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案例分析.docx
《《四个太阳》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个太阳》案例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个太阳》案例分析
《四个太阳》教后感
沈瑛
这是一篇第二册的课文,是我在代别人课时所上的一堂课,精心设计了教案后,进入课堂面对一张张陌生面孔,一双双充满对知识的渴求的小眼睛,我调动浑身的教案灵感细胞,给他们上了一堂他们说很有趣、很开心,我觉得很成功的课。
1.用动静相间的课堂保持住孩子的学习热情。
儿童的注意时间是短暂的,要让他们在一堂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这就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充分调起他们的兴趣来投入学习。
这堂课中,在两轮读生字后,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把他们刚懈怠下来的神经又马上抓紧了。
在生字词的学习后,如果又是机械性的读课文,理解课文,学生肯定又没劲了。
所以采用活动的形式,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习课文,就让每位学生兴奋起来,都想争个第一。
这样整堂中,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状态,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积累体验。
学习本身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自主独立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和特征。
传统教案的教案过程重在教师讲解、演示,这无疑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体现。
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在课中的组织引导作用致关重要。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学会了记生字的方法,课文的理解及朗读,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同时在探索着学习方法,积累着学习经验。
3.在被尊重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力,当然每个人也有被尊重的渴望。
在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中,自己的个性能被充分地尊重,这是一种多么快乐的学习。
自由地选择读生字,可以把生字花瓣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太阳,可以自由地想象“我想画的太阳”……虽是在严肃而又有约束的课堂上,但学生的个体被完全地凸现出来,权力充分地使用起来,这是一个轻松而无拘无束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说、敢想、敢创新,快乐地学习着。
这是一堂我曾经认为很满意的课,但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反思,特别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学习以及自身教育理念地不断更新,我感觉到在这堂课中还有太多的约束,而使原本可以更活跃的课堂少了一分精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处:
1.在课文中圈生字时规定学生用“○”。
有些同学在自己认为难读的字下面加了 “─”,有的加了“△”,有的加了“═”。
这使我想到了,其实应该让他们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来划生字,这样既尊重他们的意愿,又体现他们的个性。
2.派代表说“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的太阳”。
有很多学生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绿组一个学生说:
绿色太阳对保护视力有好处;彩色组有个学生说:
彩色太阳会把整个世界照成彩色的。
而这些代表却没能综合大家的意见。
在我现在看来,应该来个辩论赛,想说的都来说,哪组观点多而正确才为优胜组。
这样的课堂多活跃,多精彩啊!
3.“我会背”这一环节的设计。
背只不过是针对一部分优秀生的,而大多数学生还是停留在读的基础上。
在教师范读后,有很多表现欲强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再比一次。
可由于教案设计的限制,我没能满足他们就进入了“背”的环节。
经过反思,觉得应让他们在自由练读后再来一轮比赛,满足他们欲望的同时也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执教古诗《草》的成功之处
沈瑛
在学校的“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我上了第四册的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草》,受到了学校全体老师的好评,我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教法多样
1.直观教案法:
让学生体会古诗意思时,运用多媒体、简笔画,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讨论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朗读体会法:
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4.移情感染法:
把自己看作诗人的朋友来体会读诗后的感受,在生活中会怎样,再进一步结合自身,以后碰到困难该怎么做。
二、学法合理
1.小组合作法:
通过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诗句中不理解的字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朗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以画代话法:
用简笔画把自己对字词的理解画出来,使意思的表达更直观,更形象。
三、过程清晰
1、激趣导入。
用有趣的诗歌擂台赛激起学生想学诗歌的欲望,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中进入新诗的学习。
2、感悟理解古诗。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诗句意思,领悟古诗含义。
3、拓展。
在有趣的拓展中无声无息地渗透思想教育。
4、用歌声表达赞美之情。
通过演唱歌曲《小草》,把小草的平凡而又伟大演绎出来。
四、板书新颖
用简笔画代替抽象呆板的文字板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通过看画更直观地理解诗句意思。
五、特色明显
1、尊重主体,充分自主。
整堂课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科整合。
把美术、音乐整合到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蕴涵的感情。
3、以读促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并能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4、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提供多次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
口语交际中的四种“说”法
沈瑛
从新课程实施至今,一直担任语文课的教案,一教就是四年。
四年的新课程教案让我着实感到了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重视,在每一单元都配有口语交际的内容。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案实际,总结了口语交际中的四种不同的“说”法。
1、看后说。
这是指观察说话。
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比较空洞,描述事物的特征比较困难。
看了说,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了。
在“我们的画”口语交际训练时,让学生拿出各自带来的画。
先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我是怎么画的,我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学生说得可多啦:
洋娃娃、儿童公园、我的爸爸妈妈、学校……有看着实物画的,有照着书画的,有自己想象出来的。
接着要求说出为什么想画这么一幅画。
最后把这三段话连起来我言我物。
2、做后说。
这是指学生把自己演示、实验、手工制作、游戏等实践活动用口语表达出来。
这种方法能把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说话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但要注意和学生的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
在人教版一上教材中有一篇“我会拼图”的口语训练。
在引导学生说话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如:
“今天下午,我带着剪刀、各种颜色的纸和胶水,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教室。
”接着让学生动手拼图,要求边想边做,要把拼图的经过交待得具体、生动。
做后把过程说出来,如:
“我先设计了几种小动物的图形,精心挑选了颜色适合纸片,剪成大小不同的圆形。
把它们分别按设计的图形拼贴成各种小动物,再给贴好的图形勾一下线,这样这些小动物就更活灵活现了。
”又如:
在进行“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时,可以在前半节课让学生到操场上去找伙伴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做完游戏后再回教室说说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有趣在什么地方。
对自己不熟悉的,但又想做的游戏,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游戏中有哪些规则。
3、创设情境说。
说话情境的创设,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情景再现法、模拟法、问题引入法、即时情景法。
情景再现法,就是让学生表演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说话场景,如“这样做不好”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表演一些生活中乱踩草坪,浪费自来水等不良表现的片段,再说说这样做为什么不好,该怎样劝说等;模拟法,就是让学生表演想象世界中的某种说话场景,比如“小白兔运南瓜”中想象小白兔想了哪些方法运南瓜,会碰到哪些困难,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等;问题引入法,就是结合教案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展开讨论;即时情景法,就是在课堂上捕捉时机,将教案内容、学生生活,以及当时的所见所闻有机结合,引出话题,于有意无意间创设说话情境,不知不觉,自然而然。
4、培养语感说。
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说话的时候,常会出现许多语病,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纠正学生的语病。
如果学生说得不完整、不通顺,甚至前后不符,教师可温和地提示:
想一想,你这话说完整了没有?
说通顺了吗?
有前后不相符合的地方吗?
能不能修改一下重新说一说?
如果经过提示后学生不能修正,则可加以指导:
建议你这样改一下——行吗?
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不限于纠正语病,还可针对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进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说得更好。
这样激发学生兴趣
沈瑛
新课标、新教材不但改变了我,而且也塑造了我。
在新理念下,通过不断的探索,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下面四方面入手:
一、做学生化的教师。
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如果上课板着面孔,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更不会产生创造和发明的欲望。
所以上课时,应注意做到:
尊重、信任、善待每一位学生,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面对学生。
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言语打动学生。
二、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就要让他们热爱语文,对语文书上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
(一)情境图的启发。
(二)故事情境的引入。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获得知识。
三、使学生要学中乐,乐中学。
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
在进行“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时,可以在前半节课让学生到操场上去找伙伴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做完游戏后再回教室说说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有趣在什么地方。
对自己不熟悉的,但又想做的游戏,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游戏中有哪些规则。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长了本领。
这样把教案与游戏融为一体,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发展,教案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鼓励学生质疑,点燃创新火花。
喜欢质疑是学生的天性。
而对大千世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
因此在教案中,应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的提问,每一次都要耐心解答,并且对他们这种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精神进行表扬。
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保护。
有了兴趣才有乐趣,乐学才能好学,在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后,我们的教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何低段的孩子也矜持?
——谈谈如何才能使孩子情动于中
沈瑛
每当想起昨天借班试教课上,那举着的寥寥无几的几只小手,那沉闷的课堂气氛,我的心情就会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
上完课,我就沉浸在自我剖析中不断地否定自己,虽然否定自己无疑是痛苦的,但如果没有这种否定,我又如何能成长呢?
这次我上的课是人教版第三册《称赞》的第二课时,根据我几年低段教案的经验,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喜欢发言,喜欢表现自己,不管自己懂不懂总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可这次试教,课堂上的孩子们为何如此矜持呢?
思来想去,问题还真不少。
《称赞》这篇课文的主题是称赞能给人们带来神奇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会互相称赞。
这样富有哲理抽象的主题,对一个以感性认识为主的低段孩子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作为老师必须打通孩子们与文本中主人公小獾、小刺猬的情感通道,只有情动了才能悟出其中真味。
先从课前的沟通开始说起吧!
课前我曾给这班的孩子上过本课第一课时,在这节课里,我发现孩子们普遍不爱发言,大部分同学只听不说,这样一来,我对这些孩子确实一下子没有了信心,总觉得他们达不到我预设的水平,自己也没有了上好这堂试教课的劲头。
试想一位没有激情的老师在课堂上怎么可能用自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呢?
我的消极情绪必定会在无意间流露出来,并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以至于本来就不爱发言的孩子得不到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信任就更没有自信开口讲话了。
另一方面,由于我担心他们的能力就常常会出现越俎代庖,没有给孩子自主学习机会的现象,如没有必要的反复、重复同一个问题,出现解释性的话等等。
在让学生在文中寻找“小动物互相称赞的句子”这一环节时,我不断地提示孩子们:
称赞就是表扬、夸奖,请你读一读找到的句子是不是表扬、夸奖。
回想起来,既然课前已经对这个班有所了解了,我大可不必如此不自信地去上课,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当地调整难度,尽自己所能搭建一个适合他们的舞台,效果一定会比这次好。
课前谈话应该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做好情感铺垫的好机会。
在此处我安排了老师相机称赞孩子,并让受称赞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感性地认识什么是称赞,亲身体会称赞给人带来愉快的感受。
我更想要创设一个与课文相似的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恰当的轨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使他们处于“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状态。
可是由于我经验不足,课前考虑不周,使得此次谈话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是借班上课,不知道孩子们的名字,我称赞他们时,指向不明确,如“有的小朋友精神真好!
”“有的小朋友坐得真端正!
”等等。
有的学生甚至连有没有得到老师的称赞都搞不清楚,对我提出的“得到老师的表扬你有什么感受?
”这样的问题不置可否。
可见我对他们称赞没有到位,没有传递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学生的感情还没有激发出来。
我想以后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问清孩子的名字,再指名称赞,这样的称赞对他而言就非同一般了,一定会有自己深刻的体验。
我想在此还可以增加一个环节,那就是反过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特点来赞一赞老师,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来称赞别人,并看到自己的称赞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更深刻地体会称赞给每个人都能带来快乐,我们人人都需要它。
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涵,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是进行有效朗读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形成良好语感的基础。
”在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时,我没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一拿到句子就一味地想让学生想办法读好它,而没有帮助学生弄明白这句话的大背景。
于是学生的读就只能是“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和文本只隔了薄薄的一层,但感觉还是不舒服。
尤其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这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从字面上看来非常简单,似乎很普通,如果没有深入理解课文,真的很难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拿到这句话,我就不应该急着让学生训练朗读,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充分感受这句称赞的话是多么恰如其分,多么来之不易,再让孩子学着小刺猬的样子用自己的话恰当地来鼓励一下小獾。
最后回过头来请大家带着对小獾的喜爱来表达发自内心的称赞,我想这样一来,学生与小刺猬、小獾之间的情感得到了沟通,这之后的朗读应该是能够传情达意。
另外,孩子是天真的,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这种特点大做文章。
学生的学习激情应该是由老师来点燃的,课堂上争先恐后、不吐不快的场面也应该是老师调动的。
当学生出现数一数二的佼佼者时,老师可以用“你们能和他一样能干吗?
”“你们想超过他吗?
”这种鼓励的话激励他们。
把他们推到高水平的位置。
我想只要有了老师对学生有真心的支持、善意的批评、热情的表扬、中肯的评价、耐心的激励,就能使学生情动于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再也不会出现这种低段学生也矜持的尴尬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