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7017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酸和碱含答案

【名师特稿】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

酸和碱(含答案)

易错清单

1.概念应用错误。

【例1】 (2013·山东烟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测定液体的pH

B.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得到电子,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催化剂就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 由测定溶液pH的方法可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测定液体的pH,故A正确;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去电子,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B错误;催化剂就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而不是单纯的指加快,因为还有减慢,故C错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就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 A

【误区纠错】 中和反应是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D处易因对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不全面而判断失误。

2.对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变的分析失误。

【例2】 (2013·广东佛山)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  )。

①铁粉 ②四氧化三铁 ③氧化铁 ④氧化亚铁 ⑤氢氧化亚铁

A.②③⑤B.①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 ①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所采用的试剂正确。

②四氧化三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所采用的试剂错误。

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所采用的试剂错误。

④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所采用的试剂正确。

⑤氢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所采用的试剂正确。

故①④⑤符合要求。

故选B。

【答案】 B

3.分析化学现象时,因对物质的性质考虑疏漏而失误。

【例3】 (2014·山东临沂)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石灰水

C.浓硫酸D.浓盐酸

【解析】 本题通过物质在空气中的敞口放置造成溶液质量及其溶质成分的变化,考查了常见酸碱的性质。

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溶质改变,故A错误;B、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溶液质量增加而变稀,但溶质不会改变,故C正确;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综上所述,选C。

【答案】 C

【误区纠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

有些同学会混淆各物质性质而错解。

如B中,有的同学会因为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变质,就误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就一定改变,其实反应的产物碳酸钙是不溶物,没有进入溶液。

名师点拨

常见的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的主要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考命题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常常将酸、碱、盐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命题涉及的内容如下:

1.常见的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常考)。

(2)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必考)。

(3)浓硫酸的稀释(常考)。

2.常见的碱

(1)NaOH、CaO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常考)。

(2)NaOH、Ca(OH)2在空气中变质的探究、生石灰作干燥剂变质的探究(常考)。

(3)运用碱的知识解释和处理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必考),其中NaOH、Ca(OH)2的性质及应用的出现几率较大。

3.溶液的酸碱性、pH及其应用:

联系实际分析溶液的酸碱性、pH以及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

如工厂排放的废酸、废碱、废气的处理,土壤的改良,酸雨的形成和pH的检测,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等都是考查的热点。

4.酸碱反应规律:

酸碱性质的综合实验设计(必考),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演绎、逻辑推理、形象思维的能力。

预计2015年的中考中,会在掌握酸碱性质的基础上侧重实际应用题或探究性命题的考查,尤其是中和反应原理和应用、溶液的酸碱性、pH等,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会有上升趋势。

提分策略

1.重视基础:

归纳总结,类比迁移,融会贯通。

准确理解酸、碱的概念,明确辨析关于酸、碱组成、性质的说法,对相关物质能进行分类。

通过对典型的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学习,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的通性,并培养对类似酸、碱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将酸、碱的通性与物质的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达到灵活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1)常见的酸和碱:

识记,形成知识网络。

续表

(2)特殊的颜色和现象:

分析的题眼,判断的依据。

①沉淀的颜色

白色:

BaSO4(不溶于稀硝酸)、AgCl(不溶于稀硝酸)、CaCO3、BaCO3、Mg(OH)2;蓝色:

Cu(OH)2;红褐色:

Fe(OH)3。

②溶液的颜色

蓝色溶液:

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

黄色溶液:

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浅绿色溶液:

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

紫红色溶液:

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③常见离子对及反应特征

阳离子

阴离子

相互反应产生的现象

H+

OH-

生成水,无明显现象

H+

C

生成无色气体

N

OH-

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g+

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Ba2+

S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Ba2+或

Ca2+

C

生成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泡产生

Cu2+

OH-

生成蓝色沉淀,溶于稀硝酸,无气泡

Fe3+

OH-

生成红褐色沉淀,溶于稀硝酸,无气泡

Mg2+

OH-

生成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无气泡

(3)准确辨识一些概念

①酸溶液与酸性溶液

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例如硫酸铵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呈现酸性,但它属于盐。

②碱溶液与碱性溶液

氢氧化钠属于碱,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2CO3,其水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呈碱性,但它不是碱而是盐。

③酸碱性与酸碱度(pH)

酸碱性是对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定性表述,酸碱度是对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定量表述。

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如某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溶液的酸碱度则用pH试纸来测定,pH的大小可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性的强弱。

如pH为1的溶液的酸性大于pH为2的溶液,即pH越小,酸性越强。

【例1】 (2013·黑龙江绥化)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解析】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A选项说法正确。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

Na2CO3+H2O,生成物为盐和水,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B选项说法正确。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但电子不是离子,故C选项说法正确。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因为单质还要求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答案】 D

2.重视实验:

掌握探究方法。

(1)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

程式

H+

(酸)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

变红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小于7

——

加入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

Zn+H2SO4

ZnSO4+H2↑

OH-

(碱)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蓝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

变蓝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

变红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大于7

——

CuSO4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2NaOH+CuSO4

Na2SO4+Cu(OH)2↓

FeCl3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3NaOH+FeCl3

3NaCl+Fe(OH)3↓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

方法一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不断搅拌或震荡;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

①先测量加入烧杯中的碱溶液的温度;②边加酸溶液,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

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

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②逐滴加入碱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③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发生了反应。

(因加入碱液时,因溶剂的加入使酸溶液被稀释,pH也会增大)

  【例2】 (2013·福建漳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溶液由红色变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U形玻璃管中  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用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 

最后溶液的pH  (填“≥7”“≤7”或“不变”)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评价反思】 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   ,理由是 。

 

【拓展延伸】 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刻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    (填字母)。

 

A.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

B.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

【解析】 【实验设计】酚酞试液遇到碱溶液变红,遇到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盐酸时,当把氢氧化钠反应完了,溶液就会变为无色;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钠和水,所以方程式是HCl+NaOH

NaCl+H2O;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也能放出热量,会导致瓶内温度升高,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所以U形玻璃管中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测定溶液的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最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小于7,也可能等于7;【评价反思】 由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到底是谁放出的热量使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无法判断,所以乙同学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拓展延伸】 由于溶液变红色了,说明酚酞试液没有变质,故A错;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也是显碱性的,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C答案错误;如果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会造成开始滴加酚酞变红,然后红色即刻消失。

故选B。

【答案】 【实验设计】甲:

无色 HCl+NaOH

NaCl+H2O 乙:

左 丙:

pH试纸 ≤7 【评价反思】 乙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 【拓展延伸】 B

3.关注实际,密切联系生产、生活。

【例3】 (2014·四川乐山)如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

C.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D.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

【解析】 本题通过生产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考查了酸碱性的检验及酸、碱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葡萄汁的pH等于4,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A错误;B、泡菜的pH等于3,呈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B正确;C、草木灰的pH等于10,呈碱性,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C错误;D、鸡蛋清的pH为8,牙膏的pH为9,牙膏的碱性强于鸡蛋清,D错误;综上所述,选B。

【答案】 B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2014·河南鹤壁中考模拟)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形成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稀盐酸和大理石

D.铁和稀盐酸

2.(2014·贵州遵义汇川区初中毕业生质量检测试题)对反应:

X+H2SO4

BaSO4↓+2Y,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Y中可能有氢元素

B.Y可能是HCl

C.X一定是BaCl2

D.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一定为135

3.(2014·广东·佛山禅城区中考调研测试一)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C.能够与酸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4.(2014·江苏苏州中考模拟二)某溶液中含n个K+,n个S,n个Cl-,除存在不等量的H+和OH-外,别无其他离子存在,请你推测此溶液(  )。

A.pH>7B.pH=7

C.pH<7D.pH≥7

5.(2014·湖北天门市初中毕业考试)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

物质

血浆

胃液

正常雨水

葡萄汁

pH

7.35~7.45

0.9~1.5

≈5.6

3.5~4.5

下列有关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葡萄汁显酸性

B.只有血浆显碱性

C.正常雨水显中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用葡萄汁

6.(2013·天津南开区·中考一模)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

FeSO4B.CO2

H2CO3

C.CaCO3

CO2D.CaCO3

CaCl2

7.(2013·北京西城区·中考二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对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铁可从废影液(含AgNO3)中回收银

B.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盐酸可用于焊接金属前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D.盐酸能与纯碱反应,盐酸可用于除去火碱中含有的少量纯碱

8.(2013·上海金山区·二模)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充分反应,酚酞仍显红色的是(  )。

A.稀硫酸B.盐酸

C.硫酸铜溶液D.碳酸钾溶液

9.(2013·江苏无锡·一模)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硫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钾溶液

D.等质量的Zn和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10.[2013·苏州吴中区·初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酸溶液,质量分数不同,但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任何酸都可以用pH试纸测定其pH

C.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久置后密度都会减小

二、填空题

11.(2014·江苏扬州江都区中考模拟)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溶于水    热量,有很强的    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不可干燥    气体。

稀释浓H2SO4,一定将    慢慢注入    中,否则造成    。

 

(2)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

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现用1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    kg,需要蒸馏水    (密度为1g/cm3)L。

 

(3)浓HCl敞口于空气中,在瓶口形成    ,不用它制H2,原因是        。

 

(4)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铁粉反应: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③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填编号),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都能在水中电离出    离子。

 

(5)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12.(2014·河南洛阳联考信息优化卷)几位同学理化生实验考试中做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实验,考完后对两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组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甲同学猜想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①两位同学中有位同学的猜想是不正确的,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

 

②你再提出一个正确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13.(2014·贵州遵义汇川区初中毕业生质量检测试题)将V1mL3.65%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图1),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图2)和温度变化(图3)。

(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

图1

图2

图3

(1)图2中V1=0mL时,图1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   色;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2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    mL; 

(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5)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4.(2013·上海青浦区·二模)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Ⅰ.实验记录:

(1)在甲实验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废液成分探究: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讨论交流】

(4)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5)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1:

是碳酸钠;

猜想2:

是氢氧化钠;

猜想3:

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的猜想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上述猜想。

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

请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猜想2正确

  

猜想1正确

 

猜想3正确

(6)要验证你的猜想,所需要的试剂和预计的现象是 。

【反思拓展】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15.(2013·南京建邺区·一模)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研究从其结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角度进行,请根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Ⅰ.结构:

NaOH含有钠元素,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的    (填“开头”“中间”或“结尾”)。

 

NaOH属于碱,碱在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相同的离子,该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Ⅱ.制备:

实验室用纯碱制备烧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Ⅲ.性质及变化: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    ,因此它与生石灰一起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如下图所示,NaOH溶液可与稀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

 

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说明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下列哪种物质肯定无法帮助你达到目的    (填字母)。

 

a.镁条b.酚酞

c.CuSO4d.Ba(NO3)2

Ⅳ.保存:

张老师整理药品时,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他让同学们对这瓶NaOH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

没有变质;

猜想Ⅱ:

部分变质为Na2CO3,依据是  ;(用方程式表示) 

猜想Ⅲ:

全部变质。

【实验设计、现象和推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B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说明猜想    可排除。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变红色,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猜想Ⅱ成立。

 

(3)若X是CaCl2溶液,则猜想Ⅱ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4)定量研究:

根据上述实验,可通过测定 , 

再通过计算得到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

A.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

CaCO3↓+H2O,在此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形成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故A符合题意;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H2SO4

CuSO4+2H2O,生成溶液的质量增加了氢氧化铜的质量,故溶液质量增加。

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与水,由于对溶液来说增加了钙元素以及部分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会增加(从溶液中散逸出去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碳酸钙),故溶液质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D.Fe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

FeCl2+H2↑,在此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

2.B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

A.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生成物硫酸钡中不含氢元素,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说法错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X+H2SO4

BaSO4↓+2Y反应中Y是HCl时,X则为Ba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