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373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认读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引导学生手机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认读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完成时间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约计(14)课时

 

“351”模式教学设计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

课题

1、观潮

教师

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

在学生的合作探讨及教师点拨下,由浅入深,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行、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的规律。

教学资源:

图片、音频资料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自主阅读、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资源:

图片、音频资料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自主阅读、讨论法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激趣导入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2、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进行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二、

自学指导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一读写一写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

指名学生认读

(2)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三、

合作互助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1、理清叙述顺序: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3、小组分工,组内合作学习。

4、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讨论对大潮的感受。

5、组内学生交流。

6、教师进行总结。

四、

精讲实练

理清条理及课文大意。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自由读一、二自然段,并思考段意;

3、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给课文分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同桌交流。

4、观潮的时间、地点、人物各是什么?

5、作者在来潮之前看到了那些自然景观?

6、除了这些景观外,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7、第二自然段作者观察的顺序

是什么?

8、学生代表依次发言。

五、

测评达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来潮前美丽、雄伟。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观潮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课后反思

 

课时: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资源:

图片、多媒体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激趣导入

一、引入谈话:

1、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2、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3、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继续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

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神奇?

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文中适当批注。

2、学生按教师要求默读;

 

三、

合作互助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学生轮流读课文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4、学生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5、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四、

精讲实练

1、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2、学生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3、指导学生朗读。

五、

测评达标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进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进行介绍。

3、介绍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课堂小结:

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进行描述的。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51”模式教学设计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师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层次清晰,作者通过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文章语言优美,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倒好处的用词,让雅鲁藏布这处距离遥远的人间秘境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7个生字;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资源:

图片、多媒体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说起西藏,你们会想起什么?

对这里有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高的雪山,美丽的雪莲花,还有离太阳最近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而且有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今天咱们就一同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浏览一番,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神奇魅力吧。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

自学指导

1、好,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①遇到不会的字要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②遇到不懂的词语先勾画出来,查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

③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交流汇报,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

4、指名学生回答。

 

三、

合作互助

1、结合课后“资料袋”内容,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并思考:

①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大峡谷?

③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奇异景观?

  2、指名汇报学习情况,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句段加深体会。

好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法。

学生齐读

四、

精讲实练

一、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描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喜欢吗?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景观,课件出示图片。

2、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3、同学们大峡谷这么美,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再读这一段吧。

4、师:

请同学们看第四段第一句话,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接上文奇异的景观,又启示下文生物多样性。

师:

还有哪些体现生物多样性?

指名学生汇报。

师:

带着美美和自豪心情在读这篇课文,再次感受它的奇异。

学生齐读

五、

测评达标

1、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解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比赛,然后每组推选出一名优胜者。

2、全班进行评议,把优胜者聘为本班的小导游,并颁发“聘书”。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描写神奇大自然的文章吗?

请同学们在课外自由选择阅读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因特网上的资料,然后在读书会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课后反思

 

“351”模式教学设计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

课题

3.鸟的天堂

教师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3.感受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大榕树茂盛的语段以及描写众鸟纷飞的语段,通过朗读重点品悟;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图片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资源:

课件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激趣导入

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师:

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2、生说(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一棵大榕树)

2、师: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3、师介绍作者。

二、

自学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全班齐读。

2、读生字。

重点指导:

梢:

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

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三、

合作互助

出示合作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1、小组分工;

2、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教师提问讨论感受;

3、学生代表汇报交流。

四、

精讲实练

1、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2.学生代表汇报

(1)学生跟教师要求分段并思考段意;

(2)讲读第一部分。

a.“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出去游玩的?

b.“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就像一支乐曲”如何理解?

3.学生齐生朗读“三支桨有规律······就像一只乐曲”。

五、

测评达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陆续”“应接不暇”练习说话。

再次回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小结: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

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

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

(板书:

静态)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资源:

课件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阅读、讨论法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回答。

 

3、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4、学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

那么“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

自学指导

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同桌互相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

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同桌间相互交流

4、师小结: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三、

合作互助

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

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1、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发言。

四、

精讲实练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11-13自然段,想像你看见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2、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3、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11-13自然段,并交流.师适时引导。

师小结:

“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

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

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

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

4、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鸟的天堂”是说那棵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五、

测评达标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课堂小结:

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经过:

1、一株大榕树;

2、树干不计其数(“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静态);

3、枝上生根,垂到地上;

第二次经过:

1、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动态)

课后反思

 

“351”模式教学设计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

课题

4、火烧云

教师

教学内容: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阅读、体会意境、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感受火烧云的美妙奇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资源:

图片、多媒体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

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就继续跟随作者萧红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那奇特的火烧云景象。

2、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

自学指导

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的特点。

2、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自学小检测,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三、

合作互助

学习课文第一段,掌握学习方法。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顺序找出作者在描写霞光照在大地上的景象时描写了哪些景物?

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

3、学生交流、反馈

4、这些景物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5、讨论:

为什么在霞光的照射下,各种事物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呢?

6、指名反馈。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

精讲实练

1、指导学习第2-6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述火烧云的?

(2)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

2、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4、反馈:

五、

测评达标

1、思考课文最后一段,这一自然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火烧云变化多而且快的特点的?

2、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