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225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docx

恒心好卷速递湖南省怀化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试题无答案

命题:

怀化三中理科综合组            审题:

市教科院 周乐灿 肖建成 邹安福

怀化一中 尹智勤 李雪梅 滕 敏

                           怀铁一中 陈彩霞 曾新霞 宋学军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F19Mg24Ca40Fe56Cu64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缺少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B.由于缺水,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为维持血糖平衡,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促进肾上腺和胰岛素A细胞的分泌活动

D.该人与恶劣的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遮光比例

叶绿素a/b

叶绿素含量

(mg/g)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植株干重

(g)

0

4.8

2.1

8.0

7.5

10

5.3

2.3

9.6

9.9

30

5.2

2.4

8.9

9.2

50

4.4

2.6

5.2

7.2

70

4.1

2.9

2.7

4.8

90

3.3

3.0

0

3.2

①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②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③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④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DNA含量

3、下图是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二倍体植株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其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变化      

秋水仙素

B.c-d过程中细胞内已经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时间

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4、直方图能直接明了地描述生物学的原理与本质,因此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请你依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直方图,其中错误的是

5、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由此看出在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

D.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

6、一个有8条染色体的细胞进行了二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后,有一个子细胞发生了受精作用。

下列A~D各图中,表示出上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鸡蛋清和浓食盐水

②一定条件下,1mol苯能与3molH2反应,说明苯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③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碱性水解制取肥皂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Na+、SO42-、SCN-B.Na+、Ca2+、HCO3-、OH-

C.Na+、H+、ClO-、S2-D.NH4+、Fe2+、SO42-、Cl-

9.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Δ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t(s)

t(s)

10.“便携式乙醇测量仪”运用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

CH3CH2OH-2e-→X+2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B.电池内部H+向负极移动

C.电池总反应为:

2CH3CH2OH+O2→2CH3CHO+2H2O

D.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11.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元素X的一种原子核内无中子,元素Y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X与W可形成X2W和X2W2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1molYW2分子中含有2mol共价键

B.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C.实验室常用X2W2的水溶液加少量MnO2制取少量W2

D.常温下,X、Z、W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4:

2:

3的化合物,其水溶液pH<7

12.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B.常温下,pH=4的醋酸溶液和NH4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

1

C.常温下,pH相同的NaHCO3溶液与Na2CO3溶液相比,Na2CO3溶液浓度大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l和氨水混合后,若溶液中c(NH4+)=c(Cl-),则VHCl<V氨水

13.在100mL浓度均为2.0mol/L的H2SO4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

理论上消耗铜粉的质量是

A、4.8gB、9.6gC、14.4gD、19.2g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如图1所示,可以表示两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同时落地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t0表示落地时间)

 

图1

15.如图2所示,OA为一遵守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当绳处于竖直位置时,滑块A与地面有压力作用。

B为一紧挨绳的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

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向右作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作用于A的摩擦力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6.如图3所示,水平抛出的物体抵达斜面上端P处时,其速度方向恰好沿着斜面向下,然后沿斜面无摩擦滑下,在下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物体重力的功率PG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

17.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的电阻大于电源的内阻r,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灯泡L变亮

B.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不变

D.电容器C上电荷量增加

18.如图5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电路中装有0.5A的保险丝L,原线圈匝数n1=600匝,副线圈匝数n2=120匝。

当原线圈接在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上,要使整个电路和用电器正常工作,则副线圈两端可以接

A.阻值为12Ω的电阻

B.并联两盏“36V40W”的灯泡

C.工作频率为10Hz的用电设备

D.耐压值为36V的电容器

19.均匀分布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三颗同步通信卫星能够实现除地球南北极等少数地区外的“全球通信”。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同步卫星所在的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下面列出的是关于三颗卫星中任意两颗卫星间距离s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20.如图6所示,相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开始开关S合上使平行板电容器带电。

板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个带电粒子恰能以水平速度v向右匀速通过两板间。

在以下方法中,要使带电粒子仍能匀速通过两板,正确的是(不考虑带电粒子所受重力)

A.把两板间距离减小一倍,同时把粒子速率增加一倍

B.把两板的距离增大一倍,同时把板间的磁场增大一倍

C.把开关S断开,两板的距离增大一倍,同时把板间的磁场  减小一倍

D.把开关S断开,两板的距离减小一倍,同时把粒子速率减小一倍

21.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ab,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一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底端向上滑行,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30°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如图7所示,磁场垂直斜面向上,导轨的电阻不计,金属杆向上滑行到某一高度之后又返回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则金属杆在滑行过程中

A.向上滑行的时间等于向下滑行的时间

B.在向上滑行时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大于向下滑行时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C.向上滑行时与向下滑行时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相等

D.金属杆从开始上滑至返回出发点,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沙桶通过细绳拉住小车,使小车在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次实验中打出一条纸带,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8(a)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x1=cm,计算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m/s2;图8(b)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23.(9分)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导电纸的导电膜厚度的实验,该同学从资料上查得导电纸导电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并利用下列器材完成了这个实验:

A.电源E(电动势为12V,内阻不计)

B.木板N(板上放有导电纸一张,导电膜向上),两个金属条a、b(平行放置在导电纸上,与导电纸接触良好,用作电极,其电极长度与导电纸宽度相同)

C.滑线变阻器R(其总阻值小于两平行电极间导电纸的电阻)

D.毫米刻度尺

E.电压表V(量程为6V,内阻约3kΩ)

F.电流表A(量程为0.6A,内阻忽略不计)

G.开关K,导线若干。

①请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电路。

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导电纸用符号“

”表示)

②实验中应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计算导电膜厚度h的公式是:

(用ρ和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R

24.(14分)如图9所示,有同学做实验时不慎将圆柱形试管塞卡于试管底部,该试管塞中轴穿孔。

为了拿出试管塞而不损坏试管,该同学紧握试管让其倒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匀加速运动,t=0.2s后立即停止,此时试管下降H=0.80m,试管塞将恰好能从试管口滑出,已知试管总长L=21.0cm,底部球冠的高度h=1.0cm,试管塞的长度为d=2.0cm,设试管塞相对试管壁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恒定,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1)试管塞从静止开始到离开试管口的总位移的大小;

(2)试管塞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重力的比值。

25.(18分)如图10所示,第一象限的某个矩形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1,磁场的左边界与y轴重合,第二象限内有互相垂直正交的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B2=0.5T。

一质量m=l.0×10-14kg,电荷量q=1.0×10-10C的带正电的粒子以速度v=1.0×103m/s从x轴上的N点沿与x轴负方向成60°角方向射入第一象限,经P点进入第二象限内沿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粒子经x轴上的M点并与x轴负方向成60°角的方向飞出,M点坐标为(-0.1,0),N点坐标(0.3,0),不计粒子重力。

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方向;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的大小;

(3)匀强磁场B1矩形区城的最小面积。

26、(15分)

(一)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已知:

ⅰ.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

ⅱ.B与G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ⅲ.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③冶炼单质丁。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物质丁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物质A的化学式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

(4)引发反应的条件;

(二)在浓度相等的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0.0002mol/L的AgNO3溶液,先产生沉淀(填化学式);则生成该沉淀所需相应盐溶液的最小浓度为mol/L。

(已知Ksp(Ag2CO3)=8.3×10-12,Ksp(Ag2SO4)=1.4×10-5)

27.(14分)

(1)俄罗斯最近研制的一种名为“阿采塔姆”的新型燃料,可大幅度提高火箭运载量,这种燃料的成分是乙炔和液氨。

①已知:

25℃,101KPa下,1g乙炔完全燃烧生成CO2(g)、H2O(l)放出50kJ的热,试写出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又知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

2NH3(g)△H=-92.2kJ·mol-1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H2O(l)===H2O(g)△H=+44kJ·mol-1

ⅰ试完成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4NH3(g)+3O2(g)=2N2(g)+6H2O(g)△H=kJ·mol-1

ⅱ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通入5molN2(g)和H2(g)的混合气体,并装入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80%,则反应过程中共放热kJ。

(2)已知:

CO2(g)+H2(g)

CO(g)+H2O(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2.6

1.7

1.0

0.9

0.6

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反应逆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容器容积不变,850℃时,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容器中H2的浓度不变

D.υ正(H2O)=υ逆(CO2)

③容器容积不变,850℃时各物质平衡浓度为

c(CO2)=0.4mol·L-1c(H2)=0.1mol·L-1c(CO)=xmol·L-1c(H2O)=0.2mol·L-1

若用a、b、c、d、分别表示CO2、H2、CO、H2O的起始浓度。

ⅰ则x=;

ⅱ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

28、(14分)固体化合物甲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W。

某实验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对固体甲的元素组成进行探究实验,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产生的气体W能使C中试纸变蓝,②E中产生大量白烟。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I的名称。

(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G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4)装置H中发生的反应,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5g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理论上可得1.12L气体W(标准状况)则甲的化学式为

(6)若将装置C和D调换位置,则此时C中现象为。

(7)该装置还存在着某些缺陷,请指出其中一点。

29、(每空1分,共7分)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

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某种酶的催化效率。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

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

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

制备酶溶液。

离心分离:

3000转/min,10min

研磨:

5g萌发的小麦种子+少量石英砂+10ml蒸馏水

步骤二:

略。

步骤三:

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

+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

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

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

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理由是

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

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30、(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8分)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关系如右图,

请据图回答:

⑴该图中有条食物链,鸟与虫子的关系是。

⑵鸟的体重要增加200克,至多需要消耗草克;若

鸟类来自虫子与草的食物比例由1:

1改为1:

3,则鸟类的数量

约是原来的倍(保留1位小数)(按10%效率计算)。

(2分)

⑶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缺乏生态系统的

成分。

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因为调节

获取酶液

在生态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

⑷人们为了吸引某种鸟类栖居,成片种植该鸟类喜欢食用的

某种乔木,这样会使得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1、(每空1分,共10分)下图是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其中abcdef代表与这些生理作用有关的气体。

请回答:

(1)通过[①]把[A]________转变成储存在________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2)在

过程中,生成1mol的C6H12O6,需要C5、C3的摩尔数值依次分别为。

(3)影响生理活动①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和等。

(4)人体细胞可以进行的左图的生理活动有(填序号),催化这些生理活动的酶存在于细胞的中。

(5)当

的代谢速率高于

的代谢速率时,对应右图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以C18O2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含18O的细胞呼吸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填图中字母);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细胞呼吸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填图中字母)。

32、(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4分)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和深红色五种,它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产生色素的酶所决定的。

请回答:

(1)如果要确定控制花色的基因的数量及相互关系,应进行该植物的       实验。

(2)若已确定花色由等位基因R1(产生粉红色色素)、R2(产生浅红色色素)和r(不产生有色色素)控制,且R1和R2对r显性,R1和R2共显性及色素在表现花色时有累加效应(即R1R1表现为深红色、R1R2表现为大红色、R2R2表现为粉红色)。

 ①发现极少数浅红色和粉红色的花上出现白色斑,而大红色和深红色花上从来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原因是                                                           。

 ②两株花色为粉红色的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可能是(要求写出花色及比例)

                             、                                 、     。

(每空1分)

(3)若两株花色为粉红色的植株杂交,子代中花色表现为1白色︰4浅红色︰6粉红色︰4大红色︰1深红色,请写出决定粉红色对应的基因型(注: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如(A、B、C、D……决定深色性状):

                             、                                 、     。

(每空1分)

(4)若两株花色为深红色的植株杂交,子代中花色为深红色的植株占81/256,白色的植株占1/4,可以确定花色由对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子代中花色为粉红色的植株占。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上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已知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1∶500,1mL溶液含250滴.那么一滴溶液中纯油酸体积为V=________cm3;该实验中油膜厚度d与油酸

分子直径D的关系是。

(2)如图11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

已知状态A的温度为300K。

①求气体在状态B的温度;

②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

简要说明理由。

34.【物理—选修3-4】(15分)

(1)某列机械波在MN直线上传播,该直线上相距3m的P、Q两质点,其振动图象如图12示,则。

(用正确选项前的字母表示)

A.该机械波的频率为2.5Hz

B.该机械波的传播方向一定是从P到Q

C.该机械波的波长可能为4m

D.该机械波传播的速度可能为15m/s

(2)如图13所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下表面涂有反射物质,一束单色光与玻璃砖的上表面成30°角入射,在其右端垂直标尺上形成了A、B两个光斑,A、B间距为4cm,已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画出形成两光斑的光路图,并求此玻璃砖的厚度d。

35.【物理—选修3-5】(15分)

(1)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用正确选项前的字母表示)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2)(10分)在用α粒子(

)轰击静止的氮核(

)的实验中,假设某次碰撞恰好发生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α粒子轰击前的速度为v0,质量为m0,产生的新核速度为v1,质量为m1,同向飞出的质子(

)的质量为m2,设光速为c。

①写出核反应方程;

②质子飞出的速度为多大?

③已知生成物新核和质子的总动能比入射的α粒子动能少了ΔEk,若该反应引起的质量亏损中,伴随着飞出一个光子,则该光子的能量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