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285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

《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卫填海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docx

精卫填海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四上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表格式+文本式(共2篇)

13精卫填海

课题

精卫填海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5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4.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

(生:

一只小鸟嘴里叼着石块,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

(板书:

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

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

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

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

它把大海填平了吗?

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

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

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生自读课文)

2.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

(示例:

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

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

(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

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课件出示3)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

“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

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

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扩充知识面。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

《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

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对课文有一个总体的感知。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

我们再回到课文中。

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

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

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课件出示6)

“炎帝”:

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

小女儿。

“溺”:

溺水,淹没。

“故”:

因此。

“堙”:

填塞。

(课件出示7)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

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

(东海)(课件出示8)

(板书:

精卫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现在请同学结合注释试着复述一下刚才的故事。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

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9)(生自由发言)(板书:

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

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

(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

解释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理解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学文升华情感,让学生领会诗文的含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

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

内容

13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教学反思

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到位。

没有让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

2.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没能将学生心底的声音呼唤出来,在课后小练笔这一环节,有一小部分同学发挥的不够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出精卫的精神在学习上放光,那样会更好。

13精卫填海

1.会写“帝、曰”等5个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5.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重点

1.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词较少,而且识记起来较为容易。

要求会写的字有5个,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提示生字的写法,如“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

2.阅读理解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古文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可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读通句子,并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意。

3.学会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意思。

学会用“这个故事讲的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

1.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

(2)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3)查阅资料书或上网搜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帝、曰”等5个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幅图(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你们想知道这只鸟儿的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

(板书:

精卫填海)

2.课件出示《山海经》的相关信息,并与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还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大部头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这一类文献中最古老的类似记录。

设计意图:

用生动的图片、动画片及其他相关资料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自主识记,并与同桌交流这些生字书写上的易错点。

教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

帝曰溺返衔

预设:

“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

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

学生当堂识记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互相纠错。

2.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提示学生:

注意断句,并把握节奏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顺,在读顺句子的基础上读通文章。

(3)教师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教学生正确断句并让学生多读几遍,直至熟练。

课件出示:

炎帝之/少女

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指名读,看谁读得通顺。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5)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读古文,有些难度。

可通过老师的范读让学生对读古文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得以读通句子、读熟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下面就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看谁读得好。

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2.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篇简短的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1.请同学们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义。

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课件出示:

炎帝名曰溺水返回衔接

生读课文,并疏通文义。

教师引导:

在疏通文义的时候,要注意特殊句式。

课件出示:

女娃游于东海

以堙于东海

老师指导:

在疏通文义的时候,这样的句式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这是因为这些句子的顺序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句子的顺序不一样。

“女娃游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于东海堙”。

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疏通文义就简单多了。

2.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概括课文大意,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补充。

课文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设计意图:

在理解重难点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疏通文义,为下个环节体会精卫的精神打下基础。

三、体会精卫的精神

1.我们疏通了文意,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讲故事。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故事。

老师及时进行评价。

2.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精卫鸟之后,做了一件什么事?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她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老师引导:

“常”是“经常”的意思,“西山之木石”意为“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堙”是“填塞”的意思。

通过这些词语、短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怎样的信息?

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并交流前面提出的问题。

预设:

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海。

从中可以看出精卫锲而不舍、不服输的精神。

(板书:

锲而不舍、不服输)

3.从《精卫填海》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和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并做汇报。

预设:

人们通常用精卫填海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人。

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设计意图: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疏通文义,使学生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精卫的形象,体会精卫的精神,从而受到启发。

四、布置作业

1.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收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设计意图:

给家长讲神话故事,除了能夯实课上所学之外,还能扩大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

具体表现如下:

一、激发兴趣。

针对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如以图激趣,以看动画片引入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

这样一改学古文枯燥无味的状况,调动起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阅读。

学生认读古典神话文本的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文。

先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读顺句子、读通文章,再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感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详解重难点语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精卫的形象,深刻理解精卫填海的精神,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启发和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