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766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docx

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题纲+课后练习

第1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①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②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③炎帝、黄帝的传说。

考什么?

---考点表述

考点全解

考点一:

北京人。

发现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

距今:

约70-20万年。

体格特征:

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生产状况: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生活状况: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他们会使用天然火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考点二:

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发现地点: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长江流域)。

距今:

约七千年。

生产状况: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

农作物:

种植水稻。

标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生活状况: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过着定居生活。

考点三: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发现地点: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黄河流域)。

距今:

约五六千年。

生产状况: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他们饲养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农作物:

种植粟和蔬菜。

标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生活状况:

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防风保暖),过着定居生活。

考点四:

炎帝和黄帝。

身份地位:

炎帝、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距今:

约四五千年。

发明贡献:

炎帝:

相传炎帝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

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历史地位(尊称):

“人文初祖”“华夏始祖”(相传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逐鹿大败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问题导学:

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石器制造已经到了什么水平?

1.制造并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分别代表了什么流域的农耕文明?

2.半坡:

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河姆渡:

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

3.如何评价黄帝的历史地位?

(黄帝为什么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华夏始祖”?

3.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华夏始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4.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

4.原始人类为了能够生存,必须依赖于群居生活。

这样的群居生活虽人人平等,但人们生活水平极低,生产发展极为缓慢,原始社会只是人类社会的起点,并非人类理想社会。

易错警示

1.“黄帝”不要写成“皇帝”;“粟”不要写成“栗”;“河姆渡”不要写成“河母渡”。

2.学术界普遍认为:

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人,并非我们的血缘的祖先,由于北京人曾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只能称为广义的祖先。

怎样考?

---中考热身

【例1】(桂林市中考题)在学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生活在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尚未进入农耕时期,因此不可能种植水稻;纺织技术相传黄帝时期才出现;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更是秦朝的事情。

只有“烧烤食物”才符合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的史实。

【答案】D

【例2】(深圳市中考题)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解题思路】农耕文化成就最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种植上,半坡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根据自己生活地域的自然条件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

粟能适应黄河流域干燥寒冷气候,而水稻适合于气候温暖湿润的长江流域。

于是就形成了半坡人:

北方---黄河流域---种植粟;河姆渡人:

南方──长江流域──种植水稻的生产方式。

【答案】D

【例3】(广东省中考题)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

【解题思路】该题四个选项都是人物传说故事,但是与龙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炎黄二帝。

相传炎黄二帝以龙作为部落的图腾。

炎黄二帝是中华文明始祖,因此龙也成为华夏族的文化符号,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

【答案】B

如何备考?

--应考训练

一.考点过关:

自我评价

共20空

填写正确空

正确率%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2.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他们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4.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用磨光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来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二.基础演练:

自我评价

共15题

正确题

正确率%

右边为《北京人用火复原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场景反映的时间和地点是(  )

A.距今约70—20万年,周口店

B.距今约30000年,山顶洞

C.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 

D.距今约6000年,半坡

2.图中北京人使用的火堆,其火种应该来自()

A.钻木取火B.击石取火

C.摩擦起火D.天然起火

3.北京人在哪些方面使用火(  )

①烧烤食物;②照明;③防寒;④制造火药;⑤驱赶野兽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B.生产工具C.建筑技术D.自然环境

5.使原始居民逐步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改善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血缘氏族的形成D.房屋建造技术的提高

6.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下列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7.右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它反映了该居民()

①己会建造房屋;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私有财富的出现;④手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8.下列哪件出土文物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会蒸食物(A)

9.半坡原始居民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最有可能使用的工具是()

A.木质棍棒B.磨制石器C.青铜铸剑D.铁质斧头

10.人教版教材叙述: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磨光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

”上述都提到的农耕工具“耒耜”是()

ABCD

11.下列远古居民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京人②河姆渡人③半坡人

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

1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进步,表现在()

①会打制石器;②会磨制石器;③会种植农作物;④过定居生活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各图表示的远古居民的发明创造,相传与黄帝有关的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4.传说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此战役名为()

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

15.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

“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

”哪一位同学的发言最合理(  )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

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并不是理想社会。

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不是理想社会。

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会。

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有炎黄这些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三.综合提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某原始居民遗址的房屋复原图及该遗址出土的纺轮和彩陶上的动物图案。

问题一:

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请判断:

“某原始居民遗址”指的是我国哪个原始居民遗址?

问题一:

半坡原始居民。

问题二:

根据图1,说说该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情况与北京人相比有什么不同?

问题二:

生活:

北京人住洞穴。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房屋中,过定居生活。

生产:

北京人的生产方式以采集、狩猎为主;半坡人已进入了原始农耕社会,种植水稻和饲养牲畜等。

问题三:

图2动物图案,表明了该原始居民还保留了什么生产方式?

请说明。

问题三:

生产方式:

捕鱼打猎。

说明:

彩陶上鱼和鹿图案,表明半坡原始居民虽已进入原始农耕时代,但还保留了捕鱼打猎的生产方式,以补助食物来源。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闻名唯有我先。

”——孙中山

问题一:

距今约70——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的远古居民位于图2中的哪个遗址?

(用字母作答)

问题一:

C

问题二:

图1所示房屋主要分布在图2的哪个遗址?

(用字母作答)

问题二:

A

问题三: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粟的原始居民位于图2的哪个遗址?

(用字母作答)

问题三:

B

问题四:

材料二中提到的“轩辕”是指谁?

他生活在什么地域?

问题四:

黄帝;黄河流域。

【第1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答案

【中考典例】

1.D2.D3.B

【考点过关】

1.70-20;猿。

2.天然;自然。

3.七千;长江;干栏式;耒耜;水稻。

4.五六千;半地穴;粟。

5.四五;黄河;宫室;衣裳;舟车;炎帝;华夏;人文初祖。

【基础演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A

D

B

C

C

A

B

A

D

C

B

B

B

【综合提高】

1.问题一:

半坡原始居民。

问题二:

生活:

北京人住洞穴。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房屋中,过定居生活。

生产:

北京人的生产方式以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