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6913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文综历史.docx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文综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高三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今天中国学术界之所以重视抗战史和包括《开罗宣言》在内的各种条约的研究,主要因为(  )

①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意识空前觉醒,实现了民族团结

②抗战中,全国军队实现了国家统一指挥,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中国取得了战争的完全胜利,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④适应当前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总结说,(苏共)垄断了资源和经济利益,使得社会经济生活缺乏活力,大量资源被用于军事工业,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对苏共的不满日益增加。

而在苏联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往往会把对既得利益集团腐败专制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民族矛盾,一旦累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将导致民族动乱、国家分裂。

他的这些言论(  )

A.深刻地揭露斯大林体制的严重弊端

B.促成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的实施

C.导致苏共威信下降,引发思想混乱

D.严重助长了苏联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3.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

这反映出(  )

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

C.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

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

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  )

A.穿着棉布的市民B.阅读《三国演义》的文士

C.吟唱京剧的艺人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

5.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

余杭人喜欢吃蟹。

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

钱昆回答说:

“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讽刺了宋代(  )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6.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反映的本质是(  )

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

百万英镑)

注:

“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

(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A.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B.产业结构的变化

C.逐步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7.有学者评论: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作者所说的能长期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  )

A.分权制衡B.议会权力至上

C.国王“统而不治”D.两党制

8.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

“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其所指的朝代是(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9.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  )

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

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

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10.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

“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

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

A.自由放任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放松国家干预经D.仿效计划经济

11.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

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12.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14(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

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三高二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

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

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3)据材料三,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

“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

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

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

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

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美国第一个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一个实行联邦制度,用宪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第一个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一个完成了政教分离,把宗教信仰划入私人自主范围。

这四个史无前例的“第一”为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对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影响巨大,世所公认。

那么这四个第一是怎样被创造的?

虽然答案多多,但大都绕不过华盛顿的美德。

——郝铁川《国家拐点》

材料二第二届总统选举时(1793年),华盛顿又一次得到全体选民的支持。

然而他的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或许部分原因是他想在英法战争中保持中立。

这些危机在与英国签署条约的时候激化到了极点。

约翰·杰伊在此之前曾与英国就条约事宜进行了磋商。

虽然与英国边贸事务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处理,但却无法阻止英国拦阻美国的商船和扣留美方海员。

……也有一些关于华盛顿的不足的言论,但是从未有人能够动摇华盛顿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约翰·鲍曼《美国总统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制度有哪些开创性建设?

美国是如何纪念华盛顿的?

(要求:

各回答出其中两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开罗宣言》肯定了中国收回日本侵占领土包括台湾等地的神圣权利,有利于维护领土主权,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而抗战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然建立,但是国共采取的是党外合作方式,两党各自掌握独立的政权和武装,全国军队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指挥,故②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作者分析的是斯大林体制的严重弊端,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专制,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故B、C、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西方学说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的说法太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与早期启蒙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的信息说明近代书籍翻译从经济主张到民主革命思想,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政体争论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马可·波罗游历临安是在元朝时期,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故A项正确;《三国演义》属于明清小说,故B项错误;京剧产生于清朝后期,故C项错误;明朝开始推行“海禁”政策,元朝时期海外贸易繁荣,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理解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不同,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将决策权力收到君主手中,中央集权是中央控制地方;螃蟹不是重点,重点是“没有通判”,通判是宋代设立的官职,可有权直接上书中央,监察州长官,通判的设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进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依据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表,可以看出可再生资本占的比重超过了土地,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可再生资本”代表的工业资本超过了农业资本,英国逐步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故B、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分权制衡不足以控制君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使得原来的“控制者”——国王处于议会控制之下,故B项正确;在光荣革命中并未实现国王“统而不治”,故C项错误;两党制在政治中发挥较大作用是在光荣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有卿而无公”联系所学“公”古代指的是三公,说明权力较大,而卿是指具体办事的大臣,即无实权,故明朝内阁制符合要求。

故答案选D。

9.【答案】D

【解析】孝廉属于察举制选官的内容,属于汉代而非唐代,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非唐代,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与材料所述选官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可知自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实现了读书、考试和做官的选官制度的创新,故D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背景下提出,材料反映出即反对国家完全的干预,也反对绝对的自由放任,故A、B项错误;“以自愿交易为主”反映出弗里德曼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要求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仿效计划经济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里的“极端”指的斯大林模式,可以看出改革应该是斯大林模式以后发生的事,“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者斯大林模式的举措,故A项错误;“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模式之前,故B项错误;“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是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有关内容,改变了“经典体制”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与题干中“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强调的是中央集权制,当代中国也实行中央集权制,这与题干中“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汉代以后才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项不可能是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围绕的核心,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制度设计在理论上都以尊君、卑臣和愚民为前提,来维护家天下的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

13.【答案】(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解析】第(4)题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前苏联基本一致;与前苏联工业化道路不同也就是材料四当中提到的《论十大关系》出来好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4.【答案】

(1)贡献:

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因素:

美国宪法第5条提供了法律依据;美国宪法内容的缺陷;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任答两点即可)

说明: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如第4条规定保障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完善国家权力制度,如第10条强调各州保留相应权力。

(3)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答案略。

要求:

观点正确,史实任举一例,史论相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可知,英国的贡献主要在于英国的政治制度方面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经济上主要是进行工业革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二中宪法第五条内容可知,其为宪法修订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宪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诸如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奴隶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第二小问说明,由第四条可以看出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由第十条可以看出其完善了国家权力制度,以修正案的内容予以说明即可。

(3)由所给示例可以看出,实际为概述该时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事件内容,事件意义等,尤其侧重于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影响。

(4)任举一例,史论相符即可。

15.【答案】

(1)主张:

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

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

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的民族观念和民族关系为背景题材,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先阅读三段材料正文及其出处,初步了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然后,根据两个设问逐次按要求回答。

(1)题,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作者夷夏有别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出材料中的理由;第

(2)题,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整合概述改革的进步作用。

16.【答案】

(1)理由:

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实质:

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三国加强了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3)变化:

由支持中国到阴挠中国统一。

原因:

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为美苏亚洲争夺的重点。

后果:

造成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其实质是将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问概括材料二信息“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进行思考。

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联系二战后的世界形势进行考虑;思考对中国的统一大业的不利影响。

17.【答案】

(1)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民主联邦共和国;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制度;推动成立联邦最高法院,确立司法自治传统;主持通过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完成政教分离,实现宗教信仰自由等。

对华盛顿的纪念:

首都、州、城镇和街道用华盛顿的名字命名;肖像印在钱币上;发行纪念邮票;建立纪念碑;设立华盛顿纪念日等等。

(2)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开始形成政党政治斗争;中央与各州之间的矛盾等。

(7分)

【解析】第

(1)小题:

要求从“开创性建设”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去谈,主要是从独立后的个人表现去总结,包括拒绝称王、制定宪法等方面。

对他的纪念主要从美国的城市、街道名称、邮票和节日等方面。

(2)小题:

抓住“1793年”的时间,结合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去分析符合“风云变幻”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