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53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

《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专题六 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docx

实验专题六实验方案设计余伟生

专题6: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化学实验设计时应遵循: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②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

③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

④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2.如何迅速、准确地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呢?

(1)明确目的原理

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

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上只是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考方法。

在解答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设计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

(6)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

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

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

④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⑤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⑥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⑦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⑧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人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巩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掌握好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全面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②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即从多种路线中优选出一种最佳的制备途径,合理地选择化学食品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4.探索性实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其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

5.验证性实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操作简单,简便宜行,现象明显,且安全可行。

【易错指津】

1.系列装置的连接、搭配不当。

近几年高考阅卷的抽样分析表明,由于缺乏对问题的总体分析,常导致气体系列装置连接不当,而引起答题的系列失误。

主要错误有:

①看不懂装置图,不了解各仪器或有关试剂的作用;②不注意区分实验装置中的细节问题,如导管长短,洗气与量气的区别,安全装置,尾气处理等。

复习时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对气体发生装置进行分类、整理,气体综合实验的知识框架一般为:

制气→净化→干燥→收集或化学反应→尾气吸收。

2.简答时分析不清、表达不明。

实验题中常穿插大量的现象描述、原理分析、化学格式书写等。

答题时应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常见问题是:

①结论与现象混凝淆;②创造思维不到位,原因分析不准确;③方程式书写失误,如反应不配平,不注明反应条件,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错误等。

3.实验设计题解答能力差。

主要是思维不严密,对学过的基础实验不理解或不能联想迁移。

建议平时解题时要真正弄清实验的原理,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不可怎样做,同时尽可能自已动手,多做一些实验。

4.在实验设计中的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如有关气体的实验首先应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点燃或高温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应先进行气体纯度的检验等,以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准确。

【典型例题评析】

例1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NO(仪器可选择使用,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

已知:

①NO+NO2+2OH-→2NO

+H2O②气体液化温度:

NO221℃NO-152℃

试回答:

(1)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填各接口的编号)为

(2)反应前先通入N2目的是(3)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

(4)装置F的作用是

(5)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Cu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的NO,即产物中一定有NO,而不是通过实验来确定是否有NO。

而反应产物中NO2是一定存在的,所以要将NO2和NO分离后进行验证,如何分离?

题目给出了两种气体相差甚远的液化温度,联系装置F,便可知其意了,NO2和NO分离(NO2被液化)后的气体与O2作用,又出现红棕色,这个特征现象便可确认了NO的存在。

另外,制气前须将各装置内的空气排尽,气体中混有的水气的吸收以及最后尾气的吸收,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而酚酞的装置E便成了命题者用来干扰思维的多余装置。

框图分析:

NONO

Cu+HNO3(浓)→NO2

NO2

NO

NO2.O2

NaNO3

H2O

为达到题目要求的检验生成气体中有无NO就需做到:

①反应前要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免NO被氧化成NO2而无从检验,这可通过向装置A中通入N2来解决;②将混合气体中的NO2和NO分离,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利用冰水浴使NO2液化而达到要求;③反应混合气体中的少量水蒸气冷凝后溶解NO2,会产生少量NO而干扰检验,这又要求对反应混合气体进行干燥,这可由装置C来完成。

尾气中的有毒气体需用碱液吸收,题目提供的信息中已给出反应。

但(5)中是O2过量,这就需要将题目的信息经过加工来完成反应方程式。

答案:

(1)1541011672(10和11可颠倒)[说明:

错一个即不给分]

(2)驱赶装置中空气,防止反应产生的NO被氧化(3)通入O2后装置(D)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4)分离NO和NO2(或使NO2液化)[说明:

其它合理回答都给分](5)4NO2+O2+4NaOH→4NaNO3+2H2O

方法要领:

此题的解题框架为:

制取气体→干燥→分离→收集NO→尾气吸收。

因NO易被氧化,反应前先驱除装置中的空气,收集到NO后通入O2变棕红证明NO存在,因此,必须先将NO2分离掉,根据审题可知NO2.NO两气体液化温度相差很大,因此,选择冰水浴使液化NO2。

解题中易出现的错误是:

装置的连接顺序出现错误,这主要是由于不理解检验NO的原理及各装置的作用所导致;将(5)的方程式写错。

这主要是由于只注意了题目信息中的离子方程式,而未注意在(5)中O2是过量的。

引申发散:

实验设计题通常要求考生联系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充分挖掘题意、明确任务,进行知识类比、迁移和重组、运用隔离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全面、细致周密的思考才能按题目要求设计出最佳方案。

从而回答和解决一系列实验问题。

(1)解题思想,规律和方法

思考问题的顺序:

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

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②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

例如:

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易受潮的物质(如FeCl3)、用碱石灰吸收CO2并测其质量等,均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

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有的防止CO2进入)。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靠。

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概可概括为:

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仪器连接顺序:

①所用仪器是否恰好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②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③安装顺序是否合理。

例如:

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④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

例如:

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粗进细出”等。

实验操作顺序:

①连接仪器:

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顺序连接实验仪器。

②检查气密性:

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方法要依靠装置而定(加热法或水封法)。

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2)解题时,应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1)检查气体的纯度,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的装置前,须查气体的纯度。

例如用H2.CO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加热金属氧化物,在操作中,不能先加热,后通气,应当先通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后,检查气体是否纯净,待气体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氧化物。

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若气体发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发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目的是:

①则防止爆炸;②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

例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产生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加热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防止石灰水倒吸。

3)冷凝回流问题。

有的液体反应物易挥发,为了避免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如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等。

4)冷凝问题,有的实验为防止气体冷凝不充分而受损失,需用冷凝管或冷水或冰水冷凝气体,使物质蒸气冷凝为液态便于收集。

5)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如为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等。

6)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学性。

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的顺序,如对有尾气吸收的装置实验,必须将导管提出液面后才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拆卸用排水法收集需加热制气体的装置时,先撤导管后熄灯,以防止水倒吸;拆后的仪器要清洗干燥、归位。

例2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列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1997年上海高考题)

下图中量气装置E是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

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

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连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和。

(3)装置A的作用是;装置B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和(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即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思路分析:

明确题目的要求:

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的CO2反应),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因此必须首先制取CO2,并进行必要的提纯,与过氧化钠反应后还要提纯以保证测量出的氧气的体积更准确。

观察C装置在U型管的一侧用玻璃纤维隔开,上边可以放置固体,这显然是一个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钠易溶于水,用它制取二氧化碳会使U型管失去随时开关的作用,因此必须选用大理石和盐酸(硫酸钙微溶于水,会使反应速率渐慢),而盐酸易挥发可用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在D中放置过氧化钠,由于气体与固体物质反应是在固体表面进行的,CO2不可能充分反应,会与O2一同逸出,可用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CO2,然后再测量O2的体积。

要清楚U型管的作用原理,当向一端(甲管)充入O2后,由于压强增大甲管液面下降、乙管液面上升、二管液面的差即说明甲管中O2的相互高度,使液面相平,这时甲管中的读数就是正常压强条件下较准确的体积。

答案:

(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⑥⑦可颠倒)

(2)大理石、盐酸(3)吸收氧气中未反应的CO2,吸收CO2中混有的HCl(4)A.c

例3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是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在实验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

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浓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1997年全国高考题)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

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思路分析:

本题要求掌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另外还涉及物理中压强知识以及安全问题等内容,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同时训练学生在较为生疏的实验装置面前,保持稳定心态。

由题中信息可知,1,2-二溴乙烷的熔点为9.79℃,必须要注意试管d外的冷却水温度,如果低于此熔点,就会使得1,2-二溴乙烷在试管d中凝固,发生堵塞现象,使试管d和容器c和b中以及a中由于乙烯排不出去而导致压强增大,将安全装置b内的水压入玻璃管里,使玻璃管的水柱上升,甚至溢出,与此同时b瓶内的液面应当略有下降。

在反应中,浓硫酸是脱水剂和催化剂,它还是一种副反应的强氧化剂,即浓硫酸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而有SO2.CO2等酸性气体生成,用瓶c内NaOH溶液除去。

本实验中乙烯与溴的反应是气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如果乙烯产生得过快,将会来不及充分反应,使乙烯白白逸出,导致原料消耗增大,所发生的副反应也使原料消耗增大。

答案:

(1)CH3CH2OHCH2=CH2↑+H2OCH2=CH2+Br→CH2BrCHBr2;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甚至溢出(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4)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烯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或写“控温不当”也可以)

方法要领:

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对新实验化学原理和装置作用的理解;②反常实验的预测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和给出实验装置从原理上作出解释与说明,这两类问题实质相同,但考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本题重点在于对装置的功能与原理做出解释,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把握涉及的原理是关键。

要解答整套装置中某一装置的原理,应该明确它在整套装置中的地位,特别是有关的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

例如,c中盛有NaOH溶液,c在A.d之间,它应为净化a中产生的乙烯以供d中液溴跟乙烯加成之用。

鉴于有要机反应常伴有副反应,乙醇跟浓硫酸共热生成乙烯,副反应包括乙醚的生成、有机物脱水碳化,以及碳跟浓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生成乙醚的副反应,将使消耗乙醇与浓硫酸的量增多。

此外,还应考虑物理因素对装置的影响。

例如,若试管d堵塞,a~c中气体压强增大,瓶b中的水柱被压入玻璃管,甚至溢出。

又如,试管d中乙烯气体跟液溴接触时,随气流的加大,会有更多的乙烯未接触到液溴而逸出,必影响其吸收效率。

再如,乙烯气体温度相对较高,液溴必有部分挥发,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溴蒸气以防止污染空气将是必要的。

由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的方程式中关键是标明反应温度(170℃),而不能写“加热”(因温度不同主要产物可能不同)。

例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氯酸钾中含钾、氯,氧三种元素?

试设计出实验的简单步骤。

思路分析: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因此,设计的实验应能证明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及化学性质不变。

要证明氯酸钾中含钾、氯、氧三种元素,可设计实验证明产物中含钾元素、氯离予和氧气。

答案

(1)将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人少量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用酒精灯分别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根据收集的氧气多少,可判断反应速率。

(2)用水溶解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洗涤沉淀,干燥后称量,与最初加入量比较,可证明质量是否变化。

(3)将上述不溶物与浓盐酸混合加热,检验是否有氯气生成,可证明二氧化锰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4)将收集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可证明氯酸钾含氧元素。

(5)将

(2)步骤作的滤液做焰色反应,可证明氯酸钾中是否含钾元素。

(6)将

(2)步操作的滤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证明氯酸钾中是否含氯元素。

 

【综合练习5】

一、选择题:

1.对所需氯化钠无需严格控制其重金属离子含量和细菌存在的是()

A.用焰色反应检验Na+B.静脉注射用盐

C.用电解法制Cl2D.熔盐用于金属零件热处理

2.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备CO2时,所选用的试剂比较合理的是()

A.CaCO3粉末和稀盐酸B.石灰石与稀硝酸

C.石灰浆与稀盐酸D.纯碱与盐酸

3.制备1,2—二溴乙烷的合理反应是()

A.乙烷光照下与Br2反应B.乙烯加成HBr

C.乙炔与过量Br2反应D.乙烯加成Br2

4.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氯化氢易溶于水B.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D.氯化氢不易分解

5.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紧急止血,其主要原因是()

A.FeCl3溶液能使血凝聚B.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溶液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苯变得味香可口,炒菜时加酒又加醋,使菜变得香味可口的原因是()

A.有酯类物质生成B.有盐类物质生成

C.有酸类物质生成D.有醇类物质生成

7.下列实验中,能验证乙二酸比乙酸酸性强的是()

A.分别将未知浓度的两种酸滴在Na2CO3粉末上

B.同温时取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两种酸分别滴定0.1mol·L-1的NaOH溶液

C.相同温度时取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两种酸分别滴在pH试纸上

D.分别将乙二酸晶体和冰醋酸置于pH试纸上

8.向盛有Na2CO3粉末的试管里滴加乙二酸溶液立即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这一现象说明了乙二酸的下列何种性质()

A.使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B.比H2CO3酸性强

C.比H2CO3酸性弱D.使Na2CO3分解

9.验证乙酸乙酯密度,溶解性和水解三项性质的合理实验是()

A.将其滴入水中,随即滴加碱液并迅速加热至沸腾B.将其滴入沸腾的碱液中观察

C.将其滴入水中观察片刻,再滴加含有酚酞的碱液并缓缓加热D.将其滴入沸腾的水中观察

10.已知酸性大小:

羧酸>碳酸>苯酚。

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A.—C—BrB.—CH2BrC.—BrD.—Br

11.将(NH4)2SO4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为使溶液中NH4+和SO4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之比为2,采取的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加入适量稀H2SO4,抑制NH4+水解B.加入适量的氨水,使溶液的pH等于7

C.加入适量的NaOH,使溶液的pH等于7D.加入适量的NH4Cl

12.一定质量的铜与足量的浓硝酸或稍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B.硝酸浓度不同,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相同

C.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体积越少D.两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

13.已知金属钠能溶解在无水液氨中形成蓝色的液氨溶液。

若小心地蒸去氨,可得到白色固体NaNH2,反应是:

2Na+2NH3=2NaNH2+H2↑。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的液氨溶液有强还原性B.液氨不能电离

C.液氨能发生电离,可表示为:

2NH3NH4++NH2-D.蒸发钠的液氨溶液时,蓝色会逐渐褪去

二、填空题:

14.

(1)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应先放一些以防暴沸;且温度应到℃。

若加热温度偏低会产生;温度过高会产生和(化学式)等酸性气体,且混合液中会有色难溶的生成。

这一事实说明实验中控制的重要性。

(2)在用废铁钉制备FeSO4溶液时,可向溶液中加入少许以防止Fe2+的氧化,滴加几滴溶液以达到的目的。

15.亚磷酸(H3PO3)是一种无色晶体,有大蒜气味的强吸湿性。

(1)在亚磷酸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主要产物是Na2HPO3,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亚磷酸是元酸,它的电离方程式为,亚磷酸结构式为。

(2)亚磷酸具有强还原性,当它与碘水混合后,可以看到碘水褪去,并有H3PO4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3)在亚磷酸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有黑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无色气体,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反应的化学化程式为:

16.在带铁锈的燃烧中盛装少许硫磺粉,用酒精灯加热引燃后迅速插入空集气瓶中,并用玻片盖住。

(1)可观察到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2)在上述小实验后的集气瓶中加入少许Ba(OH)2溶液,盖上玻片,振荡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实验

(2)后的集气瓶中加入少许稀盐酸,振荡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7.在右图的装置中,当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后,再分别进行下列操作:

(1)若弹簧夹C打开,B容器中有何现象?

(2)若弹簧夹C关闭一会儿,容器A中的反应还在进行时,B容器中有何现象?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先打开弹簧夹C一段时间,容器A中的反应还在进行时,再关闭弹簧C一会儿,B容器中有何现象?

18.某试剂厂用银(含杂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

步骤如下:

 

根据上述步骤,完全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

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的C(H+)

(3)步骤C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置换反应B.水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