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973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docx

日记作文之新闻报道日记

新闻报道日记

【篇一:

新闻实习生实习日志】

[xhtml无图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上课堂→学生实习专版→changyujie的新华社实习日记

共27条记录,每页显示50条,页签:

[1]

主题:

changyujie的新华社实习日记

?

changyujie发起话题于2007-7-1923:

06

?

第1楼[楼主]

2007.7.18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终于进了新华社的大门,见了老师,算是正式报到了。

其实昨天和海娜去过一次,等了很久老师一直不在,最后下班了没法办手续,只好今天再跑一趟。

新华社不愧是国家通讯社,保卫工作做得真到位,不仅大门口有武警严格把守,连办公楼前还有二道岗检查。

这次比较顺利,一去就给我们分别安排了部门。

我在国内部经济采访室,海娜在外事室。

进大门时还遇到了一个北科大04的mm,她也是第一天来,同样被分到经济采访室,不过她是学金融的,因此算到财经新闻组。

看起来我们室的老师们今天不大忙,大家聊了聊,他们都挺热情,让我心里少了些最初的忐忑。

张组长说新华社马上要搬家了,实习生也很多,最近正忙乱着。

问老师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他说不要犯政治问题就可以啦,比如说什么把机密文件带走之类的,呵呵。

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熟悉一下社里的工作流程,整理和记录稿件之类的事情,貌似还要安排值班。

估计这几天不会安排我们去采访,嗯,先跟着前辈们好好学习一下也很好,毕竟这里面大牛老师挺多。

后来我们就自己拿报纸乖乖地看,我翻了翻今天的新京报、中国证券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以前看经济新闻都是很快浏览过去,现在得认认真真的,多看多思考,特别是最近经济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要把前前后后的脉络搞清楚。

听老师们交流时专业词汇还是蛮多的,我虽然学了经双,但以前实习都是跑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方面的报道写作经验还十分欠缺,心想接下来自己得多做些功课嗯。

2007.7.19

今天上午六点二十起床坐车往社里赶,算是创了n久以来起床的最早记录。

一到岗就先办好了各种手续,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出入了

庞大的“新闻工厂”(ps:

俺的出入证号码是57,哈哈)

一整天下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但是基础工作必须要做好:

)首先是熟悉新华社的工作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试用社里的编辑系统和数据库。

这编辑系统比我以前实习时见到的编辑系统都要高级的多,尽管稿件的来源和去向通路十分丰富和复杂,但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各地的稿件都进入这个库里,通过编辑的修改再被采用。

一些业务上的交流和报道策划以及统计管理也要用到这个系统。

至于那个数据库,收录了近六十年来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资料,用老师的话讲,“这比北大图书馆的数据库都要好”。

今天的很多时间都花在编辑系统上了,一方面是摸索操作,另一方面是阅览记者编辑们的稿件,对照学过的新闻写作知识,从中吸收和领会一些方法技巧。

深刻的感受就是,真正的通讯社的确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采集与发布中心,通俗地说就是“新闻工厂”。

我注意到平均每分钟都会有数篇稿件发进稿件库,少则一二,多则超十。

严格的报道要求

我跟的老师主要是负责行业经济方面的,通过跟他的交流,我了解到关于新华社的稿件要求和所应持的写作态度。

众所周知,新华社的稿件覆盖面非常广,因此一个小小的错误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所谓“耳目喉舌”,既要做好“耳目”,也要当好“喉舌”。

所以老师强调说,一定要仔细再仔细,谨慎再谨慎,“宁可少说也不能说错”。

出了错不仅和薪金直接挂钩@@,更重要的在于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至于行业经济这一片,各政府部门和组织的信息发布和报道任务并不是很多,更多地要靠自己跑,不仅要跟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做好沟通,也要深入企业与群众。

老师说,消息写作是基础,除此之外也可以尝试写一下简单的述评文章,当然,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规则与热点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监督是重要职责

新华社不只是党的喉舌,更是人民的喉舌。

作为新闻机构,舆论监督始终是其不可推卸的职责,新华社也不是只说好话的,应该说是分寸把握得比较适度。

不少报道都体现了针砭时弊,抑恶扬善的正气,体现了倡导社会和谐文明的宗旨。

这一点就不冗叙了。

刚开始实习,虽然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但细心思考还是有不少收获。

从小事做起,继续努力。

先睡去了,明早还得六点来钟起床……

[该帖子由作者于2007年7月19日23:

26:

57最后编辑][该帖子由方可成于2007年8月16日22:

48:

25最后编辑]

?

xuhong回复于2007-7-2223:

42

?

第2楼

怎么没有下文了?

01级有师姐当年在新华社实习,很有成果。

我们很关心在这里的实习的情况,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

changyujie回复于2007-7-2414:

17

?

第3楼

谢谢徐老师关心!

实习情况还算比较顺利。

最近小懒了一下,没发日记上来,以后一定坚持记!

周六周日没去上班,上周五和这周一也基本没有什么任务,现在还没有出去采访过。

听老师和实习的同学讲,一般来这里的头一周大都呆在办公室熟悉情况,交流学习,没有什么外出采访写稿的任务。

这几天虽然心里有点小遗憾,不过也明白一定要把基础工作做好,不能心急,所以安安心心在办公室里学习,学习报纸和老师们的稿件,熟悉最近的热点新闻,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央行政策、股市行情、抗洪救灾等等,同时帮老师做一些小杂务。

因为没有具体的采访任务,我就先简单说说新华社的实习环境吧,也让其它同学有所参考。

我在国内部经济采访室,在6月份时新华社刚刚进行了一番机构调整,我们的经济采访室现在算是隶属于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各部委的新闻都由央采中心负责。

经济采访办公室里坐的老师分经济采访组和财经新闻组,财经组是偏金融财经方向的。

现在实行的是分片制,经采组分的片有宏观经济方面、农林水土方面、行业经济(包括电力、信息产业、能源等)方面等等,带我的老师是负责行业经济这片的。

一般一个老师带一个实习生,或者一个片一个实习生,发稿不是太容易。

今年新开通了一个金融服务平台叫“新华08”,我们室的稿子现在很多都往那里供,这里有个介绍: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吴满宇杨晓君)新华通讯社自主研制开发的综合金融信息服务系统——“新华08”20日宣布投入市场试运行。

由于老师比较忙所以今天给我派了个任务,让我去江西出差,关于老区通信情况的调研,没想到刚一来就被派了这样的任务,得好好加油了。

马上就要出发,周五回来,到时再跟大家聊咯。

?

方可成回复于2007-7-2421:

27

?

第4楼

哇,这么快就能出差了,不错不错。

是自己一个人去吗?

要注意安全啊!

?

changyujie回复于2007-7-293:

56

?

第5楼

2007.7.27

当飞机缓缓下降,滑行在首都机场平坦的跑道上,我已完成了这次“红色之旅”,重又回到北京熟悉的怀抱。

这次出门并不是愉悦身心的游玩,而是我实习以来的第一次正式任务——出差。

这个差事应该说来得比较突然,老师太忙把任务派给了我,而征求领导的意见结果是不让我去,因为怕出安全问题。

由于主办方已经安排好一切,所以最终允许我参加,只是老师们都几次三番地提醒我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

而我也深知这毕竟是次采访任务,所以显然不敢造次。

在中国来看,记者的地位整体来说还处于较高水平,特别对于中央媒体的记者,出差的安排基本上都很齐全。

此行美其名曰“红色之旅”,由我和其他媒体的七名成员组成的记者团总共在江西呆了三天,期间走访了南昌、吉安、泰和、井冈山的中国移动公司和一些革命遗迹,参加了关于革命老区移动通讯的两场座谈会,和当地移动公司的管理人员以及农村的普通民众进行了交流。

行程安排得很紧,不少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基本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

我们采访的主题是江西革命老区移动通讯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另外在参观革命圣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不少当地的革命历史和一些伟人的故事,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

这次出门嘛除了采访任务之外主要就是增长了见识,一方面受到了红色教育,同时也体验到记者生活的另外一面。

总的来说对自己是一次锻炼。

另外还发现,井冈山不仅是革命圣地,其实风景也不错,呵呵

出发之前,由于对方迟迟不给具体信息,我无法知道我们所要采访的主题,只知道是关于通讯的。

因此上网就江西省的通讯事业发展状况找了一些资料。

到那边之后才知道具体一些的采访主题,而移动公司那边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资料,包括江西移动的发展和社会贡献、当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革命老区通讯事业发展的史料。

从座谈会和采访来看,记者们最关心的还是当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毕竟这是和民生关系最紧密的一点。

在和省公司的座谈会上,一开始记者们的问题大都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回答则更多地涉及到农村通讯的发展给农民们带来的经济上的益处。

经过思考,我觉得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的确是一个可写的东西,但信息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如果要写的话一定得了解全面些,于是我问了在政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和他们所尝试的具体形式。

采访农民朋友们和座谈会也很不一样。

移动公司的管理人员应对媒体的经验十分丰富,因此回答也比较能够说到位,“老表”(江西百姓)们就不同了,他们大多凭自己的感觉,而不一定能够清晰地回答你的问题,因此不光要问,还更要注意问的技巧,要善于追问和引导。

作为刚走上岗位不久的实习生,去外地和那些经验丰富的记者们一起生活一起采访,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毕竟自己的经验还比较欠缺,显得稚嫩一些。

另外,和企业打交道也是挺锻炼人的,以后还需要多多积累经验,这次光喝酒就破了自己一直来的“戒律”-_-希望这次之后别又闲下来,能够多一些采访锻炼的机会最好,毕竟理论是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提升的嘛,呵呵

简单总结几点感想:

1.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有意识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和采访。

2.还是得强调,记者要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当然很多是从实践中来的)。

3.记者的生活是比较变动的,要习惯到处奔波。

4.各地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我喜欢山水,更喜欢每块土地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5.真正见识了“酒桌上不分男女”的场面……

?

changyujie回复于2007-7-3123:

07

?

第6楼

2007.7.31

从江西回来之后,首先的也是最后的任务就是完成稿子啦。

周六给f老师电话问稿子的事,老师说这稿子时效性不强,周一来了跟她商量好再写。

于是昨天清晨一上班就征求了f老师的意见,商量的结果觉得写消息的话虽然采用率会高,但就这次的内容来说没有什么可挖掘的东西,写通讯的话比较合适,不过就是采用率会很低。

我觉得刚开始嘛不必追求发稿量,把手练熟是首要的,因此决定写通讯。

采访的东西很多,资料也很多,但关键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要小而精。

中国移动还给了我除了江西之外的关于延安、遵义、河北平县的资料,于是选择从移动通信服务给老区带来的变化,特别是促进老区人民致富方面入手。

f老师说一般通讯是1200字或1800字,我这个写1200就行了,要把宏观的情况和具体事例穿插起来写。

开始写之前,我把那一大堆资料又看了看,在脑子里理了一下思路,后来才开始动笔。

下午终于写完草稿,首先自己改了改,调整了一下顺序,删掉了一些欠简练的话语,保证了语句通畅。

发给f老师后,由于这周她值班着很忙,所以今天早上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开始给我改,我站在旁边认认真真地看。

老师主要把开头和结尾的顺序调整了一下,从以前的数据中拿了两句话作结尾,主体的内容删掉了一些不属于事实性的语句,比如那些有评价倾向的,还有看似生动其实无意义的话语。

同时还整合了不少句子,看起来更加简练明晰了。

对照之下,我也认识到自己稿子中的问题所在。

【篇二:

优秀新闻稿件汇集】

临淄倾力打造“绿色化工”

2007-08-2907:

42:

00作者:

□记者贠瑞虎通讯员苏向东王立才报道来源:

拒批未通过环评项目27个,涉及投资10亿元

本报淄博讯最近,临淄拒批了一个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稀土项目,拒批的原因是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渣,且无法再利用。

此举在该区引起强烈反响。

之所以反响强烈,是因为由澳大利亚莱纳公司投资的这个项目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利税6000万元。

事实上,这只是临淄因为环评没通过而忍痛舍弃的众多“金娃娃”之一。

自2006年7月到现在,该区因为环保问题已拒批项目27个,涉及投资额10亿元。

“多年来,临淄依托齐鲁石化公司形成了一大批以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为主导的骨干企业。

所以一提起临淄,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化工产业。

事实上,化工绝不等于污染,只要死死把住环境保护这个经济发展的‘命门’,就一定能将化工产业提升为绿色环保产业。

”临淄区委书记唐福泉说。

园区专业化、布局集约化,是促进绿色化工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该区紧紧围绕全国第三家专业化工园区——齐鲁化学工业区,瞄准国际国内先进工艺技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初步实现了“七通一平”,具备了200亿元以上的投资承载能力,使之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完整具备化工企业配套设施的专业园区。

立足这一平台,该区全力打造投资“洼地”,在引导全区化工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同时,有计划地筛选吸引国内外化工巨头入驻投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档次,打造化工产业集群。

目前,齐鲁化工区的在建项目已达56个,总投资58亿元。

其中,英国boc公司与齐鲁石化合资8000万美元的boc空分项目将于2008年正式投产。

这些项目普遍采用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技术,产业关联性强,因而污染物排放也极少。

发展绿色化工产业,还要以铁的手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堵死后路逼迫现有企业不断改进工艺设备。

2006年以来,区环保部门共取缔企业12家,停产治理28家,限期治理10家。

今年以来,该区又对4家未能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或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了停产治理,对43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

淄博加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上8台板框压滤机,使洗涤废水节约了50%以上。

文登村级竞选先签“践诺协议”

2007-08-2308:

05:

00作者:

□记者彭辉通讯员车田民王安清报道来源:

干什么?

如何干?

干不好怎么办?

本报文登讯在刚刚结束的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界石镇石头河村许民祖再次以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8月18日,村民姜地玲对记者说:

“选举之前,镇上用明白纸告诉大伙选举的标准,老百姓心里有了谱;竞选人签订了《履行承诺协议书》,防止有些人乱放空炮。

大家心里亮堂了,许民祖得高票也就不稀奇了。

为更好地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障全市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在今年的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文登市树立了全新的“官”念:

将群众威信高、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选拔进村级班子。

该市通过在新闻媒体宣传干事创业干部典型、在每个村公开栏上公示、向全市选民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在群众中宣传“两

委”成员候选人的标准,积极引导群众珍惜手中民主权利,通过标准来“框定”自己满意的人选。

针对以往换届中存在的个别人选前乱承诺、选后不作为问题,文登市全面推行了农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

要求竞选人与村民选举委员会签订《履行承诺协议书》,把“干什么”、“如何干”、“干不好怎么办”等问题,作为群众对竞选者打票的重要依据。

软枣林村把干部任期目标定为加强村里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等内容,几名竞选者就此谈了自己在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打算。

最终,原村支书王从环在竞选中胜出。

事后,村民们高兴地说:

“这种竞选方式听着实在,看着欢喜。

我们想干的事,村干部都放在了心上,这样的人当选,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有奔头了。

一份协议书,让更多的农村能人、创业精英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马”。

截至8月中旬,全市871个村(居)中,共有801个村完成了村委会选举,384个村完成了“两委”换届选举。

揣着真诚叩老百姓的门

2007-08-2207:

59:

00作者:

□记者佟化文通讯员张炜报道来源:

平原开展“四民”活动凝聚民心

本报平原讯“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掰着指头和农民算养蛋鸭的经济账,并帮助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难题。

”8月15日,平原县畜牧局驻王杲铺镇前梅村的副局长郑汝臣,在驻村日记中写道,“经过引导和扶持,村里养鸭农民发展到25户,养鸭20万只,年纯收入可超过400万元。

”郑汝臣是全县596名驻村干部中的一个。

县乡干部进驻191个村庄的背景,是县里开展的“听民声,察民情,想民事,解民忧”活动,而组织这项活动是从“相家水库现象”得到的启示。

去年,县里想利用早已征用的一段河流故道建设水库,但河道内1.1万亩土地由28个村庄的1000多户农民长期耕种。

工程会否引发问题?

县乡干部进村入户做工作3个月,最后,群众无一反对。

今春,蓄水5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开工建设。

“倾听呼声,解决困难,是凝聚群众的最好途径。

”县委书记董绍辉说,“干部驻村是‘四民’活动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要带着情感去敲群众的门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选派的干部都是带着沉甸甸的调查问卷表进村的。

问卷包括农民自身要求、对村庄和乡镇工作意见、对驻村工作建议以及对县委县政府决策的看法等内容,共17个问号。

带回民情、带回民声、带回民意甚至骂娘的话,是县里对驻村干部的嘱托和要求。

全县发放调查问卷共1.2万份,收回1.1万多份,筛选归纳出500余条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用走访、开座谈会形式,征求意见200多条。

听到真话,是干部放下架子、接近民众的结果。

“群众最讨厌的是官僚主义,最反感的是政绩工程,最憎恨的是弄虚作假。

”县里把这一调查结果视为最宝贵的收获。

一家富不富,看是否有好项目;一村火不火,看是否选到好产业。

县里对驻村干部提出了帮民致富、帮民解忧、帮民说话和传播政策、传播科技、传播文明的帮扶要求。

而帮助村庄选择主导产业并让大多数农民参与其中,是主要任务。

驻村干部把帮助农民解放思想作为培植主导产业的切入点,已组织70多个村庄的1.5万名干部群众外出学习,举办各类培训班289期,已有3.9万人接受教育。

同时,从抓培植主导产业的牛鼻子工作入手,帮助新建立产业小区25个,开辟专业市场18处,培植民营企业和大户105个,建立健全协会组织67个。

【篇三:

浅析博客新闻】

浅析博客新闻

一、博客新闻的含义

二、博客新闻的特点

三、博客新闻的缺点

四、博客新闻的趋势1205031047张伟

一、什么是博客新闻?

博客新闻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简介。

顾名思义,既然是博客新闻,那必然少不了博客这一新兴的传播媒介,所谓博客新闻,就是基于博客,依托博客进行新闻传播一种新闻报道和新闻报道方式。

狭义来讲,博客新闻所指就是通过博客传播的新闻报道。

而从广义来看,博客新闻不仅仅是基于博客的新闻报道,更是指通过博客进行新闻制作,采访,报道和传播的报道方式以及受众借助博客获悉新闻的接收过程,意即不仅是一个点——新闻点,更是一条线——新闻线。

简而言之,博客新闻就是,用博客制作传播以及用博客接收的报道和报道方式。

博客英文名blog,全称weblog,即“网络日志”。

后来缩写为blog,blogger就是写博客的人。

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博客原指这样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也喜欢在网络上写日记。

后来博客也指一篇文章,一篇博客就是一篇文章。

blog是继email

、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反的“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志,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说白了,博客就是一种日志,只是这种日志基于传统而有异于传统,首先两者皆为个人日志,记载个人生活学习,喜怒哀乐,思考感想等等点滴记录,其次是皆为一种个人化的活动,但是,博客异于传统日志的是它基于互联网,而这使得博客无疑带上浓厚的互联网特性,更大的包容性,互动性、新奇性以及传播性。

而这,无疑是博客新闻产生和崛起的有力条件。

新闻传播中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中的时效性无疑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帮手,也正是博客能够满足新闻时效性这一新闻元素,才使得博客新闻越来越成为新闻工作者青睐的对象。

博客新闻便是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发挥了博客的时效性使其登上了新闻报道的舞台,二者相得益彰,大放光彩,博客新闻便是这样产生和崛起。

1988年的“德拉吉”报道,是博客新闻产生的起点,也是一个亮点。

不仅是新闻史上的一道奇观,也奠定和证明了博客与新闻结合的良好典范和可行性。

从此,博客新闻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而德拉吉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小记者爆得大名,成为众所周知的热点人物登上新闻史的殿堂。

这次“德拉吉报道”击垮了传统媒体的权威,使人们见识了博客传播新闻的巨大潜力和力量。

而随后的几次博客新闻在其中斡旋的几次重大社会事件,是博客新闻发展的一个重大见证,也是博客新闻成长的考验和磨砺。

这几次重要的美国社会事件是: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数党领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网站盯住,而丢掉了乌纱帽;

2003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

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博客”揭开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2004年4月,轰动一时的gmail测试者大部分从bloggers中产生。

这几次博客新闻报道囊括了政治,社会,暴力恐怖事件,公众舆论监督等领域,向世人证明了一点,传统的诸如广播电视报纸媒介能够做到的,博客新闻也能做到,不但能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博客便这样发展了起来,开始走向繁荣。

博客的繁荣的标志是一些专业化的博客新闻的出现。

传统的报纸广播等新闻集团开始将博客作为他们传播工具,越来越重视博客新闻的应用,一些专门的报社电台设立了自己的新闻博客。

这是博客新闻的繁荣。

二、博客新闻的特点。

1:

交互性。

传者和受众,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每个读者都可能成为作者,传受合一在实时互动中成为现实。

传统的大众传播是由少数传播者对不确定的大众进行的“一对多“的信息传播,传者与受者之间界限分明,而在博客新闻传播过程中是“多对多”。

没有所谓的传播者和受众,两者合二为一,传播者同时就是受众。

就像一个聚结了一大堆人的房间或者说是读书沙龙座谈,每一个人既是听众,也是讲述者,不分上下,每一个人都是中心,听别人讲话,也讲话给别人听。

2:

私人性。

也可以称之为“个性化”或“个人化”。

首先,博客就是一种个人化的工具,不受太多约束,没有太大要求。

博客新闻倾向与运用个人的视角来报道新闻,不能保证报道视角是狭隘的或是开阔的,也不能保证报道是主观还是客观,关键在于报道者的新闻素养和个人思想知识水平。

这便是博客新闻充满着个人感情色彩,完全代表着个人对待新闻事件的喜乐爱憎,成为一种个人化新闻报道方式,或是个人化的新闻。

3:

快捷性。

即时效性强。

和微博一样,博客新闻制作不受时间地点或是专业素养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物、只要有一部手机或是一台电脑,一个博客账号,随时随地将身边的新奇事传到世界每一角落。

可以达到即传即得的效果,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使受第一时间受到。

4:

灵活性。

不像传统的报刊广播或电视新闻,须要严格的把关和限制,博客新闻制作灵活,不受限制,用语活泼,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三、博客新闻的劣势。

博客新闻的优点便是其缺点。

1:

假新闻屡见不鲜。

新闻往往缺少必要的严格调查访问使得其缺少可行性和客观性。

很多网民借助博客制造了大量大假新闻以博取网友的眼球,大肆夸张歪曲客观事实,制造一些子虚乌有的时间,骇人听闻。

甚至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