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5462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docx

模板工程施工方分析解析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栢景轩7#、8#楼商铺、车库编号:

QG-5-006

致:

安徽省建设监理公司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栢景轩7#、8#楼商铺、车库工程模板工程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模板工程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  期:

2005年2月28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第四章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栢景轩7#、8#住宅楼、商铺、车库工程为9、11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柱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基和独立基础。

一、施工工艺

1、支模工艺:

立可调钢支撑杆及早拆柱头→安装模板→安装支撑→安装斜撑→调平支撑面→铺设模板→面板拼缝粘胶带→刷脱模剂→模板预检→进行下道工艺。

2、拆模工艺:

降下活动支撑→拆除斜撑及上部水平撑→拆除面板→拆除下部水平支撑→清理拆除支撑件→运至下一流水段→待楼(顶)板达到强度拆除立柱。

二、模板选型

1、框架异形柱选用定型十二胶板作面模,背楞钢管及对拉螺栓及拉杆固定。

2、现浇板模板采用十二胶板,设可调节钢管和ø48×3.5钢管支撑体系对梁与板进行支撑。

梁底模采用50cm厚木方作模板面层。

3、楼梯模板选用十二胶板作底模、普通方木板作侧模,用钢管或木方作支撑。

4、板下肋梁选用定型木模作侧模,50厚松板作底模,用ø48×3.5钢管作支撑。

5、构造柱模板采用木模作面层,采用穿墙对拉螺栓固定。

6、选用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木模和十二胶板在受潮后不变形,以保证构件形状、位置等的正确性。

底层所用的钢管排架要支撑于夯实的土层上并用垫块垫牢。

7、所有模板表面平整、涂好隔离剂,边缝平直。

使混凝土成型后达清水砼效果。

三、条基、独基、地梁模板

独基及地梁模板采用散拼木模板拼装。

支模前应先在基底垫层上弹好轴线和边框线,然后带线立模,框好模板后用木方对模板加以支撑固定,并抄平。

用线陀控制模板的垂直度。

四、剪力墙、异形柱模板

1、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模板主要由侧板、立档、横档、斜撑及穿墙螺杆等组成。

侧板采用十二胶板横拼,预先与立档钉成大块板,横档钉在立档的外侧,从底部开始每隔800mm设一道,在横档上设置斜支撑,斜支撑间距1200mm。

2、异形柱模板安装时,根据边线先立一侧模板,临时用支撑挡住,用线校正模板的垂直,然后钉横档,再用斜撑固定。

大块侧模组拼时,上下竖向拼缝要互相错开,先立两端,后立中间部分。

待钢筋绑扎后,按同样方法安装另一侧模板及斜撑等。

3、为了保证异形柱的厚度正确,在两侧模板之间可用小木撑头(小方木长厚度等于墙厚),小方木要随着浇筑混凝土逐个取出。

为了浇筑混凝土胀模,采用ф12~ф14对拉穿墙螺杆拉结两侧模板,间距800mm,螺杆纵横排列。

五、现浇板底肋梁模板

1、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线。

2、梁支顶采用门式架加斜拉杆和可调钢管支顶件相结合支撑体系,对于梁宽在250~300mm,梁高500mm以下的梁采用门式架间距1.83m,门式架中间加可调钢支顶,梁高在500~900mm的采用门式架0.914m的间距,中间加可调钢支顶,每层门式架及可调钢支顶用Φ50钢管和扣件,作水平拉杆一道。

对梁高大于500mm,层高超过3m的应加设剪刀撑。

3、按设计标高确定支架的高度,然后在门式架的上托上搁80×100mm木枋,100mm宽边为高度方向,木枋的方向与梁长方向平行,80×100mm木方安装好后,用铁钉从上托的预留钉孔中将方条与上托固定。

之后在80×100mm木方上横排80×800×2000mm木枋,其间距按梁高500mm以下@600mm,500~900mm为@500mm,900~1100mm高梁为@400mm。

排好木枋后,铺上梁底板拉线找平,并按图纸要求起拱,图纸无要求时,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按1/1000~3/1000起拱。

4、铺好梁底后,安装梁侧模板,拉线调直,用60×80mm木枋,间距同梁底横枋,枋顶比楼板底低2cm,在梁两侧竖排枋条,下端用2cm厚散板平铺压脚,上端用散板连接定位枋条,当梁高少于500mm时,每侧斜撑一道,梁高大于500mm小于800mm时斜撑2道,在梁中拉8号铁丝,间距@800mm,斜撑的角度宜45°不能大于60°,当梁高大于800mm时,除斜撑2道外,应用Φ12@1000mm对拉螺杆一道,梁高大于1000mm时,应斜撑2道,Φ12@1000mm对拉螺杆二道(梅花形布置),进行加固,以防胀模。

在梁模安装时,应梁与梁之间拉结牢固、稳定,并在适当位置加设剪刀撑和斜撑。

防止梁在砼浇捣时位移。

5、首层的支顶架应铺设在坚实的地基土上,并在下托底垫4cm厚,宽25-30cm通长木板,以防下陷。

六、有梁板模板

1、支顶应垂直:

上下层支顶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而且要确保多层支架间在竖向与水平向的稳定。

2、支顶与龙骨的排列间距,应根据楼板荷重和施工荷载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一般情况门式支顶架间距为90cm,大龙骨间距60cm,小龙骨间距为40-60cm,支顶架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3、通线调节支顶高度,将大龙骨调平。

4、铺模板时可以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

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牢,模板铺设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标高校完后,应在每层门式架两侧加水平拉杆一道。

5、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6、首层地面应夯实,并垫通长4cm厚,宽25-30cm脚手板,防止下沉。

7、楼板的拼缝应严密,不得跑浆。

8、门式架的上、下托在使用时其伸入门式架内的长度不得小于35cm。

七、楼梯模板

楼梯底模采用多层胶合板,梯踏、踢步模采用木模。

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及基础模板,再安装楼梯斜梁或楼梯底模板,然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外帮侧板应在其内侧放出楼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档木,在现场装订侧板;踏步高度要均匀一致,尤其最下一步及最上一步的高度。

砖混结构砼构件主要有门窗过梁、圈梁、构造柱、雨篷或阳台和楼梯等,模板采用木模体系。

八、其它模板

门窗过梁、圈梁模板:

过梁模板由底模、侧模、夹木和斜撑组成;圈梁模板由两边侧模、托木、夹木、搭头木和斜撑组成;构造柱为侧模,设夹木支设。

  雨篷、阳台模板:

雨篷模板包括门过梁和雨篷板两部分,雨篷板采用2.5cm板作底模,模板支设雨篷板端头向上起拱2%—3%,阳台模板包括挑梁与阳台板两部分,支模要求同雨篷,注意悬挑结构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和稳定。

构造柱两边采用胶合板模板,模板与砖砌体接触处夹放0.5mm厚泡膜条。

对于结构中的弧形线条,可采用先配模后安装加固的方法施工,配模方法为将弧形线条划分为若干小段,每段均用小宽度板条拼成设计形状,再在模板面钉一层镀锌铁皮,然后将配好的各小段模板运至现场拼在一起,并与其他模板合并加固。

九、模板的拆除

模板应优先考虑整体拆除,便于整体转移后,重复进行整体安装。

1、柱子模板拆除

先拆掉柱斜拉杆或斜支撑,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一块块拆下并堆放好。

2、现浇板、梁模板拆除

1)、先将支顶上的可调上托松下,使龙骨与模板分离,使主、次龙骨降至能拆出方可,接着拆下全部U型卡或插销及连接模板的附件,再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块降下由龙骨支承,拿下模板和龙骨,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及剪刀撑和支柱。

2)、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

3)、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4)、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3、拆除模板标准

1)、模板拆除的时间,应按同条件养护下的砼试块强度来确定,其标准为:

跨度小于8m的梁、板砼强度达到80%以上。

跨度大小8m的梁砼强度须达到100%。

跨度小于2m的悬挑梁和板砼强度达到80%以上。

2)砼墙身拆模时砼强度不得低于1Mpa,且砼土浇筑后的两天内不得拆模。

十、载荷计算:

1、模板及其支撑的载荷:

荷载分为标准值及设计值。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

模板构件名称

木模

组合钢模

胶合板模

平板模板及楞木

0.3

0.5

0.4

梁模及支撑

0.5

0.75

0.6

2、新浇砼自重标准值:

24.0KN/M3

3、钢筋自重标准值:

梁1.50KN/M3,楼板1.10KN/M3

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注:

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楞,对均布荷载取2.5KN/M2,另应以集中荷载2.5KN再进行验算,比较两者所得的弯距值,按其较大值采用。

计算支架立柱及其它支承结构构件时,均布活荷载取1.0KN/M2。

5、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面模板可采用2.0KN/M2,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4KN/M2。

(作用范围在新浇筑砼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内)。

6、新浇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采用内部振捣器时),可按以下两式计算,并取其较小值:

F=0.22γCtOβ1β2V1/2和F=γCH

F:

新浇砼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砼的重力密度(KN/M2)

tO——新浇砼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可采用tO=200/(T+15)-砼温度)

V——砼的浇筑速度(m/h)

H——砼侧压力计算高度(至新浇砼顶面)的总(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外加剂取1.2。

β2——砼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商品坍落度为14cm时,取1.15。

7、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取值4.0KN/M2。

十一、荷载分项系数

1、模板及支撑自重:

1.2;

2、新浇砼自重:

1.2;

3、钢筋自重:

1.2;

4、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1.4;

5、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1.4;

6、倾倒砼时产生的负荷:

1.4。

十二、梁板模板计算

现浇楼板模板支撑体系由梁模、小楞、大楞、立柱组成。

模板底楞和立柱间距为0.6m,水平杆纵向间距1.2m。

一)、底模验算:

1、抗弯强度验算

按简支梁验算,查表得:

M=1/8ql2=M/w=fm=205N/MM2。

2、挠度验算:

W=5ql4/384EI≤[W]=1/250

荷载:

合计q1=7.164

底模自重:

0.014KN/M2

砼自重:

6.05KN/M

钢筋荷载:

24×0.3×0.7×1.20.38KN/M

振捣砼荷载:

2×0.3×1.20.72KN/M

乘以折减系数0.9,则q=7.164×0.9=6.45KN/M

3、强度验算:

M=1/8×6.45×0.62=0.29

M/W=0.29×106/5.94×103

=48.82N/M2

4、挠度验算:

W=5ql4/384EI

=5×6.45×6004/384×2.06×105×26.97×103

=1.96mm<600/250=2.4mm可以

二)、小楞验算

1、抗弯强度验算:

M=1/8pl(2×b/l)

=1/8×8.39×103×(2×0.3/0.3)=1.045×106

M/W=1.045×106/5.94×103=175.9

2、挠度验算:

W=pl/48EI

=8.39×3003/48×2.06×102×14.81×104

=0.15<300/250=1.2可以

三)、大楞验算

按连续梁计算,承受小楞传来的集中荷载,简化成

均布荷载计算:

抗弯强度验算:

M=ql2=1/10×27.97×0.602=1.01KN

=1.10×106/5.81×103=173.80N/mm2<205Nmm2

四)、立柱验算

立柱的稳定性控制,可按两端铰接受压构件来简化计算:

N=27.97×0.6=16.78(KN)

λ=L/i=1200/32.72=36.67

i=(d2+d12)/4=(482+44.52)/4=32.72(mm)

查表得:

ψ=0.957

σ=16.78×103/0.957×5.22×102

=33.59N/M2

表明立柱稳定符合要求。

十三、柱模板计算

柱箍是柱模板的横向支撑构件,其受力状态为拉弯杆件。

柱侧压力和倾倒砼产生荷载合计50KN/M2,采用十一胶板模板,选用Φ48×3.5钢管作柱箍,柱箍间距(L1)为500mm。

 

1、强度验算:

q=F×L1×0.85

0.85为折减系数

F:

侧压力和倾倒砼荷载KN/M2

q:

柱箍所承受的荷载设计值KN/M

q=50×103/106×500×0.85=21.25(N/M)

N/An+MX/rxWnx≤f

L2=a+(15*2)=600+30=630L2=600

N=a/2×q=600×21.25/2=6375

MX=1/8ql2=1/8×21.25×6302=1054265.6(N.mm)

An=5.22*102MM2

WX=5.81×103MM2

M/W=6375/522+1054265.6/5.81×103

=193.7

2、挠度验算:

w=5q’4/384EI

q’:

柱箍所承受侧压力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查表:

水平荷载4KN/M2

q’=(50×103/106-5.6×103/106)×500×0.85

=18.87N/MM

w=5×18.87×6304/384×2.05×105×14.81×104

=1.27mm≈630/500=1.26mm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