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5845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docx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我市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的关键力量和重要支撑,对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行动方案》、《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嘉政发〔2013〕74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市经信委组织人员起草了《关于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

请于2015年11月15日前通过以下方式将意见、建议反馈到市经信委(技装处)。

联系人:

杨康;联系电话:

82521927;传真:

82521895

附件:

《关于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5年11月6日

关于推进机器人

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我市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的关键力量和重要支撑,对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我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紧紧把握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坚定“嘉兴智造,以‘人’为本”理念,以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作为嘉兴实现“智造”的基础和关键,以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为目标,以“突出重点、差异发展,引大育强、龙头带动,技术引领、协同创新,产需结合,推广应用”为基本思路,着力突破我市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着力提升我市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着力推进智能制造装备示范应用,发展壮大我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我市实现“制造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实施“12355”工程,即力争三年内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260亿元以上,认定300个左右嘉兴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培育500个智能制造装备示范应用项目,实施五大行动,力争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特色专用装备、伺服电机、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并在研究开发、知识产权、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三、发展重点

围绕我市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化工新材料等传统、优势和新兴产业的升级需求,结合我市产业基础以及未来智能制造发展的趋势,三年内,嘉兴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411”发展格局重点推进。

(一)“4”是4大生产过程智能化装备

——机器人:

重点发展适应嘉兴及周边地区“机器换人”、“装备提升”的自动上下料,焊接、喷涂、装配、搬运、码垛、打磨、包装、抛光、锻造、全方位移动机械臂等工业机器人;顺应智能化发展趋势,发展餐饮、智能家居、清洁等服务机器人;根据特殊环境需求,发展安防、巡检等特殊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

在现有数控机床发展基础上,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机床,大型数控加工中心,各类智能化数控专用磨床、车床、钻床、铣床、镗床等,数控成形冲压设备等。

——3D打印装备:

重点发展3D扫描器、激光器、激光3D打印机、控制系统、设备集成。

——智能特色专用装备:

根据嘉兴及周边地区产业制造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发展集成装饰、智能家居、电子信息、机械五金、食品、印刷等加工、装配、分选设备及流水线,电脑横机、智能缝纫设备、数码印花、高速智能轻纺加工机械等纺织服装设备,皮革加工设备等。

(二)“1”是关键部件及基础件

——新型传感器、减速器、智能仪器仪表、检测与分析设备、伺服驱动装置、控制器、精密传动装置、装备电子等关键部件及精密轴承、高强度紧固件、精密刀刃具、泵阀液压件等基础零部件。

(三)“1”是软件及服务

——重点发展产品开发、设计软件及服务,提升用户友好、优化界面、拓展功能;智能工艺优化与智能控制软件等工业软件。

四、主要任务

从产业培育提升、协同创新、示范应用、平台建设、招商引智等方面,重点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一)招商引智行动

1.引进一批重点项目。

依托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海盐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姚庄精密机械产业园、平湖光机电产业园、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北科建嘉兴创新园、中电科(嘉兴)智慧产业园、嘉善铠胜产业基地等平台,瞄准关键环节,着力引进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研制和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强产业链招商。

对新引进实际到位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以及新引进实际到位资本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软件企业,并且位居智能制造整机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奖励。

2.引进一批重点研究院。

利用现有两创中心、泛孵化器等平台,瞄准工程院、哈工大、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华中科技、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领域权威科研院所及高校,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建立专业领域研究院,或在研究院基础上与我市相关主体共建产业园,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专项支持。

3.引育一批服务团队。

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招商、孵化服务团队,经认定给予团队50—200万元不等的专项支持。

同时,在原有“机器换人4S工程中心”基础上,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为“嘉兴市智能制造4S+中心”,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瞄准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国内新松、沈阳机床、埃夫特、齐重数控、广州数控等以及省内如杭州厚达、日发、中控科技等装备、控制及系统集成商,引进入驻“4S+中心”,为嘉兴智能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同时,力争引进其研发或生产项目落户嘉兴。

(二)产业培育提升行动

4.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引进培育一批技术引领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建立整机企业、零部件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鼓励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做大做强,认定一批智能制造装备骨干示范企业,给予奖励50万元。

5.开发一批创新产品。

完善我市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工作,加强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投入,被认定为国内、省内、市内重点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的生产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专项补助,在此基础上,对首台(套)产品认定年度内平均售价按30%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建立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采取保费补贴方式,实际投保费率按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80%给予补贴,补贴时间按保险期限据实核算,原则上不超过3年,对同一项目,如果已享受国家及省补贴支持,本市不再给予补贴。

6.提升一批关键基础部件。

以块状集群为载体,依托现有企业,重点在高强度紧固件、高速轴承、精密刀刃具、泵阀等液压件、电机等基础部件上提升一批,积极鼓励采用“机器换人”、“两化融合”等技术创新及信息化手段,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增加产品的可靠性,使现有品种和质量能满足我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需要,显著提高我市零部件配套能力和成套装备集成水平。

(三)协同创新行动

7.推进一批集成项目。

以整机装备为支撑,推动软硬件一体化发展,引导我市整机及关键部件企业加强与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企业合作,鼓励集成应用并拓展模块、功能;加快推进我市整机及关键部件企业与相关基础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和协同制造,提升我市智能制造装备及相关产业良性发展。

对整机及关键部件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形式带动市内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或采购系统,一个年度市内配套关键零部件(包括软件)采购额10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采购额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400万元。

8.完善一个产业链。

结合我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发展行动计划,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推进整合延伸,实现配套协作,加强产学研及行业上下游对接,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等龙头骨干企业为关键,引领相关配套产业及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引导建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相关产业推进工作。

(四)示范应用行动

9.展示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

鼓励企业通过购买本地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机械手),结合“机器换人”、和“存量装备提升”工作,对现有装备和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突出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形成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在其行业领域实现有效推广。

同时,推动服务机器人在餐饮、智能居家、健康、清洁等领域的应用,培育特殊机器人在安防、巡检以及防爆领域的应用。

10.推动一批首台(套)产品应用示范。

搭建首台(套)网上展示馆,分别在模块化、识别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系统协同、先进控制与优化等方面进行示范,打造网上虚拟展馆,线下实景展示结合互补,以图文、视频、互动交流等形式,对智能制造装备示范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同时,培育一批本地首台(套)应用示范,对采购本地经认定的首台(套)产品进行改造提升(认定年度起两年内),按实际采购额,给予8%的补助,最高不超过600万元。

(五)平台建设行动

11.打造一批产业基地。

结合各地产业优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打造一批在周边地区较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鼓励南湖区宏力达、佳恒达等企业做强做大,发挥装备电子、智能仪器仪表、检验检测等领域优势;秀洲区以上海交大科技园的智能装备研究所、瑞鹏机器人等为依托,积极打造机器人小镇及智能制造装备设计服务中心,并以格鲁博为典型引导,积极发展智能特色成套装备;经开以瑞宏、丽驰、哈挺、科博达等企业为龙头,发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优势,以智慧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引进工业软件企业;嘉善以田中精机、景焱等企业为代表,发挥特色成套智能制造装备及精密机械产业优势;平湖以津上精密、日本电产三协等企业为龙头,培育一批治丞精密机床、拓伟思自动化等成长性企业,发展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产业;海盐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为依托,培育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提升基础件制造水平;海宁加大培育引进力度,夯实3D打印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经编、皮革、纺织等特色专用装备;桐乡以华章科技、三精自动化等为龙头,推动控制系统产业发展,提升电机等关键部件基础水平。

对有条件被认定为嘉兴市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园的,给予建设主体300万元奖励。

12.搭建一批服务平台。

依托一定的产业基地,多种形式建设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研发、检测试验、工业设计、系统服务、标准信息、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对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发展的共性支持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引导并支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衍生专业化服务,由生产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市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市经信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各县(市、区)明确目标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参照执行相关政策,并在相关责任部门新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科室,强化工作责任,整合有效资源,共同协作推进。

(二)完善推进机制。

突出企业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以推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推进传统企业的智能改造;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作用,建立企业间交流合作、协同创新和互利共赢的有效渠道,及时总结推广成功案例和经验;政府部门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研究,发挥引导作用,将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部门及各县(市、区)的考核内容。

同时,年初制定推进计划,年底进行县(市、区)目标责任考核。

(三)加大政策扶持。

市级工业发展资金和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每年统筹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重点发展领域技术领先、投资总额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对在创新发展、市场开拓、首台(套)示范、协同创新与协同制造、模式创新与业态创新、服务平台等加强支持。

(四)加强金融支持。

大力支持银行信贷、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为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和实施"机器换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对技术先进、效益良好的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和实施"机器换人"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

大力培育引导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上市融资。

力推厂商租赁,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发挥资金杠杆优势,优先采购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标的物,实现融资租赁企业与我市装备制造企业融合发展。

(五)保障资源供给。

对于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项目,以及技术先进、效益好、见效快的"机器换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积极结合全市退低进高项目开展实施。

建立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及"机器换人"项目零报审制度,保障项目用地、用能和相关生产配套资源供给。

(六)加大人才引育。

结合“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以嘉兴科技城、浙江科技孵化城、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重要平台,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为载体,引进一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

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重点培养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鼓励企业引进培养与智能制造相配套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激发技术开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与自发性。

附件: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图

 

2015年11月

细分领域

关键技术

现有企业

发展目标

(2015——2017)

专项行动

机器人

(工业、服务、特殊)

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技术、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智能装备传感器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网络化机器人控制技术、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等。

瑞宏、日本电产三协、布鲁艾诺、瑞鹏、治丞精密机床、拓伟思自动化、奇翼电子

实施“12355”工程,力争三年内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260亿元以上,认定300个左右嘉兴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培育500个智能制造装备示范应用项目,实施五大行动。

Δ招商引智行动

Δ产业培育提升行动

Δ协同创新行动

Δ示范应用行动

Δ平台建设行动

高档数控

机床

数控装置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技术等。

哈挺、津上、丽驰、亿晋、墩丰机械、天通、三精自动化、嘉湖、哈伯精密、艾使

3D打印装备

材料结构分析技术、辅助支撑智能生成技术、智能分层技术、光斑智能决策技术等。

嘉兴微纳精密机电、浙江集英工业智能机器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特色

专用装备

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线目标识别技术、直接驱动技术、网络制造技术等。

天通吉成、格鲁博、田中精机、大钰机械、亚东机械、海宁纺织机械、亚华印刷机械、森永光电

关键部件及基础件

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传感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材料热处理技术、在线无损检测与智能装配技术、激光跟踪测量、柔性可重构工装、数字化位姿调控。

德欧电气、华嶺机电、海利普、京马、宏力达、佳恒达、科博达、东菱技术、华章科技、中达轴承、恒锋刀具、五洲阀门、七丰五金

软件及服务

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功能安全技术。

和达科技、浙工数控、万科思自控、格鲁博、合意自动化

附件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