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449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解析] 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

2.5

1.5

103.3

6.0

16.0

147

4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②属于血浆,CO2从肝细胞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线粒体的两层膜、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再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膜)进入血浆,因而需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5层膜)。

3.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C )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解析] 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

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B、D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但不是必然结果。

4.下图为正常人体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体液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解析] 根据题干①②③④表示体液的成分可以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人体正常的细胞(除成熟的红细胞外)都能进行“C6H12O6→CO2+H2O”的反应。

5.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D )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组织水肿是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中,从而引起水肿现象。

题中的①②③④⑤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大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解析] 蔗糖存在于植物细胞,消化液不属于体液,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7.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可表示为( D )

[解析] 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

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8.2017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

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D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生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解析] 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缓冲对,乳酸大量增加后,可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生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从而使血浆pH保持基本不变。

9.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患肾炎疾病,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解析] 首先识别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⑤为血浆,⑥为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型,组织液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这层细胞的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则是组织液。

10.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B )

A.寄生虫感染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解析] 由于食物缺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

11.(2017·长春市实验中学)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频率加快

B.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解析] 图中ab段上升是由于初进高原,空气稀薄,人体无氧呼吸加强,产生了较多的乳酸;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NaHCO3反应。

12.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A )

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解析] 血浆中的氨基酸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由毛细血管经主动运输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经主动运输进入肌肉细胞。

13.如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

[解析] 1为小肠绒毛细胞,2为红细胞,3为毛细血管,4为组织液,5为毛细淋巴管;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6层生物膜;组织液(4)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淋巴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血浆中少。

1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解析]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项A、B正确。

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选项C正确。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故选项D错误。

15.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D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也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

16.肺泡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共通过生物膜( D )

A.6层B.8层

C.9层D.11层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经过的结构。

O2由肺泡进入红细胞,需经过肺泡壁(2层)和毛细血管壁(2层),进入红细胞(1层)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毛细血管动脉端,再穿过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双层膜(2层),参与有氧呼吸,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因此共通过了11层生物膜。

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B )

A.抗体B.血红蛋白

C.Ca2+D.激素

[解析]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抗体、Ca2+、激素均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1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艾滋病患者出现病症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解析]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即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等化学物质的浓度必须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所以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免疫调节能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如人类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19.人体红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 )

A.血浆B.淋巴

C.组织液D.血液

[解析] 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直接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20.下列关于医用生理盐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B.可以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

C.与健康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相近D.可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

[解析] 医用生理盐水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与健康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相近,可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

医用生理盐水中主要含无机盐,不含有机物,所以不能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

21.(2017·广东岭南师院附中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C.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都以协助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A错误;人是恒温动物,内环境的温度是维持相对稳定的,B错误;H2CO3/NaHCO3是一对缓冲体系,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正确;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经消化道上皮细胞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错误。

22.(2017·江苏海安实验中学期中)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