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24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影响: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工业变化

(1)20世纪80年代前: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2)现在: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且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4.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阶段

主导产业

优势条件

不足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劳动密集型产业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策与侨乡的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外商投资规模小,吸引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较慢

第二阶段

(1990年后)

高新技术产业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

(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三、问题与对策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①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酸雨危害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3.调整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探究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条件

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读图,探究以下问题。

1.结合图甲,分析珠三角地区迅速发展的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其影响。

答案 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这样的区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根据图乙,分析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

答案 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3.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出路?

答案 发达国家内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利润下降,而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且廉价,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条件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契机

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先机

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地理条件

良好的区位

内因

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有利于招商引资

下图示意“1978年~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

读图完成1~2题。

1.1978年~2007年,该省(  )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2.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产值也呈上升趋势。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年前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1990年后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

探究点二 问题与对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二 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居住、教育、交通、治安管理、环境问题等。

材料三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可有的放矢采取对策。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如下图)。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较,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市场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

人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趋向于理性地寻求最优区位的发展,这就使珠江三角洲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哪些城市为核心?

这些城市应如何发展以避免结构趋同?

答案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发展要各具特色,加强分工协作。

4.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为何还要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较大的石化、钢铁等工业?

答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的轻工业产业链短,产业后劲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弱。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便利的交通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3~4题。

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

2005年

2001年

2005年

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

第一、二、三产业比例

人均GDP/元

长江三角洲

1381

5925

41.3%

4∶55∶41

40612

珠江三角洲

1684

4107

17.9%

3∶51∶46

41990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B.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

C.产业大量转移到外地D.环境污染严重

4.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城市遍地开花,分散发展

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

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D.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A项政策优势不明显,但不是明显下降;B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C项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

第4题,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拓展延伸]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优越性及其表现

优越性

表现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对内、对外交通便捷

①处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②通过京沪、沪杭等铁路线联系全国铁路网

经济联系范围

经济腹地广阔

位于沿海、沿江两个最发达经济地带的交叉点上

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①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劳动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

农副产品供应

供应充足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基地之一,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自然条件

优越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1.C 2.A

解析 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

但进入阶段Ⅱ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1991年间并不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

第4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

5.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

(2)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

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

(3)简述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毗邻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协作条件好;政策扶持;地价低;劳动力丰富等。

(2)有利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不利影响:

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3)特点:

传统产业(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重污染企业等)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

原因:

产业转移(产品升级换代)。

解析 

(1)皖江区地处长江下游,毗邻长三角地区,地缘近;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协作条件好;当地政策扶持;相比长三角,当地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等,可降低生产成本。

(2)重庆接收产业转移的有利影响:

促进重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重庆人口众多,产业转移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不利影响:

接收产业转移也可能接收污染产业,会加剧当地环境污染。

(3)图示苏南地区产值构成中:

传统产业(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重污染企业等)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

原因是当地传统工业外迁,产品升级换代,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

邻近××,地理位置优越(不便);地形平坦开阔(崎岖);适宜(不利)的气候条件;土壤肥沃(贫瘠);水源充足(缺乏);自然资源丰富(缺乏)等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

国内(国际)市场广阔(狭小);交通便利(不便);劳动力丰富(缺乏)而廉价(价格高),劳动力素质高(低);科技发达(落后);优惠的政策等

(2017·江西南昌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京津冀一体化构想受到空前重视,这一构想有利于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下图是京津冀区域略图。

(1)分别列举京津冀三地的优势工业部门。

(2)根据自然条件,分析张家口建设为生态涵养区、承德建设为高科技园区的合理性。

(3)简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对缓解京津冀城市化问题的积极意义。

答案 

(1)北京:

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天津:

化工工业。

河北:

钢铁(能源)工业。

(2)张家口建设生态涵养区,有利于阻挡风沙(减少沙尘对京津地区的危害),(位于河流上游,)有利于改善河流水质。

承德位于京津东北部,位于与京津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不易受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环境质量好。

(3)减轻人口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减轻城市住房压力。

解析 

(1)河北省内煤铁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天津有海盐,可以发展化工工业;北京为国家首都,高等院校聚集,科技发达,人才汇聚,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张家口位于该区域的西北方向、海河的上游,建生态涵养区可防风固沙,同时保证整个区域的用水质量。

高新科技园区的选择需要考虑环境、科技、交通等方面,承德位于该区域的东北方向,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环境质量好。

(3)从缓解就业,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

A.轻工业基地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势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依靠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本地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粮食复种指数高,成为我国商品农业基地之一;本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棉花的种植。

第3题,本区矿产资源缺乏,是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

据图完成4~6题。

4.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是著名的侨乡

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6.如上图所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数目迅猛增长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答案 4.B 5.B 6.C

解析 第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②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

第5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著名的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均具有的条件,不属于关键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国外寻求出路,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那么这些产业也难以进入。

可见,这一时期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其关键条件。

第6题,由图示可以得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城市数目迅猛增长。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8.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珠三角处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和粤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劳动力丰富。

一般从发达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是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是资源和劳动力。

第8题,石化工业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会减轻对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9~10题。

9.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10.“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

A.工商业B.农牧业

C.第一产业D.旅游业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产业转移日渐加强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10题,“城中村”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11~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1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12.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甲、乙两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虽有差异,但都是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第12题,甲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是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乙地区以苏南地区为代表,是上海等大城市产业向外扩散导致的城市化。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劳动 轻纺

(2)技术 高新技术(电子电器)

(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

14.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材料二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2000年

2005年

苏南地区

59.6

70.3

苏中地区

37.7

56.0

苏北地区

31.2

51.5

(1)结合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表,描述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请分析说明原因。

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化水平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3)①水资源问题:

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②能源问题: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③土地资源问题:

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④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

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3)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

经济发展中存在能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减少等问题。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区域经济发展

2.区域工业与城市发展

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