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75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x

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张掖市科技企业孵化园2#科技孵化楼

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甘肃振繁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五月

第一节、土方开挖方案

第二节、基坑钢管+钢板支护方案…………………………………………………21

附录1:

基坑支护计算书.......................................................38

第一部分、概述

一、编制依据

1.1设计文件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本工程相关图纸。

1.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

1.3土建施工主要规程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

2.1.1参建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

张掖市万盛中小企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勘察单位:

西北地质勘查基础工程总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有色工业第八冶金建设公司设计施工研究院

监理单位:

张掖市启翔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甘肃振繁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2.2工程基本概况

1)拟建工程场地总用地面积6912.64㎡,总建筑面积18774㎡,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高程1486.4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

地下室层高为4.5m,一层层高为5.4m,其余各层均为5.1m。

基础垫层底标高为-5.0m,电梯基坑垫层底标高为-6.9m。

本工程基础一般区域开挖深度为5m,局部挖深为6.9m。

2)本工程基础采用桩-筏板(防水板)联合基础,桩采用400*400及450*450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桩端持力层为第三层圆砾,第二层细砂对桩的极限侧阻力为24Kpa,第三层圆砾极限侧阻力为60Kpa,桩极限侧阻力为7000Kpa。

桩进入持力层不应小于1m,对于有细砂夹层的场地区域,桩须穿过夹层,进入下层圆砾层不应小于1m。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桩基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场地地形概况

1)本工程施工现场平坦,拟建建筑物西临昆仑大道,北临敬候路,南侧为在建1#科技孵化楼,东临工业园区道路及轻工业厂房。

待土方开挖时周边无集中堆载。

本工程与1#科技孵化楼相邻20米。

现场四周有临时围挡,现场办公室及临舍均搭建于拟建建筑物北侧,临敬候路。

2)本工程建设场地原为建设用地。

建设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害源。

拟建场地地处河西走廊张掖盆地,张掖盆地南部为断缺褶皱强烈隆升的祁连山,海拔一般3500-4000m,北部为断缺上升的中低山,海拔一般为2000m-3000m。

张掖盆地在祁连山和北山上升影响下断缺沉陷,形成断陷盆地。

盆地在黑河、梨园河等水系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山前洪积扇群。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

级堆积阶地,场地地形平坦,各勘探点高程在1485.40-1485.80m之间高差0.4m。

2.2.2地层土质概述

拟建场地属黑河冲洪积扇地貌单元,根据地层成因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将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其特征描述如下:

层杂填土(Q

)杂色,稍湿,松散。

主要以粉土为主,内含少量建筑及生活垃圾。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层底埋深1.6-2.20m,层厚1.6-2.20m,层底高程1483.300~1484.000m。

层粉砂(Q

)青灰色,湿~饱和,稍密。

砂质较为纯净,颗粒不均,零星露出小圆砾。

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分布厚度大。

层底埋深12.00~12,90m,层厚10.00~11,10m。

层底高程1472.700~1473.700m。

层粉砂(Q

)灰褐色,饱和,中密。

级配不良,颗粒磨圆度较好,多呈浑圆状,最大粒径60mm,一般粒径2-20mm,充填物以中细砂为主,未胶结。

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等。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稳定,厚度大,未揭穿。

2.2.3土层承载力参数如下表:

层号

岩土名称

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变形模量

Ea(Mpa)

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isk(Kpa)

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isk(Kpa)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机械成孔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机械成孔灌注桩

杂填土

细砂

130

10

24

22

圆砾

280

25

160

135

7000

1800

2.2.4地下水:

1)勘察期间,场地内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90-2.40m,水位高程1483.100~1483.700,地下水埋藏类型主要以潜水为主。

主要含水层岩性为场地内分部的细砂及圆砾层。

水化学类型

—SO

型,根据水质分析报告,矿化度705.3—772.6mg/L。

2)抗浮水位高程为1484.100m。

3)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

4)地下水补给来源于南大山大气降水及黑河地下径流,排泄于沼泽湖泊湿地后,靠蒸发、叶面蒸腾作用一部分排泄于大气层中,一部分排泄于细部的临泽、高台盆地内。

5)地下水属季节动态型,据长期动态资料显示,地下水水位最高时段为11—翌年2月份,最低段为4—7月份;受季节性、人工抽取地下水以及冰雪融化、农田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场地水位变幅1-2m,拟建场地设防水位及抗浮设计水位建议按1m的水位变幅考虑,抗浮水位按1484.1m进行设计。

2.2.5标准冻深、地基土及场地类别:

1)场地标准冻深为1.23m,属季节性冻土。

2)地基土:

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3)杂填土层及细砂层属中软土,圆砾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

类场地;抗震地段属一般地段。

第二部分、基坑降水专项方案

一、降水方案概述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勘察期间,场地内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90-2.40m,水位高程1483.100~1483.700,地下水埋藏类型主要以潜水为主。

抗浮水位高程为1484.100m。

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开挖深度、基础平面图以及拟建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采取管井井点降水可以满足基础施工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降水直至上部荷载全部增加完毕(施工结束)方可停止。

2、基坑降水设计

降水施工工艺技术

2.1降水计算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Q=πk(H2-h2)/(ln(1+R/ro)+(hm-l)/l×ln(1+0.2hm/ro))=π19.796(152-102)/(ln(1+284.408/35.682)+(12.5-2)/2×ln(1+0.2×12.5/35.682))=3049.211m3/d

hm=(H+h)/2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

H为含水层厚度(m);

h为设计降水面到潜水层底面的距离(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

r0为基坑等效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3049.211m3。

2、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0=120πrslk1/3

降水井数量计算:

n=1.1Q/q0

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

rs为过滤器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2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

y0>l

y0=[H2-0.732Q/k×(lgR0-lg(nr0n-1rw)/n]1/2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

r0为基坑等效半径;

rw为管井半径;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0=R+r0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

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9.18m。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

S1=[-P±(p2+4qQ)1/2]/2q

p=1.366kl/[log(0.66l/r0)-0.22arsh(0.44l/R0)]+1.366kl/log(2R0/r0)

q=1.366k/log(2R0/r0)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

R0为井点系统影响半径(m);

r0为基坑等效半径(m);

l为含水层厚度(m);

根据计算得S1=11.789m>=Sd=2.9m,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5、抽水设计

采用潜水泵抽水,直接抽入地面排水管,进地面排水管系统。

抽水井全部下入潜水电泵(4.5KW,扬程50m),计划准备30台潜水电泵。

降水井全部运行抽水时,半负荷运转的总功率为60Kw/h。

6、降水效果预测及处理措施

因本工程地下水埋深较浅,为防止地下水浮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待上部主体结构(包括填充墙)施工完成后方可停止降水。

随时观测水位的高低,适当调整降水井的数量;如基坑开挖时土层饱和水未能彻底疏干,采用导流、毛沟明排处理。

7、降水井布置详见后附“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2.3降水设计

在基坑开挖前期,先提前施工降水井,统一进行降水井抽水施工,等将坑内水位疏干至设计基底标高以后,进行下一步的土方施工。

注意在土方施工时,尽量保证降水井不受破坏。

基坑开挖至坑底后,视具体情况设置坑底排水沟及集水井。

坑底四周修整排水沟,排水沟沿坑底四周设置,底宽200mm,沟底低于坑底200mm,为排水顺畅,排水沟沿通向集水井方向设置1‰的纵向坡度,沟内填滤料。

2.4地面排水系统设计

1)本工程计划围绕楼四周布设排水管,降水井中的水抽出汇入排水管,由排水管进入场内排水井中。

场内排水井设置于距拟建建筑物西北角6米处。

然后由此排水井穿过昆仑大道进入市政排水井内。

场内排水井至市政排水井计划共需43m排水管。

具体布置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2)排水管采用Ф300钢管,水力坡度1‰,每个井出水口集中汇入场内排水井,排水井沉淀完成的水排入市政管线或排水渠内。

3)电路系统与排水管路同步布设,使场地文明施工,安全可靠。

降水总管布管图类似下图

钢管排水总管安装图

本工程总体降水设计见下表:

设计内容

设计结果

降水井直径(mm)

200

坑外降水井深度(m)

20

坑外降水井间距(m)

南北侧为13m,东西侧10米

集水总管规格(mm)

300mm钢管

2.5降水观测

1.观测井设置

基坑外侧降水井同时作为观测井。

每侧设置观测井1口。

成形工段共设置4口观测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