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与市社保所年度工作总结汇编.docx
《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与市社保所年度工作总结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与市社保所年度工作总结汇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与市社保所年度工作总结汇编
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与市社保所年度工作总结汇编
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xx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年)》(陕政办发〔20**〕57号)、《xx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商政发〔20**〕17号)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老龄办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的通知》(商政办发〔20**〕207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和问题截止20**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2.9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5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到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6.9万人,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加剧态势,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繁重而艰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老年救助工作,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年人工作目标。
20**年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老龄办、市民政局等15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的通知》,按照“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兴办老年服务事业,有力推动了养老服务业社会化进程。
20**年3月,市政府调整了老年人优待年龄和享受高龄老年人生活、保健补贴年龄,并大幅提高了补贴标准。
目前,全市有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98个,涵盖敬老院、福利院、养护院、老年公寓等多种类型,养老床位达10400张。
依托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老年人协会等机构和组织,探索性开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巨大转变,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不断创新,为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日益显现,失能老年群体的逐年递增,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缺乏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省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基础养老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多方面需求;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利用率偏低的矛盾并存,一些养老机构运行状况不佳;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到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不断增多。
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传统的居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满足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要求,既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和再就业。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老年法规、政策,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从我市实际出发,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级负责。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要统筹考虑、整体规划。
市政府制订全市的总体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并督促落实。
县级政府制订本地规划,承担主要建设任务,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鼓励城乡自治组织参与社会养老服务。
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导向,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完善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功能,优先解决好需求最迫切的老年群体养老问题。
深化改革,持续发展。
按照管办分离、政事政企分开的原则,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和监管。
完善养老服务的投入机制、服务规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机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多样的养老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适应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资金管理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逐步实现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十二五”末,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5万张,老年人床位拥有率达到国家规定的30‰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二)建设任务。
按照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协调发展的思路,“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城市养老机构建设。
加快以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专门服务的老年护理机构建设,建成市级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1所,新建老年公寓8所,新增社会养老床位2200张左右,使全市城市社会养老床位达到3500张以上。
力争建成集养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省级养老服务中心1所。
2、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
结合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镇办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机构,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创新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新建、改扩建镇办和区域性敬老院56所,新增床位1500张。
3、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机遇,建设一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老年人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城镇社区60%以上,新增床位1500张。
4、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
力争每个县区新建、改扩建1所县级社会福利中心,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兼顾为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
(三)建设方式。
通过新建、改建、扩建、购置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新建小区要统筹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建配套实施方案。
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医院、企业、农村集体闲置房屋以及各类公办培训中心、活动中心、疗养院、小旅馆、小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养老服务。
通过设备和康复辅具产品研发、养老服务专用车配备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能力。
(四)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各类服务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实现社会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公办养老机构应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按照国家和省、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理顺公办养老机构运行机制,建立责任制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鼓励有条件或新建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各类专业化的机构负责运营;运营机构应坚持公益性质,通过服务收费、慈善捐赠、政府补贴等多种渠道筹集运营费用,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兴办养老机构的培育扶持,采取民办公助等形式,给予相应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支持其发展。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服务设施,开展社会养老服务。
推动社会专业机构以输出管理团队、开展服务指导等方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引导养老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收养政府供养对象,共享资源,共担责任。
(五)资金筹措。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需多方筹措,多渠道解决。
各级政府要发挥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支持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
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每年留存部分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补助资金,支持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重点用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养护机构建设。
四、保障措施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实施。
市上建立由民政、发改、老龄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构,各县区也要健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沟通,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
公办养老机构所需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采取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兴办或者经营公益性养老机构。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完善对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金融支持,增加对养老服务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
制订和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的相关标准,建立相应的认证体系,大力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养老服务示范活动深入开展。
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
建立老年人入院评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制度。
四要完善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要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科学布局,保障土地供应。
研究制定财政补助、社会保险、医疗等相关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好有关税收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
支持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
五要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组织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人才参与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培训,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
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服务手册、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发挥社区综合性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养老机构中,推广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网上办公实现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建成以网络为支撑的机构信息平台,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各县区可根据本规划,制定本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市社保所年度工作总结
2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业务指导下,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以促进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农保保扩面、劳动维权为五大重点,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强大引擎作用,积极做好日常工作,精心打造工作亮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为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改进措施,不断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新跨越,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年度工作回顾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1、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帮就业。
20**年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三个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
我所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促就业。
一是开展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
活动主要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做到四个到位,即:
宣传到位、登记到位、家访到位、帮扶到位。
争取“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
”本次活动共帮助就业困难人员11名,残疾人失业人员2名。
二是开展了20**年“春风行动”。
针对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四送”(即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活动,使城镇农民工享受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就业服务;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免费、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并可以参加到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中;使有培训意愿的人员参加享受政策补贴的职业培训;使有创业意愿的人可以得到创业辅导、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政策。
三是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积极配合市人社局局组织开展促就业工作四是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和高校毕业生见习联合进行。
本次活动为我乡23名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2、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0**年完成乡新增就业人员8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人,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步增加全乡的劳务输出任务已接近完成。
20**年全乡转移就业总数3123人次,完成责任目标的81.4%;劳务输出总数390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022人,自发外出2405人,本地转移473人,实现劳务收入658.75万元,转移就业前接受培训人数1258人,完成责任目标的111%;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达到42个,带动就业人数达到300余人,全部完成责任目标。
1、加强领导,健全体系,落实责任。
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工作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
明确目标责任、分工、巩固乡、村、信息员三级工作体系,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乡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劳务输出综合协调,培训联络、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项工作,做到机构、人员、制度、职能,“六到位”,具体承担输出培训、组织服务工作。
2、群众自发外出,政府坚强后盾。
利用两条劳务用工信息网络。
第一条是建立起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
第二条是在我乡和各行政村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劳务信息网络。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政府做好引导、培训、维权。
3、抓培训,促技能,利用能人带动促就业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务工者素质,在培训渠道上注重多元化。
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个性化培训”,为广大农民提供创业培训和养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坚持把就地输出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出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渠道。
依托在外务工的“劳务带头人”、“劳务能人”,发挥他们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开展带动式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
4、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我劳动保障所积极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三、新农保水平不断提高
(一)、新农保缴费扩面扩面增加。
到12月20日前,全乡必须完成新农保参保任务6281个(包括已享受待遇的1130人),完成参保率为100%。
20**年11月全乡参保人数达到3363人,完成任务的60%。
其中老户续保3136人,新户实际参保227人,1、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召开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会,调整充实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认真研究,扎实安排,完善工作方案,对新农保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二是与重点村(队)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夯实工作责任,确保如期完成。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分析通报。
对领导不重视、工作进度慢的及时下发督办通知,限期完成任务。
2、广泛深入宣传。
一是利用召开干部会议、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等不同层次的会议,宣传讲解新农保工作的政策要点和工作难点。
二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在农牧民集中地、活动场所采用悬张贴标语、办黑板报、在集市设立咨询点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各小队采用发放宣传单、干部入户、电话通知、口口相传等方式进行宣传。
3、全面调查摸底。
为落实好此项惠民政策,将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乡政府将安排专门的工作力量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各类参保对象的情况。
一是组织各村支书、主任、对村农牧民等参保对象进行调查摸底;二是调查全乡各类中小学在校学生状况;三是加强社保、民政、派出所等部门联系,了解我乡低保户、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人员的情况,为农牧民参保做好准备。
四、劳动保障维权
(一)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顺利通过市上验收。
一是成立了乡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人员,制定了计划。
二是劳动保障监察员工作职责、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示意图、案件办理流程图上墙,供群众查看,咨询。
三是逐企业建立档案,完善企业用人单位职工花名册。
实现了全乡上下联动的劳动保障监察监督网络,实现了管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无死角死面。
(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要求进行规范执法检查。
一是成立了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协助领导小组,确定了人员,制定了年度执法计划,共安排一次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和两次综合检查。
二是积极发挥村级信息员的作用,加大巡查力度,争取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确保辖区不出现一例违法事件。
五、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
由于我劳保所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位社保所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
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乡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上级部门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从目前二堡乡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
目前,全乡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
二堡乡劳动保障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还要进一步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劳务输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我乡的劳务输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我乡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地区、市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校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大技校招生力度,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政策法规水平,加强职业中学的劳动技能课教育,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提高我乡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从而突破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进而实现量上的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发展。
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