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科学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1.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教学难点】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实验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
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
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
(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
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
橡皮泥有什么作用?
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
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
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
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
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
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
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
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实验
3.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
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四、课堂小结。
师: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空气有什么的特点呀?
板书: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
1.2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3.亲历称量的过程,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测量。
4.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质量的结论。
【教学难点】准确、规范地开展实验,能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
皮球、打气筒、天平秤、砝码。
分组实验用:
每组细木条做的小天平一架,铁架台一个,气球、气球夹各两个,铁垫圈两个。
课前训练:
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并用气球夹卡住。
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谜底:
空气)
2.师出示一个尼龙袋,请学生装一袋空气,再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空气的知识。
3.相机抛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空气有质量吗?
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设计实验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出示一瘪一鼓两个气球,先明确鼓的气球里面充满了空气,然后请学生用手掂量掂量。
你觉得哪个重?
掂量不出来就说明空气没质量了对不对?
为什么?
(a太轻,手灵敏度不够 b气球和气球夹本身质量也有差异,应用同一个)
2.师:
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使用一个简易小天平)。
师视情况出示跷跷板图片。
(a跷跷板能给你什么启发吗?
b跷跷板和简易小天平有什么联系呢?
)
3.师:
其实跷跷板就是一个简易天平,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简易小天平。
出示细木条、气球、气球夹、垫圈、铁架台等材料,组装好小天平。
怎么使用呢?
请学生说,教师作操作演示(演示到平衡即可)。
图片出示另外几种挂气球的方法,让学生选一选是否也可行?
4.方法很多,我们就选“一边挂瘪的气球,一边挂垫圈”这种来做吧。
提示:
气球充气后可能出现的几种现象。
学生操作:
第一步,每组小天平达到平衡。
第二步:
把其中的气球充气,观察出现的现象并记录。
三、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实验结果
1.实验现象统计:
向充气气球一边倾斜( )组;向垫圈一边倾斜( )组;继续保持平衡( )组。
2.从这些数据看,你觉得空气有质量吗?
质量怎么样?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有不成功的组,则问:
这几组怎么和大多数组不同?
会是什么原因呢?
等会儿作业时再做做看,暂且在板书后面打“?
”)
五、用托盘天平称量皮球的质量
1.师:
瘪的气球充足气后,增加了空气的质量,这个质量大不大?
(很小)那么这个很小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
如果需要一个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如1克、3克等)又要用到什么工具呢?
2.师出示托盘天平,简要说明:
用这种天平不但可以知道物体有没有质量,还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有多少质量。
左边放要测物品,右边放砝码。
天平左右平衡了,说明两边一样重,左边盘子内的物体质量就等于右边盘子内砝码的质量和。
天平还有游标,可以左右滑动,它可以在小范围充当砝码的作用)。
3.出示一个瘪的皮球,问:
里面有空气吗?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一称这个球的质量,在黑板记录数据。
4.请一学生用充气筒协助教师把皮球充足气。
说说现在皮球内的空气情况。
5.请一学生把充足气的皮球放到天平,观察到从平衡到倾斜的过程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相机释前疑)计算出空气的质量增加了多少?
这个质量大吗?
说明什么?
六、总结延伸
1.师:
今天我们通过亲手做实验,证明了空气确实是有质量的,但这个质量很轻。
师出示一个超大号尼龙袋,假设:
里面装空气的话?
你能提动吗?
试一试。
如果装水的话它将有120斤重(根据尼龙袋容积计算得出),你提得动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问题产生呢?
1.3空气怎样流动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会分析风的流动和形成、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界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热空气和孔明灯升空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的欲望。
(2).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
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细木棍、大小相同的小纸杯两个、细线、蚊香、胶泥、水槽、有关风的形成的视频、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1: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
提问:
老师手里的这个是什么?
里面装的是什么?
2、学生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
3、学生讨论、交流。
4、请两位同学们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5、谈话:
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
空气怎样流动)
活动2:
(二)、探索热空气是怎样流动
1、谈话:
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
可是当空气受热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请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
2、我们一起去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这幅图。
我们来研究热空气是怎么流动。
(板书:
热空气)
3、你觉得小女孩的手在蜡烛不同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的猜测)
4、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
我们一起来验证,在实验过程中,手要离火焰有一段距离,避免烫伤。
5、学生分组实验、感觉、讨论。
6、这能说明什么呢?
7、小结:
热空气在蜡烛火焰上方。
8、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9、演示实验:
“纸蛇实验”,学生观察,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10、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是不断上升的热空气推动纸蛇转动。
)
11、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12、小结:
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
向上流动)
活动3: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
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学生猜测、交流。
3、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教师演示纸杯平衡实验,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提问:
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5.学生讨论交流。
6.小结: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解释:
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是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活动4:
(四)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阅读实验步骤,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3、实验完成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表格。
4、小结:
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遇到冷又会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中空气的循环流动。
活动5:
(五)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1、提问:
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
冷空气)
2、提问:
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启发回忆:
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
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小结: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
向下流动)
活动6:
(六)探究冷热空气的对流——风的形成
1、提问: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风是什么?
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板书:
风的形成)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看教材第8页上的插图、分组讨论汇报。
4、小结:
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板书: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活动7:
(七)热空气的利用
1、你知道“孔明灯”、“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播放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视频。
活动8:
(八)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装在什么位置比较好?
为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板书:
制冷空调安装在高处取暖器应安放在低处)
板书设计:
空气怎样流动
热空气向上流动取暖器应安放在低处
冷空气向下流动制冷空调安装在高处
热空气上升
风的形成
冷空气下降
2.1昆虫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科学探究
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科学态度
对研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教学难点:
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昆虫标本、ppt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