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5741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新版加反思二次备课

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四年级下学期,对相关数学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经验。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与年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认数和计算。

多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体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正确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能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探索并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含有万级、亿级的数的意义,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联系现实的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运用大数描述和表达信息,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几百乘几十的口算(表内乘法的扩展)。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初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以及两步四则混合运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能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简便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理解和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能借助直观图形分析一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点的对应。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时不止一条,能在方格子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能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认识梯形的特征,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认识等腰梯形。

能正确地测量和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底边上的高。

经历探索和发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的过程。

知道“列”和“行”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发展良好地数感。

(2)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

以及进行有关计算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意识,感受转化、归纳、符号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4)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图形运动的有关规律,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问题解决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抽象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2)在解决有关面积、行程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几何直观。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初步形成自觉反思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4)在测量、作图,以及简单的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及其间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查的习惯,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课时安排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4课时

认识多位数…………………………………………………………………………7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7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3课时

一亿有多大…………………………………………………………………………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运算律………………………………………………………………………………11课时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多边形的内角和……………………………………………………………………1课时

确定位置……………………………………………………………………………3课时数字与信息…………………………………………………………………………1课时

整理与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经历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时安排:

图形的平移…………………………………………………………………………1课时

图形的旋转…………………………………………………………………………1课时

轴对称图形…………………………………………………………………………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总课时:

4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序号

第一单元

总4课时

课题

图形的平移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和第7页的第1、2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

(含预习要求)

课件、直尺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方向距离

画平移:

1.找对应点

2.找对应线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实施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船和小鱼的移动图片。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船和小鱼在短距离之间是怎么移动的吗?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图。

谈话:

现在老师将小船和小鱼的移动过程用数学图形表示出来,你看得懂吗?

提问:

哪边是移动前的图片,哪边是移动后的图片呢?

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

箭头指向谁,谁就是移动后的图形。

2.交流共享,认识平移

提问:

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小组汇报。

 

小结:

物体像这样沿着一个方向平行移动一定距离的现象就叫做平移。

板书课题:

图形的平移。

谈话:

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提问: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其他的平移现象吗?

3.认识平移的距离

谈话:

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在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

刚才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追问:

刚才同桌交流了数平移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数法。

 

提问: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线段或点来验证下吗?

组织交流: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个?

先数一数,在与同桌交流。

小结:

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或线段,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第2页“试一试”。

要求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提问:

你是怎样画的?

组织汇报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

在画出平移方向后,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提问:

在画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判断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在让学生说说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多少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2.完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学生观察例1图。

生:

左边是移动前的图片,右边是移动后的图片。

生:

图片中间的箭头指向看出来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移动的。

补充汇报:

小船图移动的距离比金鱼图远。

 

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现象。

学生举例说明。

 

同桌交流讨论。

生:

小船图向右平移了9格。

引导学生得出:

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学生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数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

看小船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

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了9格。

学生尝试验证。

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在与同桌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画图。

 

学生一边用投影仪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样画的。

 

生小结:

表示平移方向的箭头不能丢,平移的距离不能数错,点要画在十字交叉处,线段要与方格线重合。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后再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回顾旧知:

平移和旋转

1、有方向

2、有距离

3、大小不变、形状不变

 

动画展示平移过程,让学生说说小船和小鱼是否发生的变化。

 

平移的概念以及平移现象不进行总结

 

让学生总结数平移几格的方法

 

引导讨论:

在方格纸上将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三格,可以先确定什么?

作业设计:

书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于判断平移现象的依据不是很充分,在练习与测试第一题可以看出,可见上学期的知识讲解没有处理到位。

另外从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于平移距离也就是数格子的方法没有掌握到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教师需要加强!

主备人

使用人

序号

第一单元

总4课时

课题

图形的旋转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和第7页的第3、4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含预习要求)

学生课前从书本第113页剪下和例3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活动角、直尺。

师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旋转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角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实施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2中的三幅图片。

提问:

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提问:

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运动吗?

指出:

物体围绕一个点转动就叫做旋转。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旋转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图形的旋转

二、导入新课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提问:

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谈话: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吗?

提问:

现在你能说说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是怎样旋转的吗?

2.深入探讨旋转90°

出示转杆打开的顺时针和转杆关闭的逆时针示意图。

提问:

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旋转了多少度?

师规范学生语言。

小结:

点O就叫做中心点,顺时针和逆时针就做旋转方向,90°叫做旋转角度。

板书旋转三要素:

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出示例3图。

提问:

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并适当给予指导。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

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吗?

先画一画,在和同桌交流你的画法。

展示交流。

 

出示例3下的旋转图画法图示。

小结指出:

先把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把另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最后连接成相应的图形即可。

提问:

在画图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回答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出示题目。

提问:

你能根据题目要求说说此题旋转的三要素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观察图片发现转杆的打开和关闭都是绕着一个点旋转。

学生举例说一说。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得出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

 

学生用手势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生:

转杆打开是顺时针旋转,关闭是逆时针旋转。

 

学生观察,思考。

交流得出:

转杆打开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引导学生从旋转三要素来审题。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尝试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再交流。

学生上台用投影仪展示画好的图形并交流自己的画法。

 

引导学生小结:

先要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每条边旋转的长度不能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汇报后全班校对。

 

学生明确:

中心点:

点A

旋转方向:

顺时针旋转

旋转角度:

90°

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上台展示并汇报,全班校对并找出错误原因。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三幅图的意思再说说转干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围绕一个点进行旋转)

 

你知道都是绕着哪个点?

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画出转杆旋转前后的示意图,你知道它旋转了多少度?

通过测量发现旋转前后形成了90度的角。

我们可以说转杆前后旋转了90度

作业设计:

书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3、4题。

教学反思:

 

主备人

使用人

序号

第一单元

总4课时

课题

轴对称图形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和第8页的第5、6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能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学习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

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含预习要求)

学生课前从书本第113页剪下和例4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再剪下书本115页的图形。

圆片

师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实施

一、回忆引入

1.回忆轴对称图形

提问: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吗?

追问:

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2.举例轴对称图形

提问:

你能从生活中举出哪些有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说一说。

谈话: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新知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要求:

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巡视。

组织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到:

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提问:

把长方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提问:

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

谈话:

请打开你们对折的长方形纸片,找到那条折痕。

小结:

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画对称轴

提问:

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问:

你能在长方形纸片上画出它的对称轴吗?

引导:

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怎么画出它的对称轴呢?

指明回答。

教师指出:

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师板书演示画法。

4.完成“试一试”

谈话: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例4的正方形中画出各条对称轴。

师巡视,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

提问:

这两条对称轴画的对话不对?

你还有其他意见吗?

 

小结: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5.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出示例5图。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提问:

你觉得那种方法比较好?

6.提问小结

我们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

我们也可以借助方格图来判断。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3.完成“练习一”的第五题

谈话:

拿出提前准备的第115页的各种图形,折一折,数数它们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指明汇报。

 

谈话:

这些每个图形的边长都一样长,也叫做正几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

生: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按要求动手操作。

学生演示并汇报: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汇报两种不同的折法:

横着折和竖着折。

生:

注意要使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

学生按要求操作。

 

学生齐读。

 

生: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生:

两种折法就有两条折痕,也就有两条对称轴。

学生用直尺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怎样画对称轴。

 

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补充完整其他的两条对称轴并展示折法和对称轴的画法。

 

学生独立在书本的方格纸上画一画。

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

在对称轴右边按顺序依次画出与左边对称的另一半。

方法二:

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按顺序连接这些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对比。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汇报。

明确:

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都有1条对称轴,而第三个图形有2条对称轴。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后集体订正。

 

学生拿出这四个图形分别折一折,找出所以的对称轴。

生:

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

谈论得出:

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复习旧知:

一些图形进行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1、对折以后的图形互相重合2、折叠的留下折痕就是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进行多角度的折叠然后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出示圆形,提问圆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它有几条对称轴?

通过同桌之间的合作操作,进行总结:

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作业设计:

书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6题。

教学反思:

 

主备人

使用人

序号

第一单元

总4课时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7、8、9题和第9页

课型

练习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