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464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docx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21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

专题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

【知识建构】

 

【知识精析】

一、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土壤、气候、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

地理位置特征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如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半球位置

地形特征

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等)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

地势特征

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方向、区域极值(海拔最高、最低值)

河流水文特征

年径流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速等

河流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的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水系形态、河道特征、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气候特征

气温(气温高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光照、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结构(各部门所占比重)、生产规模、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商品率)等

工业生产特征

类型(轻工业、重工业等)、部门(主要工业部门)、规模(大型、中小型)、方式(大批量标准化、中小批量定制化等)、投入(原料、劳动力、技术等)、产出(市场范围、产品周期)、地域分布、发达程度、生产结构、技术水平等

社会经济环境特征    

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地域联系方式、环境污染状况等

人口特征

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

交通特征

主要运输方式、交通网(点、线)的分布与发展状况

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

(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三、区域差异分析

1.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

2.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

(1)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类型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2)区域差异比较的技巧

①四步审题是关键。

②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

③“二定”力求答案要周全。

“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

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

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

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四、区域图的判读

1.宏观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区域位置:

抓住图中的地名、经纬度等相关信息,定位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相对位置。

(2)明确图例类型及分布:

抓住图例类型,看其在图中分布,归纳分布特点。

(3)判断区域自然环境特点:

主要依据地理位置,推论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结合图中地物分布总结区域的地形、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

(4)分析区域环境的影响:

联系材料及问题要求,推论区域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

2.微观区域地图的判读

(1)确定区域范围与位置:

微观区域图中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对其位置分析应特别关注相对位置的确定。

(2)明确图例类型与分布:

明确不同图例的含义,找准其在图中的分布状况。

(3)微观图中地物的分布:

尤其注意图中线性地物(河流、道路等)的延伸走向,点状地物的分布位置、密度等,以及点线地物的组合状况或位置关系等。

(4)分析区域的环境。

①抓住自然要素的分布状况:

主要依据区域的河湖、山脉、地形、植被等的分布状况,推知自然环境特征。

②抓住人文要素分布状况:

主要依据区域的道路、农田、城镇等的分布状况,推知人文环境特征。

(5)分析区域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尤其注意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读图技巧】区域分布图的判读

(1)读图名。

一幅区域分布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专题属性或体现出该图展示的重要地理事物。

(2)读图例。

图例反映出区域分布图中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含义,依据图例可以在图中看到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

(3)析组成。

一般的区域分布图往往标注了经纬度信息,对此可以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分布图中地理事物的类型及组成,从而明确图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4)判特征。

区域分布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因此判断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往往是考查的着眼点。

五、区域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模板

(1)自然地理特征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

气候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

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

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

河流

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大(小)

植被

覆盖率、植被类型

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地理特征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市化水平××

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

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交通

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

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

环境

环境问题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高考例析】(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

(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优势:

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

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解析】整体分析:

该题以“一带一路”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背景资料,考查了交通建设的影响、工业分散等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一带一路”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1)首先审题要准,题目要求港口的建设对该项目和周边区域发展的影响,且特别强调经济价值。

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的建设和顺利运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扩大对外联系角度考虑。

据图可知,该项目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可以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活动基地;同时扩大周边区域对外联系路径,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工业分散的好处。

由材料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

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3)结合世界石油运输航线分析。

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4)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大部分模块在中国工厂生产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7课标卷II)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1.C根据题干信息:

目前,淮河已经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其实这里就给出了隐性信息,淮河在洪泽湖以东已经没有河道实体存在(从图上也可以看出),即秦岭——淮河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对应的自然标志。

而该线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向东继续延伸,仍然具有划分指标的依据(随不同的依据而划分不同的区域,比如水田、旱田;亚热带、温带;年均0摄氏底等温线等),A不符合;淮河向南经长江入海了,但秦——淮线的分界线并不是向南沿河道而变,B错;因为此线的划分的是不同的自然或人文区域,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呈过渡性,所以D错。

故本题选C。

2.D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

“由于长江阻隔,导致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的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依此为界。

对两岸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不大。

3.D早期由于长江”天堑“而苏南苏北交往不便,现今合作更加广范,题干信息里也提到”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很明显是因为交通区位因素的改变导致,而市场、技术、资金都有一定的流动区间,它们是因为区域间存在着联系,才产生的流动,如市场有受腹地范围(交流的区间)限制。

所以ABC错,D对。

(2017全国卷Ⅲ)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5.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6.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4.D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

5.B 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

6.D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选D。

考点:

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特征和地方剧种。

【点睛】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

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2016·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7~9题。

7.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8.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9.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7.B 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

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故选B。

8.D 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寿命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

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居民的屋顶缓。

故选D。

9.A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林临海,因地制宜发展渔业,故选A。

【名师点睛】不能根据当地的民谣判读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而不能判读当地民居的特点;不知道碉堡的大致样子。

(2016·甘肃诊断)下图为世界两个著名岛屿。

A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岛的西部年降水量高达2000mm以上,而东部降水较少,不足500mm。

B岛冬冷夏凉,天气多变,7月平均气温10℃~15℃,东部沿海夏季多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A岛西部年降水量非常丰富,而东部较少。

可能是因为(  )

A.西部终年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

B.东部受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C.西部夏季处在西南风的迎风坡

D.东部不受大西洋水汽影响

11.B岛夏季凉爽,东部沿海多雾的原因是(  )

A.海水蒸发量大使水汽增多

B.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

C.深受寒冷的西北风影响

D.寒流影响使近地面气温较低

12.A岛某日地方时16时日落,关于B岛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地方时4时后太阳从东北升起

D.地方时20时后太阳从西北落下

10.A 从图中区域定位可知,A岛屿为火地岛,其岛屿的地形为中间高,四周低,且岛屿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A岛屿西部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年降水量非常丰富,而东部为西风带的背风坡,年降水量少。

11.D 从图中区域定位可知,B岛屿为纽芬兰岛,其东部为拉布拉多寒流,寒流影响使近地面气温较低,因此东部沿海多雾。

该地纬度较高,夏季气旋活动不频繁;该地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

12.CA岛某日地方时16时日落,说明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夏季,即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均早于6时,日落时间均晚于18时。

通过计算可知A岛所在纬度白昼时间长为8小时,北半球同纬度的白昼长度为16小时,日出时间为4时,而B岛所在纬度低于A岛所对称的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则白昼时间短于A岛所对称的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则日出时间晚于地方时4时,并且日出方位为东北,而日落地方时早于20时,日落方位为西北;因为此时不一定为夏至日,则B岛正午太阳高度可能没有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时为北半球夏季,B岛的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应为北半球冬季。

(2017·长沙一模)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

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儿茶素等成分,有明显降低血脂、预防心肌梗死、脑血管梗阻的作用。

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是藏族人喜欢喝茶的主要原因是()

①藏族人食物以肉食为主,缺乏水果蔬菜,喝茶可以降低血脂 ②茶口味好 ③茶可以饱肚 ④茶叶能贮存很久,便于长距离运输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4.如此奢爱茶叶的藏地却不生产茶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茶树的种植难度大

B.藏地是牧区,种植茶叶经济效益差

C.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茶树生长

D.当地市场狭小

13.C依据材料,藏族人喜欢喝酥油茶,主要原因是藏区以畜牧业为主,缺乏水果蔬菜,因此饮食以肉食为主,而茶叶不仅有降低血脂作用,而且容易贮存,便于长距离从外地运入,所以深受藏族人喜欢。

故选C。

14.C茶树是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经济作物,藏地气候寒冷,不适宜茶树生长,C对;茶树适宜生长在坡地,地形不是主要原因,A错;种植茶树经济效益高,B错;当地市场广阔,D错。

故C正确

(2017·合肥二检)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诸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15~17题。

15.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

16.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A.家家打稻趁霜晴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D.梨花淡白柳深青

15.D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

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读图可知,图中河谷北侧地势相对较低,数量多,而南侧地势高,数量少,导致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地形,故选D。

16.B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

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

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

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

故选B。

17.A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A对。

荔枝为热带水果,B错。

C项为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开始了,中秋节时节梅雨季节已过,且梅雨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错。

梨树为我国暖温带树种,在该地不宜种植,D错。

故选A。

(2017·钦州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18~20题。

18.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较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19.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0.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8.B 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

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错误;山东纬度明显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