同时,投资银行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是一项相对附加值较高的业务。

因此,进一步拓展与创新投资银行业务成为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现实需要。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尚处于早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业务范围受到监管层面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业务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创新能力薄弱,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之间的经营理念存在差异,也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陷入发展瓶颈。

因此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需要梳理国内典型银行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发展历程的总结及并提供可咨借鉴的成熟模式。

在国内银行业中,中国银行作为最早开始进行投资银行业务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先后在境内外成立中银集团投资、中银国际控股、中银国际证券等附属机构,从事直接投资,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收购等投行业务。

本文对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的形成、业务产品的联动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及研究,有助于寻找破解我国商业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瓶颈之策,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实践价值。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历史悠久的金融发展史,在其漫长的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在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和完备理论,并且在实践中其相关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丰富。

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收益分析、风险分析、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合理性及金融监管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综述。

首先,在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收益分析方面:

ManjuPuri(1999)认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内部各业务方面不会产生冲突,并且还有利于加强竞争,促进效率的提高[2].Rajan(1996)的研究表明,对金融服务创新改进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消费者从一家全能银行如果能购买了一揽子金融服务,与消费者分别购买不同金融服务从不同的金融机构相比,可以大大节约搜寻和监控成本[3].约瑟夫·F·辛基(2002)年提出,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后,其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巨大的信息量、规模经济和规模经济可以使其投资银行业务从中大大获得收益[4].

其次,在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分析方面:

Litan(1987)和Saunders(1985)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分散并极大降低商业银行破产风险[5].

JordiCanals(1997)以花旗银行为例,指出由于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提高一方面拓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投资银行业务扩展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即便不能整体上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但可以使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得以分散[6].

20世纪末期,金融功能观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理论注解。

R.C.Merton(1995)等学者提出了金融功能观的理论主张,提出金融体系的功能稳定、金融模式选择决定的内生性观点,通过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各自处理方式与优势的划分、比较分析,明确了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补而非替代关系,因此充分肯定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对一定条件的金融体系的适用性[7].AIlen和Douglas等信息的不对称及对信息的处理机制问题为出发点,考虑参与成本的存在与变动,肯定了金融机构对金融功能发挥的重要意义[8].这些研究分析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机构及组织模式上的变动及改进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在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下的监管研究方面,哈佛商学院罗伯特·默顿提出的“功能监管”(FunctionalRegulation)理论是比较典型重要的理论,根据功能监管理论,政府公共政策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能发挥的功能,而不是金融机构的名称,其目标是要在功能给定的情况下,寻找能够最有效地实现既定功能的制度结构[9].

功能监管是针对商业银行实施混业经营后在金融监管职能及效率方面的一大方式创新,对美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相关监管政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较多,但在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这种特定时期的研究文献鲜有所见,本文从我国金融体制、国内投资银行发展现状及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等角度对文献进行了梳理。

首先,从经济发展趋势视角对我国金融体制变迁的研究视角。

从1980年开始对国内金融体制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就见诸各文献研究中,国内学者认为混业经营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并且混业经营是未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方向,是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

方秀丽(2002)分析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认为我国金融体制必然是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模式转变[10].高海(2004)基于SCP理论分析框架考察美国投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认为投资银行业务具有高度集中性[11].林耀德(2006)同样认为商业银行业务的竞争力不能仅凭某一特定业务的优势,而必须是各项业务的竞争力的结合,是金融机构综合实力的体现,该结论也充分表明了混业经营的优势[12].鲍芸(2005)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也表明投行业务具有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的优势[13].李勇、陈耀刚(2011)在华尔街危机后明确指出美国独立投行的倒闭也并不代表着投行实体的消失,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则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承销、并购、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在中国仍然前景广阔,中国金融机构在重塑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关键时期,应尽快打造中国世界级的金融企业,继续以“商投”模式为基础,构建以大型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在允许参股基金、租赁、保险和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银行业务范围[14].李志刚(2012)研究也进一步指出了在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宏观背景下,国内部分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正在将综合化经营和产业集群式发展纳入其发展战略体系之中[15].

从投资银行业务市场规范性及投行业务的特殊作用方面,相关文献也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

姜烨(2001)从制度和技术的角度在分析金融风险时指出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为交易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从其内在机理来看,其具有制度和技术的二重性[16].李进安(2004)在对投行业务风险分类之后,指出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的因素[17].赵锡军(2007)通过相关研究认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在于市场缺乏规范性,投资者在强烈的投机心理驱逐下对待风险的不正确态度[18].

但在商业银行的客户维护方面,刘炜、张吉祥(2010)投资银行业务是高附加值型业务对于维护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高附加值型业务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较高的利润,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是战略调整的重要部分,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具有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19].

从投行业务与风险管理要求方面,姚刚和吴亦力(2005)在研究国外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之后提出了结合我国实际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统一、多层次的风险控制结构和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政策和严格执行风险控制程序来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而外部因素所导致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措施则是要通过证券立法来监管和规范证券市场。

在具体监管措施方面,随着中国银监会近期出台的《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张守川(2012)则积极指出在新监管标准下,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盈利模式、财务及资本管理、风险管理等均面临着更高的经营要求,中国银行业应尽快适应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形势,在新形势下,迅速加快推进风险管理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20].

虽然国内众多学者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多维度、系统性的研究,但目前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及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还有待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为了使该问题的研究结论较为系统全面,本文对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目标、组织架构、渠道机制、产品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今后商业银行开办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发展趋势。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及总结,力图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宏观经济背景及战略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投资银行业务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主要是对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

第三章主要从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其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投资银行的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

第四章从模式运行目标、组织架构、运作机制、产品体系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对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

第五章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目标,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定的研究展望。

本文创新性主要是对我国国际化、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系统梳理及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发展路径。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理论结合实践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对比分析,以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为实例,对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模式目标、组织架构、渠道机制、产品体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探讨中国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路径选择及模式运行目标,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这一课题进行实务研究。

3.技术路线

根据研究内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技术路上如图1-1所示。

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概述

(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定义

1.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最早被英国使用的概念,特指将众多专业经营吸收企业短期闲散流动资金,发放企业短期周转性、自偿性贷款为主的同类型银行[21].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被定义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清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同时,该法还规定,商业银行还可以代理发行、承销和兑付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从事同业拆借和银行卡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范畴是除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外,其他银行均为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多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为代表的众多地方性银行。

1999年美国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将商业银行定义为任何提供活期存款以及企业贷款的机构[22].美国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开办各类金融业务,或与各类金融公司联营。

除提供存款以及企业贷款外,商业银行还可以从事证券、保险等多种类金融服务。

2.投资银行定义

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我国投资银行主要是来源于美国的称谓,在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MerchantBank),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SecurityFirm)。

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较为广泛,学术界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界定。

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定义和广义内涵业务差别较大,美国著名金融学家罗伯特·库恩(RobertKuhn)所著的《投资银行学》中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是目前引用率最高,最具权威的定义。

主要是指从事证券发行、承销及交易、项目融资、投资顾问、基金管理、兼并与收购、衍生金融、投资分析、风险投资等业务的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主要将其分为获利性业务和支援性业务两种盈利型业务。

投资银行的类型可分为四类包括专业性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兼营的投资银行、全能银行直营的投资银行及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司。

我国的投资银行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全国性投资银行、地方性投资银行及民营性投资银行三种类型。

(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与联系

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都是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都承担了资金盈余方与资金需求方的信息与资金搭桥对接职能。

但在履行金融中介功能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也在业务种类、融资体系、利润来源、风险理念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区别,如表2-1所示。

其一是从业务种类角度,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包括三类,即资产类业务、负债类业务和中间业务。

最核心的是负债类的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业务为核心。

投资银行既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包括风险投资、项目咨询及融资、资产证券化及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

其中最核心的是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

其二是从融资体系角度,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介入的金融市场不同。

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主要体现在货币市场上或信贷市场上,投资银行金融中介功能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上。

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充当中介人的角色,不参与也不承担投资这和筹资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商业银行在融资市场的双重身份是兼具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

资金存款人和贷款人均与商业银行有权利和义务关系,相互间不直接形成权力和义务关系。

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中介;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中间。

其三是从利润来源角度,投资银行的利润来源是佣金收入,商业银行利润来源主要是利差收入。

投资银行的利润来源包括三部分:

承销企业债券及股票、证券交易获取的手续费;投资收益;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形成的利息收入。

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包括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和表外收入。

其四从风险理念角度,投资银行强调稳健与开拓并重,商业银行强调稳健与安全并重。

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联系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两大参与主体,在客户主体、业务体系上都存在许多交叉及相似之处。

其一是两者都经历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采取何种模式都是由政府及金融监管当局的根据宏观经济的需求、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等综合因素通过法律、政策指引实现的。

其二是两者对面对共同的客户主体,拥有共同的融资客户和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资金均来源于客户存款,在所面对的客户方面也多有交叉。

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充当融资中介机构,履行较为相近的职能,作为融资桥梁在资金盈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构筑通道,在客户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时期、差异化发展目标下满足客户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客户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融资能力、融资担保工具等因素来确定融资中介机构。

其三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既存在业务合作也存在业务竞争。

在我国商业银行常为投资银行代销其开发的理财产品,受理其的证券交易资金清算、新股发行验资以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

投资银行也是商业银行直接服务对象,包括直接对投资银行提供信贷资金,将投资银行间接引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国债回购市场等业务。

同时,两者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在项目融资、资产管理、顾问服务等方面也进行着广泛的合作与竞争。

(3)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1.全能银行模式

全能银行模式的简单定义是既能提供短期银行信贷和中介服务,也能开展长期资本业务包括债券承销和股票投资等业务的银行。

全能银行可以使用一个法人主体进行证券、保险业务;全能银行通常还拥有控制非金融机构的能力,附属的非金融机构也较多。

德国是全能银行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全能银行不仅具有货币发行职能外,还允许其全能银行从事的所有领域的金融业务,既包括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支付交易结算;也包括投资银行的证券发行、租赁、担保等。

所服务的客户覆盖了社会各个部门。

全能银行的业务优势在于:

一是对全部业务的控制力较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业务部门直接衔接紧密,相互支援。

全能银行作为一个机构整体,各业务部门作为内部附属机构,业务可以紧密衔接,信息等系统资源能够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高效、快速的流动和充分利用,可以与将混业经营效益最大化。

二是整体效率高,单位业务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同一客户可以在全能银行办理存款、贷款、证券、保险业务的各项业务,配套服务多,各业务部门同时可以共享客户的全部信息,既降低了客户营销、信息收集、综合管控等多项成本支出,又使综合配套服务多项业务受益,实现银行整体利润率的提升。

三是有利于行业的金融创新。

综合经营权能够使内部业务部门可以根据客户的综合性需求,集思广益、交叉研究、联动业务、创新服务,设计最优的产品服务组合,从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全能银行也存在一定的业务弊端:

一是系统性风险较大,不利于金融安全网的构筑。

全能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需要对全部业务的损失进行补偿,综合业务容易诱发和积累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银行自身治理机制、外部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及效率提出要求较高。

二是对银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在全能银行系统内,银行、证券、保险业务都融入在一个法人主体内,有时很难进行清晰的区分,各部门为自身利益而留置客户信息,容易引发部门之间一定的利益冲突。

因此,全能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利于业务的拓展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浪费的情况。

2.银行控股公司模式

银行控股公司经营金融业务的模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银行作为控股公司只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其投资银行业务是通过所控股的各独立法人机构进行;二是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拓展证券、保险等业务领域;三是不能持有公司类客户的股票,不能享有其经营管理的决策权。

这种模式下各业务主体作为二级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的决策权,也使业务呈现出财务主体多元化、决策主体多层次化以及投资领域多元化的“三化”特点。

以英国的银行最为典型,如图2-1所示。

规模经济、信息优势是这种模式主要优势,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进行部分革新,有利于银行和非银行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