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633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北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全年级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第6题5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鼙鼓(pí)绯闻(fěi)胴体(dòng)身陷囹圄(yú)

B.临邛(qióng)晕车(yūn)复辟(bì)泾渭分明(jīng)

C.洁癖(pì)江皋(gāo)蛟龙(jiǎo)令人咋舌(zé)

D.拘泥(nì)包扎(zā)薜荔(bì)惨绝人寰(h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城阙厮杀明信片额首称庆B.迤逦合龙协奏曲察言观色

C.飘缈宣泄钉书机真知灼见D.低碳纹身首映式精鹜八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刘师傅生性耿直,好打抱不平,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鸡蛋里挑骨头,从来不客气,深受大家敬重。

B.他不孚众望,在校运动会上夺得跳远冠军。

C.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你就心满意足,不思进取,我只能说你目光如豆!

D.鲁迅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B.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至一字一词之妙。

在读这样的作品时,我们不妨对这些写景佳句多加涵咏、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艺来。

C.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D.弃不弃核这一实质性问题,朝鲜的诉求是与美国举行双边会谈,因而改善朝美关系,而核武器

是朝鲜最大的砝码,也是问题的症结。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1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2左思《三都赋》:

“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③“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④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⑤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⑤④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

6.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九篇交流论文的题目,推断出“浙江省第四届名校长论坛”的主题。

(要求:

句式工整、对仗;不超15字)(5分)  

《打造强势品牌学校》《校不在老,有特色才行》《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学校特色教育及其支点》《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国际人才》《以新的教学理念创学校质量品牌》《特色就是品牌,品牌就是资源》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纵览2011年的电视荧屏,古装戏可谓红火异常。

最常见的便是后宫题材,《宫》、《倾世皇妃》、《唐宫美人天下》、《万凰之王》……一时间,各朝代的“后宫”大集结。

据悉,仅“楚汉之争”的题材就有五部都在拍摄。

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已逝,历史人物早在岁月流转中化为昨日云烟,今日荧屏上的古装戏都是今人的解读。

因而很多制片方认为拍摄古装戏就稳操胜券,它远离现实,可以胡编乱造、任意臆想;如有差池,还有“戏说”、“秘史”来做“挡箭牌”;而今又时兴“穿越”,古装戏的“天马行空”更是如鱼得水。

荧屏上一片对帝王将相的歌功颂德,英雄红颜的倾世之恋,偶像梦幻的美好爱情,有些剧集为了聚人气、拉收视,不惜玩弄悬疑、惊悚元素,甚至香艳场面,极尽低俗之能事,让观众对该类题材产生了审美疲劳,对有些作品甚至开始“拍板砖”、“吐口水”,引发了网络上的一片讨伐之声。

最近在北京、浙江、广州等地热播的《甄嬛传》,却在一片乱象的古装戏市场中,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追捧。

《甄嬛传》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上乘之作,原因诸多。

除了郑晓龙导演这块金字招牌外,更重要的是该剧经过“接地气”的处理,把朝代坐实了不说,更将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都做了符合历史的编排,不仅如此,该剧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具有文化品位追求的渗透,将清朝雍正年间,或者可以说整个封建制度下后宫女子的悲惨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在腐朽制度的残害下,人性、人情的极度扭曲,一改宫廷戏美化宫廷,把皇帝、妃子写成偶像的做法,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宫廷的阴暗,颇具“正剧”范儿,体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正如郑晓龙所说:

“如果把皇宫拍得阳光灿烂,让皇帝风流潇洒,后宫佳丽美艳安逸,如果把封妃当嫔作为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将宫廷戏全部偶像化,那实际上是违背历史、违背人伦,也违背了人性最基本的准则。

题材不是创作成败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和思想艺术水平。

观众对荧屏上一些“古装宫廷剧”的批评,根本的目的不是要取消古装戏,而是要反对古装戏创作中的低俗化倾向。

《甄嬛传》的成功再次证明,古装题材仍然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批判意识、仍然能够尽情讴歌“真、善、美”,在传达主流价值观上,它与任何题材类型没有区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装戏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现代人的理解和眼光演绎给当今社会人看,本身无可厚非,任何题材的作品都有好有坏,关键在于要宣扬什么。

《甄嬛传》的热播启示我们,尊重历史也是古装题材电视剧必须遵循的,而正确价值观导向仍然是包括所有题材在内的影视剧的生命和灵魂。

(选自2011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7.对《甄嬛传》“成为上乘之作”的根本原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真实,拒绝臆造,不仅朝代坐实,剧中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也都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B.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了在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残害下极度扭曲的人性和人情。

C.具有历史“正剧”的特质,表现了封建制度下宫廷的黑暗,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D.文化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以雍正年间为代表的整个封建制度下后宫女子的悲惨命运。

8.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远离现实,可胡编乱造,成为众多制片方热衷古装戏、2011年电视荧屏古装戏火爆之因。

B.“戏说、秘史”成了古装戏差池的“挡箭牌”,而“穿越”更使古装戏的任意臆造如鱼得水。

C.古装戏玩悬疑,玩惊悚,玩香艳,极尽低俗之能事,让观众审美疲劳,必然引发众多讨伐之声。

D.“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装题材的电视剧自有其独特的认识价值。

9.根据文意,你认为一部成功的古装戏,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16分)

闲听空阶滴雨声

竹韵清心

今秋多雨。

这不,刚刚入秋,还来不及感受几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雨便淅淅沥沥下个没完。

秋天的雨,不似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的那么让人欢喜;也不似夏天疾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秋雨是缠绵的,伴着丝丝沁凉的秋风,缠缠绵绵,飘飘洒洒,轻轻的落在田间地头,也飘进了人心里。

秋天的雨,是漂泊的游子在静夜中勾勒出的乡间小道,是痴痴的伊人在黄沙漫天的征尘中苦苦等待后浅唱低吟的心语。

秋天的雨是凄寒的,秋与春本是一对痴情的恋人,却被夏永世相隔,那漫天飘零的雨丝,便是秋无奈的诉说,是秋对爱情最铁骨铮铮的誓言。

秋天的雨是寂寞的,空虚的。

用它无力双手弹奏着荡入心魂的惆怅。

等待,无穷无尽的等待,那是忍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后最落寞的存在。

一场秋雨一场凉。

古人的话,是从千百年来的经验中来的,现在依然是真理。

那潇潇的秋雨伴着飒飒的秋风,漫卷起枯黄的落叶和残花,更增加了凄凉惆怅的感觉。

于是,人的心思也被这悲凉的气氛感染,笼罩在一片惆怅中。

窗外的雨,敲打着阳台的顶棚,又滴落在门前的地面上,叮咚作响。

坐久了,起来站在窗前,凝视远方。

透过朦胧的雨雾,路旁的栾树,不知何时已挂起了一串串红黄色的灯笼,风铃般摇荡着,在微雨的清晨,在淡烟的黄昏,在阴雨的日子里,映出一团团红黄色朦胧的光晕。

几片黄色的叶子,在风雨中盘旋着,飞舞着,缓缓飘落在地面的水坑里。

细密的雨丝,在水坑里溅起一个个小小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一阵沁凉的风,迎面吹来,不由得打了一个战栗。

于是,抱紧双臂,依旧伫立窗前,深思。

“几度庭前寻旧迹,影踪全无,难把芳菲觅。

欲约桃花同梦里,奈何风雨无情计”。

曾经温馨的话语,至今还回响在耳边;曾经开心的笑容,至今还凝固在脸上;曾经的曾经,是多么的幸福惬意……难道这一切都随着秋风秋雨散去了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就连苏东坡这样豪放不羁之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而不用说世间落寞失意之人了。

一点梅心,相映远,情不知所起,一往相悦,轻颦浅笑,我在夜的梦里等你。

自古多情空自扰,或许真是这样的。

就像此刻,这样的阴雨天,似乎更适合我的心境。

离人心上秋,常常这样,把自己扔进似乎是漫不经心营造起来的忧伤的氛围中,一个人孤独的品味,一个人孤独的沉醉,难以自拔。

雨点大了起来,看地面上的水坑里,激起了一个个小水泡,又很快的破碎,伴着层层的涟漪,荡开去。

滴落在顶棚上的雨点,也唱起了欢快的歌谣,伴随着轻快的步伐,从上面一蹦三跳的下来。

让我突然想起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那大大小小的水珠,很快又被串成了一条条白色的线,在天地之间挂起了一幅无边的珠帘。

远处的景物也逐渐模糊起来。

耳边,传来了一阵低沉的音乐,“孤单独自在夜里/身边略过茫茫的风雨/心理的凄迷/只剩模糊和迷离/风儿不停吹过去/雨儿洒落我心底/只有平添无奈的思绪/从此两分离/从此千万里/留下黑夜缠绵的思绪/无奈/无奈/无奈的思绪……”忧伤的音乐,无奈的思绪,在这秋风秋雨里渐渐飘散去。

回转身,桌上的茶水,早已经冰凉。

10.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在文中的含意。

(5分)

秋天的雨,是漂泊的游子在静夜中勾勒出的乡间小道,是痴痴的伊人在黄沙漫天的征尘中苦苦等待后浅唱低吟的心语。

答:

11.文中写到了“秋雨”的哪些特征来营造文中“于是,人的心思也被这悲凉的气氛感染,笼罩在一片惆怅中”这种悲凉而又惆怅气氛的?

(5分)

答:

12.文中结尾说“回转身,桌上的茶水,早已经冰凉”,言已尽而意无穷,请分条概括“冰凉”的主要内涵。

(6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20分)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诚畏死诚:

如果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

归罪,责备

C.将其创残饿嬴之余将:

率领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

演讲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授之柄而处其下吾从而师之B.以与贼抗而不降乎作《师说》以贻之

C.外无待而犹死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以其无礼于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张巡传》十分详密。

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一是没有为许远立传,二是没有能够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B.由于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所以两人不能接到父辈就义的通知,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C.虽然睢阳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但是用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就如同绳子断了就责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一样无知。

D.文章将张、许二人与众多弃城保命和拥强兵而观望的人进行了对比,热情赞美了张、许二人的功劳。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3分)

(2)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8—19题。

(8分)

鹧鸪词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 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18.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

这种“愁苦之情”

具体说来有何不同?

(4分)

答:

19.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

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0—21题。

(6分)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11.22)

    一名华裔妈妈蔡美儿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

紧接着上海的教育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

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的成功。

前有“虎妈”,后有“猫爸”,究竟哪种中国式家教更好?

(节选自报载文章《虎妈妈PK猫爸爸》)

20.从“甲文”看出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这种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2分)

答:

21.结合“甲文”的内容,试解答“乙文”提出的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4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

(10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2)请写出《蜀相》的颈联:

,。

(3),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白居易《长恨歌》)

(5)子曰:

“志士仁人,,。

”(《论语》)

(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

(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有一只老鼠非常害怕猫,就乞求神把自己变成了猫,很高兴地屋外去晒太阳。

突然,它看见了一只猫,可怜的家伙忘记自己已经变成了猫,马上逃回屋里。

“你怎么啦?

”神问道。

它撒谎说:

“我碰到了老虎!

”于是神又把它变成了老虎。

第二天早晨,它走进森林,又看见了猫,马上没命地逃到屋里去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命题人:

胡华珍 邵行行

审题人:

胡华珍 邵行行

北仑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8.李益诗主要是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末句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她盼望情郎归来的急切心情。

李涉诗有对“二女”的同情,有对屈原沉江自杀的叹息,也表现了自己的羁旅愁绪。

不像李益诗所抒之情集中一点,而是泛咏愁情。

(4分)

附录: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

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

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

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

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

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

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

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

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

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