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728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

《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第三章 第2课时物理.docx

步步高第三章第2课时物理

第2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纲解读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求解

1.牛顿第二定律

(1)表达式为F=ma.

(2)理解:

核心是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2.两类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

例1

 如图1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绳两端,B球另一端用弹簧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绳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图1

A.都等于

B.

和0

C.

·

D.

·

解析 当A、B球静止时,弹簧弹力F=(mA+mB)gsinθ,当绳被剪断的瞬间,弹簧弹力F不变,对B分析,则F-mBgsinθ=mBaB,可解得aB=

·

,当绳被剪断后,球A受的合力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合=mAgsinθ=mAaA,所以aA=

,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答案 C

[拓展题组]

1.[瞬时加速度的求解]如图2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θ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答案 BC

解析 设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由平衡条件可知,F=mgsinθ,烧断细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故B球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为0,B正确,A、D均错误;以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sinθ=maA,解得:

aA=2gsinθ,故C正确.

2.[瞬时加速度的求解]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它的左端与一劲度系数为800N/m的轻弹簧相连,右端连接一细线.物体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此时物体与水平面刚好接触但无作用力,弹簧处于水平状态,如图3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5m/s2

B.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外力为15N

C.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D.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5m/s2

答案 A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在剪断细线或弹簧前,绳上弹力大小为FT1=

=12.5N,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T2=mgtan37°=7.5N;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细线上弹力突变为零,弹簧弹力不变,物体还受到地面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该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平衡,所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7.5N,加速度大小为7.5m/s2,选项A对,C错;在剪断弹簧的瞬间,弹簧的弹力突变为零,绳子的弹力也消失,地面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与物体重力平衡,物体的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也为零,选项B、D均错误.

求解瞬时加速度问题时应抓住“两点”

(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不会发生突变.

考点二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t图象、x-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

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

(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例2

 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4所示,则(  )

图4

A.在0~t1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C.在t1~t2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t1~t2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由图象可知,在0~t1内物体做a减小的加速运动,t1时刻a减小为零.由a=

可知,F逐渐减小,最终F=Ff,故A、B错误.在t1~t2内,物体做a增大的减速运动,由a=

可知,至物体速度减为零之前,F有可能是正向逐渐减小,也有可能F先沿正向减小到零后又向负向增大,故C、D正确.

答案 CD

变式题组

3.[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5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约为(  )

图5

A.gB.2gC.3gD.4g

答案 B

解析 蹦极过程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人不再上下振动,而是停在空中,此时绳子拉力F等于人的重力mg,由F-t图线可以看出,

F0=mg;在人上下振动的过程中,弹力向上,重力向下,当人在最低点时,弹力达到一个周期中的最大值,在第一个周期中,弹力最大为Fm=

F0=3mg,故最大加速度为am=

=2g.选项B正确.

4.[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如图6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图6

答案 A

解析 在未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

-μmg-μ·2mg=ma1

a1=-3μg

达到相同速度之后,木板的加速度为

-μ·2mg=ma2

a2=-2μg

由加速度可知,图象A正确.

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

(1)没有看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没有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3)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4)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考点三 连接体问题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例3

 (2012·江苏·5)如图7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

图7

A.

B.

C.

-(m+M)gD.

+(m+M)g

解析 由题意知,当M恰好不能脱离夹子时,M受到的摩擦力最大,F取最大值,设此时提升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有:

2f-Mg=Ma①

对m有:

F-2f-mg=ma②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F=

,选项A正确.

答案 A

变式题组

5.[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A、B用轻质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8所示,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今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使A、B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设A、B的质量分别为m、M,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图8

A.

B.

C.

MD.

M

答案 B

解析 先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它们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m)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M+m)g,水平向左的拉力F,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f=μFN=μ(M+m)g.

对A、B整体受力分析得F-Ff=(M+m)a①.

再以B为研究对象,其受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M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Mg,水平向左的弹簧拉力F′,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f′=μFN′=μ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F′-Ff′=F′-μMg=Ma,a=

-μg②,

将②代入①整理得:

F′=

,所以选项B正确.

6.[连接体问题的处理]如图9所示,装有支架的质量为M(包括支架的质量)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支架上用细线拖着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向左匀加速运动时,稳定后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小车所受牵引力的大小.

图9

答案 (M+m)gtanθ

解析 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它们的加速度相同,小车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小球的加速度方向也水平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小球所受合力的大小为mgtanθ.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tanθ=ma①

对小车和小球组成的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②

联立①②解得:

F=(M+m)gtanθ.

1.整体与隔离法在动力学中的应用技巧涉及的问题类型

(1)涉及滑轮的问题:

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采用隔离法.

(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

①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②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问题:

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2.解决问题的关键

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考点四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求解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

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例4

 质量m=4kg的物块,在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40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10所示,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θ=37°,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力F作用了5s,求物块在5s内的位移及它在5s末的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

图10

解析 如图,对物块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把重力mg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分解.

沿平行于斜面方向:

F-mgsinθ-Ff=ma①

沿垂直于斜面方向:

FN=mgcosθ②

又有Ff=μFN③

由①②③得:

a=

=2.4m/s2.

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5s内的位移

x=

at2=

×2.4×52m=30m.

5s末的速度v=at=12m/s.

答案 30m 12m/s

变式题组

7.[动力学方法的应用]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0.5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8N,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