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76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篇鼻科学2

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2

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2

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3

第二章鼻中隔疾病4

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4

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6

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7

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7

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8

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9

第四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10

第一节鼻腔填塞10

第二节血管结扎12

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13

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13

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14

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15

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16

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16

第二节儿童鼻内镜检查术25

第三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26

第四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27

第五节后鼻孔闭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29

第七章鼻及唇腭整复手术31

第一节整复外科概述31

第二节鼻部整复手术36

第二篇咽科学45

第八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45

第一节茎突截短术45

第九章咽淋巴环疾病47

第一节扁桃体切除术47

第十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48

第一节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48

第二节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49

第三节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50

第十一章咽部良、恶性肿瘤手术51

第一节颈外动脉结扎术51

第二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52

第二节扁桃体肿瘤切除术53

第三篇喉科学54

第十二章喉创伤、喉狭窄及喉异物54

第一节急性喉外伤手术54

第十三章喉麻醉及检查术56

第一节喉腔表面麻醉56

第二节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57

第三节支撑喉镜下手术58

第十四章喉感觉、发声障碍及喉肿瘤切除术60

第一节喉显微手术60

第二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61

第三节喉裂开术62

第四篇耳科学63

第十五章耳损伤及后天性畸形63

第一节耳郭部分缺损的修复术63

第二节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65

第十六章耳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66

第一节鼓膜穿刺66

第二节鼓膜切开67

第三节鼓膜修补术68

第四节乳突根治手术69

第五节改良乳突根治术70

第六节单纯乳突凿开术71

第十七章传导性耳聋72

第一节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72

第十八章耳源性眩晕74

第一节甘油试验74

第二节温度试验75

第三节位置性眼震检查法77

第四节变位性眼震检查法78

第五节耳石复位法79

第六节迷路瘘管试验80

第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81

第五篇气管、食管学83

第19章气管切开术83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第一篇鼻科学

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

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

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

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

【适应证】

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

1.无特殊禁忌证。

2.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1)单侧骨折:

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一叶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复位后行鼻腔填塞。

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

(2)双侧骨折:

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

(3)鼻中隔须矫正者:

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

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毗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

【注意事项】

1.情绪异常紧张者可给予镇静药。

2.合并脑脊液鼻漏者勿堵塞鼻腔。

3.复位后勿挤压骨折处。

4.昏迷患者,为预防窒息,在填塞前应放入鼻通气管。

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眶骨骨折伤后当时,或在7~10d内。

2.有眼部症状,包括复视、眼球突出或陷没、视力下降等。

【禁忌证】

1.有严重颅脑并发症者,首先抢救生命。

2.无眼部功能障碍,又不影响眼部外形者不需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眼眶击出性骨折出现眼球凹陷、复视和下直肌嵌顿以及X线片显示眶下壁破坏时,应暂时观察1周,待眶部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

手术进路有四种:

①睫毛下切口进路;②下穹隆切口进路;③上颌窦进路;④眶上颌窦联合进路。

睫毛下切口进路:

在局部麻醉下,沿下睑睫毛下皮肤自然皱褶处做横切口,分离眼轮匝肌至眼缘,横行切开眶下缘骨膜,在眶底骨膜外进行广泛分离,探查眶底骨板找到骨折处,松解被嵌顿的下直肌和其他眶内组织,取自体髂骨,或用钛板进行修复,手术操作须严格保持无菌状态。

2.眼眶击入性骨折在全麻下做眉弓外侧切口和下睑缘切口,分离肌层后用剥离子伸入颧弓下方,用力将下陷的上颌骨向前外方挑起,达到满意位置,视情况可用细钢丝或电钻在适当部位钻孔,将眶下缘的骨折片在上颌骨与颧骨之间进行固定,局部皮肤清创,分层缝合。

【注意事项】

1.骨折复位后适当固定,眶内容应回纳完整。

2.预防和控制眼部感染。

第二章鼻中隔疾病

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塞。

2.鼻中隔高位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鼻中隔前部偏曲,反复鼻出血。

5.鼻中隔偏曲伴有软骨部歪曲。

6.为其他手术作准备。

【禁忌证】

1.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

2.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

3.全身疾患,如血液病、梅毒、糖尿病、肺结核等。

4.年龄<18岁,鼻部发育未完全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半坐位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2.切口。

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凸面,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纵行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部,下至鼻底部。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犁骨。

4.在黏膜切口后方约2mm切开软骨,剥离对侧软骨膜及骨膜,放入中隔扩张器,撑开鼻中隔两侧黏软骨膜。

5.用中隔旋转刀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进达筛骨垂直板,然后向下至犁骨缘再向前拉出,即可切除鼻中隔大部软骨,保留备用。

6.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7.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8.缝合黏膜切口2~3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9.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注意事项】

1.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软骨切口应在黏膜切口后2mm,应边切边向上撬。

3.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4.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者。

2.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鼻中隔前部偏曲致反复鼻出血。

5.鼻中隔偏曲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

【禁忌证】

1.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2.全身疾患,如血液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3.妇女月经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半坐位或仰卧位,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2.切口。

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左侧,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半贯穿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处部,下至鼻底部。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犁骨。

4.游离鼻中隔软骨。

沿鼻中隔软骨的后上缘及后下缘,即和筛骨垂直板犁骨交界处,直接分离软骨边缘,使鼻中隔软骨与骨部脱离联系,也可在软骨与骨相交处切除2~4mm的软骨条,以达到游离鼻中隔软骨的目的。

然后将剥离子经软骨后缘伸入,分离偏曲凸面侧鼻中隔骨部的黏骨膜。

5.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6.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鼻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7.缝合黏膜切口1~2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8.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注意事项】

1.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3.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

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低温等离子射频是将消融的温度控制在70℃以下的新一代消融设备。

控制消融过程中的温度能减少消融过程中对黏膜的损伤,有利于鼻黏膜功能的保留。

【适应证】

下鼻甲肥大,以黏膜肥厚、增生为主者。

【禁忌证】

下鼻甲骨性增大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黏膜。

2.用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范围和部位,确定消融范围。

3.根据不同设备的输出功率、作用时间及相应的消融范围确定等离子探头插入黏膜下的位置、深度、作用时间及消融点数。

4.术毕麻黄碱棉片收缩黏膜并压迫止血。

【注意事项】

1.手术当时无法直视消融范围,需依据经验控制最终消融程度。

2.不求一次到位,以防过度消融。

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用机械的方法切除增生、息肉样变的下鼻甲黏膜,增加鼻通气有效截面积。

【适应证】

下鼻甲肥大,黏膜增生伴有息肉样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

【禁忌证】

未经治疗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无增生、肥厚的过敏性鼻炎。

【操作方法及程序】

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

2.0°或30°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位置,确定切除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