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737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1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docx

二年级数学教案定稿

 

武汉市小学数学课教案

 

学校:

五里界小学

教师:

倪连英

年级:

二年级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直观操作

教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

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谈话:

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师导生动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生惑师动

学生质疑,师分析解答

(三)生生互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四)互动深化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去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会到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同一的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

教具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学具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师导生动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

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二)生惑师动

学生质疑,师分析解答

(三)生生互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互动深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练习一1、2、3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

教学反思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米,用米量

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教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

学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量了几次。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用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师导生动

一)、展开认识米

  1.提问: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

(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1)介绍米尺

  

(2)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这一段正好是“1米”。

  (3)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两臂张开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用米量

  

(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

  

(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三、实践活动

  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2.量一量:

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

水深多少米?

  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

想一想,应该怎样量?

(二)生惑师动

学生质疑,师分析解答

(三)生生互动

练习一4、5题

(四)互动深化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练习一8、9题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度,体会到用厘米量太麻烦了,要用米尺来量,从而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学会量线段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量线段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

直尺

学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

(贴成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

(贴成直的)

3、问:

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

4、在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的线。

(指着直的线段)

5、分别用一本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板书:

线段)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那么围成这些图形的线都叫线段。

(1)、认识线段:

下面这些都是线段。

(2)、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师导生动

1、观察讨论:

线段有哪些特点?

(1)、线段是直的:

(2)、线段的两头有端点:

(3)、引导学生量出线段的长度,因为有端点,所以就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2、动手操作

量出书中例4上面3条线段的长度,互相交换量的方法和量出的结果。

3、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

4、讲解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画起,要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的地方。

5、动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二)生惑师动

学生质疑,师分析解答

(三)生生互动

练习一7、8、9、10

(四)互动深化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些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填空

14厘米-8厘米=()厘米

40米+5米=()米

27厘米+8厘米=(  )厘米

56米-10米=()米

37米+10米=()米

89厘米-50厘米=()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实际观察体会线段的特点,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用直尺画给定的线段的长度。

第一单元测试2课时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不进位加)

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挂图、题卡、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1、出示口算题卡口算:

32+7=30+23=21+7=28+60=

2、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师导生动

1、师:

因为到博物馆很远,我们给同学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坐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

(1)班和二

(2)班的同学合坐一辆车,让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合坐一辆车,行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二

(1)班和二

(2)班的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

36+30=

3、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等学生有大部分完成后,抽生汇报。

4、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口算不错,今天老师教会你们笔算好吗?

笔算也就是列竖示计算。

(边讲边板书:

36+30=66)

十个十个十个

363636

+30+30+30

————————————

666

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36根小棒加上30根小棒是不是66。

5、观察讨论:

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

(板书)

6、教学例2

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二

(1)班和二

(2)班共有66人,66小于70,所以可以合乘一辆车。

那么二(3)班和二(4)班能合乘吗?

你们会把这两个班的人数用竖式的方法算出来吗?

7、学生自己写算式,自己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8、指名说出竖式的计算步骤,教师板书:

35+34=69

十个十个十个

353535

+34+34+34

————————————

969

让学生再说一说,竖式加法应注意什么。

9、小结:

这两个班的人数没超过70人,也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生惑师动

学生质疑,师分析解答

(三)生生互动

1、完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第10页做一做

(四)互动深化

笔算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6+30=6635+34=69

十个十个十个十个十个十个

363636353535

+30+30+30+34+34+34

————————————————————

666969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学反思

口算加法学生都会,这节课主要教学笔算,学生初次接触竖式计算,感觉很新鲜,学得也很认真,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进位加)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1、笔算:

35+24=43+21=24+23=43+25=

2、说一说,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师导生动

1、出示第8页主题图。

问:

(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为什么?

出示算式:

36+35=

2、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36+35=

4、学生讨论怎样计算。

5、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想用竖式的方法计算出来吗?

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进位加法。

(板书:

进位加)

6、让学生说说,335+36的竖式怎样列?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3636

+35+35

—————————

171

6、教师边讲边演示,先算个位上6加5得11,向十位进一,个位写一,再把十位的3加上3再加上1得7.

7、引导学生回答二(!

)班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辆车的道理。

8、教师小结并板书同学们讨论的结果。

笔算加法应注意: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二)生惑师动

学生质疑,师分析解答

(三)生生互动

1、完成P11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互动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梳理。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课本第13页第3题动手摆

2、笔算:

25+63=76+5=37+38=45+47=

32+28=35+7=25+67=32+57=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6+35=

3636

+35+35

————————

171

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进位加法,主要理解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4---P15练习二(练习课)

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具准备

题卡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师导生动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些计算对吗?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

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

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

(二)生惑师动

学生质疑,师分析解答

(三)生生互动

游戏:

小组笔算竞赛

36+56=28+59=47+17=57+29=

(四)互动深化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笔算

27+38=47+25=29+36=51+32=

26+65=37+28=65+19=42+2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反思

通过大量的练习,继续理解笔算加法的方法和算理。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不退位减)

总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挂图,题卡

学具准备

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会解答吗?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一)师导生动

教学例1.

1、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

56-22

2、指名说怎样算的?

鼓励算法多样化。

3、动手操作:

用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出56。

师:

十位上的5个圆片表示多少?

个位上的6个圆片表示多少?

4、教师演示,口述过程,强调从个位的6个中去掉2个,从十位的5个中去掉2个。

5、学生观察后思考:

如何列竖式笔算?

小组讨论。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列出竖式:

566个一减2个一是4个一

-225个十减2个十是3个十

————合起来是34

34

问:

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生惑师动

学生质疑,师分析解答

(三)生生互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四)互动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笔算:

36-24=78-67=98-56=79-56=

89-67=27-15=38-16=56-24=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56-22=34

十个

566个一减2个一得4个一

-225个十减2个十得3个十

——————

34

教学反思

在学习了笔算加法后再来学习笔算减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本节课学习的是不退位减法,学习的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8---P19例2、例3(退位减)

总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情境图,小棒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口算:

15-7=10-6=14-7=18-9=32-4=50-6=

说一说,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