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71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docx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导学解疑)

设计说明:

语文教学要走出高耗低效的局面,就必须精准地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的核心目标,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本课的设计围绕着“哥伦布的心情变化”这一故事发展的内在线索逐步展开,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在“涵泳品味”“感情诵读”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逐步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搜集维生素C的相关知识。

(2)搜集哥伦布的有关资料。

(3)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1)搜集维生素C的相关知识。

(2)搜集哥伦布的有关资料。

(3)预习、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激发兴趣。

1、师板书:

维生素C,指名学生朗读。

你们了解维生素C吗?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在500多年前,世界上并没有这个词,也就是说,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它的发现还与一个人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维生素C的故事”。

(板书完整的课题,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

(归纳小结:

维生素C是谁发现的?

维生素C是怎样被发现的?

4、过渡:

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维生素C的知识,一方面让学生对维生素C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然后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产生乐于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读,相机正音。

(2)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

(3)钢笔描红,完成课后练习2,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要写得正确、美观。

3、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路程 艰苦 危险 浑身无力

拖累 尸体 秘密 又惊又喜

缺乏 物质 适量 不治而愈

指名读,齐读。

师相机正音。

(“拖累”的“累”是第三声;“程”是后鼻音;“尸、质、程”是翘舌音。

4、检查段落朗读情况。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1)是谁发现了维生素C?

(哥伦布)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哥伦布,教师适当补充。

(出示简介)

(2)整体读读课文,说一说维生素C是怎么被发现的?

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维生素C发现的过程。

根据学生交流,划分课文段落,概括课文的小标题。

(“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被弃船员起死回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

6、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重在帮助学生真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通过整体阅读,以“鸟瞰俯视”的方式,对课文所叙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这既为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整体阅读,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海上凶神”。

1、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来。

2、(出示)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

(1)这句话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当时的航海生活状况?

(2)那么,“艰苦”表现在什么地方?

“危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3、交流:

(1)(出示航海生活“非常艰苦”的句子):

船员们在船上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咸鱼。

从“只能”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长期只吃黑面包和咸鱼,有什么危害?

(2)(出示航海生活“非常危险”的句子):

最可怕的是在航海期间很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先是感到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

船员们都把这种怪病叫做“海上凶神”。

①课文这一自然段是怎样把这种怪病症状写清楚的呢?

(先……接着……然后……)这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能颠倒吗?

(不能,这几个词语写出了病症的逐步加深,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恐怖。

②你能用“先……接着……然后……”说一段话吗?

③人们把这种病说成是“怪病”说明了什么?

叫做“海上凶神”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5、那么,这种被叫做“海上凶神”的怪病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吗?

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

课文的第1、2两个自然段条理非常清晰,以“总—分”的构段方式写出了航海生活的艰苦与危险,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海上凶神”这种怪病。

教学时,紧扣中心句来提炼教学主线,架构教学流程,就能使教学提纲挈领,顺畅自然。

同时教学中能发挥文本语言的示范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复述是融理解、记忆、归纳、表达于一体的语言训练形式。

本课故事性强,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故事或者回家后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由“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维生素C的故事》。

(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地交流上一堂课学习的收获,可以是字词方面、内容方面,也可以是段落结构方面等,意在突出学生的自我回顾和自我梳理。

二、抓“情感变化”,探故事发展。

1、提出自读话题:

有一次,哥伦布的船队刚出发不久,“海上凶神”就悄悄地降临了。

课文在介绍这个故事时,重点抓住了哥伦布的心情来描写,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圈出描写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词语,想一想:

哥伦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试着体会一下当时哥伦布的内心活动。

2、组织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十分沉重;噙着眼泪;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

3、品读第3自然段——心情沉重。

(出示句子):

船队才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

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

4、说说哥伦布心情沉重的原因。

(1)从“才、不到一半、已经、十几个”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设想:

如果这样下去,随着航行的继续,会怎样?

(3)“一片茫茫的海水”意味着什么?

(4)是啊,面对不断倒下的船员,周围又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无人能救,无药可医,哥伦布怎能不担心,心情怎能不沉重呢?

读出哥伦布此刻担忧、焦急的心情。

5、品读第4自然段——噙着眼泪。

过渡: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哥伦布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噙着眼泪”,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

(出示句子):

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对哥伦布说:

“船长,您就把我们送到附近的荒岛上吧。

等你们返航归来的时候,再把我们的尸体运回家乡。

”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

6、从船员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他们为了不拖累整个船队,宁愿牺牲自己,这是一种顾全大局的精神。

(1)从“噙着眼泪”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舍和感动)既然不舍又为何“点头”?

(哥伦布非常无奈和痛苦,如果让病重的船员留下,很可能会使大家都会传染上这种怪病,航行无法完成,后果将不堪设想。

(2)抓住省略号,请同学们说说它省略了什么?

请大家大胆想象哥伦布点头之后,船队就在附近的一座荒岛上靠岸了,生离死别的时候,哥伦布会和重病的船员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带着这样的体会,朗读第4自然段。

7、品读第5自然段——越来越沉重。

(出示句子):

几个月过去了,哥伦布的船队终于胜利返航了。

船离那些重病船员所在的荒岛越来越近,哥伦布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1)船队胜利返航,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欢呼雀跃的事情啊!

此时哥伦布的心情应该是轻松喜悦的,可为什么船离荒岛越来越近,哥伦布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呢?

(他以为会看到那些船员的尸骨,心里十分难受,正是这些船员们的舍身精神让哥伦布他们完成了这次探险任务。

哥伦布心中的悲哀远远超过了内心的喜悦。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8、品读第6自然段——又惊又喜。

(出示句子):

正在这时,十几个蓬头垢面的人从岛上向大海狂奔过来。

这不是那些船员吗?

他们还活着!

哥伦布又惊又喜地问道:

“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9、哥伦布“惊”的是什么?

“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原以为船员们都死了,可现在居然活了下来,难以置信;“喜”的是这些船员战胜病魔,还活在人间。

(1)抓住几个标点符号,读出哥伦布“又惊又喜”的心情。

(2)大家都很想知道得病的船员是怎么活下来。

他们怎么回答?

(出示船员的话:

“我们来到岛上以后,很快就把你们留下的食物吃完了。

后来,肚子饿的时候,我们只好采些野果子吃。

这样,我们才一天天活下来。

”)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些野果子是维持他们生命的主要来源。

(3)齐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述科学知识的,但却用了一个故事的形式来讲述,文中心理描写真切动人是写作的一大特色,也是故事发展的内在线索。

抓住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词语,感受哥伦布的内心活动,就能引导学生穿透文字的表层,直抵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同时以人物心情变化来组织教学,使教学条理清晰,推进有致。

三、揭开原因,感受人物。

1、哥伦布听了他们的回答,作出了大胆的推测,什么推测?

(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2、哥伦布经过敏锐地观察,大胆地思考和推测,他带着这个问题回到意大利。

哥伦布回去以后,就把这些船员起死回生的奇迹讲给医生们听。

(1)从这段话中的“就”字,你看出什么?

(抓住“就”字体会哥伦布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原因的心情。

(2)如果哥伦布只是产生怀疑而不去解开这个疑惑,人们会发现维生素C吗?

正因为哥伦布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设想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再加上科学家反复研究,才会发现维生素C。

3、从此以后,人们还害怕“海上凶神”吗?

为什么呢?

齐读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

这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浅显,但教学的重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原因”上,更多的应该着眼于人们为什么能发现维生素C的探究上,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从哥伦布身上获得启迪,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达成提出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课文,布置练习。

1、同学们,这就是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从哥伦布发现维生素C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收获,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预设: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应该细心观察,反复研究,这样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发现更多的奥秘。

2、除了哥伦布是个善于思考,爱研究的人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像哥伦布一样的人?

3、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4、小练笔:

《维生素C的自述》。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把学生语言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设计小练笔《维生素C的自述》,一方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另一方面采用改写的方式内化文本语言。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诵读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路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了解人们发现维生素C的经过。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简介维生素C。

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一定了解了许多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资料吧。

那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导入。

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回到16世纪,了解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