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167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

1.宋代罗泌说:

“封建之事、自三皇建之于前,五帝承之于后,而其制始备。

”又说:

“列士分茅,自有民始。

”按其说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等级森严B.分封并非首行于商周

C.三皇五帝规范了分封D.封建社会起始于西周

【答案】B

【解析】“自三皇建之于前,五帝承之于后,而其制始备”、“列士分茅,自有民始”分别说的是说明分封制是三皇五帝时期就形成了、自有人类社会时就开始了,据此可知B符合题意;AD与题意无关,C表达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ACD。

点睛:

这一题考查考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考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盛行的,而题干的材料提供了两个不同的时间,一个是三皇五帝时,一个是自有人类社会始,所以不能具体说是什么时间,但是却都不是西周,故选B。

所以要做到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

2.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

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

C.设置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D.清朝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答案】D

【解析】题干说到军机处成立之后的演变,这之间包括了军机处的裁撤和重设,还有给军机处设置协助官员,这一切都是皇权专制的需要,故选D;AC说法不符合史实,B题干中没有反映,故排除ABC。

3.梭伦时期,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

“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处于繁荣阶段B.贵族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平民权益得到充分肯定D.重视维护城邦民主秩序

【答案】D

【解析】“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说明当时雅典对于僭主政治是非常反感的,所以说明雅典城邦公民对民主制的向往,故选D;ABC均不符合史实。

4.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

由此可见,罗马法

A.伸缩性很大B重视法律形式C.程序性完善D.观念意识浓厚

【答案】B

【解析】“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说明罗马法不重视是否公平和正义,而重视是否符合相关的程序和形式,故选B;C中的“完善”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故排除;A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在此,恩格斯

A.鼓动工人阶级进行起义B.强调工人政党自己选举

C.反对德国宪法非法通过D.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

【答案】D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资产阶级和政府更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和选举,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议会选举、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进行合法活动的重视,故选D;AB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反对德国宪法非法通过D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

6.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意在表明

A.巴黎公社的成立具有必然性B法国民众民主参与意识强

C.巴黎公社的探索有其特殊性D.巴黎公社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答案】C

【解析】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内容是说巴黎公社的建立“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这恰恰说明C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巴黎公社建立之后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BD并没有在题干体现,故排除。

..................

C.巴黎公社的探索有其特殊性D.巴黎公社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7.1926年,瞿秋白指出:

“在阶级斗争中,必要时,利害有相同之点的几个阶级仍然可以暂时联合战线,共同反对别的阶级。

”据此可知,瞿秋白

A.肯定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做法B.提出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建议

C.认为国民革命符合中国国情D.正确分析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答案】A

【解析】“必要时,利害有相同之点的几个阶级仍然可以暂时联合战线,共同反对别的阶级”是讲几个阶级之间的合作,结合1926年这个时间可知,A符合题意,因为当时已经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B并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D。

8.1949年,周恩来指出:

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要有一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有战斗力的队伍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

材料表明

A.当时外交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B.新独立国家渴望与新中国建交

C.新中国形成了自主外交的理念D.新中国外交受到国际形势制约

【答案】C

【解析】“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这是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说过的,这恰恰说明新中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在外交方面也要独立自主的想法,故选C。

9.二月革命后,列宁曾说:

如果革命者明知挽救革命、提岀媾和、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下了滔天大罪。

由此可知,列宁主张

A.改变策略,用暴力夺取政权B.集中力量打击内外敌人

C.退出战争,与德国媾和D.发动农民,恢复工农联盟

【答案】A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列宁认为,“挽救革命、提岀媾和、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是二月革命之后革命者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要抓住革命的机会,实现上述愿望,故选A;BCD应该是十月革命之后的事情,故不符合题目时间。

10.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

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A.提高了德国等战败国的国际地位B.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C.形成了帝国主义两分天下的局面D.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答案】B

【解析】题干正值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说明危机推动了国家之间关系的重新整合,故选B;AC与史实不符,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C.形成了帝国主义两分天下的局面D.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1.1973年11月,尼克松说:

“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它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

”而勃兰特(西德总理)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

“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

”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B.欧洲具有共同外交政策

C.美国霸主地位开始丧失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是美欧关系“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这些信息说明美欧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从属,而是欧洲有了敢于挑战美国的意识,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故选D;ABC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点睛:

二战后,美欧关系的演变是西欧依附(受制)于美国到逐步摆脱美国控制而独立自主(或美欧关系分化);原因是美国经济发展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欧共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2.据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私人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而在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后,“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材料表明

A.盐铁官营影响了百姓日常生计B.官营经济的工匠技术水平低下

C.适度竞争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D.盐铁官营制度无益于国计民生

【答案】C

【解析】题干说到盐铁官营实行之前,铁器质量精良而价格不高,而实行之后则“铁器苦恶,贾贵”,所以这说明官营不如保存适度竞争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故选C;A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3.据载:

唐长安“宫市”为一种官办的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

宋代“宫市”的演变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采办机构已经非常完善

C.为宫廷的腐败埋下隐患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说明其产生、运营同唐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它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4.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

这一条款的施行

A.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税B.不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净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答案】B

【解析】“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即允许列强在中国各处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向中国的资本输出,更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正确,C错误;A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在1912-1919年间,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D。

15.据统计,1839年占英国关税总收入94.5%的商品是原料和食品。

由于征收原料税,用这种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提高了;由于征收粮食税,劳动的价格提高了。

这反映出

A贸易保护逐渐丧失积极意义B.英国在当时竞争中处于劣势

C.英国经济呈现出不均衡局面D.贸易保护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题目中的关税制度使英国工厂主在原料和劳动者两方面都比它的外国竞争者处于不利的地位;再有,它限制了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高关税抬高了粮食和消费品的价格,使广大工人的工资仅够甚至不够糊口,根本无力购买其它工业品;综上所述,这种关税保护制度对英国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故选D。

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6.据统计,1958年全国有345万个公共食堂,而在这里头吃饭的人占了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也就是说当时有5亿中国农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

该现象

A.是过分强调公有化程度的结果B.说明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C.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D.是“大跃进”的必然产物

【答案】A

【解析】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体现了高度公有的特点,故选A;BC与题意无关,D错在了“必然”,故排除BCD。

点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发生的两个相互联系却各有不同的历史事件,考生区别开这两个概念,是有助于这个题的有效解决的。

大跃进强调的是工农业生产的速度和数量问题,而人民公社化则是强调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的,前者属于生产力范畴,后者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所以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17.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

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经济的迅速发展B.政府权力的增强

C.经济体制的转变D.主动与国际接轨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机构名称中的变化主要在几个字上,具体来说是由“计划”到“发展计划”再到“发展和改革”,根据时间来看,这是适应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选C;题干不能直接反映A,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BD。

18.《全球通史》指出:

“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等。

”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统治阶层的治国思想B.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C.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D.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答案】C

【解析】明朝的远航应该是郑和下西洋,西欧的远航则是指新航路开辟。

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炫耀国威、满族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所以不是为了商业的目的,因而没有利润可言;西欧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满足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两者出现巨大反差是因为两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一样,故选C;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点睛:

郑和下西洋和西欧的新航路开辟可以进行比较。

它们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从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海早半个世纪。

在规模和航海次数方面,外国与中国是无法比较的。

这说明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和胆略征服海洋。

第二,从目的上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内容是贡赐贸易,形式是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西欧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第三,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赏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同时,其规模、影响越来越大,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19.《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指出:

没有租让(国家把某些无力经营的企业租让给资本家经营),我们就不能实行我们的纲领和电气化。

这表明租让制

A.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举措B.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模式

C.利用私人资本建设社会主义D.加快了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答案】C

20.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而到1912年时,达到20749家。

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企业,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

这表明

A.民族企业的发展有较大局限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体顺利D.清政府严格限制企业的规模

【答案】A

【解析】题干中说到1904-1908年间注册的我国近代公司“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企业”,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规模,因而发展会受到局限,故选A;题干不能反映BCD,故排除。

点睛:

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看清时间“1904-1908年”,同时要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一特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1.《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

江苏宜兴“民国以来……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有之。

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

此记载说明,当时宜兴

A.民众思想保守B.新旧婚俗观念对立C.婚俗变革剧烈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答案】D

【解析】“新郎之戴顶履靴者”是属于旧时婚俗,“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说明是新式婚俗,当时两种婚俗的同时并存,说明D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不能说明新式婚俗的存在,C的表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

22.老子指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材料表明老子

A.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B.主张对百姓要仁义、宽待

C.认为人类无法战胜大自然D.强调顺应天道,自然无为

【答案】D

【解析】由“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可以看出,老子认为天地和圣人都主张顺其自然,而不是通过过多的干预而使其摆脱了自然的状态,故选D;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3.董仲舒主张兴学校,提倡儒家教育,把犯罪苗头从心理上消灭掉。

他反对秦朝一味强调“刑以杀为威",并且以刑罚作为目的而忽视教育的做法。

这体现了

A.法家思想体系的崩溃B.独尊儒术的思想理念

C.封建礼教的积极作用D.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

【答案】D

【解析】董仲舒提倡儒家教育,说明他主张统治者要以德为主;他反对秦朝一味强调“刑以杀为威",说明他也主张统治者用刑罚,但是不能只用刑罚,故A不符合题意;B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点睛:

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做到论从史出,不被所学知识所迷惑,尤其是B选项是所学知识,有同学一看题干说到的是董仲舒,又说到儒家教育,自然而然就选了B;而没有真正读全信息,故容易出错。

2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后之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诸己,天下之害尽归诸人”。

后来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将此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

他们传播该书的目的是

A.揭露君主面目B.更新传统儒学C.抨击君主专制D.倡导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后之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诸己,天下之害尽归诸人”说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后来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传播这些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专制,故选C;揭露君主面目不是其主要目的,故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5.“当时的西欧,除意大利外,还有尼德兰、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并没有如意大利那样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如果只强调经济因素,是无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

”根据材料观点,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还因为其

A古代文化的传承较为完整B.天主教势力的日益衰落

C.地处东西方贸易的枢纽D.率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答案】A

【解析】题目想要寻找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原因里,除资本主义萌芽之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的原因里还有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这一原因,故选A;BD不符合史实,C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符合史实的,故排除BCD。

点睛:

文艺复兴是西欧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26.卢梭指出:

“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

”卢梭强调

A.政府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B.成立代表公共意志的政府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的法律D.国家主权应高于公共意志

【答案】B

【解析】“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这里的“公共的力量”是指社会契约的力量,而“工作机关”应该是代表公共意志的或者说是民意的政府,据此可知B符合题意;A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ACD。

27.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

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

这可反映出:

A自由平等观是近代世界潮流B.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进步解放

C.民主制度逐步为国人所认同D.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思维

【答案】D

【解析】“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和“西学”代表的是科学和启蒙思想中的理性,而严复和谭嗣同的主张分别达到了“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的结果,故选D;A只说出了题干中反映的部分信息,故排除;B中的“思想进步”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C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故排除。

28.康有为在创办万木草堂后进行招生“面试”时,通常是他主动向应试者介绍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宣传孔子改制等一套新说,凡能接受者即予录取,这表明康有为

A.维新思想过于激进B.以儒学作为教学内容

C.为宣传维新思想而办学D.走上“教育救国”之路

【答案】C

【解析】“主动向应试者介绍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宣传孔子改制等一套新说,凡能接受者即予录取”,说明康有为录取学生的标准就是接受其维新思想,故选C;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9.“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惮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急功近利的心态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D.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答案】A

【解析】“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说明新文化运动过程中资产阶级激进派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A;B不符合史实,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D。

30.有学者指出,伽利略案件绝非如世间所传,仅是科学与教会之间的单纯冲突所致,而真正策划将伽利略弄下台的专权主义,正是统治大学教育的亚里士多德科学观。

该学者意在表明

A新科学观念遭到传统学术压制B.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被质疑

C.传统学术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D.新兴资产阶级无法抗衡旧势力

【答案】A

【解析】“真正策划将伽利略弄下台的专权主义,正是统治大学教育的亚里士多德科学观”这一信息说明,伽利略所宣传的科学观念与“亚里士多德科学观”发生了矛盾,故选A;B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点睛:

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读出题干材料的逻辑结构词“绝非”“仅是”“而真正”“正是”,读出这些就知道这位学者所要表达的是两种学术观念之间的冲突,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31.罗尔特在《詹姆斯·瓦特》中曾写道:

“瓦特蒸汽机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式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

”这可以说明

A.蒸汽机改变了工业发展的模式B.瓦特改变了早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C.工业革命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D.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最关键的环节

【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的内容实际上是指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得工业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变为了机器生产,故选A;BCD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2.达尔文晚年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不仅用进化的观点分析解释人的生物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从性选择、亲情角度用进化的观点研究人类道德意识的起源和道德行为问题,提出了他的“道德进化论”思想。

材料现象反映出

A.生物进化论不符形势需要B.进化理论应用领域扩展

C.道德进化论成为社会主流D.达尔文研究方向的变化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仅用来“分析解释人的生物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还用来“研究人类道德意识的起源和道德行为问题”,故选B;AC不符合史实,D的表述不准确,故排除ACD。

点睛:

这一题属于典型的新情境材料选择题,题干提供的信息是考生所没有学过的,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得出符合题意的结论,也就是要做到“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

题干中的信息是说进化论又不止一个用途,考生只有读出这一信息才可以做对。

二、材料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悉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

“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

顾亭林曰: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

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

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

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世纪之交的怪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