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51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docx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

落叶情怀阅读及答案

【篇一:

江际阅读答案附赏析】

落,可得②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③。

【注】①郑谷:

唐末著名诗人。

②可得:

哪能,怎么会。

③浐川:

即浐水,位于长安之东。

(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可得潸然是偶然的感慨?

(4分)

(2)请从炼字的角度品析颈联中迷或送的妙处。

(3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在外飘泊,看到秋景萧瑟,想到自己年华老去,国家战乱不息,种种原因都让诗人悲从中来,所以发出潸然并不是偶然的感慨。

[4分。

在外飘泊秋景萧瑟年华老去战乱不息,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1)在外飘泊:

可以写流浪流落流离飘零等,意思对即可。

(2)秋景萧瑟:

可以写悲凉破败凄清等,意思对即可,只描述具体景象不作概括不得分。

(3)年华老去:

可以写岁月催人老等,时光易逝光阴易逝没有强调老去,不得分。

(4)战乱不息:

可以写战事未平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等,意思对即可。

国运衰微国破家亡不得分。

(5)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也可得分。

【评分示例】4分示例:

示例一:

因为国家破灭,战争不息;自己年老体衰,年华不再;漂泊流离;又因为寒蝉凄切,白鹭低飞,凄凉的秋景触动诗人内心的愁苦,故不禁流泪。

示例二:

诗人在秋日看到渔舟孤烟,芦苇稀疏,白鹭迷失于江中,黄叶残破的萧瑟景象;想到自己流落漂泊在他乡,国家战乱不断,年华永逝,种种悲伤的因素都让诗人感到潸然绝非偶然。

示例三:

诗人在秋日看到凄清的景象,想到国家战乱不断,自己流落异乡,年华流逝,难免潸然泪下,感慨可得潸然是偶然。

3分示例:

示例一:

诗人看到渔船在黄昏的烟雾中穿行,芦苇已经稀疏,白鹭在万顷江水中迷失,变黄的树林中只剩下孤零的蝉,面对如此萧瑟之景,想到国势衰微,自身漂泊而不禁感到潸然。

示例二:

因为战争未息,诗人无安稳适意的生活,只能流落他乡,想到这一切必然会落泪,也就难免发出可得潸然是偶然的感慨了。

示例三:

诗人在渔舟之上看到稀疏的芦苇,万顷白波让白鹭迷蒙,黄叶上只有几只蝉。

诗人想到自身也是四处漂泊,国家战火四起,自己和国家的命运都是渺茫不清,不禁发出感慨。

(只描述具体景象不作概括不得分)1分示例:

示例一:

诗中所说那堪流落封摇落以及兵车未息年华促皆说明了战乱不断,人们流离失所的惨况,而这些是唐朝衰落腐败所致,所以诗人发出可得潸然是偶然的感慨。

(注:

写人们流离失所不得分)示例二:

全诗描写了国家处在风雨飘渺之中,周围一片萧瑟破败之景,使得诗人心生悲凉抑郁之情。

示例三:

诗人触景生情,看到渔舟穿过迷蒙的烟雾,稀疏的芦苇,听到残蝉鸣叫,感慨年华已逝,让诗人顿生潸然泪下的心情。

0分示例:

示例一:

因为江边渔舟破烟,芦苇满岸,白波宿鹭,黄叶残蝉的情景与旧日情景如出一辙,但物事人非,可见诗人认为此情景不是偶然,于是发出感慨。

示例二:

孤独渔舟,迷蒙的水烟,芦苇疏落,江天一色却是无比苍凉,诗人在此孤独一人。

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孤独的处境,再加上心中对国势衰微的担忧,潸然就是必然。

示例三:

诗人秋日临江观景,凭吊古迹,那残破的场景与战争的痕迹尽显悲凉,这昔盛今衰的景色让人伤怀,故诗人云潸然非偶然。

(2)请从炼字的角度品析颈联中迷或送的妙处。

(3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①:

迷,使迷失方向。

江面上白波万顷,让归宿的白鹭都迷失了方向,突出了秋天江面的渺远、苍茫。

示例②:

送,送走。

秋天的黄叶送走了寒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清。

[3分。

解释字义1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1分,表达效果1分。

言之成理即可。

]【补充细则】

(1)迷和送中任选其一进行分析,如果两个都写,只改第一个。

(2)本题考查炼字,得分点为解释字义,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而表达效果主要应答景物的特点,如果学生答成了表达的感情,则无论对错都不计入得分点。

(3)迷亦可解释为迷失、迷乱、迷离、迷茫、迷惘。

秋天江面的特点也可写迷蒙、浩淼、寥廓、辽远等。

(4)送也可翻译为送别。

秋天的特点答成荒凉、冷清等亦可给分。

(5)送从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答亦可给分。

【评分示例】3分示例:

示例一:

迷字,含蓄凝练、内涵深远,作动词迷惑使迷惘,无边的江水使白鹭感到迷惘,突出了江面的烟波浩淼、一望无际之态,衬托出诗人自己置身

于江水中的渺小孤寂,表达出对个人前途国家命运的迷惘。

示例二:

①迷是使迷惑,用作动词,②万顷白波使夜宿于此的鹭鸟迷失了方向,③生动写出水波之广,烟雾之大,营造出迷蒙、苍凉的氛围。

示例三:

送字意为送走、送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黄叶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树叶变黄,夏蝉声渐息,黄叶仿佛在送走残蝉的情景,营造了夏末秋初的萧瑟冷清。

示例四:

送,拟人,晚秋的黄叶簌簌飘落,送走了仅剩的几只夏蝉,赋予黄叶人的动作,寓情于景,营造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衰亡的感伤。

2分示例:

示例一:

迷字有迷惑、迷乱之意,诗中既体现了在万顷白波中鹭鸟寻不到归路的迷惑,又反映了诗人有家难回,乱世中无处栖身、无所适从的无奈。

示例二:

迷指迷茫,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夜宿的鹭鸟在一片白波中不知宿落何处的迷茫,表达自己在战火纷飞的动荡里该何去何从的迷茫飘零之感。

示例三:

送有送走的意思。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到树叶黄,而残留的蝉鸣声逐渐消失的景象,有动态美,突出了时光流逝之快和作者的悲愁。

示例四:

送一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夏末秋初萧瑟凄清的秋景,表达了诗人的伤秋之情。

1分示例:

示例一:

迷一字,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鹭鸟在雾中迷失的状态,暗喻了作者在这乱世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蕴含了心中的无助与迷茫。

示例二:

迷,迷失。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诗人在唐朝末年战乱中的迷茫。

示例三:

送,送别,送走。

写出了诗人对年华流逝、功业无成的感伤,表达了对祖国衰落的悲痛。

示例四:

送字,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唐朝没落的无奈与对盛唐的怀念。

0分示例:

示例一:

送字由对方入手,赋予黄叶生机,本该蝉落叶上,写成叶送残蝉,将动物写成静物,形象生动地写出蝉之残及黄叶落满地。

示例二:

颈联中迷送这两个动词能使诗中的意境更生动,更能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动荡而感到担忧的情怀。

赏析

【篇二:

2015年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

xt>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

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切勿错位、越界答题!

毕业学校:

姓名:

考号: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6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2分)

万籁()俱寂浸()着月光..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3)“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①浑浊②糊涂,不明事理③全,满”等义项。

文中“浑然一片”的“浑”应选的义项是。

(填序号)(2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

却鲜为人知。

b.初夏的榕城是蓝紫色的。

十余米高的蓝花楹,戴着蓝紫色的花冠,看去,很是赏心..悦目。

..

c.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

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刮目相看。

....

d.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上,非洲馆内多个展位此起彼伏的木鼓声,吸引了无数....

参观者。

3.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4.古诗文默写。

(12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9)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忧乐的宽广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10)宋代大儒朱熹有诗云“少年易老学难成”,这正如汉乐府《长歌行》中所言:

“,。

5.名著阅读。

(8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地鞭笞了丑恶的人类社会。

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2)《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鲜活,令人捧腹。

请从以下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与猪八戒相关的故事情节。

(80字左右)(5分)

①高老庄娶亲②四圣试禅心③义激美猴王④盘丝洞受辱

我选(填序号)。

故事情节:

6.综合性学习。

(8分)

为营造“走近青运、参与青运、奉献青运”的氛围,学校开展“为青运加油为福州喝彩”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活动的相关任务。

【活动一】承办青运表达愿景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概括福州市承办青运会的理念。

(2分)

材料一2014年4月13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福州市执行委员会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

少乘电梯,多走楼梯;少开汽车,多乘公交。

材料二据《福州晚报》报道,福州市将建成第一个按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城区——海峡奥体绿色生态城区。

海峡奥体片区将优化空间布局,集中实施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绿化等绿色发展方案,体育场馆、运动员村等核心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材料三首届全国青运会福州市执委会联合相关单位,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万个绿色祝福献给青运会”的生态环保体验活动,邀请100名国内外生态环保专家和数千名游客,将写有祝福语的“树叶”张贴在榕树造型的巨幅祝福墙上,以此表达喜迎青运会的美好愿景。

福州市承办青运会的理念:

【活动二】赛在福州游在榕城

(2)为了服务青运,校团委发出“魅力榕城我导游”的倡议,并将组建“著名古迹”、“特色美食”、“自然风光”三个导游小组,请同学们根据自身喜好报名参加。

下面是报名结果统计表,请根据表格的内容,写出你的发现。

(2分)

【活动三】享受运动绽放精彩

(3)下面是四种球类运动的图标,请你任选一个,紧扣图标动态特征,想象比赛过程,描写一个片段。

(50字左右)(4分)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18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3)既而渐近()(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

11.填空。

(6分)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10分)

植物的“五官”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

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

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

不相信?

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

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

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

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

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样的大昆虫。

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

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

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

这是为什么?

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

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万。

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

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

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

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2.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和用“舌”择食等功能。

(3分)

13.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4.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噪声除草器”的制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么特性。

(3分)

【链接材料】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这种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

(17分)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

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

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

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

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

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

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

我们亲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

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

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

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

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

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

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

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

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

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

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

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

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

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

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

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

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人们以自己的万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

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5.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的情感。

(4分)

16.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

(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

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②;长满水草的河渠,③;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等。

17.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

(2分)

18.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

(3分)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

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句。

点评:

19.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4分)

三、作文(65分,书写占5分)

20.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

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

请以“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篇三:

“秋天的心林清玄”阅读参考答案】

林清玄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

两句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

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

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

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

谁会去

管是什么日子呢?

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

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

的生活。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

到今天,平埔族快

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

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

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

但是,商业形态

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这虽

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

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

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

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

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

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

极了。

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

所以,虽然

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

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

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

变化最大的是天空

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

轻微的风。

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

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

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

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

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

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