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44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德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孔子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里的“道”是指

A.万物本原B.道德人心C.道统秩序D.学问信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万物本原与礼乐征伐出于何方无关,故A项错误;道德人心也与礼乐征伐无关,故B项错误;如果天下还存在道统秩序,那么礼乐征伐这些决定权就应该来自于天子而不是诸侯,因此,此处强调的是道统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与学问信仰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

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2.“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

”据此判断,“汉儒”的做法是

A.提出罢黜百家B.宣扬天人感应C.主张儒法并用D.强调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思想的统一,进而扩展到政治的统一,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宣扬天人感应其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但是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君主的肆意妄为,与材料中的“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相吻合,故B项正确;儒法并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强调三纲五常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

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

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

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

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而,宋朝采取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防止该类问题而实行的,即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显现殿试的防止营私舞弊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奖拔寒俊,故C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是正确的,但是却和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

超过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的文化价值

4.宋代大中祥符九年采纳广州知州的建议,“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搡香、异宝听赍赴阙。

其余辇载重物,望令悉纳州帑,估值闻奏。

非贡奉物,悉收其税算。

”并且限制外国使团人数。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限制对外政治交往B.鼓励民间贸易C.减少朝贡贸易损耗D.实行海禁政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没有显示出限制对外政治交往,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对待民间贸易的态度,故B项错误;对蕃国所贡物品予以估值而后进行上奏,以备进行赏赐参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朝贡贸易的损耗,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是在明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

5.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

这说明当时

A.城市商业高度繁荣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C.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D.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

这反映当时市民阶层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故选D。

A和题意无关,B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所学。

考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宋代文学

6.王阳明认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孑L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未及孔子者乎!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这一主张

A.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B.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C.强调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D.动摇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

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

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材料“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体现出了其否定了孔子思想的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主张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故C项错误;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只是对理的认识和探究方式存在争议,故D项错误。

故选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7.下表是《近代中国市场棉布、棉纱供应表》。

此表反映出当时

A.进口棉布在中国滞销B.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

C.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D.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表格反映机制绵山占供应总量的百分比在增加,但没有完全占领市场,而机制棉布也没有占有压倒优势,这从侧面反映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所以选C。

材料没有体现出进口棉布的滞销,故A项错误;材料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到1931年机制面纱占到了73.7%,而国内机制棉布和进口棉布仅占38.4%,说明当时手工棉布在中国仍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瓦解而不是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8.“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

”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

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D.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

”这反映对西方侵略和义和团运动由于观察角度不同,结论也有分歧。

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

9.19世纪末,有人认为:

“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

圣道也,非器械也。

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

”据此判断他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D.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表明19世纪末的中国已经认识到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顺服世界的潮流·维新变法思想

10.洪秀全等人信奉上帝会而到处焚毁孔子庙及其他寺庙,并禁士人“读孔子之经”。

陈独秀等人反对三纲五常,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两者都

A.出于反对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鼓吹平等民主思想

C.利用西方观念攻击传统文化D.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材料表明洪秀全以西方基督教为武器打击传统儒家思想的载体孔子庙等,而新文化运动也是用西方民主思想批判传统文化,故选C。

考点:

近代历来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1.1929年,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土地革命彻底的完成固然要在全国工农暴动夺取政权胜利以后,但是如果以为全国工农暴动没有胜利以前便没有农村的土地革命斗争,实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相反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及建立红军,是推进革命高潮决定全国工农最后暴动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

”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提出以全国暴动推动农村土地革命B.强调城市夺权与农村土地革命相互促进

C.开始认识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主张先工农武装割据然后夺取全国政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及建立红军,是推进革命高潮决定全国工农最后暴动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可见材料表明中共开始认识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12.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

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B.努力拓展外交空间

C.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努力拓展外交空间。

当时我国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A错误;C表述不当,D不符合当时实际。

故选B。

考点: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3.新中国制定某部宪法时的指导思想是:

“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总结同‘四人帮’斗争的经验,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这部宪法是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总结同‘四人帮’斗争的经验,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这是在坚持文革左倾错误,结合所学这是1975年宪法。

故选B。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1975年宪法

14,从1987年到2007年,中共中央陆续提出了“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非公有制经济取了得主体地位

C.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D.姓“资”姓“社”问题尚未解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故选A。

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和公有制经济控制力上,所以排除B、C。

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已经经济姓“资”姓“社”问题解决了。

考点:

新中国的的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